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经济伦理(Economic Ethics)
目录 |
什么是经济伦理[1]
经济伦理指的是直接调节和规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内在于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经济伦理中的“经济”两字表明了它和一般伦理道德的区别,“伦理”两字表明了它和一般伦理道德的联系。
经济伦理是人类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劳动最初是在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群体中进行的,氏族、家庭、家族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组织生产、分配、消费的最初单位,是一种为自身消费而进行生产劳动的自然经济,奴隶经济、封建经济仍然是一种自然经济,不过是建立在对奴隶、农民的剥削的基础上而已。在自然经济中,生产关系并没有从血缘关系、家庭关系中分离出来,因而也不存在独立的经济伦理规范。
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发展,劳动的社会性质获得了新的存在形式,即不是为了自身直接消费而是为了商品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劳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血缘关系、家庭关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于是出现了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的必要性,因此经济伦理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承担着调节和处理商品经济各种内在矛盾的使命和功能。
经济伦理有很多分支,它们主要包括:
- 市场和广告伦理
- 雇用或人力资源伦理
- 经管伦理
- 资讯技术或电脑伦理
- 国际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的功能[1]
经济伦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
1.经济伦理是不可替代的“精神生产力”。
经济伦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资源有效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涉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激励,涉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相关内容。而要实现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合理联系和理性存在,需要建立符合道德和理性要求的生产关系,需要劳动者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协调措施。其实,劳动者对道德的认识把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石,劳动者的素质,从根本上决定生产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指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将揭示经济制度和体制、国家和社会经济职能的伦理本质,探讨经济现代化和经济理性化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从而全面和高层次的指导和支持经济的发展。
2.经济伦理有着评价和导向功能。
经济伦理学从道德哲学的视角探索研究社会经济形象,特别是深入探索经济运行中的伦理内涵及其规则和道德的经济意义及其规则,从而展示其理性经济和经济理性的基本状态和基本内容。如道德理想、信念和伦理要求;具体的经济制度、经济条件、经济秩序、经济社会政策、道德评价等。
我国经济伦理的意义[1]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在目前的转型社会,中国的经济秩序发生了裂变,过去我们整个社会所崇尚的道德伦理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推出一系列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迥然不同的道德内容,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对效率的追求。传统伦理的良心论,可以培养“道德的经济人”,即在富有道德心、愿意共同合作、关注他人与社会的基础上,求取合理合法满足个人利益的人提供思想资源,市场经济在其理想目标上,是将人塑造成生活丰裕、精神健全的完整的人,它内在地需要人的理性观念和伦理觉醒。中国经济伦理学面临的实践难题是:经济主体没有完全形成。道德评价的对象是道德行为者的行为和品性。但经济主体不清晰,道德主体也不清晰,致使行为者的权限不清,道德责任也无法落实。特别是宏观与中观层次的关系存在“理还乱”的状况。
中国社会要协调的外部矛盾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与全球市场经济主要是西方市场经济的关系。如果前一个矛盾主要由改革产生,那么后一个则与开放因而参与全球化有关。全球化市场经济需要有起码的行为规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毋庸赘言,确有一些处于初级阶段或原始积累阶段的私营公司,仍未摆脱其粗俗气或惟利是图性。这种德性不仅同国有企业矛盾,而且同国际市场规则也发生矛盾。
一个社会要想获得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社会信念,尤其是积极向上的有广泛约束力的和得到全社会大多数人认可的社会信念和普遍的经济伦理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