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會創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

目錄

什麼是社會創業[1]

  社會創業是指組織或個人(團隊)在社會使命的驅動下.藉助市場力量解決社會問題或滿足某種社會需求.追求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和雙重價值目標。保持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社會問題朝著人們希望的目標改變。

  社會創業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一種新的創業形式這一創業形式在公共服務領域被髮現.並逐漸超越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範疇.成長為一種不同於商業創業和非營利組織創業模式.被認為是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創新模式。

社會創業的內涵[1]

  目前學術界對於社會創業的定義並不統一.現有的相關研究大多從社會創業的產生動因、類別、影響因素、作用形式與機理等角度來詮釋社會創業概念.概括起來有以下三種主要觀點:

  (1)從社會創業的範圍定位來定義該觀點認為,社會創業是一種混合模式.既包括傳統的非營利組織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逐步地引入一些營利性的活動.也包括傳統的營利企業基於提高企業形象承擔社會責任而開展的社會活動這一定義以學者S.JohnsOn.為代表.他認為社會創業既包括營利組織的活動也包括非營利組織的活動以及政府跨部門的合作。

  (2)從社會創業的價值主張來定義。社會創業和商業創業具有不同的價值主張商業創業的價值主張是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創造經濟價值。而社會創業的價值主張是從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社會需求出發.創造產品或服務,創造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重點是社會價值。這一定義以格雷戈里·迪斯為代表.他認為,社會創業概念包含兩部分:一是利用變革的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並且為全社會創造效益:二是引用商業經營模式產生經濟效益.但是經營所得不是為個人謀取利益。

  (3)從社會創業問題解決的創新性來定義例如.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2002)認為,社會創業主要是採用創新方法解決社會焦點問題.採用傳統的商業手段來創造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英國社會企業聯盟(UK)的定義:運用商業手段.實現社會目的國內學者陳勁、王皓白(2008)指出:社會創業是一種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等環境下持續產生社會價值的活動。這種活動通過前瞻性地不斷發現和利用新機會來履行社會使命和實現社會目的雖然社會創業定義的角度不同.但其中包含和表達的共同要素有:社會問題、社會使命和目的、商業化的手段、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可持續發展等。

社會創業的興起[2]

  “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一詞由阿蘇迦基金會(Ashoka)的創始人德雷頓(WilliamDrayton)在2O世紀8O年代創造,之後狄茲(J.Greg—oryDees)又在《社會企業家的含義》一文中對該詞進行了最早的定義。由於社會創業最早出現在美國,所以它的興起與美國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密不可分。

  首先,美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採取了以市場作為主要資源調節機制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政府對非營利性組織的直接資助逐年減少,對福利事業的資助也大為削減。同時,政府出台了更多鼓勵公民積极參与社會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的出台為社會創業的誕生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其次,“市場失靈”為社會企業的出現提供了契機。市場失靈——商業市場力量無法滿足如公共產品或合約失效時的社會需求——導致人們對非營利性組織提供社會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非營利性組織急劇膨脹。眾多非營利性組織開始為獲取有限的資金和資源而相互競爭。在這種傳統資源不斷減少而獲取這些資源的競爭又加劇的情形下,非營利性組織必須借用商業化操作和市場化運作手段來提高自身的效率,以便更好地進行公共服務。由此,“企業家”和“創業”的概念開始引入公益領域。

  再次,經濟的市場化和全球化導致社會財富不斷向私營組織集中,而社會問題卻不斷加劇,社會迫切需要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更主動地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政府等公共機構的公共資源不足以充分滿足社會需求,另一方面,面對日趨飽和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僅靠滿足市場需求已經難以確保企業生存,企業往往會採取超出市場本身的方法來提升自身競爭的能力。而社會企業的出現很好地實現了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重回報。

  最後,商業和公益事業之間的界限正逐漸被打破。社會創業是一項涉及創業學習、社會創新、非營利組織管理等眾多領域和部門的研究活動,解決社會問題迫切需要一種跨部門協作的新型方式來實現。

社會創業的特征[1]

  社會創業的內涵表明.社會創業作為一種新的創業模式.除了具有一般商業創業的特征外.又具有區別於商業創業的顯著特征。社會創業的關鍵特征主要體現在社會性方面。

  (1)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社會問題的存在是社會創業存在的前提和土壤傳統的商業創業儘管也執行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例如,捐贈、採用環保材料等,但他們並不直接地面對社會問題。而社會創業並非如此社會創業源自於發現一些未被解決的社會問題或者沒有滿足的社會需求。“解決社會問題”是社會創業者的使命和終極目的他們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創造的產品或服務是直接與他們的使命相關的.他們雇用弱勢群體人員或者銷售與使命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社會創業主要受社會回報的驅動.其追求的是問題解決的社會影響最大化效果.用以動員更廣泛的力量投入社會問題的解決。

  (2)具有顯著的社會目的和使命社會創業的社會性特征最直接的體現是創造社會價值.具有顯著的社會目的性和使命驅動性。社會創業的使命表明社會創業者或機構採取創新的業務模式去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因此社會創業者或機構在社會部門中扮演變革代理的角色.而履行這一角色的手段就是選擇一項使命去創造和維持社會價值。與商業創業相比,利潤(經濟價值)雖然是一個目標.但已不是主要目標.利潤是被再投入於使命之中而不是分配給股東。經濟價值是社會創業的副產品。創造與使命相關的社會價值多少(而不是利潤)是衡量一個社會創業者成功的主要標準。

  (3)問題解決方式的創新性。與商業創業不同.社會創業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緊迫性、棘手性、社會危害性等特點,因此.社會創業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具有比一般商業創業更強的創新性。這種創新性既包括問題解決方式的創新性.也體現在解決問題的組織的創新性社會創業從根本上說要創造新的價值(主要是社會價值)而不是簡單地複製已經存在的組織或模式因此。社會創業者或組織需要進行創新和變革。發現新問題。開發新項目,組建新組織,引入新資源.最大限度地彌補“政府失效”和“市場失靈”.有效地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創新性還體現在組織的跨界合作商業模式的創新。

  (4)核心資本的社會性。為確保產品或服務的有效提供.社會創業也需要各類創業資本.例如場所、設施、資金、人員等。與商業創業不同的是.社會資本社會關係、合作伙伴網路、志願者、社會支持等是社會創業的核心資本。社會資本不同於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它不會由於使用而減少.而是通過不斷地消費和使用增加其價值社會資本具有資源杠桿功能.社會創業者或機構通過構建廣泛的伙伴網路關係.能夠為創業帶來實體資本和財務資本社會創業的成功與否不是取決於其物質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多少.而是取決於社會資本的多少。

社會創業的理論發展[2]

  由於社會創業興起的時間較短,目前為止學術界還尚未發展出一套完整明確的理論支撐體系。社會創業是一項涉及管理學、組織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的多維現象,因此應該綜合各學科的理論來豐富社會創業的研究。

  通過系統回顧和梳理創業理論的有關文獻,發現儘管有關創業理論的研究紛繁複雜,但大體是圍繞心理學、機會觀和資源觀三個視角展開的。其中心理學視角關註的焦點是創業者,而機會視角和資源視角關註的則是創業的本質過程。基於這三個視角,學術界衍生出了創業理論的社會心理學觀、社會文化觀、資源觀、機會觀和社會資本觀等觀點。

  通過對創業理論的整合與借鑒,我國學者陳勁、王皓白¨叫和鄧漢慧提出把社會創業放在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中來研究,他們認為社會創業理論體系主要由結構理論(structurationtheory)、社會資本理論(socialcapitaltheory)和制度創業理論(institutionalentrepreneurshiptheory)三部分構成。結構理論由Giddens?提出,他認為社會創業者與社會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一方面,社會創業者的創業活動會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如處在社會結構利益分配邊緣的低嵌人性社會創業者們更願意通過改變社會制度、重新分配資源來實現社會目的;另一方面,社會創業者的創業活動本身又在不斷改變其所處的社會結構,而社會結構的變化又反過來促使社會創業者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社會創業過程、手段乃至目的。DiMaggio(1998)提出的制度創業理論解釋了制度形成和變革的機理。他認為制度規範了人們在不同社會環境下應該採取的不同行動,而違背制度規定的行為則應受到懲罰。制度創業者就是那些擁有足夠資源並致力於創立新制度或變革已有制度的人。社會資本是嵌入個人、網路、群體和社會個體間關係的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它包括結構資本關係資本認知資本三個維度。社會創業者之所以能夠剋服資源約束、解決政府單方面力量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就是因為他們能夠用積極改變社會現狀的激情來感召他人,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關係,從而調動各種社會關係和資源,最終達到社會創業的目的。

社會創業的價值[1]

  1.促進公民道德建設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危機、政治腐敗、價值觀念多元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公正不合理、貧富懸殊太大、人際關係惡化等,都會引起一定的社會道德危機.特別是在商業領域的逐利性驅動下產生的經濟道德滑坡現象尤為嚴重公民道德建設亟需一種有效的載體和途徑社會創業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公民道德建設。通過社會創業.引導更多的組織和個人重新審視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和我們所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培養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於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社會創業的目的是既需要“道德人”通過社會創業解決社會問題.也需要“經濟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道德滑坡的根源問題.最終實現“讓道德人經濟起來.讓經濟人道德起來”.實現全民道德素質提升。

  2.構建主動型福利機制

  主動型福利機制是相對於被動型福利機制而言的。當前。我國的社會福利機制正在逐步完善西方發達國家的福利機制存在弊端警示我們在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的過程中要善於構建主動型福利機制這種機制鼓勵服務對象主動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是把福利當作一種權益.並且主張通過社會創業來動員社會資本以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創業則提供了構建主動型福利機制的有效途徑這一途徑在當前我國社會福利機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創業.可以使弱勢群體直接參与價值創造.也可以使受益者成為社會創業的積极參与者.有效推動主動性福利機制的構建.使社會福利最大限度地關註“窮人”.而不是幫助“懶人”。

  3.彌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民眾對於公共服務的需求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旺盛。但政府在公共服務的提供方面尚顯不足.因此.民眾旺盛的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形成了矛盾.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模式來化解這個矛盾.而社會創業作為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在保護生態環境、弱勢群體就業、養老服務等領域。因此.政府應在公共服務領域鼓勵民間力量的參與.併在政策上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和支持.形成政府與各級民間組織的合作與互動社會創業個人和組織將作為一種重要的力量參與社會管理.有效彌補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提升全社會公共服務水平。

  4.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社會創業在解決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變革的同時.還刺激了社會經濟發展這一作用在社會創業最為發達的英國得到驗證據統計.英國5.5萬個社會企業每年營業額達270億英鎊.並對GDP產生84億英鎊的貢獻.大約占英國GDP的l%。這一數字正呈上升趨勢。而且.由於社會創業顯著的“社會性”.其在推動經濟發展上不符合邊際報酬遞減經濟規律.因此.其創造的經濟價值(金錢)的邊際效用比商業企業要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社會創業企業將在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創造就業機會

  社會創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能為社會創造現實的就業機會.增加有價值的產出。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社會領域的創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而且非營利部門的就業速度較經濟部門的速度要快有研究顯示.從1997年到2001年.美國非營利部門就業年增長率為2.5%.而企業和政府部門分別為1.8%和1.6%.非營利部門吸納勞動力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政府和企業美國非營利部門就業人數在過去25年翻了一番.到2001年達到1250萬人.占美國總就業人數的9.5。大多數參與人員在社會創業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技能.變得更加獨立自主截止2011年底.我國登記註冊的社會組織總量45.75萬個.社會公益領域將成為吸納就業的熱門行業。因此.鼓勵發展社會創業.不但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也可以通過社會創業創造就業崗位.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6.促進和諧社會構建

  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就是和諧社會不和諧的根源在於社會問題較多。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就要解決百姓關心的與自身利益和發展相關的社會問題.例如環境污染問題、弱勢群體問題、社會不公問題、就業問題、人121老齡化問題、教育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需要尋求新的方法和途徑來有效解決而社會創業就能很好地解決商業與公益、經濟利益和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這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創業範式。因此.積極推行社會創業活動.對於我國創新社會管理,促進和諧社會構建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社會創業定義與相關概念的比較[3]

  1.社會創業與商業創業

  社會創業和傳統商業創業都適用於Shaneand Venkataram提出的一個融合不同社會科學學科的概念網路,認為社會創業和傳統創業一樣都是關註“何人用何種方法影響未來產品和服務的發現、創造、評價和探索”;並且儘管社會創業者也具有與傳統創業者相似的行為,但是他們是在一個社區中活動,並且關註照顧和幫助多於賺錢。除此之外,社會創業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和行為準則或者核心商業模型,這與傳統創業有著很大不同,傳統創業在學術上已經產生了許多的“最佳實踐”,這些所謂的最佳在學校被廣泛的傳授,過去3O多年中創業課程的急速擴散正表明瞭這樣的趨勢。

  2.社會創業與慈善

  社會創業結合了創新、機會和智慧以轉變社會體系和在一個包括保健、教育、環境和科技等寬泛的多領域中進行實踐。但是社會創業又不同於社會福利,因為福利主要是關於慈善事業,而社會創業主要是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來提高他們的財政、社會和精神狀態以及幸福感。由於社會創業還是一門新興的研究主題,學術界和理論界對它的內涵研究仍處於嬰兒期,不同人的看法迥異,但是在學術界受到較多贊同的則是斯坦福大學的J.GregoryDees教授提出的定義社會創業的五大因素:(1)採取一個創造或維持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的使命;(2)識別並不間斷地追求新的機會來服務於上述使命;(3)致力於連續的創新、適應和學習的過程;(4)大膽的行動,而不受現有資源的束縛;(5)展示出對顧客和結果的高度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李濤.社會創業的內涵特征及其價值探索(J).科技創業月刊.2013,7
  2. 2.0 2.1 朱珂.社會創業與大學生社會創業動機初探(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3,5
  3. 賈莉,李華晶.社會創業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2,1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創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