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J.E.Stiglitz)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放大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邁克爾·斯賓塞喬治·阿克爾洛夫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三名獲獎者在20世紀70年代奠定了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的理論基礎。

目錄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簡介

  斯蒂格利茨出生於1942年,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1960年考入美國東部著名大學---阿赫斯特學院( Amherst College),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師從保羅·薩繆爾森。此後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教授。1979年,他獲得了美國經濟學會兩年一度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該獎項用於表彰對經濟學作出傑出貢獻的40歲以下經濟學家。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自1993年開始成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的主要成員,並且從1995年6月起任該團主席。在此期間,他是柯林頓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成員。1997年起任世界銀行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2001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斯蒂格利茨博士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信息經濟學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所倡導的一些前沿理論,如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已成為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標準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門經濟學領域最著名的專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數以百計的學術論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編者, 包括十分暢銷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門經濟學》(諾頓公司)和與安東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經濟學講義》。1987年,他創辦的《經濟學展望雜誌》降低了其他主要經濟學雜誌所設立的專業化障礙。他曾經擔任美國經濟協會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國最著名的經濟學教育者之一。他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並從1988年開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他主講經濟學原理巨集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金融學組織經濟學,包括在該校最受歡迎的《經濟學》。他的數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職。 2008年,他在CNN專欄針對由於華爾街房產泡沫出現的經濟危機提出了幾個預防經濟危機再度出現的措施(《斯蒂格利茨:如何防範下一個華爾街危機》)。

斯蒂格利茨的生平

  • 1943年,斯蒂格利茨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的加里市。
  • 1964年,獲阿墨斯特學院學士學位。
  • 1970年,年僅26歲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魯大學聘為經濟學正教授。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 1993年,開始成為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的主要成員。
  • 1995年,6月起任柯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團主席。在此期間,他是柯林頓總統顧問班子的關鍵成員。

斯蒂格利茨的思想簡介

  在美國,沒有哪一個群體對經濟理論的排斥程度超過政治家。對政治家們來說,經濟理論純屬空想。因此,當傑出的經濟學家在華盛頓擔任要職時,他們的上司總是持懷疑、排斥、甚至直接拒絕的態度。

  約翰遜政府的首席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曾經堅持認為,如果政府削減稅收,又同時在越戰和社會福利上花費過多的話,通貨膨脹將加速。約翰遜沒有理睬他。同樣地,里根也沒有接受馬丁·費爾德斯坦關於大幅度削減稅收和增加預算赤字的理論。高赤字政策的神話在此後的15年間就破滅了。

  現在輪到斯蒂格利茨了。雖然他也許是同代人中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但在白宮總統經濟顧問團的四年中(其中後兩年擔任該團主席),他並沒有受到重用。不過55歲的他沒有退回斯坦福去當教授,而是在去年接受了一個更引人註目的職位——世界銀行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在那裡,以亞洲金融危機為契機,他靜靜地使用理論來重塑政策,而遠離了自己從不擅長的政治角逐。

  斯蒂格利茨為人和善,天性樂觀,樂於在演講臺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在經濟學領域中是一名無可爭議的巨人。他的名聲來自於一種有趣的理論,這種理論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聽起來就和非經濟學家的常識一樣。

  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場中,個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會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認為現實世界並不是那麼回事。相反,他認為,因為市場參與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場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對人們的利益造成損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機構必須巧妙地對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市場正常運作。

  斯蒂格利茨利用經濟學界最為推崇的工具——模擬經濟行為的數學和電腦模型——來修正傳統的理論。這為他贏得了一大批追隨者,尤其是年輕的經濟學家。

  “我採用的邏輯和使人們相信市場有效的那種邏輯一樣,”他說,“我只改變了信息完全的假設,找出一種把不完全信息模型化的方式。當你運用這個新模型的時候,你會發現市場總是無效的。”

  來看看保險,這是70年代使斯蒂格利茨成名的課題。保險公司不能完全區分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客戶——例如那些房屋毀於火災的可能性極大的和房屋不太可能起火的客戶。對所有人索要同樣高的保險費,只會吸引風險最大的顧客,而那些風險小的客戶很可能就不買保險了。過多的高風險客戶很快就使保險公司債臺高築。

  所以保險公司要“干預”。他們限制保險額度,對每個人都不給足他想要的償付額,使他們有安裝防火裝置和採取其他預防措施的動機。此外,全額保險的保費非常的高;低風險的客戶通過提高可扣除費用,只需支付少得多的保費。

  出於同樣的邏輯,斯蒂格利茨認為,政府的干預是有正當理由的。他的入門教材《經濟學》(諾頓公司,1997年),雖然在本國銷量一般,但在中國和日本非常暢銷。這本書開頭就引述1980年聯邦政府為克萊斯勒公司作擔保的故事作為政府成功干預經濟的例子。自由市場的倡導者認為克萊斯勒的破產會把工廠、工人的原材料解放出來投入更有效率的使用,雖然這個轉換的過程很痛苦,但是他提到克萊斯勒在得到政府從未為其支付的擔保後東山再起。他說,不僅工人的工作得到了保護,政府還節省了數億美元。因為如果克萊勒倒閉,政府必須支付這筆錢。

  克萊斯勒的事例是規則,而不是例外。“在我的模型中,我總是能找到一種特定的干預方式,使人人都受益。”斯蒂格利茨說。

斯蒂格利茨的主要著作

  • 《公共經濟學講義》(與A.B.阿特金森合著,麥格勞-希爾圖書公司,1980年),這是一部財政學方面的高級教科書;
  • 《商品價格穩定理論》(與D.M.G.紐伯里合著,牛津大學出版社,1981年);
  •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選續》(也宇澤弘文(H.Uzawa)合著,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69年);
  •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WW Norton, September, 2006.
  • Stability with Growth , with Jose Antonio Ocampo, Shari Spiegel, Ricardo French-Davis, and Deepak Nayy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2006
  • The Roaring Nineties, W.W. Norton & Company, October 2003.
  • Towards a New Paradigm in Monetary Economics, with Bruce Greenwa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 2003.
  •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W.W. Norton & Company, June 2002.
  • Economics for an Imperfect World: Essays in Honor of Joseph E. Stiglitz, edited by Richard Arnott, Bruce Greenwald, Ravi Kanbur, and Barry Nalebuff, The MIT Press, November 2003.
  • 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Also published in Chinese simplified by China Renmin, in French by Boeck, and in German by Oldenbourg.
  •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 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 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 , edited with Robert Holzmann, World Bank, January 2001.
  • Frontier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Future in Perspective, edited with Gerald M. Meier and Nicholas Stern, World Bank, May 2000.
  • Whither Socialism? (Wicksell Lectures), MIT Press, January 1996.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71.125.194.* 在 2015年2月8日 10:58 發表

nice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