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原始成本(Historical Cost)
目錄[隱藏] |
原始成本亦稱歷史成本。資產在其取得時,為它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負債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為交換而收到的或為償付將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
資產一般一開始都是根據取得時的交換價格入賬的,所以資產的原始成本一般指取得成本,就是取得一項資產並使其適合於它的預期用途所支付的交換價格的總額。這項總額或其未攤銷額列示在財務報表中。例如:企業購置設備作為固定資產,在取得該固定資產時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其入賬價值,確定該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就是其歷史成本。
原始成本會計模式以原始成本為計量屬性,並將原始成本視為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般原則。在這種會計模式下,一切經濟業務和事項,一律以原始成本為入賬標準。各類資產都按原始成本轉銷。各類權益都以業務發生時實際收到的或承諾支付的貨幣數量計價。產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計算。這樣,就把整個會計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礎之上。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主要優點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場上通過正常的交易客觀地確定下來的,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
(2)原始成本可以驗證。
(3)原始成本較近似於購置資產時的資產價值。
(4)原始成本數據易於取得,並且與收益計量上的實現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計量屬性的缺點主要有:
(1)由於資產的價值經常發生變動,經過較長時期以後,原始成本作為企業可用資財的計量屬性就缺乏重大意義。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損失的實際發生期間有可能得到確認。
(3)由於資產的價值自始自終在變動,不同時期取得資產的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中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