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城郊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城郊經濟

  城郊經濟是指在城郊這一特定地域空間載體上進行的聯繫城市與鄉村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人們在城郊進行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全部經濟活動,是一種既有別於城市經濟,又有別於鄉村經濟的區域經濟,它既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又是多種部門經濟在城郊的結合,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鄉村經濟發展的先導。[1]

城郊經濟的特征[2]

  1.雙重優勢性。城郊由於毗鄰城市,地處大城市周圍,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方面,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一般農村相比較,它兼有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雙重優勢。如,有較發達的交通運輸業,有靈敏的信息反饋,有大城市雄厚的科學技術和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人稱之為級差收益優勢),還有稠密的城市人口形成的龐大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市場等等。

  2.綜合性。城郊是城市與農村發生經濟聯繫、實行城鄉互助的聯結點,它處於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因此,城郊經濟不僅僅包含農業經濟,同時也包含工業經濟、商業經濟、生態經濟(如生態農業)和交通運輸經濟等等,它是一個動態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性經濟實體。城郊經濟的綜合性集中體現為經濟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即多層次的產業結構、多層次生產力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多層次的網路經濟系統、多種經營方式和流通渠道等等.城郊經濟的這種綜合性要求人們以整體經濟的觀念去研究它的發展規律,從而進行相應的系統研究。

  3.開放性。城郊地處城市周圍,受中心城市的輻射比較強烈。與遠郊和純農業地區的人口相比較,城郊人民視野更廣闊,思棋更解放,信息更靈敏,而且富有進取思輝、在發展商品經濟時,他們能突破城鄉、地域界限,突破“自給、保守”的小農經濟觀念,能註意國內外市場,及時學習和效法別人的先進經驗,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相互依賴性。一方面,城郊依賴於城市,城郊經濟的順利發展,必須依賴城市的商品市場,依賴城市在資金、信息、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事實上,一個城市的生產力狀況、生產社會化、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無一不直接制約著相鄰郊區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城市的正常發展也依賴於城郊的社會、經濟發展。城市正常發展所需要的一系列客觀物質條件,如勞動力,各種原材料、市場和資金等等,都有賴於城郊的提供。非常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易城郊是城市的重要副食品基地,尤以鮮活農副產品為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城郊經濟又帶有明顯的服務性.

  5.中觀性。城郊經濟是一種典型的非巨集、非微、亦巨集、亦微的中間性經濟。相對某一個獨立部門和企業來說,它具有更大的廣延性,其規模和結構是任何一個獨立企業或部門所不能比擬的。但它又不象社會那樣什麼都生產,什麼都經營。它的內部產業結構不是自給自足的今大而全”,是既不單一,又不完全;既有適度比例,又不是無所不包的均衡比例。可以說,城郊經濟是一種、承上啟下,並有自己的區域特點的中間性、非均衡性經濟,是一種介於巨集觀經濟微觀經濟間的中觀性經濟。

城郊經濟發展作用[1]

  第一,城郊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城市對生產要素經濟活動的集聚能力和擴散能力。城郊經濟本身是城市發展的產物,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然而,城郊經濟發展又會反過來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輻射能力的增強。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使城市經濟迅速發展,表現為城郊幾乎完全分擔城市的第一產業產品供給,並促成城市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相繼上升,在傳統產業繼續發展的同時,新興產業不斷出現並日益成長為新的產業增長極。與城市經濟活動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相適應,城郊勞動力要素和土地要素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重要。表現為,郊區在接受城市經濟輻射的同時,也以農業和第三產業為主體向城市進行“逆輻射”。城郊通過發展功能多樣的小區,利用其土地和勞動力要素價格低於市區的優勢,憑藉其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國家徵占土地的資金補償和鄉鎮企業的資金積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引高技術產業和其他產業集中佈局於城郊,使城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第二,城郊經濟發展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產業鏈條的合理空間佈局。城郊區位獨特,一方面自身可作為城市市區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供應基地,甚至在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建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形成以果品、精細加工、花卉等為主的適合城市消費需求的產業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憑藉廣大鄉村提供的大量農副產品和輕工業原料,面向城市市場,還可大規模地開展農副產品和輕工原料的加工、深加工與精加工,並儘可能拉伸其加工轉換環節,延伸該產業鏈,建設成為面向城市需要和國內國際市場需要的現代農業產品加工轉換大營地。城郊在鐵路、公路沿線還可以憑藉交通線穿村而過的交通區位優勢,建立以生產資料流通為主的專業性市場,發展物流業。城郊特定的經濟區位決定了其經濟活動主體是從事加工轉換。

  第三,城郊經濟發展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推動農村城鎮化進程。目前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基本上遵循劉易斯一拉尼斯一費景漢模式,從欠發達區域流向發達區域,從農村流向城市。最早、最容易流向城市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城郊的農民,而且,從農村流向城市的一部分剩餘勞動力也大多在城郊積存下來。這是因為,城郊毗鄰市區,容易獲得有關城市就業的信息,就業風險較小,而且農民從城郊流向市區的遷移成本也比較低。城郊優越的區位條件決定了城郊地區是農村城鎮化的先導。城郊建制鎮和郊縣在經濟發展、制度和技術創新方面對廣布於農村的小城鎮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可以在鄉鎮企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生產力佈局、城鄉經濟融合等方面為農村城鎮化提供經驗和模式。

  第四,城郊經濟發展有利於促進城鄉經濟協調,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經濟中心(城市)、經濟腹地(農村)、經濟網路作為經濟區域的基本構成要素,彼此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它通過經濟網路聯繫廣大農村,而城郊作為位於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具有城鄉過渡性質的區域,其特殊的區位條件使城郊處於城市輻射的前沿,便於接受中心城市強有力的經濟輻射和地域空間擴散,往往成為農業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同時,由於郊區地處城市和鄉村的結合地帶,具有向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城市的擴展又往往是以城郊逐漸城市化的形式實現的,城郊的城市化將會在農村城鎮化發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示範作用。我國目前實施的農村城鎮化戰略,其核心是強調廣大農村地區的小城鎮的發展,並以這些城鎮為節點,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城郊經濟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銜接、加快城鄉要素市場(尤其是勞動力市場)形成和完善、擴大城市對農村的投資、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延伸與擴展,從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曹萍.城郊經濟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探析(J).天府新論.2004,3
  2. 趙晷湘.城郊經濟與城郊經濟學(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城郊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