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数理经济学(Mathematical Economics)
目录 |
数理经济学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陈述和推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经济思想史上把进行这样研究的人叫做数理经济学家,并且归为数理经济学派,简称数理学派。
西方第一个把数学用于经济问题的是意大利的G.切瓦(1647~1734),他于1711年写了一本关于货币价值的书。但首先比较系统地运用数学的是1838年法国A.A.库尔诺(一译古诺,1801~1877)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这书常被当做数理经济学的开端;只是由于使用当时经济理论权威们不熟悉的数学推理而无人问津,直到40年后受到英国W.S.杰文斯和法国L.瓦尔拉斯的高度推崇,才知名于世。现在都把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和瓦尔拉斯极力提倡并且实行以数学推理为经济理论研究的唯一方法,当做数理经济学和数理学派的正式形成,而把此后到20世纪初,英国F.Y.埃奇沃思(1845~1926)、A.马歇尔、美国I.费希尔(一译费雪,1867~1947)、意大利V.帕累托等在经济学里进一步运用数学推理当做这个学科和学派的发展。
库尔诺并没有用过“数理经济学”的名称,他采用的书名用意不仅在于理论研究,而且在研究中要运用数学分析的形式和符号。他认为在财富理论中运用数学分析不是非导向数学计算不可;光靠理论,即使运用符号和公式也确定不了价值的数值;但运用数学分析还要探索不能用数字表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不能用代数表现的函数之间的关系;即使不需要精确数字,只要能更简明地陈述问题、开辟研究途径、避免脱离主题,数学也有其有用之处。仅仅因为部分读者不熟悉或怕用错而拒绝数学分析,是荒谬的。他批评D.李嘉图在企图精确地解决抽象问题时,由于用算术计算代替无法避免的代数问题而陷于冗长迂赘。
杰文斯1862年提出的论文标题《略论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理论》是数理经济学的最早名称,到1879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再版时,附上1711年以来的“数学的经济的”文献目录,等于公开宣称数理经济学的存在。他认为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是一门数学的科学,简单原因就是研究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必须进行数学推理;即使不用代数符号,也不会减少这门科学的数学性质。
瓦尔拉斯在1874年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认为,纯粹经济学实质上就是在假设完全自由竞争制度下,关于价格决定的理论;价格,即商品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具有自然现象的性质,因为它既不取决于一个买者或一个卖者的意志,也不取决于两者的协议,而是因为商品具有数量有限和有用的自然条件,只要有交换就会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个可计量的数量,正是一般数学的研究对象,所以交换价值的理论应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学方法并不是实验方法而是推理方法,经济学的纯粹理论也象“物理-数学的”科学一样,从经验的真实概念中抽象出理想的概念作为基础,可以超出经验范围进行推理,在建成这个科学后再回到实际,也不是为了验证,而是为了应用。
费希尔在1897年为库尔诺的著作《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英译本作序时才正式使用数理经济学(原意数学的经济学)的名称,并且把杰文斯的文献目录增补到当时。但是1927年译本再版时,费希尔认为数学方法在经济和统计研究中的应用如此普遍,其价值已很少受到怀疑,所以未再继续增补目录。实际上数理经济学和经济学并未合成为一体,目前还有人在经济学研究中坚持不用和反对运用数学推理;同时,经济学也还有不能运用数学方法的领域。
由于数理经济学只是在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推理,所以归入这一类的经济学并不意味着都以某种特定的经济事物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也不一定在理论上和观点上彼此完全一致,数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因人因时而异。
例如:库尔诺的著作问世正是资产阶级在英国和法国取得政权,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被抹杀的时代。他指责政治经济学理论所研究的关系,不是难以简化成确定的术语,就是太复杂无法处理,以致对改善人类命运的目标无所进展。他认为把财富的概念定义为物品在交换中的价值,才是确定的关系,可以当作理论推演的对象,这样推演的结果多了,集成体系,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应用于政治经济学有关部门,这就是他要建立的财富理论。他最早用商品需求量(或销售量)取决于价格的函数形式表示需求规律,并且利用微积分求极值的原理和均衡分析法,推演出能使商品总交换价值最大的价格,以及在垄断、双头垄断、寡头垄断和无限制竞争等情况下决定产量和价格的规律,对后来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和数理学派的影响很大。他虽然反对把财富和主观效用联系在一起,但却同意J.-B.萨伊的大部分庸俗经济学观点。
杰文斯的目的是要为价值的最终理论以及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的市场规律提供数学解说。他的理论中心是“价值完全由效用决定”。他把商品对所有者的效用分为总效用和最后程度的效用(即后来的边际效用),后者是商品拥有(或消费)总量增加时,总效用增加量对商品增加量的比率。他认为随着商品拥有量的增加,最后程度的效用会逐渐降低,并据此用数学方法推出:一种商品所有者和另一种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商品可以增加总效用,交换要进行到两种商品的最后程度效用相等、总效用最大、达到均衡时才停止,这时两种商品在两个所有者之间的交换比率应该等于交换完成后两种商品的最后程度效用的反比。瓦尔拉斯的主要理论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之上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库尔诺虽然也考虑过个别商品的产、销、进出口对其他商品生产者的收入会产生反作用,但仍然限于局部分析,没有同时照顾全局。
瓦尔拉斯企图用数学方法加以补救。他设计了四个互相依存的方程组进行分析,即各种生产劳务的总供给函数、各种产品总需求函数、每种生产劳务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的消耗总和等于该种劳务的总供给量、每种产品的售价等于该种产品在生产中需要的生产劳务的费用。他认为,由于四个方程组的方程式总数等于未知数(各种生产劳务的价格和总供给量、各种产品的售价和总需求量)的总数,所以在理论上可以得出均衡解。
埃奇沃思最早研究商品各种议价的经济后果,并且提出无差异曲线的概念以便避免用货币作为计量边际效用的固定单位,后经帕累托改进,用以代替边际效用,作为一般均衡的理论基础。马歇尔的理论核心是认为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达到一致时的价格,所以又称为局部均衡论。费希尔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新的表述,提出后来在西方经济学里广泛采用的交易方程式,即
货币流通量×流通速度+支票存款数量×流通速度=商品平均价格×商品交易量
数学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应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还在不断发展,一方面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的理论领域还在扩大;另一方面,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还不断运用更深奥的数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前者如:英国J.M.凯恩斯和各派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宏观经济模型;个人偏好如何汇总为社会选择及其与社会福利函数的关系;最优增长理论等。后者如瓦尔拉斯首创的一般均衡体系就不断成为理论上继续研究的重点,因为他只把方程式和未知数个数相等作为得到均衡解的条件,同时却忽视均衡怎样实现和是否稳定。
从30年代起英国的J.R.希克斯(1904~1989.5.20)和美国的P.萨缪尔森就此进行精密的数学分析和求解,但仍以微积分为主要工具,要受连续函数的不切实际假定的限制,所以J.冯·诺伊曼(1903~1957)、K.J.阿罗(1921~ )、G.德布鲁(1921~2004.12.31)等先后用集合论和线性模型展开新的探索。60年代以后数理经济学和微积分、集合论、线性模型结合在一起,同时数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遍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每个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生活的需要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促使与数理经济学有关的经济计量学得到迅速发展,它反过来又推动数理经济学继续前进。
数理经济学虽然对分析经济事物的数量关系取得一些成就,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经济事物的质的方面,特别是忽视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揭露社会经济关系的规律和实质的研究没有多少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