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财务管理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财务管理学(scienc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目录

财务管理学概述

  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它是以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组织生产力和处理生产关系的有关问题,对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学发展概况

  财务管理工作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作坊、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下,财务活动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产业革命后,特别是19世纪末托拉斯出现以后,企业的财务活动随之复杂化,制定投资方案、筹集经营资金、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并对利润进行分配,就构成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独立的职能:筹措、使用和分配资金。单独履行这一职能的工作即为财务管理工作。早期的财务管理以集资为主要内容。经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西方企业经营者看到了只重视筹措资金管理的严重缺陷,在财务管理中采取了许多对资金使用加强日常监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财务管理发展到以监督为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资本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又逐步转向以事前控制为主,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较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展过程相适应,财务管理学也经历了以集资、财务监督和全面财务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

  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企业资本需要量的确定及其筹集、投放、回收、运用等问题,内容有: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概念的确定与计算、筹措资本的决策、投资方向的决策、股息决策资本收益分配的决策、运营资本的日常管理。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保证盈利的实现和不断增长,必须在把握资本与利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相应的中、短期计划,并组织其实现。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就是根据资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组织实施、加强管理,以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保证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够获得稳定的不断增长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在有关参与经营决策、实行预算控制和开展事前分析等问题的论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

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

  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学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导。其主要论据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财政的职能有所扩大,它包括生产领域中形成的收入与积累的分配关系和国营生产部门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体农庄生产部门新创造价值的初次分配关系。这样,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就作为苏联国家财政的基础,而纳入苏联国家财政体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学,也就作为财政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客观存在的、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并间接表现出这个过程的货币关系的总和,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和邮电业,物资技术供应、采购业,商业,住宅公用事业和道路事业。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为:

  ① 以货币资源保证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周转;

  ②分配货币收入和积累;

  ③对企业和各经济部门资源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卢布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述观点传入中国。在一些高等财经院校逐步开设了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50年代后期,中国讲授财务课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改建为“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改变有两项:

  ①理论上确立了企业财务的实质是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②实务上确立了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和包括计划、日常控制与管理以及事后考核、评价等职能在内的全面财务管理。

  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①企业固定资金管理;

  ②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③成本管理

  ④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

  ⑤专项资金管理;

  ⑥财务收支的综合管理,即包括资金筹措、收入、耗费、收回、分配在内的广义的财务管理。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运动理论为依据,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管理实践,研究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

  财务管理学按照其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学(主要是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学(行政、事业等单位)。

  在中国,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产生的历史较短,它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研究对象和论述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它与会计学在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重叠之处。

财务管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时间的概念

  Image:时间的概念.jpg

  在财务管理学中,始终贯穿一个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时刻0为今天;时刻1为今天之后的第一期,或称时期1的期末;时刻2就是今天之后的第二期,或称时期2的期末;以此类推。通常的时期可以是年,但是有时候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半年期、季、月或天。若时间轴上的一期代表一年,记号0和1之间的间隔代表第1 年,记号1和2之间的间隔代表第2年,等等。注意记号既代表一个时期的期末,又代表下一期的开始。在时间轴上,正轴代表向前看,即未来;负轴代表过去。例:我们在2004年的年底存入银行10万元人民币,2004年 12月31日为0点,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来分析问题,则 2005年12月31日为1点,2006年12月31日为2点;相对应的,2003年12月31日为一1点,2002年12月31日为一2 点,可以此类推。

  (1)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通俗的时间价值概念是说,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更值钱。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是现在所持有的资金可以进行再投资,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获得增值。因此,不同时间上的同金额的资金是不等值的。因而我们再将有关货币的数字进行数学运算时,一定要弄清楚其所属的时间,再将它们转化为同一时间的数据,然后才能进行运算。财务管理中,现值终值的概念就是时间价值概念的典型表现。

  时间价值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最典型的表现是净现值指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和报酬率折算为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净现值就起到一个将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CF 转化为同一时间的作用。通过转化之后,再进行加和运算,才能表现一项投资活动的现在价值。在财务管理中有许多类似的公式,各种资产的估价都是依据类似的原理来进行计算的。先将其产生的各时间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算,然后再将各时间上的折算后的现金流量进行加和。

  (2)向前看的思想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会计学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结果进行反映,而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事前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注重未来的资金运动。在财务管理中,只考虑时间轴的正轴部分。我们只关心从现在之后,或者说我们进行某项财务活动之后会产生什么结果,进行这项财务活动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作为外生变量进行考虑。例如,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沉淀成本的问题。沉淀成本是已经使用掉的无法收回的资金。企业再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投资是否有利可图。即在投资后所产生的价值总量能否弥补其投资成本。而不是过去已花掉了多少钱。例如,某企业为一项投资已经花费了50万元的咨询费,要是工程完工需要再投资50万元。如果项目完工之后的收益现值只有45万元,这时企业会果断地放弃这一项目。如果项目完工之后收益现值为70 万元,就应选择该项目。70万元的收益虽不能弥补全部的投资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但能弥补追加投资50万元,能使损失减少20万元。在投资决策之前所发生的咨询费是泼掉的牛奶,是无可挽回的事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用考虑。只要考虑在决策后的现金流量:投入50万元,收益70万元,净收益20万元,项目可行。

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从个别投资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两类。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分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两类。

  在财务管理中,风险表现在各个方面:

  (1)在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中,我们所用的折现率中包含风险报酬。我们应知道风险与报酬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一个项目的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越高。

  (2)各种杠杆的计算,是对各种风险的衡量。营业杠杆系数的大小能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衡量的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联合杠杆系数衡量的是企业总风险。

  财务决策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决策,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决策。企业价值由风险和收益的不同组合决定,财务决策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作出权衡选择。企业筹资决策就是在控制财务风险条件下,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在筹资决策中演变为资本成本最低化和财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决策中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需要充分认识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项目投资中的两个基本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是风险和收益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企业投资决策既要考虑投资项目的收益又要考虑投资的风险;在项目投资中,风险体现在折现率和现金流量中,风险调整贴现率法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就是风险和收益机制权衡在项目投资中的具体体现。在证券投资决策中,根据风险对公司是否可分散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具体又细分为: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再投资风险,其中前三种风险为市场风险,后两种风险为公司特有风险。在证券投资中无论是证券收益计算还是证券价值评估,都应考虑投资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一味追求收益提高而忽略风险,根据资本资产计价模型,证券投资价值评估的折现率会因此加大,进而导致证券投资价值低估。在股利分配决策中,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是否分配以及分配多少,前者决定股利是否影响企业价值,后者决定股利支付比率的大小,二者都是围绕企业价值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进行,股利决策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发放股利后会导致企业现金短缺的风险。

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的流入和流出量。美国前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哈罗德·威廉斯曾说过:“如果让我在利润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之间作一个比较选择,那么,我选择现金流量”。由于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越来越关注现金流量信息,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

  与利润比较,现金流量信息更加客观、可靠。首先,利润在各年的分布受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而现金流量则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在物价和币值持续上涨的环境中,企业以过去取得较低价格水平的生产要素消耗和现在取得的物价上涨后的收入相配比,肯定会带来虚低成本,虚增利润的结果,导致利润信息失真;再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将导致计算出的利润结果不同,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财观念下,早期的收益和晚期的收益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将给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带来可乘之机。现金流量信息则是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将非付现的费用(如折旧等)加回到利润里,因此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系统的观念

  企业是一价值增值系统。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股利政策。财务管理的各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投资决策要考虑筹资成本,只有项目的收益率高于筹资成本,项目才可行。项目投资后,涉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中既有投资决策——资金的占用,又存在短期资金的筹集,因此我们在学习营运资金管理内容时应考虑投资管理的原则及资金成本的确定方法。股利政策的实质是企业筹资决策。在学习财务管理时,应将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而不要将各部分内容分隔开,这样,我们才能较透彻地理解各财务管理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价值。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财务管理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