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生產率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分析工具 |
---|
[編輯] |
純生產率效應(pure productivity effect)
目錄 |
純生產率效應表示以基期產出或投入為權數的行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即按照基期產出或投入權重,計算行業勞動生產率增加率的加權平均值。之所以稱為“純生產率效應”,是因為它測度了在產出或投入份額不變時各行業勞動生產率增加的平均值。
勞動生產率增長可分解為純生產率效應、鮑默效應和丹尼森效應,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主要是純生產率效應驅動的,丹尼森效應貢獻度次之,鮑默效應的貢獻度最小。顯然,勞動生產率提高主要是各產業內部生產率提高驅動的。相對地,勞動力部門間配置結構的變化對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貢獻並不顯著,這種狀況在改革開放之後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分析表明,丹尼森效應代表的勞動力配置結構變化對勞動生產率的貢獻度較小,這與第一產業剩餘勞動力流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時的交易成本較高有關,而純生產率效應代表的行業內部生產率提高對勞動生產率貢獻最為顯著,這與分工演進、資本深化、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有著緊密關係,勞動生產率增長主要依靠資本深化和勞均資本增加來實現,這種狀況在改革開放之後更為明顯。
為了健全資本市場,完善連接資金供需的直接和間接市場,拓展資金盈餘方和資金需求方的對接通道,減少資本形成和資金市場中的交易成本,為資本和勞動的更有效結合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就要依靠純生產率效應驅動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模式才能得以延續。
鮑末效應又是什麼意思? 不要把簡單的原理“專有名詞化”,那將阻礙知識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