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演化經濟學方法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分析工具
埃奇沃斯盒狀圖
埃奇沃斯模型
伯特蘭德模型
巴斯塔布爾標準
純生產率效應
彩票選擇實驗
ELES模型
方差比率檢驗
古諾模型
國際卡特爾
霍特林模型
貨幣先行模型
價格領導模型
價格卡特爾
均衡分析法
經濟系統工程
經濟控制論模型
卡特爾模型
肯普標準
穆勒標準
偏好誘導實驗
70規則
斯威齊模型
斯塔克爾伯格模型
薩繆爾森經濟學方法論
社會核算矩陣
討價還價模型
消費者剩餘
希爾施模型
演化經濟學方法論
滯後變數模型
自動估值模型
[編輯]

  演化經濟學方法論採用個體群思維方法研究經濟問題,以達爾文主義作為哲學基礎,借鑒批判實在論,強調回溯法。這使得其理論體系具有側重於哲學思辨性而缺乏實證檢驗性,側重於解釋而缺乏明確的預測性的特點。個體群思維方法使得演化理論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較廣的可拓展領域。達爾文主義體現了唯物論的哲學思想,更具現實性。演化經濟學方法論是構建和保護演化理論的基本指導原則,也導致了它與主流經濟學的強烈分歧,從而使得演化經濟學處於邊緣化和異端的地位。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工具。

  經濟學方法論的結構與演化經濟學方法論的內涵

  演化經濟學方法論乃是經濟學方法論的子集,包含著基本方法論、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三個層面。經濟學方法論考察和揭示了經濟學研究活動中的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及其實現機制。我們首先探討經濟學方法論的結構,從不同角度對經濟學方法論進行分類,以辨析演化經濟學方法論的內涵。

  1.經濟學的科學性或可檢驗性:邏輯實證主義、解釋學和歷史主義。邏輯實證主義要求經濟理論必須像自然科學理論一樣可以檢驗,或要求證實,或要求證偽,是方法論一元論。解釋學遵循狄爾泰所言,“我們解釋自然,我們理解靈魂生活”,斷然否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同一性。到了奧地利學派那裡,堅持方法論二元論,強調自然科學與經濟學的懸殊區別,否定任何形式的經濟學數量檢驗。歷史主義將科學劃界問題轉變為科學的評價和科學的社會接受問題,增加了歷史性因素、主體性因素,因而,對經濟理論的檢驗變成了科學共同體的接受程度問題。不同時期的經濟學檢驗標準是不同的,是一種方法論多元論。演化經濟學基本承襲瞭解釋學的傳統,重視哲學思辨。演化學者們認為經濟學終究是一門社會科學,社會運作的自由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與自然界的穩定的規律是無法比擬的。演化經濟學把研究對象看作是複雜而不確定’的經濟系統,理論核心是新奇或變異如何產生與擴散,這導致了實證檢驗的不可行。多數演化經濟學家反對數學形式化和計量檢驗,認為數學的應用只涉及邏輯的演繹推理,而不是理論上的真正的新奇。

  2.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個人主義、整體主義和個體群思維方法。方法論個人主義總是從個人的行為開始,幾乎排除所有不能簡化為微觀經濟學命題的全部巨集觀經濟學命題,認為只有個人才有目標和利益,社會系統及其變遷產生於個人的行為,所有大規模的社會學現象最終來自於個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方法論整體主義認為社會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社會整體顯著地制約其組成部分的行為或功能,個人的行為受制於整體的社會規則和狀態。主流經濟學和奧地利學派一直堅持著個人主義,整體主義則在老制度經濟學中表現得較為明顯。現代演化經濟學提出了個體群思維方法,試圖對個人主義和整體主義加以整合。個體群思維方法認為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個體構成了個體群,在個體群層面上可以觀察到支配行為多樣性變化的規律性。在考察某一微觀單位時,如果只研究其內部的變化而引起的該微觀單位的演化,可以稱之為個體發生。如果研究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而引起了該個體群的演化,從而影響到某一微觀單位的變化,可以稱之為系統發生。當某一個體內部出現創新時,是一個個體發生,而一旦該創新被其他個體學習和模仿,變異超出了該個體的邊界,涉及到群體的巨集觀採用時,個體發生就變成了系統發生。在不同的系統層級上,都存在著個體發生和系統發生,較高層級的個體發生往往就是較低層級的系統發生。這是一種多元系統思維,考量了經濟事實的綜合性、整體性、多因素性和動態複雜性。

  3.經濟學中的時間因素:機械決定論、達爾文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機械決定論排除掉了時間因素,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是主流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它以一種決定論的方法對有機的經濟過程加以處理。歷史唯物主義考慮到了時間因素,確認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社會歷史的規律性和必然性就蘊含在人作為社會歷史的前提與結果的辯證法中。馬克思說:“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達爾文主義將不可逆的時間因素引入經濟學中,它是演化經濟學類比和隱喻的基礎,為演化理論提供了基本的哲學基礎和分析框架。達爾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自然選擇的演化”,克努德森總結為“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帶有變異的遺傳)。達爾文主義對經濟演化的解釋並非僅僅是類比關係,更具有本體論意義。2002年,霍奇遜曾經發表了《達爾文主義:從類比到本體論》一文,對此加以論述。達爾文演化的本質是需要某種遺傳機制,社會經濟領域的遺傳機制是什麼呢?那就是習俗、慣例、習慣和思想的複製和遺傳,產生這些遺傳機制的原因是人類交流、適應環境和模仿的行為。由於社會經濟演化機制相當不同於生物演化機制,所以演化經濟理論有其具體性和特定性。習慣、慣例與制度這些社會經濟的基因本身是不完全的複製,社會經濟領域中存在著拉馬克“獲得性遺傳”的可能。

  4.人們對經濟世界的認識:經驗主義、先驗主義、超驗實在論、辯證唯物主義。經驗主義強調了人們的經驗的重要性,要求從不變的、客觀的和中立的經驗出發,對理論進行證實或證偽的檢驗。先驗主義或曰主觀主義認為,由於人類具有能動作用,規範的、普遍的經驗規律在社會科學領域根本就不存在,主張社會科學應致力於意義的闡釋,追溯觀念的聯繫,並從個人信念與行動中建構對社會整體的認識。辯證唯物主義說明瞭人的能動作用和經濟規律與經濟世界的辯證關係,主張以實踐為基礎和思維坐標來反觀和理解人及其活動、社會及對社會的研究。實踐的歷史活動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其自我意識三重關係。現代演化經濟學對超驗實在論或曰批判實在論加以重視和應用。批判實在論認為,世界不只是由事件和事物狀態以及我們對這些實際的經驗或感受所構成,而且也是由更深層的結構、機制和趨勢所構成。科學研究應當認識深層的結構、機制和趨勢。存在三個重疊但本體上不同的實在領域,即經驗的(經歷與印象)、實際的(除經驗之外包括事件和事物狀態)和真實的領域(除實際事件和經驗外包括結構、機制、力量和趨勢)。這三個領域相互之間是非同步或異相的。當經驗與事件異相,存在對給定事件的經驗進行對比和修正的可能時,事件也與管束它們的結構或機制是非同步的。由於人類具有真正的選擇性,社會經濟結構的存在依賴於人類的能動作用。巴斯卡和勞森等闡述了批判實在論關於社會本體論的兩個基本信念。第一,在一個開放與結構化的世界中,人類的能動作用依賴於結構與機制;反過來,社會結構的任何方面也依賴於人類的能動性。結構與能動作用互為前提。第二,所有的社會結構和體系都依賴於內在的社會關係或以其為前提。社會經濟結構與人類的能動作用是相當不同的事物,使兩者發生接觸的正是內在的社會經濟關係。

  5.理論與事實的關係:歸納法演繹法回溯法。歸納法是指根據具體事件或各個觀察結果推斷出一般規律的方法。假說演繹方法的程式是先提出新概念,然後形成假說,再從假說中演繹出經驗性結論,最後將這些結論與觀察和實驗結果對照,反過來,再對假說進行檢驗和修正。現代演化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強調回溯法的作用。回溯法藉助於類比和隱喻,從事物的“表象”回溯到事物的深層結構,從而揭示結構、事件與經驗之間的因果機制。回溯法的哲學基礎是批判實在論,它認為人們無法通過經驗歸納和假說演繹發現真實的深層的結構、機制或趨勢,而回溯法強調了直覺、靈感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科學發現的方法。皮爾斯認為科學研究有三個階段:(1)通過溯因形成和發現假說;(2)通過演繹從假說中推出可檢查的命題;(3)用歸納和實驗使假說合理化。

  從上述結構分析可見,演化經濟學方法論有其鮮明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側重哲學思辨,以個體群思維方法看待經濟學研究起點,以達爾文主義作為哲學基礎,借鑒批判實在論,強調回溯法。

  演化經濟學基本方法論評析

  1.演化經濟學的基本方法論使得其理論體系具有了側重哲學思辨性而缺乏實證檢驗性,側重於解釋而缺乏明確的預測性的鮮明特色。演化理論對人類、世界和他們之間的複雜結構有著深刻的見解,充分考慮了人性、社會性、系統性和動態性,展現了哲學的智慧。正因如此,它也缺乏嚴密的公理性演繹體系,難以形成優美的數學表達,無法用計量工具進行檢驗。在對既往的現象進行解釋時,系統的遺傳機制、創新機制和選擇機制都已經是顯露出來的,演化理論可以較好地描述其發展的動態過程。但是,面對未來的經濟問題時,演化分析框架就缺乏明確的預測性。演化分析可以描述經濟遺傳基因,但卻無法預見“新奇”如何出現。演化分析可以描述選擇環境,但卻無法預見選擇結果。在演化理論家看來,對未來缺乏明確的預見性並不是一個缺陷,而恰恰是演化理論的必然邏輯,恰恰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和環境的複雜多樣性,演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個體群思維方法使得演化理論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較廣的可拓展領域。在社會經濟領域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不同層級的系統,比如巨集觀經濟系統產業經濟系統區域經濟系統金融系統等等。只要我們把分析對象看作是動態的相互聯結的經濟事物,把它置於多層次的環境中進行分析,就可以應用個體群思維進行闡釋,探討系統中的個體交互作用,從而發現在群體層面上凸顯出來的規律性。這也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基本的分析範式,對社會經濟各個領域進行分析,並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3.達爾文主義貫徹了唯物論的哲學思想,更具現實性。達爾文主義堅持進化沒有目的,沒有方向,並不必然導致更高等事物的出現。由於引入了不可逆的時間因素,考慮經濟系統的複雜性、多樣性、持續性和變動性,達爾文主義是一種動態的更接近經濟現實的經濟學方法論。以機械決定論為基礎的新古典經濟學被認為是主流經濟學,但其非現實性也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考慮到中國經濟改革實踐的需要,我們應當從方法論基礎出發,發展更具現實性的經濟學。

  4.批判實在論既拒絕方法論個人主義,又拒絕方法論整體主義,這與演化經濟學主張的個體群思維極有相通之處。在個體群層面上凸顯出來的規律性可以看作是批判實在論所謂的社會經濟結構、機制和趨勢,由此引致的回溯法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恩格斯曾經指出,人的悟性活動可以區分為演繹、歸納和抽象三種活動,回溯法基本可以看作是抽象法。當然,批判實在論和回溯法似乎蘊含著太多的主觀主義色彩,過多地強調靈感和直覺有可能將研究工作帶人到神秘的領域,從而遠離嚴謹的科學研究。

  5.演化經濟學方法論是構建和保護演化理論的基本指導原則。達爾文主義的思想和哲學思辨的方法滲透在演化理論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闡釋中。演化經濟學家往往首先批判主流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認為其靜態的、機械的、均衡的思想是不現實的,之後才試圖利用演化的觀念建立新的理論假說。雖然有些新古典經濟學者也使用演化和自然選擇的概念,但演化經濟學家對其進行了批判,認為他們沒有深刻理解“新奇”出現和選擇的過程,而是武斷地將人們的經濟行為簡化為最大化模型。這表現出了兩種理論範式的方法論差異。同時,演化經濟學家們使用演化方法論保護自身理論。演化經濟學一直遭受到大量的批評和指責,比如演化經濟學缺乏實證性,缺乏嚴密的數學理論模型,只是在“講故事”等等。針對這些評論,演化經濟學不可能使用證偽主義的原則為自己辯護,它只能採用歷史主義的、解釋學的、實在論的或多元論的哲學基礎進行辯解。

  6.演化經濟學的基本方法論導致它與主流經濟學的強烈分歧,從而處於邊緣化和異端的地位。從科學社會學觀點來看,演化經濟學得到社會的認可程度較低,影響力較小。就目前來說,演化經濟學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政策性影響,無法對政府經濟管理提供指導或建議。

  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

  基於演化理論的邏輯並綜合有關文獻,我們將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複雜行為人假設。在演化經濟學看來,人們也是追求經濟利益的,但不能抽象為利己主義的、精於計算的完全同質的“經濟人”。人們的行為受到本能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心理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和社會環境都影響著人們的行為,人們的行為也在改造著制度、文化和社會結構。

  2.心智重要假設。心智是經濟行為者的思想、智力和情感的綜合,是世界的一種要素,也是關於世界的一種鏡像,指導著人類行為。心智主要體現在人們的知識狀態上,心智重要意味著學習與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的可能狀態是導致世界可能狀態變化的關鍵性力量,演化經濟學稱之為創造性原理。演化經濟學強調知識對個人行為、企業行為和經濟增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米塞斯哈耶克解釋了經濟現象與個人知識和個人計劃的交互作用。理查德·R·納爾遜溫特也把哲學家邁克爾·波拉尼的意會知識概念引入到經濟變遷理論中。心智重要同樣還意味著非偶然的謬見是重要的,演化經濟學提倡一種“可錯論”的觀點。激進可錯論甚至拋棄了知識是完全真實的看法,承認錯誤是非偶然的,認為謬見是新知識唯一可能的來源。

  3.滿意假設。由於人們的理性程度有限,關於世界的知識經常出現錯誤,人們不可能預先確切地知道決策的後果,無法作出最優選擇。因此,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選擇和決策過程往往是一種試錯過程,人們並不是追求最大化,而是追求滿意即可。演化經濟學使用“抱負水平”這一概念,筆者理解,就是指人們對某一行動可能達到的後果的期望水平。由於人們的心智狀態和歷史經驗不同,人們的抱負水平也是不同的。如果某一行為的後果達到了抱負水平,行為者就是滿意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抱負水平必然是可變的,那麼,所謂的滿意並不是一個靜態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的歷史概念。可變抱負水平成為人們選擇的依據,人們在試圖達到當前抱負水平時,某一種水平反映了早先的成功和失敗。滿意假設是演化經濟學對“新奇出現”進行解釋的邏輯起點。相對於可變抱負水平而言,對現狀的不滿意就成為人們搜尋新的未知的選擇的推動力量。換言之,由於某種狀況干擾了當前的抱負水平,即使人們不知道搜尋是否成功,搜尋新的未知的動機也會產生。如果搜尋沒有成功,人們會減少搜尋的時間長度,因為他的抱負水平下降了。人們的抱負水平最終集中於當前的可行的最佳選擇上,搜尋動機消失。如果成功,抱負水平將提高到這一新的水平上來。

  4.不確定性假設。不確定性並不是指世界完全雜亂無章,主要是指未知的新奇不斷突現,人們不可能把握新奇出現的時間和大部分特征。世界是由複雜的、帶有“突現”特征的實體所構成。這些特征不能被歸入到某種單一的特征之中。不確定性意味著變化,意味著世界結構變遷,意味著新的世界狀態的突現。與此同時,演化經濟學區分了經濟世界中的不同變數的變化速率,某些事物的變化是相對緩慢的,比如制度、習慣和慣例,某些事物的變化是相對較快的,比如價格、市場等。演化經濟學將制度和慣例等作為經濟變遷的基因,其實是在研究不確定的世界時,又肯定了世界狀態的相對穩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5.多樣性假設。演化經濟學強調多樣性,包括世界狀態、經濟行為者、人的心智和選擇行為等等都具有多樣性,把多樣性看作分析的基本起點。在經濟體系中,多樣性的生成是經濟過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也是勞動分工的顯著結果。演化經濟學儘量避免使用代表性個人和標準的加總程式,認為加總的思想必須嚴格限定在某種選擇機制的具體操作上。

  6.歷史重要假設。歷史重要並不是著重於歷史分析,從歷史資料中歸納出某些規律,而是指著重於經濟發展的過程,重視經濟過程中的路徑依賴性和經濟過程的不可逆性。溫特納爾遜指出:“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馬爾科夫過程,某一時期一個行業的狀況決定它在下一個時期的狀況的概率分佈。”奧地利經濟學對經濟學的貢獻也主要集中在市場過程的演化理論方面。

  我們將演化經濟學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具有特色的方法歸納為:第一,個體發生和系統發生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個體群思維的具體化。把變化設想為個體發生還是系統發生,取決於我們想對研究對象作出描述的層級水平。演化經濟學通過在不同水平上進入系統層級來處理複雜性,被解釋變數和解釋變數的內容取決於研究進程所採用的視角。演化經濟學用群體統計特征的變化來測量演化,關心給定群體中某種行為變化的頻率。第二,歷史和地理的相對性分析方法。演化經濟理論重視歷史和地理差異分析,重視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特殊性。通過對分析對象的歷史發展脈絡的研究,同一經濟現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內部規律性。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文化系統,意會性知識在同一地理領域中易於傳播和擴散,所以,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的內部規律和模式會出現差異。第三,比較方法。演化理論認為,通過經驗觀察,所認識到的經濟系統內部機制往往具有不完全規律性。基於這種粗略形式或半規律性,可以猜想,某種相對持久和潛在的可識別的機制正在發揮作用。通過比較,可以確認何種因素如何導致半規律性產生,以此為基礎,再運用類比和隱喻等回溯法,就可確認事物的深層因果機制。第四,動態分析方法。演化經濟學解釋變數如何歷時變化,通過說明它是如何達到當前狀態的,來解釋它現在為什麼是這樣的。

  對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的評析

  1.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體現了其基本方法論觀點,是演化理論體系分析的起點。複雜行為人、心智重要和滿意假設是關於經濟主體方面的假設。演化理論在個人方面的描述考慮了生物學,個人人格假設與達爾文主義是相配合的。演化經濟學激烈反對簡單化的“經濟人”假設,吸收了大量行為主義的思想,註重人的本能和社會習慣、制度的影響。由於人本身就是物理系統、生物系統和社會系統的產物,所以將人格假設置於複雜的層級系統中去考察,是演化經濟學基本的分析前提。“心智重要”是演化經濟學最基本的本體論假定。心智是實在的一部分,但卻是自主的部分。心智與導致心智變化的世界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演化理論對於學習和知識的關註,比新古典經濟學完全理性的假設更具有現實意義。滿意假設與心智重要假設相關,否定了最大化假設,也就使得某些經濟學通用的最大化模型失去使用價值,使得某些常用的數學工具變得難以應用。

  不確定性、多樣性假設和“歷史重要”假設是關於經濟環境和世界狀態的假設。相對於新古典經濟學抽象的、簡化的、機械的、確定性的世界觀,演化經濟學把經濟世界看作複雜的系統,正是不確定性、專家問的意見分歧成為增長過程的標誌。多樣性假設是演化賴以發生的基礎,比如,從演化的巨集觀角度,梅特卡夫將演化的邏輯過程表述為多樣性的再創生、多樣性的減少(選擇和路徑依賴過程)和減少了的多樣性(出現穩定結構)三個階段。歷史重要假設突出了時問對社會經濟系統最基本的建設性作用,演化意味著新質要素隨時間的流逝而創生。時問是達爾文主義的基本要素,引入不可逆的時間就強調了演化分析與靜態均衡分析的重要區別。

  總體而言,演化經濟學的假設比主流經濟學的假設更具現實性。更具現實性的假設的優點是從研究起點上容易得到證實。但在研究過程中,如何將極其複雜的主體與世界狀態結合起來,從而發現其中的規律性,卻是個難題。由於在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抽象,演化經濟學的研究過程和結論也必然會導致某些非現實性和難以檢驗性。如果說主流經濟學是從非現實性的假設出發,構建理想的模型,並將其結論和預測性與現實相對照,是一個逐步從理想狀態走向現實狀態的過程,那麼,演化經濟學則是一個從現實狀態出發,去不斷抽象和把握經濟運行的規律性的過程。所以,主流經濟學便於構建完整的系統的經濟理論模型,而演化理論卻容易出現各種分歧,難以形成統一完備的理論體系,在同一範式下的科學共同體也難以達成共識。

  2.演化經濟學的具體方法是構建演化理論的技術手段,體現了其基本方法論和假設。個體發生與系統發生方法可以廣泛運用到應用性研究之中。比如,我們研究企業組織結構、企業的慣例、企業中人們的關係,那麼,我們眼中的企業變遷就是一個系統發生過程。如果我們研究產業的變遷,考察企業之間的相互關係,那麼,企業就是個體選擇單位,企業變遷便被看作是個體發生過程。註重歷史分析的方法與達爾文主義和“歷史重要”的假設相一致,地理相對性分析方法與多樣性假設相一致。註重地理和歷史分析,並不是否認人類社會所共有的社會經濟規律,只是強調經濟趨勢的歷史暫存性和地方化條件。就比較法來說,經濟事物多樣性與差異性的存在是其前提。在經濟研究中,各國經濟制度、企業模式、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可以廣泛地採用比較的方法。就動態分析法來說,是和達爾文主義以及歷史重要假設相一致的。動態分析方法與歷史分析方法很相似,但並不能等同於歷史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註重研究對象的歷史脈絡和路徑依賴性,往往適用於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的具體研究對象,比如我們去研究美國企業模式或日本企業模式。動態分析方法則可以適用於比較抽象的模型中。比如,納爾遜溫特在經濟變遷的研究中,並沒有指明具體的國家和歷史階段,而是將企業、行業和經濟變遷表述為一種馬爾科夫過程,考察它們的經營過程、搜尋過程和選擇過程,在演化模型中貫穿了動態分析方法。由於具體方法終究是一些技術手段,並不能顯示理論的內涵,所以,相同的技術手段可以在不同的分析範式中使用,不同的理論體系可以相互借鑒其具體方法。

  3.演化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和具體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科學的進步是一個不斷猜測和反駁的過程,必然充滿了爭議和辯論。主流經濟學和異端經濟學之間的持續不斷的爭論,促使人們不斷思考和修正理論假說。目前,在中國經濟學研究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占據著主導地位,演化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無疑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如果我們拋棄成見,汲取不同理論範式的精華,將有利於開拓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水平。採用演化經濟學的研究工具,可以對中國經濟問題進行新的思考,有些學者也已經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演化經濟學方法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35.0.6.* 在 2020年10月25日 13:31 發表

where is formula?

回複評論
135.0.6.* 在 2020年10月25日 13:31 發表

full of play of words bs and common knowledge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