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提質增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提質增效

  提質增效是指提高質量、增加效率。提質增效常用於經濟、產業、工程等的設定目標[1]

提質增效的具體含義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有活力、有較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市場主體,為穩財政、穩就業作出更大貢獻,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全面落實五大重點任務,加快中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步伐,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矯正供需結構錯配,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量質”雙升。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實現逆勢圖強,把發展的基礎夯得更實一些,把發展的質量提得更高一些,把競爭的實力錘煉得更強一些,把防風險的屏障築得更牢一些。

提質增效的提出

  從2015年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的“全力以赴保增長”到今年的“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對於央企頭號任務的變化,中國企業發展不是盲目追求效益,而是追求有質量的效益、有水平的效益。

  2016年央企要從做好增量、盤活存量、管理提升三個方面要效益。從召開年度工作會議的央企來看,幾乎都將提升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如中國電信提出持續強化精確管理,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國建材集團提出穩價報價增效、降低成本增效、利用新增長點增效、開闢“一帶一路”市場增效。

提質增效的意義

  1、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支撐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長期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增加值占到全國GDP的10%,稅費貢獻占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6,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

  許多中央企業都是行業龍頭,涉及的產業鏈長、關聯面廣,如果生產經營出現大的波動,就可能引發各類風險,對國家財政、金融、就業、民生等造成嚴重影響。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有活力、有較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市場主體,為穩財政、穩就業作出更大貢獻,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一些企業有效供給能力和市場需求錯配的問題日漸積累。一方面,中央企業在低端產品上供給能力過剩,面臨白熱化競爭,成本下不來、價格上不去,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另一方面,在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上供給能力不足,無法滿足高端、精細化的市場需求。

  3、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做強做優做大企業的重要舉措。

  做強做優做大是新經濟常態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2015年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中央企業達到47家。但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資本運行效率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資本佈局結構仍存在分佈過寬、戰線過長等突出問題,資本合理流動的機制尚不健全,制約了國有資本功能的有效發揮。

  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企業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各項經濟指標增速明顯放緩,過去主要憑藉高強度、大規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持續,迫切需要通過優化資本佈局結構、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增強中央企業的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提質增效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挑戰

  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國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效益下滑壓力不斷加大。2016年上半年,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9萬億元,同比增長0.8%。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整體複蘇乏力,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很多;中國經濟面臨多重矛盾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短期陣痛不可避免,嚴峻性、複雜性不可小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凸顯,新困難、新問題不斷出現。

  機會

  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新產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活力將進一步釋放,動力將進一步增強,空間將進一步擴大。這些為我們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提供了歷史機遇。

  改革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了五大重點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特別是針對搞活實體經濟推出了不少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國有企業改革“1+N”系列文件陸續出台,各項改革試點全面推進,改革的紅利效應正在逐步顯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和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加快落地,國家重大工程、重要基礎設施以及城鎮化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這些為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中央企業自身實力積累提升。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央企業積累了比較厚實的家底,資產規模已達到47.2萬億元,其規模實力、管理水平、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不少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效益水平已走在行業前列。這些為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增添了信心底氣。

提質增效的措施[1]

  1、處置“僵屍企業”——用“小震”化解未來“大震”

  處置“僵屍企業”是繞不過的坎,是必須做的手術,會引起一些震動,領導幹部要勇於擔當、敢於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來的“大震”。國資委2016年著手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僵屍企業”處置主體任務,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項工作。

  處置“僵屍企業”是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的供給側改革的具體體現,隨著各項改革的縱深推進和落地實施,足以表明國企改革與發展從“關鍵之年”進入到“陣痛之年”。要建立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機構,組織精幹力量,積極開展工作。按照務實管用、可操作、可檢查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體確定處置“僵屍企業”工作方案。

  2、國資委 “自身改革”——該管的絕不缺位,不該管的絕不越位

  國資委要進一步明確履職邊界,該管的要科學管理、絕不缺位,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絕不越位。

  國資委自身變革涉及四個方面:“定職能,國資委的職能是管資本而不是管經營;定邊界,明確自己的履職邊界,不能越位;定權力,明確自己的權力有多大,該管什麼;定編製,從與政府機關類似的機構設置,轉變為依據職能制定機構設置。”

  3、強化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充分發揮外派監事會監督作用、切實增強監督協同性、穩步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國有資產囿於目前傳統體制可能產生“流失”問題的風險在於:一是對現有資產評估的問題,二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確立怎樣的股份制公司創建原則,三是缺乏專門有效的外部監管機構及科學的監管方式,四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如何發揮員工層的作用。

  在整個國企國資改革中,防範國有資產流失需要堅持公開透明、符合程式的原則,而要做到公開透明、程式完整,需要通過證券交易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完成運作,利用公開市場可以避免非公開交易。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提質增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