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安全经济学(Safety Economics)
目录 |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问题的,因而它首先是一门经济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安全经济学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为特定的应用领域,这决定了安全经济学又是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关系规律的科学;它以经济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安全领域为阵地,为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因此,安全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经济学与安全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科学。
从学科的地位来说,安全经济学既为安全科学丰富基本理论也为安全科学增添应用方法;
从学科的属性来看,安全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安全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科学。
从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角度,安全经济学可定义为: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
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几点内涵:
①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
②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
③安全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
发展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与发展安全科学的目的相一致的。研究安全经济的分析理论和方法是安全经济学最基本的任务。
安全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同时也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然而,近年来,全球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IL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82万人,每天死亡约2200人。各种事故除了给人类带来生命和健康的损失外,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提出:可以认为,事故的总损失即是防护费用和善后费用的总和。在许多工业国家中,善后费用估计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3%。事故预防费用较难估计,但至少等于善后费用的两倍。1980~1986年,全世界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6%,其中发达国家除日本外,均在2%左右徘徊。这一比率大大低于因职业伤害所造成的比率。所以国际劳工组织的官员惊呼:事故之多,损失之大,真使人触目惊心。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各国平均每年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5%~4%。若按此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 000亿元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三峡工程。1990~2002年,我国国民10万人事故死亡率每年平均增长近5%,如果按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分析的中国与职业有关的意外死亡人数每年为46万人,则我国的国民10万人事故死亡率近40人。当今,我国严峻的生产安全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部分省市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安全健康条件和工伤保险的已超过50%。这反映出我国一方面存在安全事故现实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则是在安全投入保障或安全投入方面的严重不足。
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安全投入水平很低。以安全人员为例,我国的安全监察人员万人(职工)配备率相当低,2001年前后仅为0.2人/万人。这一指标,美国是中国的10余倍,英国是中国的22倍,日本是中国的7倍,德国是中国的16倍,意大利是中国的6倍。如果以我国目前从业人数约2.4亿人计,按英国的水平,我国应有监察人员10万余人,按德国水平应有8万余人,按美国水平应有5万多人,按日本水平应有3.5万人,按意大利水平应有3万多人。这样,若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较低水平,我国的专职安全监察员人数至少需配备3万人,而现在不足1万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都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生产和安全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①安全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和公众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用合理、高效的安全投入和方式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②安全投入不足,鉴于社会资源有限的客观性,投入安全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研究安全活动的投入产出规律与命题;③安全活动不符合经济原则和规律,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新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要求各类经济活动按价值规律办事,讲求效益原则、效率原则,因此安全活动也必须符合并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律,这就要求用经济规律指导人们的安全生产活动;④安全活动应当讲究效率与效益,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转变和世界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潮流,要求提高安全活动的效率与效益,从而引出了研究安全经济的命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安全经济学才得以提出并逐步得到发展。
安全事故是在生产活动、生活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但未有效控制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众所周知,无论是社会发展、企业生产,还是家庭、个人生活,都需要安全,安全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为了保证安全、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的损失,需要进行安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安全投入与事故发生、发展及其损失的规律,这就是安全经济问题。安全经济事关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从而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更是安全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关心的主题与重要课题。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构成了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畴。
安全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探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适度”理论。由马歇尔(A.Marshall)提出,庇古(A.C.Pigou)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安全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早年的经济学家甚至引用了一个典型的安全问题来说明外部性的具体表现:一台在铁路上行进的蒸汽机车冒出的火星,引燃了路边农民成熟的麦田(外部不经济性)。然而,这些新的理论观点在经济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安全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的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忙于经济重建,经济学家得以一展身手。此时,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总结了当时工业安全的实际经验,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工业安全公理”。其中一条安全公理指出,除了人道主义动机外,还有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①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低;②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1/5。
20世纪80年代前后逐步出现以安全经济学为命题的各类文献,比较有名的是意大利著名学者D.安德列奥尼撰写的《职业性事故与疾病的经济负担》(The cost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 and Diseases),该书主要研究企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后果,并首次分析了职业伤害费用在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分布规律。这些成果对安全卫生立法以及企业组织的安全卫生运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其内容主要集中于关于安全事故实务的解释与说明,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因此还不完全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安全经济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于是开始向往和追求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实际上表明,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安全问题就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表现。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家、安全工程师们显然会得到十分重要的启示,发现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和问题。这个时期,国内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安全经济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罗云教授于1993年出版了《安全经济学导论》,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宋大成研究员于2000年出版了《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等,标志着安全经济学在中国的提出和发展。正是这些学者的努力,把安全经济学带人了经济科学的殿堂。当然,这些研究仍处于对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安全经济学理论体系,更没有形成完备的安全经济科学。
安全经济学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从新古典经济学获得了大量理论支持,同时也融合和借鉴了与安全问题相关的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和方法。今天,当我们论及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时,面临的可能会是一个综合了经济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概念的体系。
科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认识成果的系统总结。任何科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都是研究某种特殊运动形式或特殊矛盾的。正是有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才把不同的科学区分开来。安全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自己的特殊矛盾运动。
概括地说,就是根据安全实现与经济效果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理论与方法上研究如何使安全活动(安全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进行、安全工程与技术的实施等),以最佳的方式与人的劳动、生活、生存合理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安全劳动、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可行和经济合理,从而使人类社会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具体地说,安全经济学应研究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安全经济学的宏观基本理论。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以及与人类安全活动的关系;确立安全目标在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安全投资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把握和控制安全经济规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2)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研究不同时期(时间)、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等空间)、不同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事故的损失规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探求分析、评价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理论及方法,特别是根据损失的间接性、隐形性、连锁性等特征,探索科学、精确的测算理论和方法,为掌握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提供依据。
3)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安全的实现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即研究安全的利益规律。测定出安全的实现对个体(个人)、企业、国家,以及全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对制定和规划安全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科学的评价安全效益也是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4)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安全的效益与生产的效益具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更为重要是还包含有非价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等)的社会效益。这使得对安全效益的评定非常困难。为此,应细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长效性、多效性、延时性、滞后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规律,把安全的总体、综合效益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准确地评价和控制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5)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研究安全经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安全经济的投资政策、安全经济的审计制度、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统计办法等安全经济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国家有限的安全经费能得以合理使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为安全所投入的人财物的潜力。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应用理论,还有技术手段和方法。根据系统学和科学学的方法,我们把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整理归类为安全经济学四层次结构体系:
学科层次 | 学科理论与方法特征 | 主要学科内容 |
---|---|---|
工程技术 | 安全经济技术的方法与手段 | 安全经济政策与决策;安全经济标准;安全经济统计; 安全经济分配;损失计算技术;安全投资优化技术;安全成本核算;安全经济管理 |
技术科学 | 安全经济学的应用基础理论 | 全经济原理;安全经济预测理论;安全经济分析理论; 安全经济评价理论;安全价值工程;非价值量的价值化技术 |
基础科学 | 安全经济学的基础科学 |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系统科学;数学科学 |
哲学 | 安全经济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安全经济观;安全经济认识论;安全经济方法论 |
从表中内容可认识到:
①安全经济学的哲学问题是确立安全经济观,确立安全经济学的立论基点,指明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安全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
②安全经济学的基础科学是安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根基和源泉。只有充分采用一般科学技术和一般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方法,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才有基本的柱和依靠。在此同时,安全经济学也应发展符合自身学科需要的理论科学。
③安全经济学的技术科学是安全经济学的应用基础理论,它研究和探讨安全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出安全经济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掌握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确立了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经济活动的指导与控制才会准确和有效。
④安全经济学的工程技术指安全经济活动或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安全经济学不仅仅是应用理论,更为有意义的是安全经济学的理论能指导安全工程技术的实践活动,使人类的安全活动符合客观实际的和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安全经济学的任务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系统科学和一般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理论,对人类公共安全,即职业、生活、生存活动中的安全经济规律进行考察研究;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阐明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经济规律在安全活动领域的表现形式,探讨实现经济的安全生产(劳动)、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为国家、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制定安全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极大限度地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研究安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其次还应重视如下研究方法:
1.分析对比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是掌握系统特性及规律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从总体出发,纵观系统全局,通过全面、细致的综合分析对比,才能把握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安全经济活动所特有的规律,如“负效益”规律、非直接价值性特征等,只有通过分析对比才能获得准确的认识。。
2.调查研究方法。认识安全经济规律,很大程度上应根据现有的经验和材料来进行,因此,调查研究是认识安全规律的重要方法。事故损失规律只有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得以揭示和反映。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安全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和科学定量解决,是安全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客观因素和基础理论的限制,安全经济领域有的命题是不能绝对定量化的,必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使获得的结论尽量合理和正确。
安全经济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的、特殊的交叉学科。安全经济学从研究方法上讲,具有系统性、预先性、优选性;从学科本质上讲,具有部门性、边缘性及应用性。
1.系统性。安全经济问题往往是多目标、多变量的复杂问题。
2.预见性。安全经济的产出往往具有延时性和滞后性,而安全活动的本质具有超前性和预防性特征,因而,安全经济活动应具备适应安全活动要求的预见性。
3.优选性。安全经济的决策活动应建立在优选的基础上。安全经济学应提供安全经济优化技术和方法。
4.部门性。安全经济学相对于一般经济学,具有部门的属性。
5.边缘性。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的自然科学与安全的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
6.应用性。 安全经济学所研究的安全经济问题,都带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这是安全经济学为这种实践提供技术和手段。
总之,安全经济学的突出特色是,体现了安全科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基础性和边缘性,使学生跳出或避免单纯以技术或工程观点看问题、研究问题的误区和不足,从更广泛的视野和角度研究安全问题,保障安全。
安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1]
安全经济学是一门安全科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与安全经济学相近的学科主要有经济学、安全学、安全管理学和灾害经济学。下面主要对安全经济学与这些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分别予以阐述。
安全经济学与安全学同属于一级学科体系——安全科学技术,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原则性的本质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安全经济学与安全学都是研究生产和生活领域安全方面问题的科学,安全学的普遍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成为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经济学与安全学在原理上有共性,在内容上有所交叉。
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安全学是以安全关系即安全的基本矛盾(矛盾的双方是安全与危险)为研究对象,而不局限于安全经济关系或安全经济矛盾,因而安全学的研究对象范围要比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要广泛。安全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安全与危险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主要揭示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提供有效的实现安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及推动安全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安全经济学则以安全领域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矛盾为研究对象,由于安全经济矛盾只是安全领域中各种矛盾中的一种子矛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比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在范围上窄得多、专得多。安全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为正确处理安全经济关系提供原理、原则和方法,为提高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基本措施和途径。因此,安全学和安全经济学是两门研究安全问题的不同学科体系,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相补充。
安全经济学与经济学既有一定的密切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体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安全经济学与经济学同属于经济学领域的范畴,经济学揭示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普遍原理和基本方法,可以成为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指导方法。
安全经济学由于其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而与经济学科相区别。两者的原则性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经济学不是对安全领域中的经济关系的具体分析,只能为分析安全经济关系提供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而安全经济学则是以安全经济关系为对象,其任务是揭示安全经济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为提高安全经济效益提供基本措施和途径。因此,一般经济学不能代替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与安全管理学是两门相近的学科,两者不仅通用安全学的某些基本原理,而且在安全经济学研究中也必然涉及安全管理学的某些原理、原则和方法。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不能互相代替。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领域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是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职能和方法在安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涉及的内容不仅有经济关系,更主要的是包含有安全管理职能、组织结构关系、业务关系、安全管理创新和技术关系等。其任务是揭示提高组织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而安全经济学虽然也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部分内容,但它不是研究安全管理本身的内容和规律,而是应用安全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成果,揭示安全经济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处理安全经济矛盾、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安全经济学与灾害经济学是两门相近但又有明显区别的学科。两者相近,是指两者不仅通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且也通用安全学的某些原理、原则和方法。但是,在内涵与外延上,事故、安全与灾害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存在着质的不同。
事故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但未有效控制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预防事故,控制事故的损失,我们就要研事故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例如,煤矿生产中的瓦斯爆炸、粉尘危害等。安全是指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能引起设备或财产破坏和损失,以及能危害环境的条件,亦即是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和危害的隐患,通俗的说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而灾害是指由于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突发性或累积性的破坏或恶化,并超越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容忍限度而引起人群伤亡和社会财富灭失的现象和过程,如泥石流、洪水、台风、地震等灾害。
安全经济学与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具有明显的本质区别。灾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特殊经济学科,侧重于宏观性、区域性的自然灾害等领域的研究。而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经济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和安全生产为特定研究领域,是一门安全科学与经济学相交叉的综合性、边缘性的科学,侧重于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事故损失评估、安全投入决策与重大事故控制等领域,目的是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分配、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极其匹配的最佳效益。
有点不好理解 要是举生活中例子 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