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財務管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務管理學(scienc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目錄

財務管理學概述

  財務管理學是研究如何通過計劃、決策、控制、考核、監督等管理活動對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提高資金效益的一門經營管理學科。它是以經濟學原理和經濟管理理論為指導,結合組織生產力和處理生產關係的有關問題,對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知識體系。

財務管理學發展概況

  財務管理工作是近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在作坊、工場手工業生產方式下,財務活動比較簡單,財務管理工作與會計工作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產業革命後,特別是19世紀末托拉斯出現以後,企業的財務活動隨之複雜化,制定投資方案、籌集經營資金、對外提供財務信息,並對利潤進行分配,就構成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獨立的職能:籌措、使用和分配資金。單獨履行這一職能的工作即為財務管理工作。早期的財務管理以集資為主要內容。經過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西方企業經營者看到了只重視籌措資金管理的嚴重缺陷,在財務管理中採取了許多對資金使用加強日常監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財務管理髮展到以監督為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資本主義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又逐步轉向以事前控製為主,在企業管理中形成較完整的財務控制系統。與上述發展過程相適應,財務管理學也經歷了以集資、財務監督和全面財務控制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現代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

  現代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主要研究企業資本需要量的確定及其籌集、投放、回收、運用等問題,內容有: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概念的確定與計算、籌措資本的決策、投資方向的決策、股息決策資本收益分配的決策、運營資本的日常管理。資本主義企業為了保證盈利的實現和不斷增長,必須在把握資本與利潤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制定出自己的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相應的中、短期計劃,並組織其實現。現代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就是根據資本與利潤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組織實施、加強管理,以不斷提高資本的利用效果,保證企業經營者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能夠獲得穩定的不斷增長的利潤。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在有關參與經營決策、實行預算控制和開展事前分析等問題的論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

社會主義財務管理學

  社會主義財務管理學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由蘇聯學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導。其主要論據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財政的職能有所擴大,它包括生產領域中形成的收入與積累的分配關係和國營生產部門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體農莊生產部門新創造價值的初次分配關係。這樣,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企業的財務活動就作為蘇聯國家財政的基礎,而納入蘇聯國家財政體系;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企業)財務管理學,也就作為財政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獨立成為一門學科。這種觀點認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客觀存在的、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並間接表現出這個過程的貨幣關係的總和,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建築業,農業,運輸業和郵電業,物資技術供應、採購業,商業,住宅公用事業和道路事業。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管理的職能為:

  ① 以貨幣資源保證經濟活動中的資金周轉;

  ②分配貨幣收入和積累;

  ③對企業和各經濟部門資源的形成、分配和使用進行盧布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述觀點傳入中國。在一些高等財經院校逐步開設了以蘇聯教材為藍本的“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課程。50年代後期,中國講授財務課的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國企業管理的實際,將“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課程改建為“企業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改變有兩項:

  ①理論上確立了企業財務的實質是企業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

  ②實務上確立了對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和包括計劃、日常控制與管理以及事後考核、評價等職能在內的全面財務管理。

  本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①企業固定資金管理;

  ②企業流動資金管理

  ③成本管理

  ④銷售收入和企業純收入管理;

  ⑤專項資金管理;

  ⑥財務收支的綜合管理,即包括資金籌措、收入、耗費、收回、分配在內的廣義的財務管理。社會主義財務管理學是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運動理論為依據,結合合理組織生產力和不斷完善生產關係的管理實踐,研究和掌握資金運動的規律,以提高資金使用的效果。

  財務管理學按照其研究對象的不同特點,可以分為盈利組織財務管理學(主要是企業)和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學(行政、事業等單位)。

  在中國,財務管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產生的歷史較短,它的理論體系、邏輯結構、研究對象和論述方法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它與會計學在理論、內容、方法等方面還有許多重疊之處。

財務管理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時間的概念

  Image:时间的概念.jpg

  在財務管理學中,始終貫穿一個時間軸,在時間軸上,時刻0為今天;時刻1為今天之後的第一期,或稱時期1的期末;時刻2就是今天之後的第二期,或稱時期2的期末;以此類推。通常的時期可以是年,但是有時候時間間隔也可以是半年期、季、月或天。若時間軸上的一期代表一年,記號0和1之間的間隔代表第1 年,記號1和2之間的間隔代表第2年,等等。註意記號既代表一個時期的期末,又代表下一期的開始。在時間軸上,正軸代表向前看,即未來;負軸代表過去。例:我們在2004年的年底存入銀行10萬元人民幣,2004年 12月31日為0點,如果我們以年為單位來分析問題,則 2005年12月31日為1點,2006年12月31日為2點;相對應的,2003年12月31日為一1點,2002年12月31日為一2 點,可以此類推。

  (1)時間價值的概念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財務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是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通俗的時間價值概念是說,今天的一元錢比明天的一元錢更值錢。資金時間價值的本質是現在所持有的資金可以進行再投資,按社會平均資金收益率獲得增值。因此,不同時間上的同金額的資金是不等值的。因而我們再將有關貨幣的數字進行數學運算時,一定要弄清楚其所屬的時間,再將它們轉化為同一時間的數據,然後才能進行運算。財務管理中,現值終值的概念就是時間價值概念的典型表現。

  時間價值概念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最典型的表現是凈現值指標。投資項目投入使用後的凈現金流量,按資本成本和報酬率折算為投資以後的餘額,叫凈現值。凈現值就起到一個將不同時間的現金流量CF 轉化為同一時間的作用。通過轉化之後,再進行加和運算,才能表現一項投資活動的現在價值。在財務管理中有許多類似的公式,各種資產的估價都是依據類似的原理來進行計算的。先將其產生的各時間的現金流量進行折算,然後再將各時間上的折算後的現金流量進行加和。

  (2)向前看的思想

  財務管理與會計學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會計學是對企業資金運動的結果進行反映,而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事前管理。也就是說財務管理註重未來的資金運動。在財務管理中,只考慮時間軸的正軸部分。我們只關心從現在之後,或者說我們進行某項財務活動之後會產生什麼結果,進行這項財務活動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作為外生變數進行考慮。例如,在項目投資決策中,沉澱成本的問題。沉澱成本是已經使用掉的無法收回的資金。企業再進行投資決策時,要考慮的是當前投資是否有利可圖。即在投資後所產生的價值總量能否彌補其投資成本。而不是過去已花掉了多少錢。例如,某企業為一項投資已經花費了50萬元的咨詢費,要是工程完工需要再投資50萬元。如果項目完工之後的收益現值只有45萬元,這時企業會果斷地放棄這一項目。如果項目完工之後收益現值為70 萬元,就應選擇該項目。70萬元的收益雖不能彌補全部的投資100萬元(50萬元+50萬元),但能彌補追加投資50萬元,能使損失減少20萬元。在投資決策之前所發生的咨詢費是潑掉的牛奶,是無可輓回的事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用考慮。只要考慮在決策後的現金流量:投入50萬元,收益70萬元,凈收益20萬元,項目可行。

風險的概念

  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風險是事件本身的不確定性,具有客觀性。從個別投資主體的角度看,風險可分為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兩類。從公司本身來看,風險分為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兩類。

  在財務管理中,風險表現在各個方面:

  (1)在計算資金時間價值中,我們所用的折現率中包含風險報酬。我們應知道風險與報酬密切相關,兩者之間是正相關的關係。一個項目的風險越大,投資者要求的報酬越高。

  (2)各種杠桿的計算,是對各種風險的衡量。營業杠桿繫數的大小能衡量企業的經營風險;財務杠桿繫數的大小衡量的是企業的財務風險;聯合杠桿繫數衡量的是企業總風險。

  財務決策一風險和收益的權衡。以籌資決策、投資決策收益分配決策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決策,實際上是企業的價值決策。企業價值由風險和收益的不同組合決定,財務決策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作出權衡選擇。企業籌資決策就是在控制財務風險條件下,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目標在籌資決策中演變為資本成本最低化和財務風險最小化。投資決策中無論是項目投資還是證券投資,都需要充分認識投資的收益和風險,項目投資中的兩個基本價值觀念:貨幣時間價值投資風險價值是風險和收益在投資決策中的具體體現,它要求企業投資決策既要考慮投資項目的收益又要考慮投資的風險;在項目投資中,風險體現在折現率和現金流量中,風險調整貼現率法風險調整現金流量法就是風險和收益機制權衡在項目投資中的具體體現。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根據風險對公司是否可分散分為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具體又細分為:違約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變現力風險再投資風險,其中前三種風險為市場風險,後兩種風險為公司特有風險。在證券投資中無論是證券收益計算還是證券價值評估,都應考慮投資風險和收益的權衡,一味追求收益提高而忽略風險,根據資本資產計價模型,證券投資價值評估的折現率會因此加大,進而導致證券投資價值低估。在股利分配決策中,包括兩個主要方面:是否分配以及分配多少,前者決定股利是否影響企業價值,後者決定股利支付比率的大小,二者都是圍繞企業價值一風險和收益的權衡進行,股利決策要充分考慮企業未來投資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和發放股利後會導致企業現金短缺的風險。

現金流量的概念

  現金流量是指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的流入和流出量。美國前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哈羅德·威廉斯曾說過:“如果讓我在利潤信息和現金流量信息之間作一個比較選擇,那麼,我選擇現金流量”。由於現金流量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所以企業越來越關註現金流量信息,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已成為財務管理的關鍵。

  與利潤比較,現金流量信息更加客觀、可靠。首先,利潤在各年的分佈受不同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的影響,而現金流量則不受這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在物價和幣值持續上漲的環境中,企業以過去取得較低價格水平的生產要素消耗和現在取得的物價上漲後的收入相配比,肯定會帶來虛低成本,虛增利潤的結果,導致利潤信息失真;再如折舊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等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將導致計算出的利潤結果不同,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理財觀念下,早期的收益和晚期的收益是有明顯區別的,這將給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帶來可乘之機。現金流量信息則是依據收付實現制原則將非付現的費用(如折舊等)加回到利潤里,因此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

系統的觀念

  企業是一價值增值系統。財務管理的實質是價值管理。財務管理包括投資管理籌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股利政策。財務管理的各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投資決策要考慮籌資成本,只有項目的收益率高於籌資成本,項目才可行。項目投資後,涉及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營運資金的管理中既有投資決策——資金的占用,又存在短期資金的籌集,因此我們在學習營運資金管理內容時應考慮投資管理的原則及資金成本的確定方法。股利政策的實質是企業籌資決策。在學習財務管理時,應將各部分內容整合在一起,而不要將各部分內容分隔開,這樣,我們才能較透徹地理解各財務管理內容,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自身的價值。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務管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