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區域經濟系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區域經濟系統(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目錄

什麼是區域經濟系統

  區域經濟系統就是在不同類型區域內形成的經濟系統,是地域生產綜合體或國民經濟綜合體。它涵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即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城鎮、金融、商業、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等。各部門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地域系統整體。在這個系統整體內各部門有著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即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僅養活著區域的人口,為人類提供糧食、油料、蔬菜、肉、蛋、奶等基本生存資料,而且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為工業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是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和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唯一生產部門和重要生產部門,它為農業、運輸業、通信業等提供了裝備。商業以“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為宗旨,搞好流通,從市場需要出發,幫助國民經濟生產部門生產更多更好的適銷對路商品,保障滿足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是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經濟聯繫的紐帶,是生產發展的基礎條件。郵電通信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為社會傳遞信息的部門,通過提供快速、高效、優質的通信手段,縮短空間距離,節省社會勞動時間,把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環節有機聯繫起來,為經濟建設和人民服務。城鎮和村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活動集散地,是經濟的中心,是城鄉聯繫的紐帶和橋梁。教育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勞動後備力量和不同水平的各種人才。科技為工業、農業等部門發展提供支撐和先進技能。衛生為勞動者提供保健和醫療。政府機關作為上層建築,肩負著管理經濟社會的重任。上述各個部門不是簡單的機械堆積,而是一個有機聯繫的地域生產綜合體或國民經濟綜合體。因此,區域經濟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條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各個經濟部門為一體的經濟系統整體。

區域經濟系統的組成要素[1]

  區域經濟系統是由自然要素、環境要素、經濟要素、人文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也可以說是由自然子系統、環境子系統、經濟子系統、人文子系統共同組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系統——區域經濟系統。具體如圖所示。

Image:区域经济系统网络联系.jpg

  1.自然子系統

  組成自然子系統的要素有自然資源——礦產、土地、水資源、生物、海洋等,自然條件——氣候、降水、地貌等,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經緯度、山區、平川等)、經濟地理位置(與交通線、港口城市、市場的相對位置)。這些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自然子系統。各要素由若幹個子要素構成,如礦產資源由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組成,土地由耕地、林地、牧地、居民點等組成。

  2.經濟子系統

  組成經濟子系統的要素有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工業由重工業輕工業組成;農業由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組成;第三產業由交通運輸、科技、教育、文化、飲食服務、金融等組成。

  3.環境子系統

  組成環境子系統的要素有生態環境、軟環境硬環境。生態環境由大氣環境、水環境、生物環境等組成;軟環境由改革開放環境、政策環境、用人環境等組成;硬環境由道路、通信電力、居住條件等組成。

  4.人文子系統

  組成人文子系統的要素有人口與人力資源社會組織與活動、政府與企業管理。人口與人力資源由人口與勞動力數量、人口與勞動力素質、人口結構等組成;社會組織與活動由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組織、社會服務組織、企業組織、衛生組織及其活動組成;政府與企業管理巨集觀管理中觀管理微觀管理組成。

  從上述不難看出,區域經濟系統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巨大的複合系統。這個系統涵蓋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它在運行過程中與社會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發生有機聯繫,與自然資源、自然條件、環境發生著有機聯繫,與區域外(邊際之間、區域之間)也發生著有機聯繫。也可以說該系統是一個集經濟、社會、生態為一體的十分複雜巨大的開放複合系統。

區域經濟系統的特點

  區域經濟系統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性

  前面已經論及,構成區域經濟的各個部分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系統有機整體。就其系統整體而言,它又是更大系統的部分,並構成更大系統的特性。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系統是由若幹或眾多的區域經濟和部門經濟構成的一個整體大系統。各個區域經濟又是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從而又構成了一個系統整體。為此,我們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從區域經濟系統範圍內,在整體上總攬全局,進行整體佈局、整體開發、整體發展,才能取得系統工程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切忌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孤立發展。

  (二)複雜性

  區域經濟系統的複雜性表現在系統的多要素性,即組成區域經濟系統的整體要素,有自然的,有經濟的,有社會的。系統的多層次性,即區域生產佈局的多層次性,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系統的多維性,即系統狀態變數的多維性,就其系統的多個質點,描述它的狀態.就需要三個坐標,三個動量,共六個變數,系統有多少層次,就需要多少組變數來描述,要描述各層次關係,就需要更多的變數;系統的多方向性,即組成區域經濟的眾多要素,其中大量是屬於非線性相互作用構成的不可轉系統,這種非線性相互作用導致了系統演化發展過程的多方向性。組成自然、經濟、社會的各要素也都是由多要素構成的,都表現出了其複雜性。為此,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複雜性,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展佈局。對區域經濟系統複雜性後面再作進一步論述。

  (三)綜合性

  區域經濟本身和發展過程都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即區域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的綜合性,區域經濟發展佈局的綜合性,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綜合性,區域經濟發展指揮系統運作的綜合性。為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要有系統的綜合觀點,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綜合發展,綜合佈局,綜合協調各種生產關係,綜合配置各種生產要素

  (四)開放性

  區域經濟總是處於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系統同周圍環境之間、系統與要素之間、系統與結構和層次之間都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和轉換。其劃分是無限的,其相互交換和轉換的作用也是無窮無盡的。為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其開放性的作用,加速其物資流、信息流的交換,促進其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五)動態性

  區域經濟系統的動態性表現在地域空間和時間上的相互關係。隨著時間的向前推移,系統在空間佈局上和物質的量上都在不斷的變化著和運動著。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即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之間都在不斷地變化著;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係,即區域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處於動態狀態,並非靜態。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不斷掌握系統的動態變化,根據動態變化來合理調整生產佈局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和速度。

  (六)層次性

  在區域經濟系統中經濟資源的配置或生產佈局充分顯示了系統的縱向層次性,即全國生產佈局、省域生產佈局、市域生產佈局、縣域生產佈局或全國生產佈局、區域生產佈局。以及縱向層次結構,即產業結構的層次性,如農、輕、重結構,第一產業的農、林、牧、副、漁結構,第二產業輕工業與重工業結構。同時每個層次又對應著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和科技、文化、教育、人口、資源、環境等各個方面。每個層次系統運行發展都牽動和影響著其他系統。為此,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是通過系統分析和綜合,將戰略目標、重點逐級分解,因地制宜,綜合平衡部署經濟發展。

  (七)區域性

  區域經濟系統是建立在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包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技術基礎上的。也可以說在什麼樣的區域內,就會產生與此相關的經濟,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年代,更是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的產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拓展,經濟發展受區域限制的因素越來越小,甚至不受地域的限制,如信息經濟。但農業、採掘工業無論任何時候都會受到區域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的影響和限制。在什麼樣的氣候條件下,就會發展與此相適宜的種植業。有什麼樣的礦藏資源,才能發展什麼樣的採掘業。從總體上看,區域經濟系統的區域性特點表現也很突出。如我國的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和“四大板塊”經濟區,每個區都有明顯的區域特點。再如,省、地、縣各級區域經濟也有明顯的區域特點,如山西省的區域經濟有著十分突出的能源重化工特點,上海市域經濟有著明顯的第三產業的特點。為此,我們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區域的比較優勢出發,抓住區域的特點,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系統的一般規律性[1]

  區域經濟系統和其他系統一樣也具有如下規律性。

  (一)整體優化律

  在系統中,由於諸要素、諸層次的有機聯繫和有序結構,使系統整體的質與功能優於部分的質總和與功能總和;在系統自組織、自控制下,系統朝著熵減少和有序度提高的方向運動、發展,並逐步達到系統整體最優狀態。

  整體優化律,是服從對立統一規律和新陳代謝規律的,並且豐富了對立統一規律和新陳代謝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肯定整體大於部分、決定部分,部分服從整體的辯證關係;整體優化規則進一步指出,整體不僅大於部分,而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質和整體功能不是各孤立部分的簡單相加。新陳代謝規律指出事物發展是新質代替舊質的不可抗拒過程;整體優化律不僅指出新質代替舊質的必然過程,還進一步指出客觀事物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綜合化、整體化、最優化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區域經濟要達到整體優化,組成它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的部分則要在區域經濟系統自組織和自控制下朝著系統優化的方向運動、發展,以致達到系統整體最優狀態。同時,區域經濟整體效益要大於組成它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效益的總和。為此,我們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要以整體優化律為指導,力求使區域經濟達到整體優化。

  (二)結構質變律

  結構是客觀事物諸要素有機聯繫、相互作用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形態,是事物的普遍屬性。在系統中,結構質變律是由於系統諸要素、諸層次的排列組合方式的變化(即結構的信息增大,熵減少),而引起的系統整體質和功能的加強的必然過程。結構質變律服從於整體優化律。掌握結構質變律,就可以用人工方法改變事物內部結構,以達到改善事物性能的目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對國土資源(土地、生物、礦產、水資源、海洋)的開發與整治,歸根結底,無非是要改變事物的結構,使事物的性質和功能更加符合人類的需要,如鐵礦石經過冶煉後變成生鐵,生鐵經過冶煉變成鋼材,使礦產變成了人類生產(工業)、生活(房屋建築)需要的鋼材。結構質變律依結構改變的方式和程度,可分為三種類型。

  1.序列易位

  由於系統諸要素、諸層次的序列變化或位置移易,引起的系統整體性能的改變,稱為序列易位結構質變。它屬於較小程度的結構變化。在區域經濟系統中,改變系統的不合理序列,亦同樣引起質變。例如,在中國產業結構中,把過去被實踐證明不合理的“重一輕一農”結構序列,改變為“農一輕一重”結構序列,國民經濟系統的整體效益迅速得以提高。

  2.要素重組

  由於系統要素、諸層次大部分重新組合,而引起的整體性能的改變,稱為要素重組結構質變。它比之序列易位,在更大程度上改變了結構,因而比序列易位包含更大的結構信息量。要素重組屬中等程度結構變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對區域生產力佈局的不合理進行調整,也是通過要素重組達到質變,使生產力佈局合理化。

  3.構型變換

  系統的結構變化,由於系統諸要素、諸層次組成的舊構型被新構型所代替,而引起的整體性能的革命性變革,稱為構型變換結構質變。它是最大限度的結構變化,因而比要素重組包含更大的結構信息量。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持續進步,生產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口、資源與環境三者相互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環境的污染問題危及人民的生活和自身健康。通過對環境的整治,使新鮮的空氣取代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變生態環境的惡性迴圈為生態環境系統良性迴圈,就是通過構型變換解決的。

  (三)中介轉化律

  在系統中,由於系統諸要素、諸層次之間發生作用與反作用,對立兩極通過中介實現相互過渡和相互轉化的必然過程。中介轉化律對於區域經濟開發中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拓展、調節區域經濟各種複雜的關係,有著重大的實踐意義。

  中介轉化分律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由於中介處於兩極之間,一方面,對立兩極不斷促進中介分化,使中介兩極作不同程度的接近和“融合”;另一方面,中介也促進兩極向對立方向發展,在兩極之間不斷造成新的中介,使中介不斷更新。中介的不斷分化與更新,將產生多種類型的中介轉化形態。

  1.單維單級中介

  單維單級中介,是指中介在系統中的兩個對立面之間,呈現出近似線性關係。或者,為簡化和“模糊”起見,把複雜的中介視為近線性關係。對立兩極通過單維單級中介實現轉化。相對而言,單維單極中介轉化一般適用於處理較低複雜程度的系統。區域經濟工作是多系統、多部門、多專業進行相互協調和有機配合的工作,因此需要單維單級中介轉化實現協調配合。

  2.多維多級中介

  多維多級中介,是指中介在系統的兩個對立面之間,表現出較複雜的多線聯繫和多層次關係。對立面兩極通過多維多級中介實現轉化,相對而言,多維多級中介轉化,一般適用於處理中等複雜程度的系統。如一個省、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何實現由窮變富的轉化,如何找一條“中介途徑”來實現這個由窮變富的轉化,這是長期探索的問題。中國曾經歷過20世紀50年代“一平二調”、“吃大鍋飯”的途徑,經歷過20世紀60~70年代“一大二公”、“窮過渡”的途徑。經過這兩次失敗的痛苦經驗,終於找到一條有成效的中介途徑,這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確立的改革開放的富民經濟政策。通過上述多維多級中介轉化,實現人民由窮變富的轉化。

  3.中介系統

  中介系統,是指在大系統的兩個對立的子系統之間的中介以獨立系統存在,呈現出高度錯綜複雜關係的立體網路結構。中介系統轉化,一般適用於處理最高複雜過程度的大系統。例如,人與自然系統的和諧相處,可分為三個子系統,人類系統、自然系統和中介手段系統即可持續發展系統。可持續發展系統就是一個中介系統,它就是協調人與自然關係,使社會、經濟的發展同人口、自然相互協調,正確處理好人與其所依附的自然界之間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綜上所述,系統的整體優化律、結構質變律、中介轉化律三個規律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整體。整體優化律揭示系統的運動、發展方向和趨勢;結構質變律揭示系統運動、發展的內在原因;中介轉化律揭示系統運動、發展的途徑和方式。在系統規律中,整體優化律是基本的,是決定系統之所以為系統的實質和核心。

區域經濟系統的變數

  區域經濟系統和任何一個系統一樣,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一個範圍。因此,在研究區域經濟系統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系統的邊界,即確定區域系統的範圍或界限。

  系統變數有狀態變數、外部變數和內部變數之分。狀態變數是描述系統或系統某要素狀態的變數,如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年度變化;外部變數是指環境對系統的作用,如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人文、政策等)、硬環境(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等)對經濟的影響,它又可以分為可控制的外部變數和不可控制的外部變數,前者又稱為系統的輸入,後者又稱為干擾變數;內部變數是指系統的輸出量,它隨外部變數、狀態變數和系統的工作特性的變化而變化。系統的邊界和變數,如圖所示。

Image:区域经济系统的变量.jpg

區域經濟系統的組合

  1.系統中的序

  人類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如下幾種道理: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用數字方式表達即1+1>2。

  ——一個出色的系統,其要素不一定都是最優的;反之,各個要素都是最優不一定能構成最優的系統。

  ——做任何一件事情,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達到任何一個目的,完成任何一個任務,一般總存在著不止一種相互可替代的方法、途徑、手段、步驟,而其中必有一種或幾種最優或較優(合理)的。

  上述現象的出現,其關鍵在於系統中系統的結構和法則在起作用,也可以說系統中“序”的作用,可以理解為組成系統的諸要素在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以及其他廣義的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如時間的先後、空間的分佈、比例的大小、素質的優劣、權重的主次、速度的緩穩等。

  對區域經濟系統中的構成要素進行排序是經常遇到的研究課題。例如,一個地區分佈著多種礦產資源,哪一種資源優先開發,哪一種資源應以後開發,有一個排序的問題。再如,開發一個地區,要決定哪些是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或主導部門,哪些是依附部門也有一個排序的問題。再如,一個地區的生產佈局,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其內部產業都有一個先後佈局的排序問題等。

  綜上所述,說明序的研究是區域經濟系統研究的重要內容,而研究區域經濟的目的就在於尋求區域經濟系統的最佳排序,從而使系統的行為和功能最優。

  2.系統的組合

  關於組合的概念,有些地方稱為群體,也就是要對系統內諸要素進行相關分析,用俗話說就是進行搭配,包括好壞搭配、大小搭配、先後搭配、不同性能要素的搭配等。一個符合客觀規律的組合才是最佳的組合。組合是區域經濟系統研究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在系統優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一個好的區域經濟系統要發揮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益,還必須註意系統內部的綜合平衡。只有具有一定程度綜合平衡能力的系統才是相對穩定的系統。例如,在區域經濟工作中,對某一地區進行經濟發展規劃,要確定這個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方案,就是一個組合問題。如果從一個或幾個目標出發選出前五個產業或部門進行優化組合,這樣的選擇是否最優呢?並非如此,但這絕不是產業排序本身的錯誤,而是沒有認識到產業之間的關聯性。這樣的選擇有可能使區域經濟系統趨向不穩定,而解決的方法就是對系統的組合研究。

  綜上所述,序和組合的研究是區域經濟系統綜合研究的兩個重要方面。

區域經濟系統的行為、功能和法則

  研究區域經濟系統,可以從系統的行為、功能和法則三個方面進行。

  1.系統的行為

  系統的行為,是指一個輸入作用於系統所引起的輸出。系統行為通常表現為系統要素與其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聯繫),這可以用該要素的輸入和輸出模擬,而一定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則表現系統的功能。一個區域在進行經濟活動(系統的經濟行為)的過程中,生產的投入產出反應了系統的輸入輸出,在投入產出之間又反應了經濟系統的功能(作用)。

  2.系統的功能

  系統的功能,是指系統從輸入過渡到輸出的能力,即系統所完成任務和完成任務的能力。例如,在區域經濟系統發展過程中,系統內工業、農業、第三產業都在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工業發揮主導作用,農業發揮基礎作用,第三產業發揮服務作用。

  3.系統的法則

  系統的法則,是指支配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繫的一些規律。通常在一個區域的自然系統中諸自然要素間的聯繫由自然規律決定,而人造系統,則由人為法則支配。如一個區域的工廠、礦山人造系統中的廠房、機械、設備、動力等要素,就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

區域經濟系統研究的方式

  區域經濟系統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系統的綜合

  系統的行為要求是已知的,就是說系統的輸入、輸出要求明確。例如,某個區域有著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決定發展小雜糧等特色農業,作為區域經濟的主人(政府、農民)這一行為是明確的。那麼,就應該研究特色農業生產系統中氣候、土壤、種子、肥料、技術等要素的作用、各要素間的關係及應遵循什麼樣的技術路線和法則,如施有機肥或配方施肥、選擇優良品種、生物防治等,才能使系統達到預定的功能或使系統的功能最佳,也就是使特色農業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這就是一個系統的綜合。

  (二)系統的分析

  系統分析的要求是探索系統的法則,就是要明確系統構成要素之間的聯繫規律,從而研究系統的行為和功能。區域經濟系統分析,就是要分析區域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分析區域經濟組成部分(要素)——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等部門之間的關係,以及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等內部要素之間的關係,探索他們之間的聯繫規律和所採取的行為措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系統的控制

  系統控制(管理)是根據系統的行為和功能與預定的行為和功能(目標)之間的差距,或者通過改變系統的輸入(控制)或者改變系統的法則(原理)來使系統達到預期的目標。也就是說,區域經濟管理要根據其系統的行為和功能(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區域佈局、分工),通過資金、技術、勞動力等投入(系統輸人)和科學管理,實現區域經濟系統發展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1.0 1.1 梁吉義.區域經濟通論[M].科學出版社,2009.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Gaoshan2013,连晓雾,Mis铭,Lin,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經濟系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