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流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藥品流通[1]
藥品流通是指藥品從製藥企業到最終消費者的全過程,是藥品由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醫院或藥房)向消費者移動過程中所經過的各個環節,以及涉及的各方面利益主體的統稱。
藥品流通的特殊性[2]
藥品流通,除了受巨集觀環境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其固有的內在要素和經濟特征決定的。
(一)藥品流通過程的特點
(1)藥品經營企業經營的藥品品種多、規格多、數量大、流動性大。根據用戶的需要,將來自不同地點、眾多藥品生產企業的藥品經過組合又重新分送到其他批發、零售企業和醫療單位,在藥品的購進、銷售這個集散過程中,藥品的差錯和污染等情況隨時有可能發生。
(2)藥品在運輸過程中會遇到惡劣氣候和其他一些物理的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會引起藥品質量的變化。藥品批發企業儘量創造良好條件使之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3)藥品在流通過程中均以包裝的面目出現,其質量情況的識別,多數依靠外觀、包裝標誌、文字所提示的品名、規格、有效期、序號、儲存條件等作為管理的依據。
(4)藥品從生產出來到使用之前,大部分時間是在倉庫里存放,倉庫的條件對藥品質量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由於有這些影響藥品質量的因素存在,因此在整個流通環節必須有一套嚴格的管理程式來管理藥品,防止流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不利因素,保證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不受影響。
(二)藥品的消費特點
藥品流通的特殊性還表現在消費方式不同與其他消費品:①患者使用藥品的間接性。處方藥:憑醫師處方銷售、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必須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並按說明書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②一定時空範圍內的應急性。藥品是用與防病治病,而疾病往往具有突發性特征,必須讓“藥等病”而不能“病等藥”,特別是一旦有災情或疫情,藥品的消費需求會激增,因而必須有必要的儲備以應急需供應;③疾病又對藥品的特異選擇性。藥品的用途所防病治病,疾病對藥品的特異性選擇選定了其功能的專屬性,這種特殊的選擇作用無法替代,因而要求品種齊全、產銷齊全、防止生產經營的盲目性。
(三)藥品市場營銷特點
從醫葯市場的角度研究藥品的特殊性,其市場營銷特點是:
(1)營銷的責任重大。藥品直接關係人的生命安危,藥品的營銷肩負著防病救命的重任,因此各國都是制定相當嚴格的產業政策、行業規範和專門法律、法規來引導藥品的生產和經營行為。我國現行新修定的《藥品管理法》詳細規定了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的法律程式以及違反規定應負的法律責任。
(2)市場隨機因素較多。影響醫葯市場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政策性對藥品市場的影響;醫師的用藥觀念對藥品市場的影響;藥品價格、廣告宣傳及藥品市場的潛在顧客的影響。此外,季節性需求、氣候異常引起的流行性疫情,突發的災害和事故等等。這些情況一旦發生對藥品的需求量增大。而且時間性強,對藥品營銷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3)營銷的集約性程度高。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必須配備與經營藥品相適應的檢測設備和儀器,才能保證藥品質量;二是必須按藥品的理化性能具備相應的儲存條件運輸條件,才能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三是必須配備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知識和業務素質較高的營銷人員,才能保證營銷服務工作優質高效,滿足用戶需要。
我國藥品流通的現狀[3]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的流通過程是指藥品從生產商經批發商或直接進入醫院藥房或藥店再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過程。藥品經生產企業產出後,大部分不直接供給消費者,而需經一系列中間商轉賣。藥品流通渠道的起點是生產企業,終端是消費者。
藥品流通渠道是指藥品由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所經過的途徑。藥品流通渠道主要有四種模式:企業直銷制、區域完全總代理制、區域多家代理制、區域分銷總代理制。改革開放以後,醫療體制隨著政治經濟制度改革的深化也逐步改革,藥品流通的具體過程和環節的主體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製藥廠利用“回扣”提高競爭力
我國製藥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醫葯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在激烈的環境中,並且在利益的趨勢下,製藥廠為了把產品變成效益想方設法進行促銷,併在市場不規範的情況下採取不規範的促銷手段,從而造成了醫葯市場無序競爭、藥價虛高等現象。
2.醫葯公司隨波逐流
截止2007年統計,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6913家,藥品批發企業1.3萬家,藥品零售商34.1萬家。作為藥品批發商的醫葯公司,隨著藥品市場的逐漸放開,批發環節的作用有所下降。一方面製藥廠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很多藥廠傾向於直接向醫院、藥店銷售藥品;另一方面為了以更低價格進藥和獲得更高的回扣,醫葯,藥店也願意直接從藥廠進藥。如此眾多的醫葯公司使其面臨著極大的競爭壓力,不免動起了“回扣”、“折扣”的腦筋,加劇了藥品流通領域的混亂。
3.醫院收取“回扣”,過度醫療
在整個藥品流通的鏈條上,醫院占了最有利的地位,對於醫院來說當前我國的藥品市場是買方市場;另一方面,患者的用藥通常是通過醫生的處方來選擇,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醫葯可以說是這個市場的賣方市場。國家在改革中逐步降低利了對醫院的財政撥款,逐漸形成了當前我國醫院“以藥養醫”的體制。2009 年出台的新醫改試圖改變這種“以藥養醫”的局面,逐步推行“醫葯分家”,但是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在來說還是個未知。
我國藥品流通的完善對策[3]
1.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醫葯行業集中度
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從發達國家醫葯工業的發展歷程和經驗看,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企業經濟規模的擴大,主要是通過企業之間的購併和聯合實現的,而這基本上是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的結果。我國的醫葯市場還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隨著巨集觀調控的進行,例如強制推行藥品生產GMP認證,藥品招標採購等,醫葯行業會越來越規範。從巨集觀上,以下幾個政策可以幫助提高我國醫葯市場的集中度:製藥企業、批發企業以及零售企業進行資源整合;改變資本結構單一化的現狀,吸引其他行業資金進入醫葯市場;進一步加強監管,抑制地方保護主義。
2.完善物流方式,加強企業績效管理
我國藥品的價格構成為:生產企業30%,中間環節40%-50%(而發達回家只有5%),零售占30%。這其中有流通體制不合理的原因,同時也存在企業物流方式落後,管理績效低的問題。
可以將電子商務引入到藥品流通中,發展醫葯電子商務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包括規劃、採購、分銷、供應補貨、運輸等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很好的整合。
3.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藥品價格機制和監督機制
藥價虛高的根源就是藥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帶來了高額“回扣”,而廠商把這些費用加到成本中提高出廠價,經過流通過程中的層層加價,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就是天價了。要想遏制這一問題就要從源頭抓起,禁止醫院、醫生收取“回扣”的行為。2009 年醫改正在實施的醫葯分家,是個解決“以藥養醫”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同時也應加大處罰力度,越過違法界限者一經查出,則嚴厲懲處。
此外,國家需要完善藥品的定價機制和監督機制,以抽出藥品出廠價的水分。
特別是在招標採購過程中,物價部門對藥品的成本、定價需進行詳細的審核,剔除不該計入藥品生產成本的各種非正常開支費用。一方面能夠增加藥品流通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醫療行業中信息不對稱,有效遏止醫生通過誘導需求以提供過度醫療服務進行牟利的行為。
- ↑ 隋娜娜,朱虹.探討藥品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十二五藥事管理學科發展與藥品監管工作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2011
- ↑ 第八章 藥品經營管理.藥事管理學.西安交通大學精品課程
- ↑ 3.0 3.1 李亦兵,申甲男.我國城市藥品流通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