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区域经济系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区域经济系统(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目录

什么是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系统就是在不同类型区域内形成的经济系统,是地域生产综合体或国民经济综合体。它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城镇、金融、商业、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各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地域系统整体。在这个系统整体内各部门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养活着区域的人口,为人类提供粮食、油料、蔬菜、肉、蛋、奶等基本生存资料,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唯一生产部门和重要生产部门,它为农业、运输业、通信业等提供了装备。商业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宗旨,搞好流通,从市场需要出发,帮助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生产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商品,保障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邮电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为社会传递信息的部门,通过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通信手段,缩短空间距离,节省社会劳动时间,把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为经济建设和人民服务。城镇和村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活动集散地,是经济的中心,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不同水平的各种人才。科技为工业、农业等部门发展提供支撑和先进技能。卫生为劳动者提供保健和医疗。政府机关作为上层建筑,肩负着管理经济社会的重任。上述各个部门不是简单的机械堆积,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或国民经济综合体。因此,区域经济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各个经济部门为一体的经济系统整体。

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1]

  区域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环境要素、经济要素、人文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由自然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人文子系统共同组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具体如图所示。

Image:区域经济系统网络联系.jpg

  1.自然子系统

  组成自然子系统的要素有自然资源——矿产、土地、水资源、生物、海洋等,自然条件——气候、降水、地貌等,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纬度、山区、平川等)、经济地理位置(与交通线、港口城市、市场的相对位置)。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子系统。各要素由若干个子要素构成,如矿产资源由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组成,土地由耕地、林地、牧地、居民点等组成。

  2.经济子系统

  组成经济子系统的要素有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工业由重工业轻工业组成;农业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组成;第三产业由交通运输、科技、教育、文化、饮食服务、金融等组成。

  3.环境子系统

  组成环境子系统的要素有生态环境、软环境硬环境。生态环境由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等组成;软环境由改革开放环境、政策环境、用人环境等组成;硬环境由道路、通信电力、居住条件等组成。

  4.人文子系统

  组成人文子系统的要素有人口与人力资源社会组织与活动、政府与企业管理。人口与人力资源由人口与劳动力数量、人口与劳动力素质、人口结构等组成;社会组织与活动由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组成;政府与企业管理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组成。

  从上述不难看出,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巨大的复合系统。这个系统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在运行过程中与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发生有机联系,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环境发生着有机联系,与区域外(边际之间、区域之间)也发生着有机联系。也可以说该系统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十分复杂巨大的开放复合系统。

区域经济系统的特点

  区域经济系统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性

  前面已经论及,构成区域经济的各个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系统有机整体。就其系统整体而言,它又是更大系统的部分,并构成更大系统的特性。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系统是由若干或众多的区域经济和部门经济构成的一个整体大系统。各个区域经济又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而又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为此,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区域经济系统范围内,在整体上总揽全局,进行整体布局、整体开发、整体发展,才能取得系统工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切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孤立发展。

  (二)复杂性

  区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系统的多要素性,即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整体要素,有自然的,有经济的,有社会的。系统的多层次性,即区域生产布局的多层次性,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系统的多维性,即系统状态变量的多维性,就其系统的多个质点,描述它的状态.就需要三个坐标,三个动量,共六个变量,系统有多少层次,就需要多少组变量来描述,要描述各层次关系,就需要更多的变量;系统的多方向性,即组成区域经济的众多要素,其中大量是属于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不可转系统,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了系统演化发展过程的多方向性。组成自然、经济、社会的各要素也都是由多要素构成的,都表现出了其复杂性。为此,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布局。对区域经济系统复杂性后面再作进一步论述。

  (三)综合性

  区域经济本身和发展过程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即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指挥系统运作的综合性。为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有系统的综合观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综合发展,综合布局,综合协调各种生产关系,综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四)开放性

  区域经济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同周围环境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结构和层次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转换。其划分是无限的,其相互交换和转换的作用也是无穷无尽的。为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作用,加速其物资流、信息流的交换,促进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动态性

  区域经济系统的动态性表现在地域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系统在空间布局上和物质的量上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和运动着。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之间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区域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处于动态状态,并非静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掌握系统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来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速度。

  (六)层次性

  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经济资源的配置或生产布局充分显示了系统的纵向层次性,即全国生产布局、省域生产布局、市域生产布局、县域生产布局或全国生产布局、区域生产布局。以及纵向层次结构,即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如农、轻、重结构,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结构,第二产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结构。同时每个层次又对应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和科技、文化、教育、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每个层次系统运行发展都牵动和影响着其他系统。为此,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将战略目标、重点逐级分解,因地制宜,综合平衡部署经济发展。

  (七)区域性

  区域经济系统是建立在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基础上的。也可以说在什么样的区域内,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经济,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更是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产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拓展,经济发展受区域限制的因素越来越小,甚至不受地域的限制,如信息经济。但农业、采掘工业无论任何时候都会受到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影响和限制。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发展与此相适宜的种植业。有什么样的矿藏资源,才能发展什么样的采掘业。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系统的区域性特点表现也很突出。如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和“四大板块”经济区,每个区都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再如,省、地、县各级区域经济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如山西省的区域经济有着十分突出的能源重化工特点,上海市域经济有着明显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为此,我们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区域的比较优势出发,抓住区域的特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规律性[1]

  区域经济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具有如下规律性。

  (一)整体优化律

  在系统中,由于诸要素、诸层次的有机联系和有序结构,使系统整体的质与功能优于部分的质总和与功能总和;在系统自组织、自控制下,系统朝着熵减少和有序度提高的方向运动、发展,并逐步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状态。

  整体优化律,是服从对立统一规律和新陈代谢规律的,并且丰富了对立统一规律和新陈代谢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肯定整体大于部分、决定部分,部分服从整体的辩证关系;整体优化规则进一步指出,整体不仅大于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整体质和整体功能不是各孤立部分的简单相加。新陈代谢规律指出事物发展是新质代替旧质的不可抗拒过程;整体优化律不仅指出新质代替旧质的必然过程,还进一步指出客观事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综合化、整体化、最优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要达到整体优化,组成它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部分则要在区域经济系统自组织和自控制下朝着系统优化的方向运动、发展,以致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状态。同时,区域经济整体效益要大于组成它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效益的总和。为此,我们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要以整体优化律为指导,力求使区域经济达到整体优化。

  (二)结构质变律

  结构是客观事物诸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形态,是事物的普遍属性。在系统中,结构质变律是由于系统诸要素、诸层次的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即结构的信息增大,熵减少),而引起的系统整体质和功能的加强的必然过程。结构质变律服从于整体优化律。掌握结构质变律,就可以用人工方法改变事物内部结构,以达到改善事物性能的目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对国土资源(土地、生物、矿产、水资源、海洋)的开发与整治,归根结底,无非是要改变事物的结构,使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如铁矿石经过冶炼后变成生铁,生铁经过冶炼变成钢材,使矿产变成了人类生产(工业)、生活(房屋建筑)需要的钢材。结构质变律依结构改变的方式和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1.序列易位

  由于系统诸要素、诸层次的序列变化或位置移易,引起的系统整体性能的改变,称为序列易位结构质变。它属于较小程度的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系统中,改变系统的不合理序列,亦同样引起质变。例如,在中国产业结构中,把过去被实践证明不合理的“重一轻一农”结构序列,改变为“农一轻一重”结构序列,国民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迅速得以提高。

  2.要素重组

  由于系统要素、诸层次大部分重新组合,而引起的整体性能的改变,称为要素重组结构质变。它比之序列易位,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结构,因而比序列易位包含更大的结构信息量。要素重组属中等程度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进行调整,也是通过要素重组达到质变,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化。

  3.构型变换

  系统的结构变化,由于系统诸要素、诸层次组成的旧构型被新构型所代替,而引起的整体性能的革命性变革,称为构型变换结构质变。它是最大限度的结构变化,因而比要素重组包含更大的结构信息量。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相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的污染问题危及人民的生活和自身健康。通过对环境的整治,使新鲜的空气取代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变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为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就是通过构型变换解决的。

  (三)中介转化律

  在系统中,由于系统诸要素、诸层次之间发生作用与反作用,对立两极通过中介实现相互过渡和相互转化的必然过程。中介转化律对于区域经济开发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调节区域经济各种复杂的关系,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中介转化分律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由于中介处于两极之间,一方面,对立两极不断促进中介分化,使中介两极作不同程度的接近和“融合”;另一方面,中介也促进两极向对立方向发展,在两极之间不断造成新的中介,使中介不断更新。中介的不断分化与更新,将产生多种类型的中介转化形态。

  1.单维单级中介

  单维单级中介,是指中介在系统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呈现出近似线性关系。或者,为简化和“模糊”起见,把复杂的中介视为近线性关系。对立两极通过单维单级中介实现转化。相对而言,单维单极中介转化一般适用于处理较低复杂程度的系统。区域经济工作是多系统、多部门、多专业进行相互协调和有机配合的工作,因此需要单维单级中介转化实现协调配合。

  2.多维多级中介

  多维多级中介,是指中介在系统的两个对立面之间,表现出较复杂的多线联系和多层次关系。对立面两极通过多维多级中介实现转化,相对而言,多维多级中介转化,一般适用于处理中等复杂程度的系统。如一个省、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由穷变富的转化,如何找一条“中介途径”来实现这个由穷变富的转化,这是长期探索的问题。中国曾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一平二调”、“吃大锅饭”的途径,经历过20世纪60~70年代“一大二公”、“穷过渡”的途径。经过这两次失败的痛苦经验,终于找到一条有成效的中介途径,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富民经济政策。通过上述多维多级中介转化,实现人民由穷变富的转化。

  3.中介系统

  中介系统,是指在大系统的两个对立的子系统之间的中介以独立系统存在,呈现出高度错综复杂关系的立体网络结构。中介系统转化,一般适用于处理最高复杂过程度的大系统。例如,人与自然系统的和谐相处,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人类系统、自然系统和中介手段系统即可持续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系统就是一个中介系统,它就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自然相互协调,正确处理好人与其所依附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系统的整体优化律、结构质变律、中介转化律三个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整体优化律揭示系统的运动、发展方向和趋势;结构质变律揭示系统运动、发展的内在原因;中介转化律揭示系统运动、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在系统规律中,整体优化律是基本的,是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实质和核心。

区域经济系统的变量

  区域经济系统和任何一个系统一样,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个范围。因此,在研究区域经济系统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系统的边界,即确定区域系统的范围或界限。

  系统变量有状态变量、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之分。状态变量是描述系统或系统某要素状态的变量,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年度变化;外部变量是指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如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人文、政策等)、硬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对经济的影响,它又可以分为可控制的外部变量和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前者又称为系统的输入,后者又称为干扰变量;内部变量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它随外部变量、状态变量和系统的工作特性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边界和变量,如图所示。

Image:区域经济系统的变量.jpg

区域经济系统的组合

  1.系统中的序

  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如下几种道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用数字方式表达即1+1>2。

  ——一个出色的系统,其要素不一定都是最优的;反之,各个要素都是最优不一定能构成最优的系统。

  ——做任何一件事情,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达到任何一个目的,完成任何一个任务,一般总存在着不止一种相互可替代的方法、途径、手段、步骤,而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最优或较优(合理)的。

  上述现象的出现,其关键在于系统中系统的结构和法则在起作用,也可以说系统中“序”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组成系统的诸要素在空间、时间、人与人之间以及其他广义的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如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分布、比例的大小、素质的优劣、权重的主次、速度的缓稳等。

  对区域经济系统中的构成要素进行排序是经常遇到的研究课题。例如,一个地区分布着多种矿产资源,哪一种资源优先开发,哪一种资源应以后开发,有一个排序的问题。再如,开发一个地区,要决定哪些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或主导部门,哪些是依附部门也有一个排序的问题。再如,一个地区的生产布局,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其内部产业都有一个先后布局的排序问题等。

  综上所述,说明序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研究区域经济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区域经济系统的最佳排序,从而使系统的行为和功能最优。

  2.系统的组合

  关于组合的概念,有些地方称为群体,也就是要对系统内诸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用俗话说就是进行搭配,包括好坏搭配、大小搭配、先后搭配、不同性能要素的搭配等。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组合才是最佳的组合。组合是区域经济系统研究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在系统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个好的区域经济系统要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益,还必须注意系统内部的综合平衡。只有具有一定程度综合平衡能力的系统才是相对稳定的系统。例如,在区域经济工作中,对某一地区进行经济发展规划,要确定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案,就是一个组合问题。如果从一个或几个目标出发选出前五个产业或部门进行优化组合,这样的选择是否最优呢?并非如此,但这绝不是产业排序本身的错误,而是没有认识到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这样的选择有可能使区域经济系统趋向不稳定,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对系统的组合研究。

  综上所述,序和组合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系统综合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区域经济系统的行为、功能和法则

  研究区域经济系统,可以从系统的行为、功能和法则三个方面进行。

  1.系统的行为

  系统的行为,是指一个输入作用于系统所引起的输出。系统行为通常表现为系统要素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联系),这可以用该要素的输入和输出模拟,而一定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系统的功能。一个区域在进行经济活动(系统的经济行为)的过程中,生产的投入产出反应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在投入产出之间又反应了经济系统的功能(作用)。

  2.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从输入过渡到输出的能力,即系统所完成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例如,在区域经济系统发展过程中,系统内工业、农业、第三产业都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工业发挥主导作用,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第三产业发挥服务作用。

  3.系统的法则

  系统的法则,是指支配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一些规律。通常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系统中诸自然要素间的联系由自然规律决定,而人造系统,则由人为法则支配。如一个区域的工厂、矿山人造系统中的厂房、机械、设备、动力等要素,就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方式

  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系统的综合

  系统的行为要求是已知的,就是说系统的输入、输出要求明确。例如,某个区域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决定发展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人(政府、农民)这一行为是明确的。那么,就应该研究特色农业生产系统中气候、土壤、种子、肥料、技术等要素的作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应遵循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和法则,如施有机肥或配方施肥、选择优良品种、生物防治等,才能使系统达到预定的功能或使系统的功能最佳,也就是使特色农业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这就是一个系统的综合。

  (二)系统的分析

  系统分析的要求是探索系统的法则,就是要明确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研究系统的行为和功能。区域经济系统分析,就是要分析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分析区域经济组成部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他们之间的联系规律和所采取的行为措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系统的控制

  系统控制(管理)是根据系统的行为和功能与预定的行为和功能(目标)之间的差距,或者通过改变系统的输入(控制)或者改变系统的法则(原理)来使系统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管理要根据其系统的行为和功能(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区域布局、分工),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投入(系统输人)和科学管理,实现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1.0 1.1 梁吉义.区域经济通论[M].科学出版社,2009.0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Gaoshan2013,连晓雾,Mis铭,Lin,苏青荇,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区域经济系统"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