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經濟輻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輻射(Economic Radiation)

目錄

什麼是經濟輻射

  經濟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地區的與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之間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的流動和轉移,以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替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習慣勢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 [1]

經濟輻射的特點

  經濟輻射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經濟輻射的前提條件是經濟對外開放和資源自由充分流動。

  (2)雙向輻射,縮小差距。在經濟輻射中,發達國家(地區或城市)與落後國家(地區或城市)存在著互相輻射。前者向後者傳遞先進的科學技術、資本、管理經驗、信息、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和生括方式等;後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資源、人才、市場等到。由於前者向後者傳遞了先進的生產資源,通過接觸能夠縮小兩者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

  (3)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其距離和關係有關。經濟發達的國家(地區或城市)對落後國家(地區或城市)的輻射距離越近關係越好,其輻射越充分、輻射的速度越快,輻射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4)經濟輻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網、信息網、關係網等,即經濟輻射是通過交通、信息和各種關係進行的。

  (5)經濟輻射具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種效應。

  (6)經濟輻射的方式主要有點輻射、線輻射和麵輻射。

國外的經濟輻射理論[1]

  國外對經濟輻射現象的理論研究比較早,主流理論有以下幾種:

  1.增長極理論

  經濟增長極最早於1955年由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雷提出。其核心內容是:經濟增長不會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總是首先由少數區位條件優越的點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輻射表現為通過增長極的極化效應使資金、能量、信息、人才等向發達地區集中,之後再通過擴散效應把經濟動力與創新成果傳導到廣大的腹地。布代維爾從理論上將增長極概念的經濟空間推廣到地理空間,認為增長極有兩種含義:一是在經濟意義上特指推進型主導產業部門;二是地理意義上特指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

  2.點軸開發理論

  該理論是把國民經濟看作是由點、軸組成的空間組織結構,“點”即增長極,“軸”即交通幹線。松巴特認為空間極化不僅會出現在若幹點上,也可以出現在連接各點的重要交通幹線及其沿線的線狀地帶上。它一產生,就會對產業和人口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導致產業和人口在沿線的聚集,形成新的增長極與點線一體的極化帶。使極化過程與擴散過程在空間上可以沿著既定的方向連續進行,由單個、靜態的點成為一個空間的量,因而具有了動態的性質。

  3.網路開發理論

  在經濟佈局框架已經形成,點軸系統比較完善的地區,進一步開發就可以構成現代區域的空間開髮結構,實行網路開發。網路開發必須同時具備三大要素:一是“節點”,即以各類中心城鎮為增長極;二是“域面”,即沿軸線兩側“節點”所吸引的範圍;三是“網路”,由物流、人流、資本流、技術流、信息流等的流動網及交通、通訊網組成。

國內的經濟輻射理論[1]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迅速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因此,國內有關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

  1987年,陳田首先對全國性城市經濟影響區域的空間組織進行研究,定義了城市經濟影響區。他認為:城市經濟影響區是城市經濟活動影響能力能夠帶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地域範圍。

  1993年,復旦發展研究院課題組提出大都市經濟圈的概念,也就是某一大城市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同它鄰區化或外圍化的地區成緊密經濟聯繫的一體化經濟區。

  2002年,胡序威提出都市區是由中心市和外圍非農化水平較高,與中心市存在著密切社會經濟聯繫的鄰接縣(市)兩部分組成。都市區的地域範圍,即為與中心市保持便捷通勤聯繫,或城市功能由中心市向外擴散直接影響所及的範圍。其地域範圍的大小與中心市規模的大小呈正相關。

  2003年,孫娟綜合採用空間要素、時間要素、流量要素以及引力要素界定出四個空間範圍,然後將這四個空間範圍進行疊加劃分出南京都市圈的範圍。

我國實證研究方法的現狀[1]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經濟輻射現象的研究得到了我國有關學者的高度重視,除了對該現象的形成與發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外,他們的研究方向由最初的理論方面轉向實證方面。

  1.開放經濟下的經濟輻射研究方法

  這種研究方法考慮了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的物質、資金、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及其相互間的影響。

  學者周旭霞將一國對另一國的經濟輻射強度進行了實證分析。她借鑒了對外貿易乘數的研究方法,在兩國模型中,推演了一國對另一國經濟輻射強度的數學計算方法。(具體推演步驟見參考文獻原文)。

  學者周旭霞先假設只存在本國和外國兩個國家,然後根據本國和外國的國民收支供需均衡方程,將本國和外國的消費函數和進口函數代入方程,在根據本國的出口即外國的進口、本國的進口即外國的出口這個預設條件,整理出本國對外國經濟輻射強度計算公式:

  h為一國對另一國的經濟輻射強度,m為本國的邊際進口傾向,s為本國的邊際儲蓄傾向,m*為外國的邊際進口傾向,s*為外國的邊際儲蓄傾向。

  在得出該公式之後,該學者分別計算了中國對香港、日本和美國的經濟輻射強度。

  另外,學者陳正偉在《總部經濟輻射力的統計測定方法》一文中對經濟輻射強度也作了研究。該學者定義總部經濟輻射能力(外向度)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在此基礎上,該學者選取了10項指標來反映總部經濟輻射能力:單位分佈輻射力、全部業務收入輻射力、資本運營輻射力、負債輻射力、資產輻射力、稅收效應輻射力、就業崗位貢獻輻射力、要素貢獻輻射力、國民經濟輻射力、技術進步輻射力(指標計算公式見參考文獻原文),然後進行了實證分析。

  可以看出,這兩位學者在研究時,都考慮了研究對象與外部的聯繫。根據學者周旭霞的研究方法,可以計算一個地區對另一個地區的經濟輻射強度,這種研究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美中不足的是,該方法只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研究。因此,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該方法運用於地區之間的研究,如何使二元的研究變成多元的研究,如何選取地區的指標,如何定義計算經濟輻射強度的公式。

  學者陳正偉的研究方法與學者周旭霞的相比,更適用於地區經濟輻射強度的研究。但是,根據他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其計算結果的意義比較寬泛,只是籠統地讓人知道該經濟體的經濟輻射強度是多少數值,並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封閉經濟下的經濟輻射研究方法

  該研究方法所採用的指標數據僅局限於研究對象本身,未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地區物質、資金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動情況。這種方法主要是採用多元統計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出各個研究對象的綜合經濟實力,然後把該結果代入相關公式計算,得出經濟輻射強度或經濟輻射半徑。

  例如,學者高麗娜在《泛長三角核心區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半徑的界定》一文中,首先選定年末總人口、年末就業人員數、工業總產值GDP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預算內收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地方財政預算內支出存款餘額貸款餘額這14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然後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別計算長三角16個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然後將該數值代入經濟輻射半徑計算公式,算出了綜合經濟實排名前五城市的經濟輻射半徑。

  文章《小城鎮經濟輻射區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與高麗娜的研究方法大致相似,亦是先選定了非農人口比重、農村非農產值比重、居民點和工礦用地比重、農村第三產業比重、人均GDP、小城鎮財政收入、人均鄉鎮企業收入、勞動力轉移比重、電話門數/百人、初中文化所占比重10項指標,然後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別計算重慶大足縣22個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然後將這22個綜合經濟實力數據代入有關公式,計算得出該22個小城鎮的經濟輻射半徑。

  由以上兩則例子看出,封閉經濟下的經濟輻射研究方法,選定的各項指標數據只是描述研究對象自身的特征,數據並不涉及研究對象與外部的聯繫情況。因此,筆者將這類研究方法定義為封閉經濟下的經濟輻射研究方法。筆者建議,在進行有關經濟輻射問題研究時,應選取相當數量的與外部有聯繫的指標,這樣做將能使最終的計算結果更為科學和準確。

  另外,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其主要目的是減少描述研究對象的指標數量,同時使研究對象的特征更明顯。顯然,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得出的綜合經濟實力只是一個簡化後的用來描述研究對象特征的一個綜合指標,無論是求兩個研究對象綜合經濟實力的比值,還是將綜合經濟實力代入有關公式進行計算,其結果具有的輻射意義並不是很充分。故筆者認為,在選取數學模型時,應儘量考慮模型的適用程度。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袁彪, 蔣毅一.經濟輻射理論及分析方法研究.《商場現代化》2007年 第0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李直,Angle Roh,Yixi,Cabbage,Dan,林巧玲,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輻射"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