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经济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马歇尔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 马歇尔经济学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价值理论
19世纪最后的20多年里,价值或价格理论是经济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J.S.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前的古典经济理论,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供给方面,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则把注意力集中于需求,而且杰文斯及其后来者,更进一步宣称价值完全取决于需求。很难估计这场讨论对马歇尔的相对价格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影响。他宣称自己关于价值和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在1870年以前已经形成,但他不会去证明自己理论的原创性,他认为这是愚蠢的自寻烦恼。马歇尔对一些人批评供求分析十分气愤。在供求分析中,他试图调和古典理论和边际效用学派。他的观点是,他为了真理而研究而不是为了和平。而且他的供求分析的形成早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著作之前。
马歇尔相信,正确理解时间的影响和谨慎处理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解决是生产成本还是效用决定价格的争论。最终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价格较低时,个人的购买量将较大。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分析时时段的划分。关于价格的决定,时间越短,需求越重要;时间越长,供给越重要。长期中,如果固定成本存在且供给完全弹性,则价格将完全取决于生产成本。夸大供求中任一方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都是没有意义的。马歇尔用类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想找到一个简单原因的任何企图都必将失败。更重要的是,马歇尔坚持认为边际分析被许多经济学家误用。他说,这些经济学家以为是边际价值(成本、效用或生产率)以某种方式决定了整体价值。例如,在分析最终产品的价格时,按马歇尔的观点,说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价格是错误的。马歇尔认为效用或边际成本不决定价格,因为随价格变动的价值是由这些因素在边际上的行为相互决定的。这时,马歇尔再次聪明地运用类推的方法解释了他的观点。杰文斯把价格决定中的主要因素(效用,成本)与价格隔离开来,他在试图寻找一简单因果传导链——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时出现了错误。因为他忽视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如果把三个球放在一个碗里,一个是边际效用,一个是生产成本,第三个是价格,说任一有球的位置决定了其他球的位置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这些球相互决定每一个球的位置。需求、供给、价格在边际上相互影响,且相互决定。
马歇尔试图说明他的价格理论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关系,以及关于效用、生产成本谁决定价格的争论。马歇尔认为他的理论基本上与李嘉图的一致。但他指出李嘉图认识到了需求的作用,只是因为需求的影响很容易理解而给予了有限的关注,而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更困难的成本分析,这一点边际效用学者很难同意。马歇尔发现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生产成本包括了劳动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多数经济理论史学者认为,这是对李嘉图的过于夸大的解释。依马歇尔的观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最主要的缺点是,他不能处理时间的影响且不能明晰地表达他的观点。马歇尔拒绝接受杰文斯和其他边际效用理论学者的说法,他们认为已完全推翻李嘉图的价值理论,而以一个正确的方法即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需求方面,取代了李嘉图的理论。马歇尔在审查杰文斯对李嘉图理论的扩展和发展时,认为他对李嘉图的处理偏离了李嘉图完整价值理论的基础。
需求理论
马歇尔指出需求对价格决定的影响相当容易理解,这也许是对的。然而有几个关于需求的理论问题,马歇尔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答。他似乎意识到这些困难而通过假设避开它们。他对需求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用清晰的公式表达了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价格和需求量互相影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变化和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程度被称之为价格弹性系数,即 eD = — %需求量变化 / %价格变化 = — (△q / q) / (△p / p)
等式右边的负号是因为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因此系数通常是一个负数。单个产品价格乘上需求量将等于买者的全部消费或卖者的全部收入。如果价格下降1个百分点,需求量增加1个百分点,则买者总支出或卖者总收益保持不变,即eD = 1。如果某类商品的eD > 1,则称其是价格有弹性,如eD < 1则称其是缺乏弹性。马歇尔还将弹性的概念用于供给,给出了经济学另一极其有用的工具。虽然,价格弹性的观点在更早的文献中有所论述,但只到具有很强数学能力的马歇尔才精确地表述了它,因此,他被认为是价格弹性的发现者。
按马歇尔的观点,个人之所以需要商品是因为可以通过消费获得效用。马歇尔的效用函数的形式是可以相加的,他通过加总消费每一商品的效用得出总效用。消费商品A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A的数量,而不取决于其他商品消费数量。替代和补充关系可以忽略,一个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是:U = f1qA + f2qB + f3qC + ...... + fnqn
考虑到替代和补充关系的效用函数表达如下:U = f(qA,qB,qC,......qn)
埃奇沃思和欧文·费雪,这两个马歇尔同时代的人,提出现在更通用的效用函数。我们将简单讨论马歇尔使用可以加总的效用函数的最重要的含义,它与收入效用有关。马歇尔假定效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测定。他还认为一组人内部相互之间的比较是可能的,因为在同组比较时,个人的特殊情况被去掉了。
马歇尔第一个表述了通常的需求规律:需求量随价格下降而增加,随价格上升而减小。他注意到罗伯特-吉芬收集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穷人的面包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也就是说,对这些人,面包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肉或更昂贵商品的需求的减少,面包消费的增加。
让我们回到推出需求曲线的理论问题,看马歇尔是如何处理的。因为他使用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因此他在用数学推导需求曲线时忽略了替代和补充关系,尽管他讨论过这些问题。马歇尔简单地假设微小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可忽略的,或者换句话说,任一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不影响货币的边际效用。马歇尔通过假定货币边际效用恒定来解决这些理论困难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没有理论工具以明确区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次,一个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动的收入效应非常小,以致于可以略它。
马歇尔认为当价格少许变动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这使得他能在现在称为福利经济学的领域得出某些结论。在这种情况下,马歇尔第一个勇敢地闯入了经济学一个新的领域,以后有大量的文献解释和扩展他的分析。消费者剩余的概念首先是由马歇尔提出的,直到1950年福利经济学的文献仍在讨论这一问题。马歇尔想用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得出福利的结论。他关心的是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剩余而不是单个消费者的剩余,因此,他用的是市场需求曲线,而不是个人需求曲线。
可用下图分析消费者剩余。DD’ 市场为市场需求曲线。市场价格是OC,需求量是OH。既然DD’是市场需求曲线需,消费者就愿意以高于OC的价格来支付。需求量是OM时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MP,但他只按MR支付,那么RP就表示他的消费者价格剩余。所有其他边际以内的购买者也有消费者剩余,总消费剩余等于CAD,它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和OHAD与消费者购买商品实际支付总和OHAC的的差。
马歇尔用价格测量效用,这依赖于两个假设:一是忽略替代和补充关系的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二是微小价格变动效应可以忽略,或者说,货币边际效用保持恒定。埃奇沃思提出使用更具一般性的不可加总的效用函数。费雪曾指出,当使用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数时,效用可以测量,但当考虑替代或补充关系的影响时,效用不可能被测量。甚至当时有对马歇尔及其他人所阐述的需求理论的主要部分进行更一般的批评。马歇尔作出微小调整以回应这些批评。例如,他同意效用可以替代,但他根本上坚持价格可以用来测定效用。马歇尔对与测量消费者剩余有关问题的认识,使他在福利经济学中使用了对价格微小变动的测量方法。因为价格变动很小,所以货币边际效用保持不变的假设没有显出不切合实际,特别是,如果商品的消费数量只是总消费数量的一小部分时,微小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对大多数商品来说是如此之小以致于可以不加以考虑。
马歇尔用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分析税收的福利后果。马歇尔认为对于成本固定的行业(供给曲线为水平),税收将会导致净福利减少,因为征税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完全弹性供给曲线表示一个成本不变的行业。如下图所示。假设行业是均衡的,需求曲线为DD’,供给曲线为SS’,价格为HA,消费者剩余是SAD。现在征税Ss,供给曲线移到ss’,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是SAas,税收所得是SKas,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征税所得KAa。因此,对成本不变行业征税显然是不合算的。这一分析同样可用来说明对成本不变行业进行补贴是不可行的,因为其净成本大于净收益。假设需求是 DD’,供给是ss’,价格是ha,补贴Ss将使供给曲线下降到SS’,消费者剩余的所得是SAas,小于总补贴支出SALs,其差是ALa。如果收益递减存在(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且供给曲线足够陡峭,以致于税收的收入大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则税收将导致福利增加。同样,对成本递减行业的补贴将增加福利,因为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将大于补贴成本。马歇尔从而得出结论:对某些收益递减行业征税,然后用这些收入补贴收入递增行业,这种作法对社会是有益的。以上全部分析是建立在效用是可以被消费者剩余测量这一令人怀疑的观点之上的,因此它对政策制定的实际价值也是可疑的。马歇尔这样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一个关于税收和补贴的明确规则,而是为了说明无规则的市场并不总是导致资源分配最优。阿瑟·塞西尔·庇古教授接受了马歇尔这些不成熟的观点,并扩展了这些观点,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福利理论的基础。
供给理论
马歇尔奠定了通常所接受的成本和供给分析的基础。他对供给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时间阶段的概念,特别是短期和长期两个概念,正确地认识到在市场阶段短期和长期中行业供给曲线的形状的差别;虽然他关于这些形状的经济解释通常是不足的和混乱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市场时期没有引起什么困难,这时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短期中,现代微观理论认为,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因为企业和行业遵循收益递减规律。为了分析的目的,马歇尔指出在短期中把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有用的。然而,马歇尔并没有在他对固定成本及可变成本的划分,和以收益递减规律为基础的企业短期成本曲线的由来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他主要是在对土地进行长期的分析时应用了收益递减规律。
马歇尔对固定和可变成本的划分证明了,短期中即使发生损失,但只要能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企业仍将运作。这已成为标准教科书中关于短期中企业行为经济分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全竞争行业,短期中企业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超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部分。由于他特有的现实主义,马歇尔继而得出现实中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并非如此。他说,企业在以低于全部成本(固定和可变)的价格出售商品时将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们关心的是“掠夺市场”。“掠夺市场”意味着今天以低价出售,阻止了明天市场价格的提高,或者低价出售将导致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不满。因此当损失发生时,真实的短期供给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不是边际成本曲线,而是其左边的供给曲线。这里,马歇尔含蓄地降低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因为在严格的完全竞争定义下,没有企业会关心占有市场或行业中其他企业行为的后果。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的灵感,可以在马歇尔免除完全竞争的假设对市场运作的讨论中发现。
尽管马歇尔关于企业长期成本曲线和供给曲线及行业曲线的讨论,依现代的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但他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努力引发了20年代和30年代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弗兰克·赫尼曼·奈特,皮罗·斯拉法,雅各布·瓦伊纳的文章。马歇尔揭示了决定企业成本和供给曲线形状及位置的长期因素。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经济(指厂商扩大生产时,由于充分利用固定设备,或加强专业化,而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导致成本减少,内部不经济(指厂商扩大生产时,生产率下降,成本上升)导致成本增加。马歇尔关于规模的内部经济原因的讨论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而关于内部不经济的讨论非常少。他没有真正地遇到经济与不经济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及它对企业最优规模的影响。
然而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与不经济的讨论引发了大量的文献。马歇尔试图用历史证据调整向上倾斜的企业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在某些行业,成本和价格随时间降低。他的这一调整建立在他外部经济的观点上。外部经济——马歇尔从来没有弄清楚它们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导致企业和行业的成本和供给曲线随行业发展向下移动。在这些环境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将向下倾斜:在较低价格下供给更多的商品。最主要的外部经济是,把行业内所有企业放在一起,且互相分享信息所导致的所有企业成本的降低。这样的配置也导致一些其他行业的成本降低,并得到熟练工人。
马歇尔对成本和供给的审查,引起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在1900年到1940年间得到检验。这些问题是:成本和供给曲线形状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供给曲线在短期中上升而某些行业的成本和价格在长期中下降?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与竞争市场和谐吗?
分配理论
马歇尔对决定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因素的解释,与他的其他分析是一致的。他用供求分析和为了解释最终商品价格而作出的短期与长期的区分来解释地租、工资、利润和利率。他认为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出的价值。马歇尔使用他称之为边际净产出的方法,来解决测量边际产出的问题。马歇尔接着指出,把决定边际生产力的要素理论称之为分配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边际生产力仅是对一要素需求的测量,而要素价格是由需求、供给和边际上的价格共同决定的。它的测量与劳动和工资有关。马歇尔提倡一种对边际生产力理论非常谨慎的解释。马歇尔工资、地租、利润关于单个生产要素和利率回报的分析不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然而与他的要素价格和分配理论相关的对准地租概念的发展值得注意。
马歇尔应用准地租的概念,不仅解释了市场系统的运作,而且也为古典经济学家和边际效用经济学家之间争论的一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除土地以外,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决定价格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取决于边际上的生产成本。J.S.穆勒时代的古典经济学,坚持工资、利润和利率是决定价格的,那么价格基本上取决于供给方面的因素。边际效用学者对古典成本理论提出了批评,坚持生产要素的报酬是由价格决定的。马歇尔的分析揭示:一种要素的报酬是决定价格还是由价格决定的,取决于时期的考虑(对要素的供给曲线的弹性有重要影响)和分析的特定目的。下面考察称之为报酬的地租、工资、利润和利率。
土地的报酬称之为地租。李嘉图在分析土地时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且土地没有其他用途。地主因为土地使用得到的租金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不是决定价格的。谷物的高价引起高租金。尽管有一些对这一理论的批评,但从穆勒到马歇尔时代,李嘉图关于地租的分析基本上没有变化。马歇尔认识到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当从整个经济来看,地租是由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决定的。然而从单个农夫或企业来看,地租是生产成本,因此决定价格。想要租得土地种植燕麦的农夫,须支付足够的价格以阻止土地用于其他目的。除非燕麦种植者愿意支付的租金高于大麦种植者或地产发展商,否则燕麦种植者将不能在竞争市场中租得土地。因此从单个农夫或企业来看,地租是一种像劳动和资本一样的必须支付的生产成本。
马歇尔还认为,在特定环境下,即使从整体经济来看,地租也是决定价格的。对一个拥有没有任何成本的未开发土地的经济系统,例如19世纪的美国,地租可以被认为是决定价格的,因为最初的开拓者想要获取的回报,不仅是种植庄稼,还希望当人们向新领域转移时带来土地价格的上升。因此,必须支付的必要供给价格的一部分,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忍受边远地区生活的艰苦和危险。上涨的土地价格等于上升地租的资本价值,可以看作一种社会成本。这样的情况下,地租在经济的远景中是决定价格的。考虑供给曲线的弹性,从经济的前景来看,在所有土地已被开发的国家,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地租是由价格决定的。对于一个拥有未开发土地的国家,土地的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地租越高,被开发土地的数量越大。地租是决定价格的。
马歇尔进一步说明,在短期中被称为工资、利润和利息的报酬具有一些地租的特征。付给某种类型劳动者例如会计的工资,在长期均衡中将会刚好足以支付这些业内人士,使其呆在这个行业而不转向其他行业。长期工资就是社会为吸引足够数量的供给而支付的供给价格。工资因此是决定价格的。假设对会计服务的需求增加,那么会计师的工资也会增加。短期与长期相比,会计师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工资的上涨将不会对供给数量有很大影响,因此,短期中的工资将上升超过长期中的工资。这一较高的短期工资与维持个人从事这一职业的必要价格无关,因此它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不是决定价格的。理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供给曲线的弹性。在非常短的时期内,某一类型的劳动者可以看作是完全无弹性的。在劳动供给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上升将导致工资的上涨。在短期中,随着其他职业的人接受训练进入这一职业,工资将会少许地下降。长期中,随着工资达到长期均衡价值即必要供给价格,供给曲线将变得越来越具有弹性。短期和市场时期工资像地租一样是由价格决定的。马歇尔称之为准地租。马歇尔解释了关于生产要素的回报是决定价格的还是由价格决定的这一争论,这完全取决于时期:长期中工资是决定价格的,但在短期中却像地租一样是由价格决定的。
马歇尔还用准地租的概念分析短期中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每一企业将仅获得一个正常的利润率。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必须支付给企业以使企业把资本留住,就像正常工资必须被支付以吸引和锁住劳动力一样。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中不能获得正常利润,那么资本将会离开这一企业流向能获取正常利润的企业和行业。那么,在长期中,正常利润是必要生产成本,因此是决定价格的。但短期中,利润可被看作是一种准地租,它们是由价格决定的。短期中,企业的成本可分为可变和固定成本,企业的收入在短期中必须足以支付所有可变成本的机会成本,否则可变生产要素将离开企业。固定成本在短期中供给无弹性,短期利润对固定要素是一种准地租,是由价格决定的。如果总收入超过总成本,产生超正常利润;但长期中,竞争将消除它。如果总收入超过可变成本而低于总成本,损失将产生;但长期中这一损失将消失。利润像工资一样既可看作决定价格的,也可看作是由价格决定的,这依赖于所考虑的时期。
马歇尔还用准地租的概念分析了短期中的利息。长期中,将存在一个正常利率,这是必要的生产成本,因此决定价格。但因为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或沉淀的,因此报酬是一种准地租。
准地租的分析,可以用来指出侧重于供给的古典经济学和侧重于需求的边际效用学派在根本上的差别。如果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固定的,任一要素的报酬都是一种准地租,要素报酬是由价格决定的,要素的报酬主要受需求水平的影响。长期中,要素供给不固定,最终产品长期均衡价格必须足以支付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社会必要成本。这样,生产要素的报酬决定价格,最终价格的分析将更加注意供给。马歇尔对称之为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的报酬的分析根据时期的划分而不同,虽然自然社会并没有明确地划分长期和短期。马歇尔关于时期的理论及随之产生的准地租,较好地解决了由决定相对价格因素所引起的复杂问题。
稳定和不稳定均衡
马歇尔认为一方面需求表揭示了个人对给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因此(需求)数量是自变量,需求价格是因变量。另一方面,供给表表明了卖者愿意供给一定数量商品的最低价格。这又说明(供给)数量是自变量,价格是因变量。在《经济学原理》第五卷第三部分第六节中,马歇尔解释了市场达到均衡的过程,因为他认为数量是自变量,所以他讨论导致均衡的调整时,主要是数量调整。如给定商品数量,需求价格超过供给价格。那么卖者出售这一数量商品将得到较足以支付其成本更多的回报,这会导致带动市场销售的供给数量的供给增加。马歇尔用图形表达了他的推导,得出一稳定均衡,任何扰动只会发生暂时的偏离,市场会重新达到均衡。
瓦尔拉和现代经济理论在分析市场力量时,使用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假设,认为价格是自变量。对他们来说,需求表显示了个人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供给表表明卖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数量。哪一个是正确的?像瓦尔拉认为价格是自变量还是像马歇尔认为数量是自变量?这一问题涉及到市场中买卖双方行为的假设,因此只能通过经验研究才能确定。然而,这两种描述市场行为的方法分析的结果可以作理论上的推演。马歇尔认为没有理论上差别,但他错了。尽管现代理论追随瓦尔拉认为价格是自变量,追随马歇尔在供求图中把价格放在垂直轴,但历史上的异常使得问题更加混乱,数学上的方便把因变量放在垂直轴。写作P = a - bq的线性需求曲线暗含了价格是因变量,然而现代理论的行为假设认为价格是自变量。
如果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瓦尔拉和马歇尔确定可以得到同样结论,即稳定均衡。如果供给曲线向下倾斜,则可能出现不稳定均衡。不稳定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价格或数量达到均衡值,它们将停留在那里,但如果系统发生扰动,则不会返回这些均衡值。当一条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均衡的稳定性将依赖于供给需求曲线的相对倾斜程度和所用的行为假设。马歇尔和瓦尔拉使用共同的要素,导致在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时达到稳定均衡的结论。他们的分析都是在静止框架中进行的。瓦尔拉认为当期的供求数量取决于当期的价格,马歇尔认为当期的供求价格取决于当期的数量。
经济波动、货币和价格
尽管马歇尔主要关心的是微观经济理论,但他在研究货币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时,对宏观经济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马歇尔的一些早期作品关注过货币数量理论,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他没出版任何关于货币的系统著作,直到1923年才出版了一本《货币,信用和商业》的书。他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虽然没有整理成专著出版,但在他的其他著作中得到很好的发展。1895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中,马歇尔提到三个预期的栏目:工业贸易的现代条件;信用和就业;政府的经济职能。马歇尔的思想中我们需考察的两个宏观问题是经济的稳定性和决定一般价格水平的力量。
马歇尔基本上接受J.S.穆勒的观点,认为经济是稳定的,永远不可能有总需求不足,因为储蓄的决定必然涉及投资的决定。对经济不可能产生经常的生产过剩,亚当·斯密首先给出了原因。詹姆斯·穆勒、李嘉图、萨伊更详细地分析了这一原因,现在的文献中称之为萨伊定律。马歇尔时代经济活动存在波动,一些作者特别是英格兰的J.A.霍布森,鼓吹需求不足主义者的理论。马歇尔认为对经济波动原因的理解“不可能像那些性急的作者宣称的那样通过研究消费获得”,马歇尔对经济波动原因的解释,与J.S.穆勒相同,强调商业信心的影响。上升期间,商业信心高涨,信用迅速扩张;下降期间商业变得悲观,信用迅速紧缩。他接受了萨伊定律,认为萧条不能归因于系统的任何基本问题。马歇尔提出解决萧条和失业的政策是控制市场,使信用在商业信心上升时不能过分扩张,因为过分扩张可能会导致停止。如果萧条已发生,政府可以帮助重建商业信心,通过保护企业避免风险。马歇尔对这一解决办法不是非常满意,因为这样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例如保护商业免遭风险的政策对有能力和无能力的商人都加以保护,那么这将影响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
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