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社会创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

目录

什么是社会创业[1]

  社会创业是指组织或个人(团队)在社会使命的驱动下.借助市场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追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和双重价值目标。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问题朝着人们希望的目标改变。

  社会创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创业形式这一创业形式在公共服务领域被发现.并逐渐超越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范畴.成长为一种不同于商业创业和非营利组织创业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新模式。

社会创业的内涵[1]

  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创业的定义并不统一.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从社会创业的产生动因、类别、影响因素、作用形式与机理等角度来诠释社会创业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主要观点:

  (1)从社会创业的范围定位来定义该观点认为,社会创业是一种混合模式.既包括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地引入一些营利性的活动.也包括传统的营利企业基于提高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而开展的社会活动这一定义以学者S.JohnsOn.为代表.他认为社会创业既包括营利组织的活动也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及政府跨部门的合作。

  (2)从社会创业的价值主张来定义。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具有不同的价值主张商业创业的价值主张是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经济价值。而社会创业的价值主张是从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出发.创造产品或服务,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重点是社会价值。这一定义以格雷戈里·迪斯为代表.他认为,社会创业概念包含两部分:一是利用变革的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且为全社会创造效益:二是引用商业经营模式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经营所得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

  (3)从社会创业问题解决的创新性来定义例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2002)认为,社会创业主要是采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焦点问题.采用传统的商业手段来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英国社会企业联盟(UK)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国内学者陈劲、王皓白(2008)指出:社会创业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产生社会价值的活动。这种活动通过前瞻性地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机会来履行社会使命和实现社会目的虽然社会创业定义的角度不同.但其中包含和表达的共同要素有:社会问题、社会使命和目的、商业化的手段、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等。

社会创业的兴起[2]

  “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一词由阿苏迦基金会(Ashoka)的创始人德雷顿(WilliamDrayton)在2O世纪8O年代创造,之后狄兹(J.Greg—oryDees)又在《社会企业家的含义》一文中对该词进行了最早的定义。由于社会创业最早出现在美国,所以它的兴起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密不可分。

  首先,美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以市场作为主要资源调节机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政府对非营利性组织的直接资助逐年减少,对福利事业的资助也大为削减。同时,政府出台了更多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创业的诞生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市场失灵”为社会企业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市场失灵——商业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如公共产品或合约失效时的社会需求——导致人们对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非营利性组织急剧膨胀。众多非营利性组织开始为获取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而相互竞争。在这种传统资源不断减少而获取这些资源的竞争又加剧的情形下,非营利性组织必须借用商业化操作和市场化运作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由此,“企业家”和“创业”的概念开始引入公益领域。

  再次,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导致社会财富不断向私营组织集中,而社会问题却不断加剧,社会迫切需要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主动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政府等公共机构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面对日趋饱和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仅靠满足市场需求已经难以确保企业生存,企业往往会采取超出市场本身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竞争的能力。而社会企业的出现很好地实现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重回报。

  最后,商业和公益事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社会创业是一项涉及创业学习、社会创新、非营利组织管理等众多领域和部门的研究活动,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跨部门协作的新型方式来实现。

社会创业的特征[1]

  社会创业的内涵表明.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模式.除了具有一般商业创业的特征外.又具有区别于商业创业的显著特征。社会创业的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性方面。

  (1)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社会创业存在的前提和土壤传统的商业创业尽管也执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例如,捐赠、采用环保材料等,但他们并不直接地面对社会问题。而社会创业并非如此社会创业源自于发现一些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或者没有满足的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创业者的使命和终极目的他们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是直接与他们的使命相关的.他们雇用弱势群体人员或者销售与使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创业主要受社会回报的驱动.其追求的是问题解决的社会影响最大化效果.用以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投入社会问题的解决。

  (2)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和使命社会创业的社会性特征最直接的体现是创造社会价值.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性和使命驱动性。社会创业的使命表明社会创业者或机构采取创新的业务模式去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创业者或机构在社会部门中扮演变革代理的角色.而履行这一角色的手段就是选择一项使命去创造和维持社会价值。与商业创业相比,利润(经济价值)虽然是一个目标.但已不是主要目标.利润是被再投入于使命之中而不是分配给股东。经济价值是社会创业的副产品。创造与使命相关的社会价值多少(而不是利润)是衡量一个社会创业者成功的主要标准。

  (3)问题解决方式的创新性。与商业创业不同.社会创业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紧迫性、棘手性、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因此.社会创业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具有比一般商业创业更强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包括问题解决方式的创新性.也体现在解决问题的组织的创新性社会创业从根本上说要创造新的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已经存在的组织或模式因此。社会创业者或组织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发现新问题。开发新项目,组建新组织,引入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创新性还体现在组织的跨界合作商业模式的创新。

  (4)核心资本的社会性。为确保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提供.社会创业也需要各类创业资本.例如场所、设施、资金、人员等。与商业创业不同的是.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合作伙伴网络、志愿者、社会支持等是社会创业的核心资本。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它不会由于使用而减少.而是通过不断地消费和使用增加其价值社会资本具有资源杠杆功能.社会创业者或机构通过构建广泛的伙伴网络关系.能够为创业带来实体资本和财务资本社会创业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其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社会资本的多少。

社会创业的理论发展[2]

  由于社会创业兴起的时间较短,目前为止学术界还尚未发展出一套完整明确的理论支撑体系。社会创业是一项涉及管理学、组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多维现象,因此应该综合各学科的理论来丰富社会创业的研究。

  通过系统回顾和梳理创业理论的有关文献,发现尽管有关创业理论的研究纷繁复杂,但大体是围绕心理学、机会观和资源观三个视角展开的。其中心理学视角关注的焦点是创业者,而机会视角和资源视角关注的则是创业的本质过程。基于这三个视角,学术界衍生出了创业理论的社会心理学观、社会文化观、资源观、机会观和社会资本观等观点。

  通过对创业理论的整合与借鉴,我国学者陈劲、王皓白¨叫和邓汉慧提出把社会创业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中来研究,他们认为社会创业理论体系主要由结构理论(structurationtheory)、社会资本理论(socialcapitaltheory)和制度创业理论(institutionalentrepreneurshiptheory)三部分构成。结构理论由Giddens?提出,他认为社会创业者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会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如处在社会结构利益分配边缘的低嵌人性社会创业者们更愿意通过改变社会制度、重新分配资源来实现社会目的;另一方面,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本身又在不断改变其所处的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社会创业者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社会创业过程、手段乃至目的。DiMaggio(1998)提出的制度创业理论解释了制度形成和变革的机理。他认为制度规范了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应该采取的不同行动,而违背制度规定的行为则应受到惩罚。制度创业者就是那些拥有足够资源并致力于创立新制度或变革已有制度的人。社会资本是嵌入个人、网络、群体和社会个体间关系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它包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三个维度。社会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克服资源约束、解决政府单方面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用积极改变社会现状的激情来感召他人,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从而调动各种社会关系和资源,最终达到社会创业的目的。

社会创业的价值[1]

  1.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政治腐败、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公正不合理、贫富悬殊太大、人际关系恶化等,都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道德危机.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的逐利性驱动下产生的经济道德滑坡现象尤为严重公民道德建设亟需一种有效的载体和途径社会创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公民道德建设。通过社会创业.引导更多的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创业的目的是既需要“道德人”通过社会创业解决社会问题.也需要“经济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道德滑坡的根源问题.最终实现“让道德人经济起来.让经济人道德起来”.实现全民道德素质提升。

  2.构建主动型福利机制

  主动型福利机制是相对于被动型福利机制而言的。当前。我国的社会福利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机制存在弊端警示我们在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构建主动型福利机制这种机制鼓励服务对象主动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把福利当作一种权益.并且主张通过社会创业来动员社会资本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则提供了构建主动型福利机制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在当前我国社会福利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创业.可以使弱势群体直接参与价值创造.也可以使受益者成为社会创业的积极参与者.有效推动主动性福利机制的构建.使社会福利最大限度地关注“穷人”.而不是帮助“懒人”。

  3.弥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旺盛。但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尚显不足.因此.民众旺盛的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形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化解这个矛盾.而社会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弱势群体就业、养老服务等领域。因此.政府应在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并在政策上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和支持.形成政府与各级民间组织的合作与互动社会创业个人和组织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提升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4.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创业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变革的同时.还刺激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作用在社会创业最为发达的英国得到验证据统计.英国5.5万个社会企业每年营业额达270亿英镑.并对GDP产生84亿英镑的贡献.大约占英国GDP的l%。这一数字正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社会创业显著的“社会性”.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不符合边际报酬递减经济规律.因此.其创造的经济价值(金钱)的边际效用比商业企业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社会创业企业将在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创造就业机会

  社会创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为社会创造现实的就业机会.增加有价值的产出。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社会领域的创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而且非营利部门的就业速度较经济部门的速度要快有研究显示.从1997年到2001年.美国非营利部门就业年增长率为2.5%.而企业和政府部门分别为1.8%和1.6%.非营利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政府和企业美国非营利部门就业人数在过去25年翻了一番.到2001年达到1250万人.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9.5。大多数参与人员在社会创业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技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截止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45.75万个.社会公益领域将成为吸纳就业的热门行业。因此.鼓励发展社会创业.不但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也可以通过社会创业创造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6.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和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社会问题较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解决百姓关心的与自身利益和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社会不公问题、就业问题、人121老龄化问题、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来有效解决而社会创业就能很好地解决商业与公益、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创业范式。因此.积极推行社会创业活动.对于我国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创业定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3]

  1.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

  社会创业和传统商业创业都适用于Shaneand Venkataram提出的一个融合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概念网络,认为社会创业和传统创业一样都是关注“何人用何种方法影响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发现、创造、评价和探索”;并且尽管社会创业者也具有与传统创业者相似的行为,但是他们是在一个社区中活动,并且关注照顾和帮助多于赚钱。除此之外,社会创业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和行为准则或者核心商业模型,这与传统创业有着很大不同,传统创业在学术上已经产生了许多的“最佳实践”,这些所谓的最佳在学校被广泛的传授,过去3O多年中创业课程的急速扩散正表明了这样的趋势。

  2.社会创业与慈善

  社会创业结合了创新、机会和智慧以转变社会体系和在一个包括保健、教育、环境和科技等宽泛的多领域中进行实践。但是社会创业又不同于社会福利,因为福利主要是关于慈善事业,而社会创业主要是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来提高他们的财政、社会和精神状态以及幸福感。由于社会创业还是一门新兴的研究主题,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它的内涵研究仍处于婴儿期,不同人的看法迥异,但是在学术界受到较多赞同的则是斯坦福大学的J.GregoryDees教授提出的定义社会创业的五大因素:(1)采取一个创造或维持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使命;(2)识别并不间断地追求新的机会来服务于上述使命;(3)致力于连续的创新、适应和学习的过程;(4)大胆的行动,而不受现有资源的束缚;(5)展示出对顾客和结果的高度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李涛.社会创业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3,7
  2. 2.0 2.1 朱珂.社会创业与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初探(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5
  3. 贾莉,李华晶.社会创业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社会创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