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東北大學(Notheastern University)東北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neu.edu.cn/ (中英文)
目錄 |
東北大學(Notheastern University),始建於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被迫流亡辦學,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複名為東北大學,1997年1月原沈陽黃金學院併入東北大學,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學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年9月,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東北大學始終堅持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強不息、知行合一”校訓精神和“實幹、報國、創新、卓越”東大文化。歷史上,東北大學師生曾是“一二·九”運動的主力和先鋒,在建設時期,學校先後研發出國內第一臺模擬電子電腦、第一臺國產CT、第一塊超級鋼以及釩鈦磁鐵礦冶煉新技術、鋼鐵工業節能理論和技術、控軋控冷技術、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興辦了第一個大學科學園,在技術創新、轉移和產學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東北大學坐落在東北中心城市遼寧省沈陽市,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設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校占地總面積26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3.7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4490人,其中專任教師2857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125人,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5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4個。學校設有1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基地11個。設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4個。
東北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工程學學科領域位列世界前1‰。設有104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7個;現有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和1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19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共涵蓋16個二級學科。學校以一流學科為核心,以“智能”賦能學科升級,實施4項重大引領計劃,培育3項工程,“世界一流、國家一流、省一流、校一流”四級學科建設梯次協同共進,交叉融通可持續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更具活力。
東北大學現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9000餘人。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研究、培養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十三五”以來,東北大學新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9門,獲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3項,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高等教育類)1部,獲批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競賽國際大獎444項,國家級獎勵2100項、優秀創新創業項目1575項,專利300項,共有94家學生創業企業落地。在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競賽排行榜中,學生獲獎總數排名全國第3,綜合排名全國第6。學生生源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保持較高水平。
學校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科研方向,鼓勵自由探索,推動協同創新,基礎研究水平穩步提高,技術創新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三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技項目8000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近30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國家科技獎勵14項,省部級一等獎67項;獲得國家專利5109項,其中發明專利4584項;被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共29801篇。
學校在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比較優勢,探索出了一條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實現了學科、人才、科研、產業良性互動發展。學校入選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及國家發改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學校堅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健康和交叉科技前沿等領域,推動大學科學園建設,為東北大學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礎。
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後與37個國家和地區的253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建有6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白俄羅斯創建全球首個科技孔子學院,設有波蘭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歌德語言中心等跨文化學術交流平臺。持續推進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與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聘請海外知名專家講學、學術交流、參與學科建設等,派出師生赴國(境)外執行國際會議、科研合作、聯合培養、海外實習等各類交流訪問任務。現有在校國際學生人數1097人。
學校始終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堅強有力的黨建工作引領一流大學建設,先後兩次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入選首批10所“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和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
面向未來,東北大學遵循“教育英才”的辦學宗旨,圍繞辦學目標和定位,堅定地走“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發展道路,為建成“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而不懈努力。(數據截止時間:2021年12月)
館藏資源
2013年1月7日,東北大學圖書館有紙本藏書263萬冊,訂購外文現刊367種,中文現刊2048種,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為主,以採礦、冶金為特色,包括材料、機械工程、自動化工程、管理工程、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的藏書體系。近十年圖書館加大文獻資源結構調整力度,購入了SCI、IEL、Elsevier、Ei Village 、Springer Link、CNKI、超星、萬方等國內外大型資料庫 。
學報期刊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於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大學主辦的理工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月刊,每期152頁,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Ei Compendex核心期刊。本刊所載論文或摘要被7家國際著名檢索系統和15家國內著名資料庫或檢索刊物收錄。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東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999年創刊,雙月刊,每期112頁。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和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等國內外權威資料庫收錄。據2011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數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的數據,2010年社會科學版學報的複合影響因數為1.052,在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73種)中排名22;期刊影響因數為0.406。
1.東北大學沈陽校區
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德語,日語,俄語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東北大學理學院:工程力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應用統計學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
東北大學冶金學院:冶金工程,環境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資源迴圈科學與工程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
東北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腦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
東北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信息安全,數字媒體技術
東北大學中荷生物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
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生物工程
東北大學江河建築學院:建築學,城鄉規劃
東北大學體育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東北大學國防教育學院
東北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2.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電子商務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腦與通信工程學院:電腦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物聯網工程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語言學院:英語,日語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經濟學院: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資源與材料學院:資源勘查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功能材料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社會科學研究院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體育部
2011年到2015年12月,東北大學共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用課建設課程15門,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8種。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5篇。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競賽國際大獎305項、國家級獎勵1306項、優秀創新創業項目1535項,專利近300項,共有29家學生創業企業落地。
2012年,採礦工程、冶金工程、生物醫學工程3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和軟體工程3個本科專業獲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
2016年6月,東北大學先後與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法國Metz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北海道大學、名古屋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南韓仁荷大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香港大學、英國拉夫堡大學、密蘇里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等37個國家和地區的205所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每年聘請400多位海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和合作科研,因公出國(境)學術交流近600人。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800多人。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3個。設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2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建有科技部國家科技政策東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戰略培育基地、民政部城鄉社區研究院等人文社科基地。
歷史上,東北大學師生曾是“一二·九”運動的主力和先鋒,在建設時期,學校先後研發出國內第一臺電子模擬電腦、第一臺國產CT、第一塊超級鋼以及釩鈦磁鐵礦冶煉新技術、鋼鐵工業節能理論和技術、控軋控冷技術、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11年-2015年12月,學校承擔各類科技項目5126項,獲各類科技獎勵23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一等獎44項;獲得國家專利1050項,其中發明專利814項;被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共14644篇。
科技經費自1995年突破億元以來,連年攀升。1999年東北大學的全口徑科研經費為2.04億元,居全國高校第六位;2000年達2.72億元,人均科研經費19.22萬元,是“九五”初期的2倍;2002年全口徑科研經費為3.28億元,人均22.69萬元。2014年,學校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120億元,科技產業綜合指標名列全國高校第三位。
校標釋義
東北大學校標:白山兮,黑水兮...。白山黑水是我校校標的主題。校標的原設計是我國國徽的設計者著名建築學家林徽因教授於1929的作品。現在的校標在此基礎上做了個別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張學良老校長1992年為東大題寫的校名。
校訓
“自強不息,知行合一”
白山黑水山河破碎,時任東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省長的張作霖採納了各方意見,於1923年組建了以禦侮興邦為辦學初衷的東北大學,第一任校長王永江在首屆學生開學典禮時題寫了“知行合一”四字校訓,“知行合一”語出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所謂“知行合一”,不只是講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之間的關係。
1928年,身負國仇家恨的張學良成為東北大學第三任校長,他在對學生講話時說,“我很希望諸君,要堅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學,全國學者都能如此,則中國自強矣”,“自強不息”出自《易經》中乾卦的象傳,其詞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學良校長以“自強不息”鼓勵東大學生。自此,“自強不息,知行合一”便成為東大師生薪盡火傳的信念與理想。
校風
“獻身、求實、團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