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競爭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煤炭產業競爭力可以定義為:一個國家的煤炭產業在擁有有限的煤炭資源和持續、穩定的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科技創新等手段,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產品成本並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生產或提供更好的煤炭產品(包括服務),實現規模經濟和持續謀取利潤的綜合能力。
煤炭產業競爭力的內涵[1]
煤炭產業是能源資源型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除具備其他產業的一般性以外,同時有自己的特殊性。為了定義煤炭產業競爭力,下麵從不同方面對煤炭產業競爭力的構成和作用進行分析。
(1)煤炭產業之間的競爭,是圍繞著向使用產品的相關產業提供價值或滿足的煤炭產品和服務展開的。煤炭企業的競爭重點同一般企業一樣,都包括一致性質量、產品可靠性、及時交貨、低價格和新產品創新等。為了滿足相關產品使用者的各種綜合需求或價值增加,煤炭企業必須從煤炭產品的性能標準和成本降低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因此,煤炭產業的競爭力應由穩定的生產能力、銷售與運輸計劃和組織能力、實現規模經濟和控製成本的能力組成。
(2)煤炭產業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安全生產風險極高。煤礦生產、安全技術開發研究投入大,裝備要求高。
(3)在成本遞增規律作用下,煤炭產業要想具有競爭優勢,必須用科技等手段來謀求成本的降低。如水煤漿製備與輸送技術便應運而生。
(4)煤炭在開采、燃燒、利用過程中,產生了比較多的環境損害和污染。要保護煤炭資源和生態環境,就必須加強合作,加大煤炭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投入,降低成本,形成煤炭產業持久的競爭優勢。
由以上要點可以看出,煤炭產業競爭力涉及到的因素包括煤炭資源、生產能力、開采與加工技術等,因此,煤炭產業競爭力可以定義為:某地區的煤炭產業在擁有有限的煤炭資源和持續、穩定的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產品成本和科技創新等手段,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生產或提供更好的煤炭產品(包括服務),實現規模經濟和持續謀取利潤的綜合能力。
煤炭產業竟爭力的特征分析[1]
1.從使用資源的角度看,煤炭產業競爭力有資源專有性
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儘管水電、風力和太陽能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但由於資本、技術差別等原因,在可預見的將來,它們在中國能源的總構成中還不可能擔當主角,煤炭在中國能源中的優勢地位短期內依然難以改變。我國的煤炭資源分佈不均、質量和賦存條件差別大,正如前面提到的煤炭資源的狀況,因此能夠占有煤炭資源,尤其是優質的煤炭資源,從某種角度來說就算是一種優勢。煤炭產業競爭力的資源專有性,最明顯的表現在煤炭產品的價格上。連續幾年來,煤炭價格的上漲已經成為國內關註的話題。煤炭價格上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①國內對煤礦不斷進行關井壓產政策,煤炭市場供應量相對有所減少;②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帶動了國內需求,電力、冶金、鋼材產量的增長增加了煤炭的需求,供應量減少和需求量增長的供求關係,為煤炭價格的上揚提供了較大的基礎。③由於國際不穩定的局勢使得石油價格逐步走強,能源需求者開始認識到煤炭在能源產品中地位僅次於石油,不少國家的企業開始採用煤炭代替石油作為主要燃料。由此可以看出,煤炭的資源優勢暫時還是別的能源無法替代的,煤炭產業作為資源型產業在競爭中也具有別的產業所沒有的競爭優勢。
2.從市場結構的角度看,煤炭產業集中度偏低,競爭缺乏集約性
根據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觀點,市場結構是指特定市場中企業的數目、規模、市場份額、競爭關係的總稱及市場競爭形勢。產業集中度是市場結構的重要內容,該指標不僅反映了產業中的前四位或前八位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地位,而且也反映了企業數目和企業規模與市場結構的關係。一般而言,在某一產業或市場內,企業的數目越多,單個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越小,該產業的競爭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處於該產業中少數幾個大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越大,則表明該產業的產業集中度越高,大企業對市場支配能力越強,該產業的競爭程度就越低。
3.從產業鏈角度看,煤炭產業競爭力有廣泛的波及特性
煤炭產業對其相關產業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波及效果,因此,煤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延伸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煤炭產業競爭力的波及特征,便在煤炭產業鏈延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
煤炭產業鏈是指以原煤開采為基礎,生產經營系列煤炭產品和與之關聯的下游產品的綜合發展模式。目前煤炭產業鏈有以下幾種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運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焦、化產業鏈延伸模式;煤、氣、化產業鏈延伸模式;煤、電、運、高能耗項目產業鏈等。
4.從煤炭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性角度看,煤炭產業競爭力也具有周期性
煤炭企業發展過程,從時間上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呈現周期性,深刻研究煤炭企業發展的周期性規律,掌握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以及在每個階段企業的內在規律性和行為特點,有利於把握煤炭產業競爭戰略制定的煤炭企業競爭行為特征。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煤炭企業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規模建設期(包括勘探、規劃決策、設計和基本建設三個分階段)、生產經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煤炭企業同其他行業企業壽命周期有所不同,煤炭企業受礦區資源衰竭的影響,出現周期性變化快,企業的壽命周期相對較短,企業的經營狀況震蕩的頻率較快、幅度較大,產業競爭力也呈現較明顯的周期性,而周期中的每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企業行為也有所不同。
我國煤炭產業競爭力不足的表現[2]
煤炭工業企業既是勞動密集型的,又是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由於國家政策、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受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進入與退出煤炭產業的壁壘都非常高,而且,煤炭是不可再生性的資源,和其他產業相比,煤炭產業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
我國煤炭產業國際競爭力在世界十多個主要產煤國家中大致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煤炭生產效率、採煤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後。我國煤炭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制與機制因素。當前大多數煤炭企業並未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也未形成高效的運行機制。產權不夠清晰,權責不夠明確,政企分開進程緩慢,大大束縛了國有煤炭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形成與發揮。
(2)技術因素。我國煤炭產業仍然是一個以粗放式經營為主要特征的產業,我國煤炭產業在煤炭開采、煤炭質量提高、煤炭深加工和煤礦機械製造技術等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後,資料顯示,科技進步對我國煤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5左右,而國外己達到70~80。
(3)規模因素。中國的2000多家重點煤礦和2300多家鄉鎮小煤礦與美國總計200家左右的煤炭企業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政府在剛剛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已經強制性地關閉了50000多家鄉鎮小煤礦,期望在短期內再有大的成果恐怕也不現實。“高度分散、低級競爭”的煤炭市場格局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4)人才因素。缺乏具有跨國經營和其他專業頂尖管理人才是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入wTO後,我國煤炭產業與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瞭解和掌握跨國經營規律的高級管理和知識創新型人才,誰就擁有國際競爭優勢。我國煤炭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人才本來就十分匾乏,現行的國有煤炭企業高級管理者選用的政府任命制,又在相當程度上縮小了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的選拔範圍。
(5)環境因素。我國市場體系和規範的市場競爭環境並未形成。主要表現在:①國內市場壟斷與過度競爭並存,產業間不正當競爭嚴重存在;②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煤炭企業剩餘人員分流困難;③法制建設有待完善,政府干預過多,缺乏平等競爭的經濟運行環境。
我國煤炭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對策[2]
(一)改善煤炭市場環境,培育寡頭壟斷的煤炭產業市場組織結構
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必要的資本集中,適度提高產業的集中程度,培育與寡頭買方(如電力、鋼鐵等)的市場勢力相均衡的市場結構,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平等競爭的條件。
(1)橫向聯合橫向聯合作為一種重要的企業行為,一般是為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形成規模經濟,它對市場結構和市場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支持有優勢、有實力的大型煤炭企業,採用收購、控股、聯合等形式,實施跨區域、跨所有制的購併重組,包括國有重點煤礦之間、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鄉鎮和個體煤礦之間的併購,減少競爭個體,優化產業競爭環境。在現有條件下,支持國有重點煤礦對其周邊地區地方、鄉鎮和個體煤礦的併購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2)縱向聯合縱向聯合可以實現降低交易費用、提高技術效率,促進企業的新產品的研發、獲得穩定經營環境的目標。大型煤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上下游企業結成戰略聯盟,這樣既能拉長產業鏈,提高煤炭產品附加值,同時也是煤炭企業資本運營的重要手段。
(二)實行公平、科學的稅賦政策
我國煤炭企業之間存在著諸多的差別,人為地製造了不平等的競爭條件,使得大量小煤礦得以生存,非常不利於煤炭產業的有序發展。表現在資源稅征收上有:一是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國家擁有煤炭資源的所有權,雖然己考慮了各種資源的品位、賦存、開采等條件差別,設計了浮動稅額。但在實際執行中,卻有較大的隨意性。通常向國有重點煤礦征收的資源稅高於地方煤礦。因此,對各類煤礦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和標準,征收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二是稅收政策不科學。現行的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是根據煤礦對外銷售量按噸煤征收的。煤礦雖有開采權,但在在實際開采過程中的所有者地位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這種資源的分配方式忽視了煤炭資源開采回收率,人為地降低了資源的價值,客觀上助長了“吃肥丟瘦”、亂採濫挖的不良風氣,大型煤炭企業的開采得不到有效保護,而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在提高資源回收率上付出較大成本,弱化了市場競爭力。建議國家應按資源總量收取“地租”,並根據不同煤礦的地質條件、地理位置、資源回收率和其他條件,對煤礦進行分類管理,實行差別稅率。
(三)建立科學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煤炭交易體系
價格機制是市場協調經濟活動的“無形的手”,是產業運行機制的核心。未來30年,中國能源發展實行的是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戰略。因此,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如何,不僅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起著很大作用,而且對電力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重要作用。煤炭價格不僅包括產品生產耗費和保持合理的投資收益率,而且必須包括資源成本、煤礦退出成本、發展成本和環境成本等,這是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和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的基本原則。基於我國煤炭產業的現實,必須堅持以市場取向的改革思路,抓緊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國煤炭價格形成機制,抓緊建立統一規範的煤炭交易市場,形成以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主體,以區域市場為補充,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有利於政府巨集觀調控、市場主體自由交易、多種交易手段和多層次交易場所並存的現代化綜合煤炭交易體系,規範市場交易行為,降低價格波動的影響。
(四)延伸產業鏈,提高煤炭產業的附加值
(1)立足於礦區的資源賦存特點,擴大洗選加工能力,大力快速發展潔凈煤技術。潔凈煤技術的發展應用,不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而且還開拓了新的煤炭產品品種,為煤炭利用和解決由煤炭產生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2)充分發揮礦區煤炭和共伴生資源的優勢,延伸煤炭產業鏈條,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仍是單一產業和單一產品,要想在能源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煤、電、油、建材以及天然氣的多元化經營是較好的選擇,據測算,原煤經洗選後產值增加1.73倍;經洗選、焦化後增值4.21倍;經洗選、焦化、焦油加工後增值5.21倍;經洗選、焦化、焦油加工、矸石利用後增值6倍多,而產品利潤增值情況相應的為1.3,9.73,10.57,12倍之多;大力發展煤化工、煤炭液化、氣化技術、坑口發電、高齡土深加工、煤層氣開發等,建設煤泥矸石綜合利用,形成更大範圍內的煤電、煤化工、煤炭建材與煤鐵的迴圈經濟圈與聯合體,以煤炭精深加工的產業鏈為主,拓展和延伸其相關的化工、生物、電力、鋼鐵、建材等產業鏈,形成迴圈經濟產業鏈,促進資源轉化增值。
(3)找準戰略基點,適時發展替代產業。煤礦作為一次性資源開采企業,生產周期總是有限的,要解決不因資源開采枯竭而衰竭的問題,就必須提前謀劃和實施開發替代產業的發展戰略。根據礦山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實施相關多元化經營戰略和縱向一體化戰略,通過發展與煤炭產業沒有直接關聯的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分散經營風險,當前,煤炭市場形勢良好,煤炭企業財力相對充裕,大型煤炭企業要儘快制定多元化產業轉型戰略,以煤炭產業為依托,延伸產業鏈,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穩步轉移,逐步替代,最終實現由地下向地面、由煤炭產業向非煤產業、由初級加工向深精加工轉變,實現礦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調整產業技術結構,促進產業技術創新
《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指出,技術創新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因此,大力開發和應用高新技術對煤炭產業來說,已顯得十分迫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煤炭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煤炭產業的落後面貌。
(1)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按照國家級技術中心體系建設的要求,重整現有企業技術中心架構,高度重視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產、學、研之間資源的聯動,實現科學技術成果化、產業化。
(2)加大科技開發資金的投入,保證重點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需要,重視調動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煤炭生產主導技術、產業升級技術為突破口,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開發相結合,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3)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建立清晰的產權制度是技術創新產權激勵的關鍵。因此,要建立技術創新的產權激勵機制,必須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加強和完善專利制度。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內在激勵機制。在收入分配製度上,採取技術創新人員的收入與創新成果掛鉤的分配形式。在企業產權制度上,承認和保護科技人員的技術創新權,允許創新者以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人股,從企業分得利潤,激發科技人員計程車氣,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4)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廣泛吸收各種優秀人才,建立人才儲備庫;為科技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把他們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增強科技人員的研發能力。
(5)完善煤炭產業教育保障體系,利用市場機制和政府推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在一批重點大專院校設置煤炭專業學科,為煤炭院校在招生、辦學、就業等方面創造更多的優惠條件,以解決煤炭產業目前存在人才斷層的嚴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