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公共管理碩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公共管理碩士(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目錄

公共管理碩士(MPA)簡介

  公共管理碩士是為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和專業化的要求而設立的,其培養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畢業生成為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熟悉具體公共管理或政策領域的領導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務人才。公共管理學是一門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體系。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其目的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法律碩士學位教育已成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MPA代表性教材如下: 李國正主編《公共管理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張成福主編《公共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竺乾威主編《公共管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夏書章主編《行政管理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管理碩士(MPA)的起源

  MPA作為一種專業學位(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並且被明確提出來並付諸實施,從現有資料看,最早是在美國.美國的公共行政教育和公務員培訓的發展與美國的公共行政發展史密切相關。

  在公共行政或管理開啟之前,美國對公務員的選用的傳統做法是:政府可以交給沒有受過專門教育培訓的普通公民來操作,政府工作人員的作用以政治傾向而非以功績或能力為標準,它導致政府無能,失職,因此不得不實行改革。

  1924年,錫拉丘茲大學,該校新成立了馬克斯維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同時啟動了美國第一個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計劃,面向公共行政或管理領域,創辦了綜合性的教育與培訓課程

  繼錫拉丘茲大學首開MPA教育先河之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伍德威爾遜國際事務學院先後於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也啟動了MPA教育計劃,開展了MPA的教育培訓,從美國公共服務培訓學校算起,美國的MPA教育至今已有80年的歷。

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基礎

  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基礎是作為公共部門管理及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的公共管理學及公共行政學。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這個研究領域的視野、範圍、理論和方法論不斷地發生改變,出現不同的研究“範式”,特別是當代(70年代以後)的公共管理學與傳統的公共行政學已大異其趣。

  西方公共行政學的淵源來自於政治學、法學和財政學等學科,其思想基礎則是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 )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爾遜在1887 年所發表的“行政(學)之研究”一文是西方公共行政學誕生的象徵性標誌。這篇文章對公共行政學的對象、性質、方法以及發展方向等問題作出規定,是該學科的綱領性文獻。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1911 年所寫的論官僚機構或科層制(即建立在文官制度基礎上的政府體制)的論文則對後來公共行政學研究以正式的政府體製為焦點產生了重要影響。公共行政學的形成也受到了(工商)管理學的強烈影響,即受到本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科學管理學派的示範性影響。早期的公共行政學者將泰勒(Fredric W. Talor)的科學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術應用於公共部門,並利用和發揮了法約爾(M.Fayol)等人的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的思想。

  到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美國,由於政府改革、科學管理運動和政治學中的新學科方向的推動,公共行政學作為政治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開始出現。其典型的標誌是1926年同時出版的兩本教科書:一是懷特(Leonard D.White)的《行政學研究導論》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學原理》。與此同時,公共行政學的制度化建設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發展,從20年代末、30年代初開始,出現了第一批公共行政學的研究生教育項目以及公共行政學院。

  二戰後,隨著政治學領域中所謂的“行為主義革命”的興起,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公共行政學傳統因其內在的缺陷而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例如,羅伯特·達爾(Robert A.Dahl )在“公共行政學中的三個問題”(1947)一文中對傳統公共行政學忽視規範價值等方面的批評;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在《行政行為》一書中對傳統行政學所提出的行政(管理)原則所作的批評。儘管這樣,傳統的公共行政學的支配地位一直持續到60年代末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隨著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衰落以及“後行為主義”的“新革命”的出現,公共部門或政府管理研究領域出現了新的“範式”——政策科學(政策分析)以及“新公共行政學”,傳統的公共行政學主導地位終結。“新公共行政學”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學者對傳統行政學提出挑戰而形成的“新”理論。它強調公共行政學以公平與民主作為目的及理論基礎,主張政治與行政、事實與價值關聯;重視人性和行政倫理研究,倡導民主主義的行政模式以及靈活多樣的行政體制研究。然而,由於“新公共行政學”缺乏概念和理論上的連貫性,並未最終生根立足,未能最終立足而取代傳統的公共行政學“範式”。

  取代傳統公共行政學而成為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部門研究領域新範式的是政策科學。政策科學力圖剋服傳統行政學的一系列弊端,要求將科學知識、方法與公共決策過程密切聯繫起來,提倡一種以政策實踐、政策系統及過程作為研究對象,以端正人類社會發展方向,改善公共政策系統,提高政策質量為目標的公共部門或政府研究領域的新“範式”。政策科學提倡跨學科、未來研究,提倡以問題為焦點而不是以學科為焦點的知識產生方式,並以行動取向,體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行動的高度統一。這種新範式吸引了大批的研究者,在70~80年代極為盛行,導致傳統的公共行政學院的衰落,許多著名大學將原來的公共行政學研究所或學院改名為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學院,或新開辦公共政策研究所或學院(研究生院);即使保留公共行政學名稱的研究所或學院也大量增設公共政策方面的課程或在公共行政學課程中大量增加公共政策方面的內容。

  80年代中後期,在西方公共管理實踐以及當代社會科學發展的整體化趨勢的推動下,公共部門及政府部門研究領域出現了新的突破,即(“新”)公共管理學“範式”開始出現。它不僅是一種新的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管理理論,而且也是一種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更廣泛和綜合的知識框架,公共管理學突破了傳統行政學的學科界限,把當代經濟學、管理學、政策分析、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合到公共部門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研究之中。例如,它從現代經濟學中吸取“經濟人”假設市場競爭成本—效益分析交易成本等當作自己的理論和方法的組成部分。它直接利用了當代(工商)管理學的成就,將績效管理組織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顧客至上合同雇佣制績效工資制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於公共部門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之中;它把政策科學或政策分析對於公共政策、政策系統和過程的研究成果以及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術溶合於公共管理的理論之中。

  由此可見,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經歷了三次“範式”的變化——即從傳統的公共行政學到政策科學再到公共管理學的三次突破。應該說,這一領域的名稱並不是統一的,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如“公共行政學”(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事務(學)”(Public Affairs)、“政策科學”或“公共政策”(Policy Sciences,Public Policy )、 “公共管理學”( Public Management)等等。但在不同時期常用的名稱有所不同:60 年代以前一般稱為“公共行政學”,七八十年代流行“政策科學”或“公共政策”,80年代中期以後又出現“公共管理學”這一名稱。

國外公共管理碩士(MPA)的培養方案

  MPA 學位是建立在公共管理及政府研究領域(學科)基礎上的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它的英語名稱是“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ster of Public Affairs”以及“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P)等。MPA項目專門為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機構培養公共服務的高級人才,與MBA (工商管理碩士)為私人部門尤其是公司企業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相對應。下麵,以美國為例,介紹國外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

  1.培養目標

  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種通才教育(generalist education),它的目標是培養在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機構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或公共服務的管理者、領導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級)職員。MPA 研究生教育項目要為學生提供這一項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事務與國際事務學院MPA 項目的培養目標是未來的通才——那些能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處理複雜公共問題的高級人才。錫拉丘茲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馬克斯韋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MPA項目的培養方案是這樣規定的:  MPA 學位是公共管理領域的職業(Professional)學位,它主要(而非絕對)是為那些打算去各級政府機構和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中的公共服務就職者而準備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現在的口號是“為21世紀準備領導人”,它的MPP 項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公共部門的政策分析者和領導者;通過一個嚴格的二年制訓練計劃,為未來的公共部門和非營利部門的管理者準備其職業所必需的廣泛技巧和概念框架。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現已更名為學院)MPP項目的培養方案規定:“MPP的目標是為有效的公共政策實踐建立起智力框架並提供分析工具,它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MPA及MPP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與各校所提出的培養目標及去向相符。這些MPA學位獲得者的就業背景十分廣闊, 主要是在公共組織或公共部門從事公共服務工作,也有少數在私人部門(公司、企業)的行政部門就業。地方、州、聯邦政府機構,非營利的公共組織(各種協會、基金會、工會等),思想庫或咨詢公司,公司企業的人事、行政部門是MPA畢業生就業的四個主要機構。

  2.學制、培養方式與學位要求

  MPA及MPP是一種應用型而非學術型的研究生學位,是一種職業研究生教育項目。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學制較短,一般在兩年以內(有二年、一年半、一年、甚至6~8個月)。MPA及MPP的類型有全日制(full-time)、在職(mid-career)或業餘(part-time)以及公共管理與他專業如法律、商業管理的聯合學位。學制的長短與這些類型有關。全日制的MPA及MPP項目一般為一年半至二年。例如,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P的學制、哥倫比亞大學MPA的學制、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的MPP的學制都為兩年; 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學院MPA的學製為一年至一年半。在職培訓類型的MPA項目學制短一些,往往在一年以內。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在職培訓也授予MPA學位。MPA項目的培養方式一般是校內課程學習與校外調研、實習相結合,課程學習占去大部分時間,大約2/3時間,問題研討和實習約占1/3時間。

  MPA及MPP學位要求修完規定的課程及參加規定的活動(如研討會和實習),取得所要求的學分就可以畢業拿學位(少數大學規定要寫畢業論文,但多數大學沒有論文要求,有的大學還有資格考試)。各大學對課程及學分數的要求不同,差距較大。就90年代初中期美國的情況看,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學院對MPA學位的要求是:學生要獲得MPA學位,必須滿足如下四項要求:修完4門核心課程,修完另外批准的12 門課程,一個批准的夏季實習和MPA資格考試。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P項目的要求是:在兩年的脫產學習中,它的候選人必須修完18個學分(18門課),其中10個必修課學分。錫拉丘茲大學馬克斯韋爾學院的MPA 學位要求修滿40個學分,由13門課和一個學分的公共事務研討班組成,這13門課程的學分分佈是:核心課程25學分,專業方向必修課9學分, 選修課6學分。奧古斯丁的德克薩斯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的MPA學位的要求是:在二年的脫產全日制學習中,完成53個學分,包括五個方面的課程:7門必修的核心課程(21學分),3~4門選修課, 持續兩學期的政策研究項目,暑假實習,職業報告或畢業論文。

  3.課程設置

  儘管國外尤其是美國大學的MPA及MPP的課程設置是隨公共管理實踐與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而變化的,而且各國、各大學所側重的課程也不同,但是各國大學MPA的課程有一些基本的共同點, 即有一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課程。就90年代初以來美國MPA項目的課程設置來說, 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核心課程(Core courses, 相當於我們的學位課),一般包括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課程;(2)選修課, 即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或主攻方向以及個人需要與興趣而選擇一組課程(一般圍繞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質領域選擇主攻方向);(3)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習與研討班, 主要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於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實踐中,獲得在真實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決問題和實際管理的能力。

  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項目的課程設置(1993~1994)

  (1)必修課

  經濟學:應用經濟分析巨集觀經濟理論和政策;

  分析學:(面向行政管理者的)分析方法,(面向行政管理者的)數據分析

  管理學:管理公共組織,民主社會中的治理:政治管理與組織戰略,公共和非營利的財政管理

  談判、領導與倫理:談判分析,執行領導:團體資源的發動,政府倫理學。

  (2)主攻政策領域(專業方向)

  商業和政府,司法審判,能量和環境政策,健康政策,住房和社區發展,人類服務(人事管理),勞工與教育,國際事務和安全,國際政治的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財政,政治與公共政策,科學與技術,交通,城市經濟發展。

  (3)政策分析實習(APE)

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應:積極穩妥的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體系,培養大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和國務院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標志著MPA教育在中國正式啟動. 2001年2月9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聯合發文,成立了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月22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其常設執行機構———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

  首批MPA試點院校為24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2003年又新批23個MPA培養單位

  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湘潭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蘇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西大學安徽大學中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合肥工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

  自2001年10月首屆MPA招生開始,2001級,2002級MPA共計招收了7000餘人,2003級MPA招生也即將完成,據估計將錄取近4000人.2004年10月,全國47個MPA培養單位將開始新的MPA招考,屆時全國擁有MPA試點培養單位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將達到24個.到目前為止,全國首批MPA試點院校已有多所學校的部分MPA學位論文已經通過答辯,中國自己的MPA即將踏上社會。

  從這個意義上講,MPA教育已在中國變為現實。

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對中國的貢獻

  1、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學位,填補了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一個空白。

  2、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共管理專門人才。

  3、開拓了我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新領域,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的新途徑。

  4、促進了高校知識整合,學科與資源的重組。

  5、加強了校際之間,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推動了知識的創新與融合。

  6、溝通了政府和學校之間的又一聯繫渠道,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更緊密結合。

  7、向傳統教育模式提出挑戰,造就著一支新型教師隊伍。

  8,、推動了科學研究和教材建設。

  9,、MPA對全社會有示範作用,已經成為幹部教育和培訓的一種模式。

  10、MPA正在塑造著一個新的群體———中國MPA群體。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共管理碩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6.113.211.* 在 2009年6月26日 21:06 發表

寫得很好,非常感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