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放管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放管服

  放管服是我國提出的一項經濟改革政策,即“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

放管服的提出背景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不規範,不公平競爭的現象還比較多。給市場放權不是放任,而是為了騰出手來,加強監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開、減得多。只有改革監管體制,創新監管模式,強化監管手段,切實提高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這樣才能使市場做到活而不亂。

  要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情,存在放權不到位、監管缺失疏漏等問題,公共服務還有不少薄弱環節,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間。必須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進“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放管服的主要內容

  2013年,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從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主要內容包括:

  (一)放: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簡政放權

  1、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准、備案範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各地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如浙江等地推進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率先推出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取得了積極效果。

  2、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規定需要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改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2014年,全年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149項。

  3、減少評比達標表彰項目,減輕企業負擔。新一屆政府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也註重減少評比達標表彰項目。2014年,全年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29項。減輕了企業、事業單位的負擔,有利於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4、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為市場和社會鬆綁。主要是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降低收費標準、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2013年取消和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

  5、改革工商登記制度,降低市場和社會創業門檻。主要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並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二)管: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013年5月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市場監管,該管的事必須管住管好。簡政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在放權的同時必須加強市場監管。在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很不規範的形勢下,加強市場監管對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必須真正解決好監管“短板”問題:一是從思想認識和監管理念上真正解決好“會批不會管”、“對審批很留戀”、“對監管很迷茫”等問題。二是創新監管方式,借鑒國外市場監管的經驗做法,通過加大隨機抽查、智能監管來提高監管效率。三是切實加強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監管能力建設,從基礎設施、技術設備、技術人員等方面提升政府監管能力。2015年5月12日,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加強市場監管也作出了進一步的部署。

  (三)服:優化政府服務

  2013年5月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的“管”,既包括加強市場監管,也包括創新公共服務方式。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把“服”單獨提出來,強調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最終形成了“放管服”結合的系統改革方案。優化政府服務成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總體上看,現在我們的產品供應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過剩的,而服務則存在短缺問題,質量也需要提高。一是增加服務供給,滿足社會需求,加快織就織好一張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特別是要“補短板”、“兜底線”,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二是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要更多更好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利用市場機制,創新供給方式,更多地利用社會力量,加大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力度。三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平臺綜合服務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1]

放管服的具體措施

  深化簡政放權

  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額完成承諾的目標任務。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壓減44%。多數省份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70%。

  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下決心繼續減少審批。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繼續削減前置審批和不必要證照。大幅減少和規範涉企收費及審批評估事項。

  放管結合

  全面推開政府信息公開,打通“信息孤島”,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要推動一些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加大決策公開力度。加緊制定國務院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同時還要及時公開、敏銳地處理突發事件

  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實施公正監管,全面推開和細化“雙隨機、一公開”模式,建立企業信用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

  優化政府服務

  為企業開辦和成長提供“一條龍”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優化服務還要保住基本民生,切實兜牢底線。[2]

放管服的作用

  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為企業“鬆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社會“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有利於把各種制度性交易成本減下來,讓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輕裝上陣,集中精力提質增效。特別是推動了新動能的加快成長,營造更加有利於激發人民群眾創造力的制度環境[2]

部分地區放管服改革[3]

湖南寧鄉:

讓群眾辦事“就近一次辦好”

  加快建設信息平臺。藉助長沙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同步推進目錄清單和實施清單錄入,同步審核發佈實施清單。

  構建服務便民化體系。圍繞“部門審批服務便民化、鄉鎮政務服務便民化、村社公共服務便民化”,分層級、成體系做好便民化制度體系:下放便民服務事項。例如,將低保辦理、農機補貼、養老保險繳納、醫療保險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424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和延伸至各鄉鎮,通過“權力下放、視窗前移、全程代理”等途徑,實現“就近辦”。目前,5個試點鄉鎮的政務服務中心已投入運行。

  優化“最多跑一次”。寧鄉市公佈“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事項121項,“只跑一次”事項977項,共計1098項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占全部事項的96.5%。同時充分發揮12345市長熱線的監督作用,將寧鄉市“最多跑一次”事項目錄上傳至12345市長熱線信息庫,24小時受理群眾咨詢。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消除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灰色地帶”,寧鄉全面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一年可為申請人節省1922萬元的費用。

  為了真正讓群眾辦事“就近能辦、一次辦好”,實現“大事不出鄉鎮、小事不出村(社區)”的目標,寧鄉市繼續圍繞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智能化便民化目標,穩步推進服務事項“標準化”。按照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符合規範、確保需求的要求,建設鄉鎮、村(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加快推進網上審批“智能化”。同時,寧鄉市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通過打通數據、優化流程,擴大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事項與所有辦事事項的占比,今年達到30%,2019年達到50%。全力推進公共服務“便民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自然人辦事事項,重點把與農村地區群眾密切相關、辦件量大的公共服務和民生服務事項向村(社區)下沉,服務視窗向村(社區)延伸,構建市鄉村三級協同運作的便民化政務服務體系。

廣東佛山:

開辦企業全流程僅用5天

  近年來,製造業大市佛山的市場主體增長迅猛。據統計,該市的市場主體從2012年37.48萬戶增長到2018年6月底的66.36萬戶,增長率達77.05%,日均新增市場主體從2012年的217戶增長到2018年6月底的571戶,增長率達163.13%。

  為有效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佛山致力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優化“佛山市商事主體一門式受理審批平臺”系統設置,將佛山市稅務局申領發票環節納入開辦企業全流程5天內辦結模式之中,增量提質不加時,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涵蓋商事登記、刻章、銀行開戶和申領發票4個程式,全流程辦理時間繼續保持在5天內。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佛山以推進實施“網上辦照為主、實體辦照為輔、自助辦照為補”的新型商事登記模式,在商事登記領域引入“互聯網+”新模式,率先推出365天全天24小時不打烊商事登記機制,為傳統商事登記模式帶來顛覆性變革:營業執照可24小時全天候自助辦理。據悉,商事主體在24小時智能終端機上無需預約、無需排隊、無需提交紙質材料,自助辦理,即時完成身份校驗、人臉識別數據採集,經智能審核通過後,即可自助列印營業執照,通過該智能商事登記系統,不僅實現“零見面”就能辦理營業執照,而且辦照時限由原來傳統的兩天48小時提速到最快5分鐘之內。目前,該終端機已經在佛山市、區行政服務中心24小時辦理視窗部署,以後還將進一步推廣。

寧波海曙區:

“考級制”助力一窗通辦

  縱靠“考級”扎實提高視窗工作人員基本功,橫借“代辦”力爭更多群眾辦事“一次都不用跑”。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深化“最多跑一次”創新機制,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為了更方便辦事群眾和企業,寧波海曙區去年底在浙江省首創區級審批視窗工作人員受理業務技能“考級制”,通過實行一整套技能培訓、考試評級、現場運行和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了一支擁有256名視窗受理辦事隊伍,實行一窗通辦,群眾辦事時間大大減少,如“民辦非企業單位設立”平均辦理時間縮短了10天至15天。      2018年4月份以來,海曙區各審批部門通過遠程視頻、派員上門等培訓方式,先後三輪對全區17個鎮(鄉)街道公共事務服務中心、265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從事民政、人社業務的工作人員開展了2000多人次受理業務知識培訓。

  與此同時,海曙區各單位還結合企業、群眾實際需要,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審批環節優化等方法“助跑”“代辦”,力爭讓辦事群眾和企業“一次都不用跑”。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創辦的寧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去年落戶洞橋鎮,吸引了一批高端智造企業紛紛落戶,所屬稅務部門成立專門小分隊積極上門服務。此外,供電部門為解決新交付小區群眾到營業廳辦理實名通電申請的麻煩,開展交房現場報批服務。

相關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uyinT,刘维燎,nonameh,滴滴,Tracy,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放管服"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