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放管服是我国提出的一项经济改革政策,即“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还比较多。给市场放权不是放任,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开、减得多。只有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才能使市场做到活而不乱。
要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主要内容包括:
(一)放: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
1、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如浙江等地推进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推出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取得了积极效果。
2、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2014年,全年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
3、减少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减轻企业负担。新一届政府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也注重减少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014年,全年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减轻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4、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为市场和社会松绑。主要是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2013年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5、改革工商登记制度,降低市场和社会创业门槛。主要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二)管: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3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的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对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必须真正解决好监管“短板”问题:一是从思想认识和监管理念上真正解决好“会批不会管”、“对审批很留恋”、“对监管很迷茫”等问题。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借鉴国外市场监管的经验做法,通过加大随机抽查、智能监管来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切实加强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建设,从基础设施、技术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升政府监管能力。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市场监管也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
(三)服:优化政府服务
2013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管”,既包括加强市场监管,也包括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服”单独提出来,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最终形成了“放管服”结合的系统改革方案。优化政府服务成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现在我们的产品供应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过剩的,而服务则存在短缺问题,质量也需要提高。一是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加快织就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二是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三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平台综合服务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1]
深化简政放权
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
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下决心继续减少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继续削减前置审批和不必要证照。大幅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及审批评估事项。
放管结合
全面推开政府信息公开,打通“信息孤岛”,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推动一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大决策公开力度。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同时还要及时公开、敏锐地处理突发事件。
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监管,全面推开和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建立企业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优化政府服务
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优化服务还要保住基本民生,切实兜牢底线。[2]
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社会“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把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减下来,让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提质增效。特别是推动了新动能的加快成长,营造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制度环境。[2]
部分地区放管服改革[3]
湖南宁乡:
让群众办事“就近一次办好”
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借助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录入,同步审核发布实施清单。
构建服务便民化体系。围绕“部门审批服务便民化、乡镇政务服务便民化、村社公共服务便民化”,分层级、成体系做好便民化制度体系:下放便民服务事项。例如,将低保办理、农机补贴、养老保险缴纳、医疗保险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42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和延伸至各乡镇,通过“权力下放、窗口前移、全程代理”等途径,实现“就近办”。目前,5个试点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
优化“最多跑一次”。宁乡市公布“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事项121项,“只跑一次”事项977项,共计1098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全部事项的96.5%。同时充分发挥12345市长热线的监督作用,将宁乡市“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上传至12345市长热线信息库,24小时受理群众咨询。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消除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灰色地带”,宁乡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一年可为申请人节省1922万元的费用。
为了真正让群众办事“就近能办、一次办好”,实现“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社区)”的目标,宁乡市继续围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目标,稳步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符合规范、确保需求的要求,建设乡镇、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智能化”。同时,宁乡市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通过打通数据、优化流程,扩大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事项与所有办事事项的占比,今年达到30%,2019年达到50%。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自然人办事事项,重点把与农村地区群众密切相关、办件量大的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服务窗口向村(社区)延伸,构建市乡村三级协同运作的便民化政务服务体系。
广东佛山:
开办企业全流程仅用5天
近年来,制造业大市佛山的市场主体增长迅猛。据统计,该市的市场主体从2012年37.48万户增长到2018年6月底的66.36万户,增长率达77.05%,日均新增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217户增长到2018年6月底的571户,增长率达163.13%。
为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佛山致力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优化“佛山市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平台”系统设置,将佛山市税务局申领发票环节纳入开办企业全流程5天内办结模式之中,增量提质不加时,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涵盖商事登记、刻章、银行开户和申领发票4个程序,全流程办理时间继续保持在5天内。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佛山以推进实施“网上办照为主、实体办照为辅、自助办照为补”的新型商事登记模式,在商事登记领域引入“互联网+”新模式,率先推出365天全天24小时不打烊商事登记机制,为传统商事登记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营业执照可24小时全天候自助办理。据悉,商事主体在24小时智能终端机上无需预约、无需排队、无需提交纸质材料,自助办理,即时完成身份校验、人脸识别、数据采集,经智能审核通过后,即可自助打印营业执照,通过该智能商事登记系统,不仅实现“零见面”就能办理营业执照,而且办照时限由原来传统的两天48小时提速到最快5分钟之内。目前,该终端机已经在佛山市、区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办理窗口部署,以后还将进一步推广。
宁波海曙区:
“考级制”助力一窗通办
纵靠“考级”扎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基本功,横借“代办”力争更多群众办事“一次都不用跑”。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深化“最多跑一次”创新机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为了更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宁波海曙区去年底在浙江省首创区级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技能“考级制”,通过实行一整套技能培训、考试评级、现场运行和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一支拥有256名窗口受理办事队伍,实行一窗通办,群众办事时间大大减少,如“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了10天至15天。 2018年4月份以来,海曙区各审批部门通过远程视频、派员上门等培训方式,先后三轮对全区17个镇(乡)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26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从事民政、人社业务的工作人员开展了2000多人次受理业务知识培训。
与此同时,海曙区各单位还结合企业、群众实际需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审批环节优化等方法“助跑”“代办”,力争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一次都不用跑”。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创办的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去年落户洞桥镇,吸引了一批高端智造企业纷纷落户,所属税务部门成立专门小分队积极上门服务。此外,供电部门为解决新交付小区群众到营业厅办理实名通电申请的麻烦,开展交房现场报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