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韌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韌性是指在面臨外部和內部各種環境的變化下,國家能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能力防範經濟出現大起大伏,避免硬著陸。
2016年3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時曾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面對全球經濟下滑的大環境,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好,對中國未來經濟表示樂觀。對此,2016年博鰲論壇更專設有“經濟的韌性”分論壇,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亞洲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明等經濟學家將出席論壇,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韌性”。
縱觀近十幾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危機,中國每次都能“獨善其身”平穩度過, 法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巴韋雷認為其中關鍵的王牌就是這個人口大國能以驚人的靈活性實施改革。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俄羅斯高級經濟學院經濟學家布圖漢諾夫,他認為中國經濟始終以“穩健”著稱。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不僅沒有陷入衰退,還保持了增長,足以證明中國經濟的抗壓和抗風險能力。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在2014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上指出,一個有韌性的經濟就是政策和體制,總能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去激勵一輪一輪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在價值上來衝銷上一輪增長擴張可能留下的代價。
在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經歷平穩實現速度變化、內部結構不斷優化和新的動能快速成長。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撐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中國經濟具有“韌性”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看:
從客觀條件看,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進程中,將提供巨大而持久的發展能量。
從主觀努力看,我國前期出台的巨集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並且,由於沒有實施強刺激,目前我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餘額均處於安全線內,遠低於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為下一步巨集觀調控留下了空間。中國經濟決不會出現“硬著陸”。再者,中國決策層保留了很多“彈葯”,以防止受到極端尾部風險的衝擊。
全球信用保險巨頭科法斯集團經濟學家沙爾利•卡蕾認為,面對產能過剩、部分企業負債過高等風險,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手段應對,認為中國經濟改革正走在正確軌道上。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金融學家斯蒂芬•格倫維爾亦曾表示,中國政府有防止嚴重經濟金融危機的資源和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