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產業配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配套产业)

目錄

什麼是產業配套

  產業配套是指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相關產業條件,包括圍繞該區域內主導產業龍頭企業,與企業生產經營銷售過程具有內在經濟聯繫的上游和下游的相關產業產品人力資源技術資源、消費市場主體等因素的支持情況。

產業配套的內容

  產業內和產業間的配套現象由來已久,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產業配套實際上是生產經營隨著分工而引起專業化和社會化不斷深化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配套僅指生產環節的配套,是指在整個生產鏈條中以一個主要生產環節為核心,其它生產環節跟進配合而形成的生產技術聯繫,如零配件生產與整機生產間的聯繫、互補型生產環節間的生產技術聯繫等。所有這些生產技術聯繫既可以發生在一個企業內部,也可以發生在相互企業之間,包括不同地域企業間。廣義的配套不僅包括產業領域內生產技術環節的聯繫,而且還涵蓋了為本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支撐諸要素的供給,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政策環境、中介服務等等。

  國內外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區域性產業都不可能孤立發展,相反,我們常常看到的事實是,在某一地域發達的優勢產業背後必定有發達完善的相應配套體系支撐的存在。義大利製鞋業全球聞名,但其製鞋業背後的配套產業體系同樣發達,如製鞋機械、製鞋原料等,如義大利的鞋機產量就居世界第一。國內溫州製鞋業也存在類似現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廣泛存在於各個行業領域。如廣東東莞的電腦組裝規模業內居前,而支撐起這一龐大產業規模則是本地域上萬家電腦配件生產企業所組成的產業配套體系;廣東順德是國內家電生產規模最大的地區,同時也是本地家電配件企業數量最大、配套體系最完整、能力最強的地區。

  配套現象不僅廣泛存在於傳統製造業,而且在高新技術產業中也普遍存在。從某種角度講,高新技術產業對配套的需求和要求相比傳統產業顯得更為強烈和嚴格。近些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異軍突起,咄咄逼人,除了特區優勢和毗鄰香港等有利條件之外,還與深圳市上下共同營造發展高新技術的配套優勢有很大關係。通過營造配套環境、打造配套優勢,深圳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進駐深圳。無論是十年前的美資企業希捷公司康柏公司,還是五年前的施樂公司,選擇深圳的理由之一就是那裡優越的高新技術製造業配套環境。

產業配套的本源性認識

  儘管產業配套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普遍現象,但人們關註的口光和解釋的層而仍然只停留在古典經濟學成熟框架內的分工理論。也正是因為分工理論的成熟和深入人心,作為分工自然產物的產業配套反倒成為人們司空見慣、順理成章的事情,很多人認為並不需要對此作深入研究和認識。但事實並非如此。細究古典經濟學分工理論對產業配套種種“成熟性”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東西並不是都能夠順理成章。

  其一,古典分工理論的基石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之假設。在此假設中,每個“經濟人”都能夠出於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考慮而進行理性選擇。因此,在經濟活動中通過分工迂迴由於確實能夠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所以當然是“理性經濟人”的自然選擇。但經濟學的發展實踐證明,上述“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假設在現實並不成立,相反,人們的現實選擇並不總是“完全理性”、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其二,古典分工理論隱含的前提是指人們在確定性環境下的最優選擇。但事實上,完全確定性的環境和結果只存在非常狹小的範圍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選擇往往是基於不確定性的分析與決定,首要考慮的是如何生存和趨利避害,而不是所謂生產效率和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其三,古典分工理論也無法具體解釋現實存在的多種多樣配套形式的成因,更無法回答這些配套形式的價值所在。因此,用傳統古典經濟學的分工理論來解釋產業配套,缺乏較強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存在明顯的缺陷。我們認為,對產業配套的本源勝認識和討論應該從不確定性分析的視角出發,在不確定性環境中探討產業配套的價值和形式。

  對於不確定性,人們普遍有兩種認識:一種是把不確定性與概率事件聯繫起來,即可以用概率來描述不確定性的大小;另一種認識認為不確定性並沒有穩定的概率,與概率事件沒有必然的聯繫。經濟學家奈特(Knight)將前一種認識歸結為風險範疇,而後一種歸為不確定性範疇,並指出,“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兩個範疇的實際區別在於:前一種情形中對一組可能的狀態的概率分佈是已知的,而對不確定性的情形,則並非如此。

  因此,不確定性是基於人們對某一事物運行結果不能確認而產生,表達的是關於未來的未知。這種未知產生的機理相當複雜,既和個人不確定性因素有關,也和集體行為的不確定性密切聯繫。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手段的加強和人們交往聯繫的頻繁,群體對個體作用日益加強,人們所而臨的不確定性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發生的時間、範圍和程度上更難令人預測和防範。

  不確定性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每一空間。而對不確定性及不確定性帶來的威肋、,人們首要的選擇就是趨利避害。一般而言,人們對確定性事物的追求要遠遠優於對不確定性結果的選擇。這一事實通過阿萊悖論(Allais paradox)和埃爾斯伯格悖論(Ellsberg paradox)兩個著名實驗得以充分表達。(這兩個試驗都是通過一系列彩票選擇實驗,表達出人們對不確定性事物採取迴避的態度

實施產業配套的必要性

  產業配套出現的必要性和現實性強烈地表現在,相關企業而對眾多不確定性因素所做出的趨利避害是有利於生存和發展的一種自然選擇,即能夠通過共生互助實現其對不確定性的有效控制

  一是通過產業配套能夠為相關企業,特別是配套企業提供“保險性”,提高這些企業的存活率。

  眾所周知,單體企業在單兵作戰的孤立中,不僅所而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而且獨自承受不確定性的能力也非常脆弱。無論是來自市場供應商(包括生產要素提供商)的不確定性,還是來自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任何一個變數的風雲突變都會對企業形成致命的打擊。因此,出於眾多不確定性因素考慮,單體企業往往會選擇為其它企業配套來獲得在技術供給、市場銷售渠道等各方而的支持,從而獲得“保險性”,包括經營信心的保險、市場需求保險外部效應的保險。

  二是通過產業配套可以獲得不確定性的有效控制。

  對不確定性的控制能力表現在兩個方而,一是承擔不確定性的能力,二是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首先是對不確定性的承擔能力。該能力是指一旦不確定性轉化為現實損失時,承擔者能為之承受和支付的程度。通過產業配套,特別是通過內部專業化分工,將產品的設計、生產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分散到各個企業中,使每個企業在分享產業分工好處的同時,也在分擔不同比例的基於不確定性所可能帶來的損失。顯然,這種對不確定性的承擔能力要優於“大而全”、“小而全”的單體企業。其次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能力。該能力是指而對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時,所擁有的分析、判斷和行動能力的大小。這種能力集中表現在:首先是對市場的吸引和鎖定能力。吸引就是根據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保持企業經營的柔性和靈活性;鎖定就是根據企業的實力和規模能夠留住原有顧客。對一個企業而言,同時滿足上述兩種要求往往意味著兩難衝突。而這種衝突很容易通過產業配套群內得到解決。

  三是通過產業配套可以對不確定性控製做到的動態演進。

  產業配套的價值不僅僅存在於對不確定性的現實控制,更重要的是,產業配套能夠依據外在環境的變化及新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孽生,而採取靈活適當的組織形式,以更好地實現對不確定性的控制。事實上,隨著產業配套的發展,在原有不確定性因素得以控制的同時,新的不確定性因數也在悄悄萌芽和生長,客觀要求產業配套的組織形式要依據環境變化不斷進行創新,以變應變,形成新的對不確定性控制平臺。

產業配套的形式和特點

  作為而對不確定性環境下實現經濟主體共生互助的主要形式,產業配套存在很多形式,包括產業內的配套和產業間的配套,而產業間的配套又分為縱向型產業配套(即產業的上下游之間配套關係)和互補型產業配套(即相關產業之間配套關係)。產業內的配套按照配套聯繫方式及及聯繫的密切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市場交易配套型。

  配套的對象、數量、規格等要求內容均來自於市場供求信息,配套各方之間生產技術聯繫的實現主要通過市場交易。該配套形式具有交易靈活、企業選擇餘地較大、有關配套主體獨立性強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著配套聯繫穩定性差、缺乏長期合作基礎等不足,集中表現為產業配套市場的波動性大。該配套形式適用於通用性較強的配套產品和生產技術環節。

  2.定單合同配套型。

  配套產品的數量、規格和要求等內容均以定單合同的形式給定,配套的專業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確,短期內配套雙方的生產技術聯繫穩定性很強,但由於配套關係的制約和實現均來自於短期契約,因此這一配套形式仍缺乏長期合作的基礎,適用於專業性較強、企業與企業間的長期聯繫較弱的點對點配套。

  3.戰略聯盟配套型。

  配套企業間出於長期戰略層而的考慮,通過長期盟約的達成而實現的企業配套聯繫,顯然該配套形式屬於長期聯繫很強的點對點配套。這種配套專業性、指向性和長期性都很強、雙方具有長期合作的基礎,適用於生產經營聯繫較多而頻繁,雙方共生性很強的企業。

  4.股權結盟配套型。

  為強化雙方企業的配套聯繫,關聯企業以參股入股的形式進一步增強雙方內在聯繫,具有“聯股聯心聯筋”的紐帶效應。該配套形式適用於雙方企業中一方企業對另一方依賴較強的情況(如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參股入股)。

  5.企業內部配套型。

  該形式的產業配套不需經過市場交易,在經濟學中屬於企業內部自製的情況。該配套形式交易成本很低、信息反饋快,不同利益關係也比較容易協調,適用於對配套有特殊要求、或市場交易成本較高的大型企業

我國產業配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

我國產業配套存在的問題

  1.產業配套發展並不均衡。

  儘管產業配套廣泛活躍於區域經濟發展中,但從國內發展情況來看,產業配套普遍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傳統行業的配套好於高新技術產業的配套;低端產品的配套好於高端產品的配套;一般環節的配套好於核心環節的配套。大部分的產業配套仍停留在粗放、低層次的水平上,高級配套,特別是為高新技術產業配套做不成,也做不好。

  2.配套企業自身存在問題。

  集中表現在:一是觀念轉變問題,“小富即安”、“寧為雞頭不為牛後”、不願為他人做配套做配角的觀念,在一些企業經營者頭腦當中仍有一定影響,特別是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時,這些傳統觀念的影響顯得比較突出。二是技術與管理水平問題。由於國內大部分產業配套集中在傳統行業,配套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雖然有掉頭快、機制活的優勢,但也同時存在技術水平低、管理粗放落後等天然劣勢,很難為跨國公司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環節進行配套。三是人才與資金問題。“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普遍困擾著配套企業。配套企業融資主要靠自有資金或親朋好友的借貸,缺少其它的融資渠道

  3.政府與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政府有關部門在觀念定位上沒有把產業配套同招商引資一樣同等重視起來,不同程度上存在重引資、重招商、重大項口而輕視產業配套的做法和傾向。這與政府各部門口前的績效評價體制和標準有關。但國際經驗和國內部分地區實踐已經證明,時至今日,僅憑政策優惠和財稅減免並不能解決大項口能否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重視當地配套環境,將產業配套作為營造投資環境的大事來抓。其次,協調服務不夠。產業配套由於涉及不同企業、不同地域,僅憑企業的力量遠遠不夠,政府作用在此發揮的空間還很大。第三,有關中介組織與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後。如體系不健全、缺乏協調機制等問題。

我國產業配套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充分認識推動產業配套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將產業配套納入區域經濟振興發展的規劃體系中。

  由於產業配套在產業發展中從屬於配角地位,因此在思想認識上常常受到輕視或忽視,這是推動產業配套的最大障礙所在。為此,對政府而言,要主動地將產業配套建設納入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振興的發展戰略中,重點鼓勵傳統行業基礎性產業配套,帶動一大批傳統行業的改造和提升;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內的配套企業和產品,將它們列入支持和振興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2.成立專門配套指導協調機構,組織推動產業配套。

  由於產業配套過程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為加強協調和配合,尤其是在口前國內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普遍不太健全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成立產業配套協作辦公室,歸口政府改革發展職能部門,做好支持本地企業與外商和大企業進行配套服務、解決配套中的難題(如技改和資金需求等)、配合企業做好招投標等工作。

  3.加快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建設。

  從國際經驗和臺灣地區實踐來看,推動產業配套除了政府之外,最重要、最持久的力量還是有關中介機構及相關服務體系的建設,這些機構和服務組織由於貼近市場、貼近企業,最瞭解企業的需求和難題,因此,加快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建設應是推動產業配套的重中之重。建設內容應圍繞做好企業的“政策輔導員”、“業務培訓員”、“市場引導員”和“解決突發問題消防員”入手。

  4.利用電子商務等手段,推進產業配套的信息進程。

  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時代需要產業配套推進手段的不斷創新。除了貿易洽談會、產品博覽會等傳統手段之外,要積極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在區域範圍內,由企業或行業中介機構出而、政府支持,建立不同行業的產品配套網,引入電子商務,建立產業配套信息化平臺,通過服務於區內外配套企業,提升區域整體產業配套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海平.區域產業配套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4(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配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