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會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安全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新型分支,它是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採用多種計量手段和屬性,連續、系統、全面地對企業的安全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專門會計。
安全會計的特點[1]
1、安全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安全會計作為一項實質性工作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是以企業傳統會計為基礎的。安全會計遵循傳統會計的會計處理方法,並不要求企業在傳統會計憑證及賬表之外再設一套單獨的會計處理程式,也沒有必要專門設置安全會計機構。
2、安全會計的基本職能仍然是核算和監督作為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安全會計的職能應與傳統會計一樣。會計的職能是會計所能發揮的作用,一般認為,現代會計具有核算、監督和管理職能,其中,核算和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就安全會計而言,核算職能是其首要職能,是指企業以價值形式對企業的安全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及綜合的反映,集中表現為對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行為。監督職能是指利用會計信息,通過專門的方法對企業的安全經濟活動進行控制。會計監督的標準是國家頒佈的法令、法規、制度和客觀經濟規律。通過會計監督,可以使國家與企業內部管理機構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從而有利於國家和企業內部對安全生產進行管理。管理職能是安全會計為滿足國家巨集觀調控、企業所有權人及企業經營管理當局等的需要,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功能。與傳統會計一樣,安全會計的管理職能可具體分為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監督等。
3、安全會計的對象是與安全有關的經濟活動安全會計的對象是安全會計的客體,是指企業與安全有關的經濟活動。在界定安全會計核算對象時,要最大限度地揭示企業與安全生產相關的信息。
安全會計的基本原則[1]
安全會計原則是指導企業安全會計實務的規範。一般而言,傳統會計的原則基本上都應予以繼承,但面對許多傳統會計所沒有接觸過的新問題,安全會計必然要有一些自己所特有的會計原則。
l、社會性原則
安全問題不只是單個企業問題,更多的是一個關乎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社會性問題。這就要求安全會計從理論到實踐,應從社會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社會利益而不是只追求企業自身利益,並以此來評價企業的業績
2、強制與自願相結合原則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前提, 為保證企業安全投入的數量與實施情況,企業應儘可能披露與安全有關的會計信息。可是有的企業會主動自願地披露儘可能多的安全會計信息,但也有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一味的縮減成本尤其是安全成本,儘可能在安全方面少投入或不投入,這使得其不願甚至抵制對外披露安全信息。對於前者,政府部門應給予鼓勵,對於後者則需要教育與懲罰。同時,政府會計部門、安全管理等部門必須對有關安全會計披露的事項作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統一企業披露安全信息的時間、內容、方法和範圍,以有助於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夠作出公正的比較與評價。
3、充分揭示原則
充分揭示原則,即要求企業將一切有關企業安全履行情況的信息報告給使用者,包括有利情況及不利情況。因為會計信息的作用就是幫助信息使用者瞭解所有的經營狀況,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每多知道一個相關的信息,都有助於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增大投資把握。所以安全會計在提供信息時要力求全面,不能隱瞞任何信息。
4、可持續發展原則
國家所需要的發展不是一味追求經濟的增長,而是把社會、經濟、環境、職業安全衛生、人口、資源等各項指標綜合起來評價發展的質量;強調經濟發展和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資源保護是相互聯繫和不可分割的;強調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註重國際之間的機會均等;強調建立和推行一種新型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應儘可能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強調人類應學會珍惜自己,愛護自然。而職業安全和事故控制涉及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各個方面。
安全會計的確認[2]
所謂確認是指將某一項目,作為一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費用或其他要素正式列入會計報表的過程。會計確認對於整個會計工作意義重大,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或要求進行。安全會計的確認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或要求:
第一,確認的對象必須符合會計定義與特征,否則不能予以會計確認。
第二,確認的對象必須依據法律規定。
在安全會計中,記錄安全投入(欠賬)的一項重用依據,是企業是否承擔法定義務。我國針對煤炭、煙花爆竹、礦山開采、建築施工、危險品生產、道路交通運輸的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必須按規定提取安全費用。進行安全投入。企業應提未提、應投而未投的安全費用形成安全負債(欠賬)。但是企業應註意根據安全生產相關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報告,不能僅以法律形式為依據。
第三,確認的對象必須能以貨幣和中介變數的形式予以確認。由於安全會計的獨特性,不再以貨幣為唯一合法的計量單位。在傳統會計中,當一項安全投入、安全價值的金額難以計量,會計人員如果不採取非常武斷或主觀的方法,就不能確定其金額時,可以不予以記錄。但在安全會計中,會計人員應充分運用職業判斷,作出相應價值評估並予以記錄。例如:在確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尤其是間接經濟損失時,往往難以定量化統計與計算,此時需藉助於職業判斷,作出相應價值評估並予以記錄。
第四,確認的對象必須遵循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的時間基礎。
第五,確認的對象必須遵循穩健性原則。由於安全生產的特殊性,企業對安全成本、安全價值的確認應該保持應有的謹慎,不能高估安全投入(資產)、安全價值,也不能低估安全負債(欠賬)。安全會計確認的基本內容主要有安全成本(投入)確認和安全價值(效益)確認。
(一)安全成本(投入)的確認
安全成本,也稱安全投入,是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在基準的安全標準下,與安全有關的費用總和。即安全成本是企業為保證安全生產而支付的一切費用和因安全問題而產生的一切損失。安全成本包括預防成本和事故損失兩部分。從投入角度說。安全投入包括主動性安全投入和被動性安全投入。安全成本具體項目主要有:
1.安全措施費。它是為防止事故發生而專門建立安全工程,購置安全設備、儀器、材料及採取專門安全措施所花費的費用。現實生產中,一定的工程、設備、儀器既能保證、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又能增加、恢復生產能力。
比如礦井主要通風設備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改善了通風條件;另一方面又為產能擴大創造了條件。此時是歸結為安全成本還是歸結為生產成本,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也是建立安全會計的現實需求。相應成本的確認一定要遵循會計確認原則(比如經濟業務實質、相關性原則等)加以確認。
2.安全教育與培訓費。它是為了提高人們安全意識與職能而進行的各種宣傳、教育、培訓等。包括宣教培訓所使用的設施、設備、工資等費用。
3.安全獎勵費。它包括為調動人們進行安全生產的積極性所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獎勵費用。
4.安全維持費。它是指為了保證安全設施的正常運轉而投入的必要人力物力。包括安全設備、設施檢測檢查費、折舊費等。
5.安全管理費。它是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正常開展工作所需的投入。包括安全員(兼職和專職)的工資、津貼和辦公支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運行及維護費用。
6.安全科技研發引進費。它是指在進行安全技術、安全設施研究開發引進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7.安全保險費用。如企業為員工辦理的各種安全保險費用等。
8.事故處理費。它是指在事故發生後,企業為了控制事故擴散、減少損失、恢復正常秩序等處理事故所必需的花費。主要包括:事故處理活動費用;對傷亡職工的救治與賠償費用;環境污染處罰與治理費用;事故發生導致企業停產的損失等。
上述1—7項主要屬於預防成本範圍,是企業的主動性安全投入。而第8項屬於事故損失部分,是企業的被動性安全投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安全的投入和支出越來越大,與安全有關的費用越來越多,還會產生新的安全成本具體項目,這也是現代企業發展所必需的。
(二)安全價值(效益)的確認
安全價值,亦稱安全資源價值,是指決策者利用(或追加)一項安全資源所產生的預期決策效果與不利用(或追加)該項資源所產生的預期決策效果之差,是安全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所創造或減損的經濟價值。它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企業由於進行安全投入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帶來的“隱性”價值;另一部分是企業由於進行安全投入進而促使生產效率提高所創造的價值增值。
安全會計的計量[2]
計量是指對會計報表要素進行量化描述的程式。“會計的靈魂在於會計計量,會計計量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安全會計系統的運行同樣離不開一套恰當的會計計量理論,然而困難正在於此。
(一)安全成本(投入)的確認
日前比較成熟的安全成本(投入)計量方法主要有:
1.歷史成本法。它是按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以安全資源的取得、開發、形成等實際支出為依據,並將其資本化的計價方法。歷史成本法的操作簡便易行,計量準確,具有可驗證性的特點。但採用歷史成本法作為計量基礎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安全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與歷史成本差別可能較大。
2.重置成本法。所謂重置成本,是指在當前的物價條件下,由於置換日前正在使用安全設施、安全人員等所應付的代價。但對安全資源的重置成本進行估價帶有較強的主觀因素.不一定能準確反映安全資源的真實成本。
3.機會成本法。這種方法是以企業安全投入缺失導致的經濟損失為計價依據進行計量的。雖然從錶面上看,機會成本更接近安全資源的成本,但機會成本在數量上是難以界定的。
(二)安全價值(效益)的計量
安全資源價值計量模式旨在計量、報告安全資源作為經濟資源的價值。相對於安全投入主要從貨幣計量角度提出的計量方法。由於安全價值(效益)具有的特點(不確定性、間接性 滯後性、隱形性),它們的確認計量可能更多的有賴於非貨幣計量方法。主要有:
1.評價法。這種方法通過對影響安全價值的安全投入結構、效率、安全文化建設、安全人員的配備以及安全人員的工作態度、操作技能等難以貨幣計量部分,作出相應評價。
2.商譽法。這種方法要求把企業過去若幹年的超過本行業正常贏利的部分作為商譽,然後乘以安全投入額占企業總投資額的比例,其積數作為企業安全資源的價值。它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3.指數法。該法以一定時期內安全資源價值的變化情況為依據,建立一個安全資源價值發展指數,根據基期的企業安全資源價值。推算以後年度的安全資源價值。但該指數的建立需要充分、詳細的歷史資料,模型的構思也有一定難度。
4.工資報酬折現法。安全資源中人的價值可以採用此法。將職工在錄用期限的預計工資報酬的現值作為安全資源的價值。因為一個職工的價值是該職工在剩餘受雇期間內工資報酬的現值。
安全會計的報告[2]
出具安全會計報告是安全會計確認、計量的最終目的。安全會計報告反映企業安全投入數量、結構以及安全效益狀況等相關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樣性: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既有貨幣信息,也有以實物、技術等指標表示的非貨幣信息。安全會計報告可以採用表內報告與表外報告相結合的形式。
(一)安全會計表內報告
安全會計的表內報告是通過對日常安全成本和安全價值的確認與計量,將綜合結果以會計報表的形式對外披露,以滿足投資者、企業經營管理者、安全監管部門及社會公眾等決策的需要。安全會計的表內報告可以採用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單獨編製安全投入、收益表。第二種形式是在現有會計報表中增加安全成本、安全費用提取、安全效益等項目,採用這種形式必須防止與現有會計報表中的一些項目混淆,因為安全成本在現有會計報表中是分散在有關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中的。
(二)安全會計表外報告
由於安全資源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有些信息在目前條件下不可能通過會計確認與計量進行表內報告,因此通過表外的補充說明有助於幫助安全資源信息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安全會計表外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1 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詳細資料;2 其他有助於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有關事宜;3.分析、考評安全資源給企業帶來的效益以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