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中國工程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國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cae.cn/

目錄

中國工程院簡介

  中國工程院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1994年6月2日,中國工程院產生首批院士;2011年新增院士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83人。中國工程院是我國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咨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每年從咨詢研究經費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咨詢研究專項,每年經費支持額度約300萬元,用於資助院士及相關專家開展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咨詢研究;教育部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基金,每年經費支持額度約300萬元,用於資助高校教師和相關研究人員開展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基礎研究。雙方在每年年初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共同進行“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聯合資助”項目的頂層設計,並研究確定年度資助的重點領域和主要方向。

  截至2012年2月,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學術委員會多年來圍繞國家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戰略需求,先後組織開展多項咨詢研究,併在加強同教育界、產業界和科技界的聯繫、加強工程教育國際交流,推動工程教育領域的制度建設和人才培養。

  自2010年開始,中國工程院與教育部聯合開展“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聯合推動了“高等學校與工程研究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試點工作”等。

中國工程院的歷史沿革

早期準備

  1954年1月,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啟動,1955年6月正式成立。1981年夏,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在長春召開學部大會,提出了關於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問題,當即責成學部常委中的張光鬥、吳仲華、羅沛霖和師昌緒對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初步方案進行討論。隨即在友誼賓館開了幾天的會,大家一致認為成立這一組織是必要的,並寫了一個報告上報中央。

  1982年9月17日,以張光鬥、吳仲華、羅沛霖和師昌緒四個人的名義在《光明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實現四化必鬚髮展工程科學技術》的文章,文中主題是為何必須大力發展工程科學技術和在中國如何大力發展工程科學技術。之後人民來函、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們時有動議轉送中國科學院,不是要求成立中國工程科學院,就是建議擴大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的名額。

  1983年,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一分為二,第一技術科學部由李薰兼主任,第二技術科學部王大珩做主任。不久,兩個學部又合二為一,但學部委員增選配額仍按兩個學部看待。20世紀80年代中,在第一技術科學部副主任劉翔聲的支持下,由金屬所組織力量先後編輯出版了兩本有關國外工程院及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情況介紹。1991年6月,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向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CAETS)提出申請,最後以技術科學部不是一個獨立組織,又具有官方色彩而沒有被接納。1992年春,來自大學、科學院及產業部門的6位學部委員張光鬥、王大珩、師昌緒、張維、侯祥麟、羅沛霖再一次提出《早日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這個建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刊登於《綜合與摘報》第54期(1992年5月8日)。

籌備建設

  1992年6月19日,召開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第二次常委(擴大)會議。學部聯合辦公室主任張玉台同志通報了關於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籌備情況,並宣佈以王大珩、張光鬥為組長,以6位倡議人及學部正副主任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名為“中國工程院研究小組”。同時,林華、李蘇、羅西北、陸俊武等同志建議組建中國工程科學院。1992年12月初,研究小組相繼走訪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冶金部、化工部、石化總公司、航空航天部、核總、機電部、農業部、中國科協、國家教委等十幾個單位征求了意見。12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組建中國工程科學院的初步方案。

  1993年上半年,國務院領導指示,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改由國家科委為主,8月3日由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提出《關於建立中國工程院有關問題的請示》報告。1994年2月25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關於建立中國工程院請示的通知》,並批准由宋健國務委員為“中國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組長的 45個人籌備小組名單,中國工程院的組建工作正式開始。

成立以後

  1994年6月3日,中國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同時設立院士制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1995年,《中國工程院章程》正式通過。1996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決定,今後兩院院士大會同時同地聯合舉行,時間定在每逢雙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1997年,在英國召開的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CAETS)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順利加入。1998年11月10日,中國工程院主席團研究決定設立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1999年2月25日,中國工程院決定成立《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並創辦《中國工程科學》雜誌;4月8日,中國工程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11月8日《中國工程科學》創刊。

  2000年9月25日,工程管理學部舉行成立大會,首批院士32人;10月11日,2000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2001年,在中國工程院的主持下,召開了CAETS年會;7月,中國工程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在上海成立;12月20日,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成立。2002年3月3日,中國工程院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協會成立大會召開。2003年10月,沈國舫代表中國工程院向浙江省“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家”授牌。2004年8月23日,中國工程院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與交流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

  2005年1月13日,由工程院、中科院共同主辦的兩院院士評選的“振邦杯2004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在京揭曉。2月27日,由中國工程院出版委員會與人民交通出版社發起成立的中國土木、建築與交通科技出版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4月29日,兩院資深院士聯誼會在京成立。6月23日,中國工程院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學術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2006年9月22日,中國工程院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錶面活性劑研究開發促進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11月5日,徐匡迪院長和法國工程院院長Francois Guinot共同出席上海大學中歐工程技術學院揭牌儀式。2007年3月,辦公廳原綜合處更名為行政後勤處,計劃財務處更名為財務處;學部工作局原9個學部辦公室調整合併為學部工作一處和學部工作二處,併成立咨詢工作處;國際合作局原雙邊合作處、多邊合作處調整為一處、二處,撤銷咨詢調研處;政策研究室原出版處更名為綜合處,信息宣傳處更名為宣傳處(新聞辦公室),新成立信息中心。

  2008年6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書畫社成立。2009年4月,院機關召開工會成立大會,選舉產生院機關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和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5日,工程院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2014年3月8日,中國工程院與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智能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在工程院舉行。3月14日,被評為“全國節能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2016年8月18日,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京聯合召開“首都院士之家”揭牌儀式暨“院士懷柔行”見面會。

中國工程院的資源條件

數據資源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擁有環境科學敘詞、環境科學敘詞表英漢對照索引、環境科學敘詞表附化合物名稱、環境科學敘詞表附國家地區、環境科學敘詞表範疇索引、環境科學敘詞表詞族索引、污染治理技術(水類、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錶類、固體廢棄物類、大氣類)、危險物爆炸性環境污染事件、土壤污染典型案例、水體污染事件、各地霧霾暴發事件、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資料庫、中文文摘、館藏目錄數據、海洋知識數據、地勘單位名錄、Frontiers學術期刊資料庫、能源科技成果、中草藥文獻作者庫、製造業外文專利、化工專利、國際農業科研項目、醫葯衛生文獻資源、中文文獻庫、外文文獻庫、商業構成庫中的產品數據、信息技術專業百科庫、海洋工程專業知識庫、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資料庫、圖件資料庫、術語百科2016、新材料技術等數據資源。

學術期刊

  《Engineering》為季刊,是中國工程院院刊,是致力於展示工程領域最新成就的國際性期刊。主要設置News & Focus、Views & Comments、Research等欄目。發表各種原創論文,其領域包括:航空與航天科技、農業工程、建築和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和技術、交通運輸工程、電腦科學和技術、電氣和電子工程、工程教育、工程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林業工程、岩土和地質工程、水利工程信息通信工程、儀器科技、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工程力學、冶金工程、採礦工程、造船工程與海洋工程、核能科技、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光學工程、電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學、測繪、系統與控制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輕工業技術與工程等。

  《中國工程科學》是由中國工程院主管、中國工程院咨詢服務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戰略咨詢性學術期刊,聚焦工程科技戰略咨詢,以刊登戰略咨詢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旨在促進戰略咨詢研究的學術交流,及時發佈咨詢研究的重要成果。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亦為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等全文收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為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會刊,1982年由教育部黨組局安定創辦,1983年創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常設欄目有:院士論壇、校長論壇、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經濟與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學科與專業建設、院校發展研究、企業家論壇、國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擷英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研究,並根據需要定期開設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等專欄。

中國工程院的學術交流

  2014年12月11-23日,中國工程院代表團出席聯合國第二十次氣候變化國際會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院士分別參加了“氣候傳播與公眾意識”、“中國企業低碳發展論壇”、“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研討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縱向一體化戰略”、“中國碳市場展望”、“城市的綠色低碳未來”、“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協同效應”和“低碳創新在中國”等主題邊會活動。在“低碳創新在中國”主題活動專場,謝克昌院士作了“推動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思考與研究”的主題發言。

  2015年10月11日至16日,中國工程院代表團赴印度出席CAETS 2015年會,周濟院長作為CAETS上屆主席,現任執委會委員先後出席了CAETS執委會會議、CAETS董事會會議、CAETS成員代表會議和CAETS理事會會議。10月6-10日,中國工程院鐘志華秘書長率團參加了在印度理工學院(甘地納格爾分校)舉辦的“首屆中印青年工程領袖研討會”。12月1日,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代表團來中國工程院就中國製造2025和美國製造業情況及趨勢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2016年7月27日,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會見德國工程院院長萊因哈德·許特教授一行,並與德國工程院簽署了兩院工程技術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8月25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國際合作局康金城局長接待了由學會會長Geert Letens博士率領的美國工程管理學會代表團。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中國工程院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2016國際高端研討會在中國工程院學術報告廳召開;國際醫學科學院組織2016年全體成員大會由中國工程院和國際醫學科學院組織共同在北京主辦,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劉德培院士當選國際醫學科學院組織雙主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國工程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