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稻穀期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稻穀期貨

  稻穀期貨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一個新的商品期貨,基準交割物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稻穀》三等質量指標及《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割細則》規定的早秈稻,其交易代碼為ER。

  早秈稻指的是生長期較短、收穫期較早的秈稻穀,一般米粒腹白較大,角質粒較少。早秈稻期貨合約的主要內容與小麥期貨較為接近:交易單位為10噸/手;報價單位為元(人民幣)/噸;最小變動價位為1元/噸;每日價格波動限製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3%及《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最低交易保證金合約價值的5%;最高交易手續費為2元/手(含風險準備金);採取實物交割的方式於指定交割庫進行交割。

稻穀期貨價格影響因素介紹

  隨著稻穀生產流通的市場化程度加深和進程加快,稻穀行情不再是單獨演繹,不僅受國家政策因素、早秈稻供求等基本面因素影響,而且與整個國家巨集觀經濟的發展休戚相關,與其他農產品價格聯動,受天氣、自然災害、心理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供給和需求

  供求因素是決定稻穀價格的根本因素。供給方面主要由三方面組成:(1)前期庫存量。它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價格下跌。(2)當期生產量。當期生產量主要受種植面積、單產的影響。影響種植面積的主要是農民與其他農產品的比較收益、國家的農業政策等因素,影響單產的主要是天氣、科技水平等。必須研究稻穀的播種面積、氣候情況和作物生產條件、生產成本以及政府的農業政策等因素的變動情況。(3)商品的進口量。商品的實際進口量往往會因政治或經濟的原因而發生變化。因此,應儘可能及時瞭解和掌握國際形勢,價格水平、進口政策和進口量的變化。

  需求方面: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1) 國內消費量。它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主要有: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增長及結構的變化,政府收入就業政策。(2) 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出口量增加會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反之,出口量減少會增加國內的供應量。(3) 期末商品結存量。這是分析期貨商品價格變化趨勢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有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

  從歷年生產情況看,由於早秈稻品種的特殊性,農業政策和種植結構調整、科技進步等因素對早秈稻的面積和產量影響較大,相應引起早秈稻的價格也發生較大波動。此外,早秈稻庫存變化、儲備稻穀的輪換、托市糧出庫銷售的數量和價格等也影響早秈稻的供給量從而影響到早秈稻的價格。在消費方面,我國早秈稻主要用於口糧、國家儲備、工業及飼料消費,總體上呈平穩增長勢頭。由於早秈稻用於儲備的量較大,工業和飼料消費近年來增長也較快,對市場的影響比較明顯,特別是常規品種供不應求,價格還有上漲空間。此外,節日和群體消費效應、進口和出口量的變化等也會影響到早秈稻市場的階段性需求。

國家政策

  國家的糧食產業政策影響甚至主導著早秈稻的供求和價格。第一,各項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保證了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對早秈稻的面積和產量也形成有力地支撐;第二,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公開競價拍賣、儲備等巨集觀調控政策則基本主導了早秈稻的價格走勢。為穩定早秈稻生產、保護農民利益,2004年起,國家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執行了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市收購),2008年廣西也納入政策範圍。2005、2006年由於市場價低於最低收購價,連續兩年啟動了該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托市效果,保護了農民利益。

收購市場競爭

  早秈稻收購市場狀況直接影響收購價格的走勢。2004年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後,早秈稻收購市場入市主體增加,不僅有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和地方收儲企業,還有產業化龍頭企業,民營經營加工企業和個體商販等,激烈的競爭推動了早秈稻市場價格的提升。


與其他大宗農產品的比價關係

  玉米、小麥等都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它們需求的旺盛與否最能反映農業經濟的好壞,從長期看,玉米、小麥等價格高低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快慢有較強的相關性。早秈稻與中晚秈稻、粳稻、小麥、玉米的消費比價關係最為重要,這些替代品的產量、價格及消費的變化對早秈稻價格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早秈稻與其他大宗農產品的比價關係會對早秈稻的供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早秈稻的產銷情況,導致其未來價格走勢發生變化。

成本和收益比較

  生產早秈稻穀的種子價格、化肥、農藥等成本變化直接導致了稻穀價格的變化。其成本主要包括:種子費、化肥費、農藥費、雇工收割費、農膜費、租賃作業費、機械作業費、燃料動力費、技術服務費、工具材料費、修理維護費等。

季節性

  早秈稻的價格表現出明顯的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一般地,每年9-10月、12月至次年1-2月為消費的旺季,早秈稻價格上漲;3-5月、10-11月為季節性消費淡季,需求疲軟,價格通常下跌;每年的6月為青黃不接時期,價格開始回升;7、8、9月為收購旺季,早秈稻價格通常上漲。

天氣、自然災害和心理

  早秈稻生長期間易受天氣、乾旱、颱風、暴雨、洪澇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影響,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同時,產銷各方對市場行情判斷往往存在分歧,看漲看跌的心理進而影響其購銷行為,如果農民惜售心理較強,使得市場糧源有限,自然會促使價格抬升。

稻穀期貨上市的必要性分析

  (1)國內稻穀價格波動大。稻穀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和大宗糧食品種,不僅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是國內重要的口糧品種。面對日益開放的國內外市場,稻穀的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直接影響著稻穀供給的穩定、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居民的口糧供應。2000年以來,稻穀市場價格 經歷了6個大的波動周期,漲跌幅度近20% 。在這種波動面前,稻穀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都面臨著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怎麼去面對這種風險呢?目前最有效的一·種機制,就是期貨市場機制。稻穀價格波動較大需要推出相關期貨品種進行避險。早日推出稻穀期貨交易,可進一步完善市場機 制,促進我國稻穀產業發展。

  (2)生產者規避風險需要稻穀期貨。稻穀作為一種生物產品,其供給周期較長,供給彈性小,因而依據現貨市場價格而不是未來市場(期貨市場)價格來調節其生產量和生產結構,存在著明顯的時間差和滯後性問題,從而導致未來的市場風險。而期貨市場上所生成的農產品期貨價格往往更具真實性、超前性和權威性,從而大大彌補了現貨市場價格在引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內在缺陷。這種價格體系可真正促進“農業跟著市場走”,理性指導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發展大豆和小麥期貨的效果看出。

  (3)糧食企業規避風險需要稻穀期貨。隨著糧食購銷市場化的發展,各地已經出現和正在形成一批省級、市級的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組織貨源時,一般要與農戶簽訂訂單(合同),即使市場價格下跌,他們也應該按合同收購農戶的糧食;在銷售時,要與銷區的企業簽訂合同,即使市場價格上漲,他們也應該按合同銷售。這樣一來,過去被農戶分散了的糧油價格風險和糧油交割風險,現在就集中到了這些龍頭企業。這樣就對糧食龍頭企業的經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他們迫切需要到糧食期貨市場上去迴避價格風險和交割風險

  (4)儲備糧的運作需要稻穀期貨。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是我國糧食安全的最後保障。為了適應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的調整,支持糧食購銷市場化,促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增強國家調控能力,還必須適當增加中央儲備糧的規模。中央儲備糧數量巨大,質量要求高,運作過程中的風險也相當大。地方儲備糧也有類似情況。儲備糧收購的價格風險、質量風險以及儲備糧輪換中的脫空風險、陳化風險、進出口風險都需要利用期貨市場加以管理。

稻穀期貨上市的意義和作用

  (1)有利於完善糧食市場體系。為了儘快實現國家巨集觀調控下市場經濟型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目標,客觀上需要我國加快糧食市場主體的培育和市場體系的建設。正是適應這種迫切要求,中央在“十一五”計劃綱要中提出了要“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糧食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共同構成了完整 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現貨市場價格只能反映當期的糧食供求關係及價格變動情況,期貨市場價格則反映了未來一定時期內糧食的供求關係及價格的變動趨勢。只有兩種價格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開展稻穀期貨交易,將建立起集貿市場、批發市場期貨市場的三級稻穀市場體系,促進稻穀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為稻穀生產、流通消費和貿易提供有效的價格指導,有助於生產經營企業合理決策,減緩稻穀生產和價格的劇烈波動。

 (2)充分利用期貨市場信息指導稻穀生產與銷售,增加農民收入。以往農民在安排種植計劃時往往是依據上年農產品的價格,結果到收穫季節,市場上的同一產品增多,因為其他農民也是同樣決策。同時,我國農民生產比較分散,信息往往很閉塞,在漲價面前,就是不大會賣糧,儘管價格上漲了,但農民並沒有得到好處。而期貨最長可以報出l8個月以後的價格,如果農民知道這個信息,每年在耕種時,能看到來年的價格,就可以科學地組織生產。而在賣糧時,也可以參考期貨市場的價格有計劃地進行。所以,如果上市稻穀期貨,就不會再次出現前幾年稻穀持續大量積壓、銷售困難的情況。同時,即使是在市場價格水平較低的年份,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期貨市場信息,也能抓住機會賣個好價錢。

  (3)完善國家儲備糧吞吐和輪換機制,增強國家巨集觀調控能力。我國的儲備糧吞吐機制並沒有真正起到平抑糧價過度波動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儲備糧輪換大多數參考現貨市場的價格信息,存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而利用期貨市場可以為國家儲備糧的吞吐提供理想的價格參照繫數。當期貨市場顯示糧食價格較高,偏離合理市場價格水平時,政府可以在期貨市場上拋盤打壓糧食期貨價格,帶動糧食價格下降;當糧食價格過低時,政府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買盤抬高糧食價格,平抑糧食價格的非正常波動。同時,期貨市場的兩大經濟功能為分散國家儲備糧輪換市場風險和質量風險提供了市場載體。其基本做法為:在期貨市場上賣出陳糧期貨合約的同時,可以等量買進新糧期貨合約,進行實物交割,實現套期保值,從而有效避免儲備糧的超期儲存和陳化,防止儲備輪換時因行情波動導致的虧損,還能夠確保儲備糧庫存管理的帳實相符。這樣,既可以使中央和地方糧食收購和儲備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消化過去形成的虧損,又可以從根本上增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糧食收購和儲備能力,為確保糧食安全奠定微觀經濟基礎。

  (4)可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國家對糧食進行直接補貼,雖然可以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加糧食產量,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根據現有方案,在糧食大幅度增產的情況下,糧食價格必然會下降,一方面使得根據保護價或目標價與市場價的差價確定的糧食直接補貼部分的財政支出劇增,另一方面當出現農民“賣糧難”時,如果政府入市收購(到時政府肯定會這麼做),則又會付出巨大的財政支出。更有可能的是,差價補貼與政府入市收購,具有與保護價收購相同的功能,無法做到預先調減供給,將極有可能使糧食供過於求的局面持續下去,使得財政負擔越來越重。同時糧食直接補貼不能轉移、分散農業(糧食)風險,只是對風險進行部分補償。稻穀期貨交易恢復後,利用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通過搭建農民通往期貨市場的橋梁,農民就可以把糧食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這種運用市場機制來管理糧食風險的方法,既可以穩 定農民收入,又可以降低成本,還比政府管理更有效率。

  (5)保障糧食安全。過去,國家糧食市場的巨集觀調控,通過現貨市場的實物吞吐實現,存在調控成本過高和調控滯後的缺陷。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吞吐調節,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某一期貨合約價格過高,表明該商品將出現短缺,國家就可據此及早採取措施,如運用國家儲備,制定較高的保護價,增加商品的供給,使市場供求趨於平衡。通過期貨市場,國家可以預先知道某種商品未來的價格走勢,從而可以正確地制定或調整政策,使巨集觀政策能夠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巨集觀調控中保持主動。發展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有利於彌補糧食現貨市場的不足,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提高糧食市場體系的運行效率與資源配置能力,促進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形成;可以有效改善儲備糧輪換、彌補現貨吞吐調節的不足。發揮期貨市場對糧食生產和流通的作用,以市場的力量來保障糧食安全是一條很現實且很重要的途徑。在國家巨集觀調控下,以期貨價格為主要參數,以現貨市場為流通底盤,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價格,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利用兩個市場來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同時通過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建立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形成中心,提高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掌握國際糧食市場的主動權,增強國際競爭優勢,對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6)有利於提升我國稻穀產業的國際地位。目前美國、印度、泰國等國家開展了稻穀類期貨交易。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稻穀生產國和貿易國,發揮稻穀獨特的市場優勢,我國非常有條件、有潛力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稻穀定價中心。

  (7)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通過訂單形式使農戶的風險得到了轉移,但風險過於集中在龍頭企業,這樣會危及農業產業化主體的經營安全,影響產業化經營形式的穩定和健康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風險轉移機製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處於龍頭地位的企業提供了轉移經營風險的途徑。通過進行相關農產品的套期保值來規避自然和市場風險,而不是讓自然和市場風險在產業化鏈條的各環節之間相互傳遞,這對於維護公司與農戶結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保障農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多年來大豆期貨、玉米期貨的成功交易就為糧食企業迴避經營風險做了積極的貢獻。

我國上市稻穀期貨的條件和時機成熟

  根據國外經驗,期貨品種上市一般要具備以下四個條件:① 大宗商品,有大量的現貨交易。②價格頻繁波動。③品質容易劃分。④ 耐儲存。而稻穀期貨正好符合這些基本條件。除滿足一般期貨品種上市的要求外,稻穀期貨就其本身而言,其上市的條件和時機也成熟了。

  (1)國內外農產品期貨的上市為稻穀期貨上市積累了經驗。稻穀期貨與玉米期貨、大豆期貨及小麥期貨一樣,同屬於農產品期貨,我國的大豆期貨和小麥期貨上市多年,市場運行平穩,而且健康有效,玉米期貨兩年前上市,這些都為稻穀期貨上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國際上,美國、印度和泰國都已經上市了稻穀期貨,這也為我們上市稻穀期貨積累了國際經驗。

  (2)我國糧食的市場化改革為稻穀期貨上市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國務院決定在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由於有關政策法規規定“信貸資金不允許進入期貨市場”,而大額的國有糧食企業運營資金多是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自有資金極少,因此在以往糧食的購銷過程中無法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來鎖定價格風險。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後,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不僅會打破國有企業對糧食收購資源的壟斷,而且對企業經營上的限制也會同時減小。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轉變企業經營機制,會為今後更多的糧食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鎖定經營風險鋪平道路。對交易主體的擴大將是期貨市場的重大利好。廣泛的市場參與者將更加推動期貨市場的發展,充分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增加市場操縱者的難度。

  (3)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精神。隨著糧食市場化的推進,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發揮其價格發現和管理風險功能,為國民經濟服務的需求日益顯現。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中“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夠為大宗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貨品種”的精神,國家將繼棉花、玉米之後批准稻米等糧油期貨新品種的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4)國家對糧食進行直接補貼,促進了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2003年度,我國糧食補貼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採取對糧食進行直接補貼的方式,即補貼直接發放給農民,而中間糧食收購企業則被推向市場。這是中國農業補貼領域的一場革命,農業補貼由流通環節轉向生產環節,將對 期貨市場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以往的保護價補貼方式使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人為扭曲,不能反映真實的供求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很難得到正常發揮。實行直補後,糧食的市場價格由供求關係所決定,相應的避險需求將大量增加,糧食市場完全市場化,期貨市場價格發現 功能、套期保值功能都能夠充分體現,有利於期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價格市場化,需要期貨市場新增更多的農產品期貨品種,並有利於更多的資金進入期貨市場。由於直補後農產品市場價格趨向於完全市場化,大量的訂單農業會依據期貨市場價格進行生產並避險。只 有大流通的期貨市場,才能適應這一要求。

  (5)各經營主體避險的需求日益迫切。隨著我國農產品市場,特別是糧食市場的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糧食價格的波動將會更加頻繁,稻穀產業的各經營主體規避風險的需求也將日益迫切。而且我國農業市場風險仍部分地隱藏於計劃體制模式、多樣化生產過程以及農戶家庭內部。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一步發展,這種隱性的市場風險會逐漸顯現和放大,從而使得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避險需求將更加強烈,增強了其對期貨市場的依賴程度。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稻穀期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