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原點十二條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營十二條是稻盛和夫對自己的經營實踐進行深入思考的產物, 也是稻盛先生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動綱領。
稻盛先生說,經營成敗取決於經營者的行動。如果經營者認真學習、果斷落實十二條, 經營者就會變得判若兩人。經營者變,公司的幹部就跟著變, 公司的員工再跟著變。這樣只要一年,你的公司就會變成一個高收益、快增長的、了不起的優秀企業。
“盛和塾”的塾生企業家中,因切實執行十二條,而在一、二年內迅速成長的企業,比比皆是。
比如,有一位巴西的塾生信奉“經營12條”,忠實地貫徹實行,結果他在巴西被稱作“香蕉大王”,經營著一個巨大的香蕉產業。
有人說經營是一門技巧,有人講經營是一項藝術,這類說法當然都有它一面之理。但從經營十二條看, 經營與經營者的人格、意志、精神力之間的關係更大。與其說經營是技巧,與其說經營是藝術,不如說經營更是一種哲學,於是“經營哲學”這個說法便應運而生。
事業持續成功需要哲學。稻盛先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從經營十二條中,我們可以進一步領略一個具備深刻哲學頭腦的大企業家的睿智。
他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經營企業的如下十二條準則:
- 第一條: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
- 第二條:設立具體的目標
- 第三條:胸中懷有強烈的願望
- 第四條: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 第五條: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
- 第六條:定價即經營
- 第七條: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
- 第八條:燃燒的鬥魂
- 第九條:臨事有勇
- 第十條: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 第十一條: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
- 第十二條: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首先的大原則就是: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也就是樹立光明正大、符合大義名分、崇高的事業目的。為什麼要創辦企業?企業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裡?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養家,這些並不錯。但要讓全體員工與自己風雨同舟、共同奮鬥,缺乏“大義名分”是行不通的。“原來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義”這樣的“大義名分”,如果一點兒都沒有,人很難從內心深處產生必須持續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在創辦“京瓷”時,就遭遇了“事業目的究竟是什麼”的重大考驗。當時我還不懂這一條經營大原則。“活用自己的制陶技術,開發新品,上市銷售”,就是我當時的事業目的。但想不到創業的第三年,就招致青年員工們的反叛。公司設立第二年,招進了十多名高中畢業生,經過一年的磨練已成生力軍。突然他們持聯名狀,向我集體交涉。狀書上寫明每年最低工資增幅、最低獎金,而且要連續增長到將來等等。要求我予以承諾並做出保證。當初招聘面試時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奮力拚搏,力爭辦成一流企業。你們願意到這樣的公司來試試嗎?”他們明白我的話,但僅過一年他們就來聯名狀,並威脅不答應條件就集體辭職。新公司正缺人,他們已成主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損失。但如果他們固執己見,那也沒辦法。我不肯妥協,明確答覆:“不接受你們的條件。”公司創辦不足三年,我自己對公司前途仍無確鑿把握,對將來的描繪只能是“全身心投入,總會有所成就吧”。為了輓留他們,要做出缺乏自信、違心的承諾,我做不到。談判從公司談到我家,僵持了三天三夜,我這樣對他們說:“作為經營者我絕不只為自己,我竭盡全力把公司辦成你們從內心認可的好企業。這話是真是假,我無法向你們證實,你們姑且抱‘就算上當也試試’的心情怎麼樣?我拼上命也要把事業做成,如果我對經營不盡責,或者我貪圖私利,你們覺得受騙了,那時把我殺了也行。”這樣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們總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條件。不但留下來,而且倍加努力工作。這些人後來陸續都成了京瓷的骨幹。
但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我,讓我意識到了企業經營的根本意義和真正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腹”。經營者必須為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殫精竭慮,傾盡全力;必須超脫私心,讓企業擁有大義名分。
這種光明正大的事業目的,最能激發員工內心的共鳴,獲取他們對企業長時間、全方位的協助。同時大義名分又給了經營者足夠底氣,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牽制,全身心投入經營。
經營者要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不光是銷售額,也包括利潤、員工人數等涉及企業規模的項目,都要用數字具體地表示。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象數字,而是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具體的目標。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這樣每個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標,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
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
經營中,很多人主張必須依據企業經營戰略,建立5年計劃甚至10年計劃等,但是我卻認為無此必要。我們公司基本不搞中、長期計劃。因為即使建立,要達成也幾乎不可能。其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不測事態發生,計劃本身失去意義,這類事司空見慣。員工見多了這樣的計劃,會產生“反正完不成也沒關係”的想法,甚至漠視計劃。一旦經營者再次揭示經營目標,員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標挑戰的熱情。更壞的是,銷售目標沒達成,費用和人員倒按計劃增加了,即銷售減、費用增,經營吃緊,日子更難過。
因此京瓷從創立起,一向只搞年度經營計劃。三五年後的事,誰都無法正確預測。
我相信境由心生,心中藍圖能成現實。就是說,“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願望的強烈程度,正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為經營問題而苦悶彷徨,是經營者的家常便飯。所以,聚精會神於懸案、難案,日思夜想,廢寢忘食,持續將思維聚焦於一點,直至突破。能否做到這些,是事業勝負的分水嶺。
對勝利的強烈欲望,會形成潛意識,比如:“銷售額要多少”、“利潤要多少”……對這樣的目標,日以繼夜反覆思考,這種強烈、持續的願望,甚至可以進入潛意識。
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潛意識所持的容量,比顯意識不知要大多少倍。經營者總很繁忙,不可能24小時只想一件事,但因“銷售額要多少”這個目標已進了潛意識,即使你思考別的問題,必要時它也會跑出來,給你達成目標的啟示。
某日,我在酒店小酌,忽然聽到鄰桌陌生人說話,所言極像我籌劃新事業的專門人才。於是我立即起身請教:“對不起,聽您剛纔的話……”不知不覺就攀談起來,熱絡起來,再後,此君便進了本公司,新事業以此為契機啟動並一舉展開。這類事我經歷過多次。
這種場合,原不過隔桌飲酒,萍水相逢。然而,強烈願望既已浸透潛意識,即使不經意之間,也能將偶然邂逅變作良機,導致事業成功。這是潛意識的功勞。
但進入這種境界之前,必須反覆繼續,必須有一個全身心投入、不斷驅動顯意識的過程。如果對要做的事不肯深思,甚至朝秦暮楚,或淡然處置,它絕不會進到潛意識。只有持續火一樣燃燒著的熾熱願望,才可能驅動潛意識為您效勞。
40年前白手創建京瓷時,面對僅有的28名員工,我卻總是重覆這樣的話:“讓我們拼命乾吧!我們要創造一個卓越的公司,鎮上第一的公司。不,京都第一的公司!日本第一的公司!”
資金、設備、技術、人才,什麼都缺的狀況之中,我卻一味熱衷於對員工們講述將來之夢。在別人看來,這簡直荒唐至極,連我自己也不免半信半疑。但是,朝也說晚也說,一遍又一遍,反覆倡導,不知何時起,竟信了!而且朝著那目標,眾志成城,不惜一切努力去實現!
每一天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是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擁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經營企業,前提條件就是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這一點,企業經營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樓閣。今年也許不景氣,但不管哪個年代,不管怎樣的不景氣,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難都能剋服。人們常說:經營戰略最重要,經營戰術不可少。但是我認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向成功之路。
在我27歲時,開始經營企業,成立了“京瓷”公司。當時,我連經營的“經”字都不識,但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公司倒閉,不能讓支持我、出錢幫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從清晨乾到凌晨,正是因為這種勤奮,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輝煌。
我常想起我的舅舅。戰後他身無一文,做起了蔬菜生意。舅舅的文化程度不過小學畢業,不管是盛夏還是嚴冬,他每天拉著比自己身體大得多的大板車做買賣,被鄰居們嘲笑。他並不知道什麼是經營,該怎樣做買賣,也不懂會計,但是就是憑藉勤奮和辛勞,他的菜鋪規模越來越大,直到晚年他的經營一直很順利。沒有學問,沒有能耐,但正是這種埋頭苦幹給他帶來了豐碩的成果。舅舅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兒時的心中。
我為什麼強調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點錢,公司剛有起色,就想偷懶,就想舒服,這種淺薄的想法也就是我們人類才有。在自然界里,這樣的生物絕不存在。
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在環境嚴酷、灼熱的沙漠里,一年也會下幾場雨。有些植物趁著這雨,很快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然後枯萎,生命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周。它們在沙漠里頑強地生存,儘管生命短暫,為了留下子孫,只要有一點雨水,它們就要開花結果,把種子留在地表,以待來年下雨時再次發芽。
在嚴酷的條件下頑強地生存,這是自然界生存的規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須認認真真、竭盡全力。
我向許多人提問:“你是否在竭盡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對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認真、更加努力,就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第二,只要喜歡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覺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續下去,必須有個條件,那就是讓自己喜歡上現在所從事的工作。
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當然很好,但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幸運。一般的人都是為了生計而從事某項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讓自己去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來就好辦了。
跟談戀愛一樣,如果喜愛以至迷戀的話,不管怎樣的辛苦都不再感覺到辛苦。因此,雖然最初面對的是一個不懂的行業、不喜歡的公司,但我當年就是決心努力讓自己喜愛自己的工作、喜愛自己的研究。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會產生創意。當你每天都聚精會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低效的、漫不經心的現象就會消失。不管是誰,只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要進入拼命努力的狀態,他就會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會尋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時又能思考如何改進工作,那麼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創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這樣不斷琢磨,反覆思索,就會生出好想法,產生有益的啟迪。
我並不認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時,我會開動腦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為了增加銷售,還有沒有更好的促銷方案呢?為了提高效率,還有沒有更好的生產方式呢?這樣不斷鑽研的結果,往往會出現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進展。京瓷能不斷地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就是我們勤於思考、精益求精的結果。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練靈魂。從早到晚辛勤勞作,就沒有空閑。古話說:“小人閑居不為善”。人這種動物,一旦有了閑暇,就會動不正經的念頭,乾不正經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專註於工作,就不會有非分之想,沒有時間考慮多餘的東西了。
禪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們,在刻苦修行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靈魂。將心思集中到一點,抑制雜念狂想,不給它們作祟的空間,通過這樣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緒,磨練自己的心志,造就純粹而優秀的人格。因此說,拼命工作和修行過程一樣,能磨練人的靈魂。
25年前,在京瓷規模還不大時,我應大家的要求成立了盛和塾。迄今為止,伴隨著京瓷和第二電信電話公司的持續發展,我可以毫不隱瞞地告訴大家,我能傳授給你們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竭盡全力拼命工作”這一條。
企業經營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
京瓷開始運行時,我還沒有經營經驗及知識,一到月底,就抓住財務人員問:“這個月怎麼樣?”但他們夾雜許多會計專業術語的解答,令技術出身的我十分頭痛。我忍不住說:“如果銷售減去經費,剩餘就是利潤的話,那麼,只要把利潤額增加到最大,把經費壓縮到最小,不就行了嗎?”估計那位會計當時吃了一驚。
從那時起,我就把“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當作經營的大原則。這雖然是一條非常單純的原則,但只要忠實貫徹這一原則,京瓷就可以成為高收益的優秀企業。
作為經營常識,銷售額增加,經費往往隨之增加。但是不對。舉例來說,假定現在銷售額為100,為此需要現有的人員及設備,那麼訂單增至l50,按常理,人員、設備也要增加50%才能應付生產。
但是,這樣簡單的加法絕對不行。訂單增至l50,就要通過提高效率,只增加二三成的人員,這樣才能實現高收益。
“訂單倍增,人員、設備也倍增”的加法經營很危險。一旦訂單減少、銷售降低、經費負擔加重,企業立即就會一落而虧本。
而實施“銷售最大、經費最小”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使每個部門、每月的經費明細一目瞭然。
京瓷開張不久,就引人了所謂“變形蟲經營”的管理系統。“變形蟲”是由幾個人至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集團,可根據需要重組。京瓷現有1000多個這樣的小集團,構成一個經營系統。所謂“變形蟲經營”,就是計算出每個“變形蟲”每小時生產多少附加值。簡單講,就是從每個“變形蟲”月銷售額中減去所有月經費,剩餘金額除以月總工時所得的數字,作為經營指標,我們稱之為“每小時核算制度”。
京瓷就依據“每小時核算制度”,月末結算,次月初各部門實際業績很快出來。只要細看“每小時核算表”,有關情況一清二楚,便於經營者迅速判斷,採取對策。
由於“每小時核算表”比一般會計科目分得更細,也使得從事實際工作的員工容易理解,並可採取具體行動來削減經費。看了細分後的核算表,“啊,這個月電費花多了”。現場負責人就能清楚理解經費增減原因,便於切實改進。
定價是領導的職責,價格應定在客戶樂意接受,公司又賺錢的平衡點上。
給產品定價有各種考量。低價,薄利多銷?還是高價,厚利少銷?價格體現經營者的經營思想。
價格決定以後,究竟能賣出多少量,獲得多少利,預測極難。定價太高,產品賣不出;定價過低,雖然暢銷,卻沒有利潤。總之定價失誤,企業損失莫大。
要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品的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某一點,據此定價。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員,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說這是定價的普遍原則。
但是,即使以顧客樂意的最高價格出售了,卻沒有獲利也是不行的。問題在於:在已定的價格下,怎樣才能擠出利潤?
一般的廠家,以成本加利潤來定價格,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賣價往往先由市場決定了。成本加利潤所定的價格,因為偏高而賣不動,不得已而降價,預想的利潤泡湯,極易陷入虧損。因此,我給技術開發人員這樣定位:“你們或許認為,技術員的本職工作就是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夠,只有在開發的同時認真考慮降低成本,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優秀的技術員。”
必須在深思熟慮後定下的價格之內,努力獲取最大利潤。為此,在滿足質量,規格等一切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必須千方百汁,徹底降低製造成本。
“定價”、“採購”、“壓縮生產成本”這三者必須連動,“定價”不可孤立進行,就是說,“定價”即意味著對降低採購成本及生產成本負責。價格之所以要由經營者親自決定,理由就在於此。定價即經營,定價是經營者的事。
可以說經營等於經營者的意志本身。一旦確定目標,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目標非實現不可,這種堅強意志在經營中必不可缺。
不少經營者眼看目標達不成,或尋找藉口,或修正目標,甚至將目標、計劃全盤撤消。這種輕率態度,不僅使實現目標變得根本不可能,而且給予員工極大的消極影響。
許多經營者往往以經濟環境變化為理由,毫無顧忌地將預報數字向下調整。向下調整過的目標,遭遇新的環境變動,不得不再次向下調。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必將完全失去投資者和企業員工的信賴。經營者既已決定“要這麼做”,就必須以堅強意志貫徹到底。
還有一個要點,雖說目標就是經營者的意志,但是必須獲得員工的共鳴。起初是經營者個人的意志,但隨後得讓全體員工發出“那麼讓我們一起乾吧!”的呼聲才好。自上而下的高目標,需要自下而上的響應。
做到這點不難,比如事前先講一番激勵話:“咱們公司前景光明,雖然現在規模還小,但將來的巨大發展,大家可以期待。”然後開宴會,一起乾杯後就開口:“今年我想把營業額翻一翻。”這時身旁必須坐著一位善於揣摩上司心理的家伙,讓他接話;“社長說得對!乾吧!”這時的氣氛使消極者不好反對,而且不知不覺中甚至隨聲附和。高目標往往就在全員贊同之下得以通過。
經營也是心理學。即使低目標,若讓“冷水派”先發言,他們也會說:“難,不可能完成。”一旦氣氛消沉,經營者期望的高目標就可能落空。
我認為:一定要設定高目標,然後向高目標發起挑戰。當然目標過高,一年、二年,甚至連續三年完不成的話,高目標就成水中月、鏡中花。其副作用是:今後誰也不會認真理會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了。
然而,還是要有比上年高出一截的經營目標。否則不足以激發員工士氣,公司會失去活力。
經營需要昂揚的鬥志,其程度不亞於格鬥。脾氣太好,架也沒吵過的人,應該趁早把社長的座椅讓給更有鬥爭心的人。
不管說得多麼好聽,經營畢竟是弱肉強食,是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哪怕只有2~3名員工的小企業,經營者如果缺乏“鬥魂”,不能為保護員工而發揮昂揚的鬥志,將必敗無疑。
所謂鬥志,並不是粗野,並不是張揚暴力,而是母親保衛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沒有這種勇氣和氣概,經營者就不可能得到員工們由衷的信賴。
這種英勇氣概,採自強烈的無論如何也要保護企業、保護員工的責任心,這種責任感使經營者勇敢而且堅定。挑選經營者不應該只看能力,應該把有鬥志,就是為了保護企業、保護員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人,選作經營者。
為什麼需要勇氣?首先,對事物進行判斷時需要勇氣。以純粹的動機,依據正確的原則去判斷事物和經營企業,照理應該不會發生問題。但實際上卻會遭遇各種阻力。比如:要購買某塊工廠用地,有時不得不與當地有影響的政治家甚至黑社會打交道。這時,堅持以正確的原則作為判斷基準,還是以追求穩妥作為判斷基準,則是考驗經營者是否真有勇氣。
即使受到威肋、中傷和誹謗,即使面臨損失或災難,仍然毫不退縮、坦然面對、堅持原則,堅決做出對公司有利的判斷,這就需要真正的勇氣。
經營者如果沒有勇氣、膽小怕事、臨陣退卻,立即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同時,員工也會上行下效,不以卑怯為恥,緊要關頭妥協退讓,喪失立場。
得過“普利策獎”的美國新聞界代表人物戴維特先生,在其所著《下一世紀》一書中,有一章開頭就引用了我的話:“我們接著要做的事,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事實上,京瓷公司過去做的也是當時人們認為做不到的事。開發新型陶瓷,把它作為新型工業材料,將它發展成數兆日元規模的新興產業,在此之前,人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優良性能,進一步開發出半導體封裝件,促進了電腦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又開發出人造骨、人造牙根等用於生物體的新產品。開拓出一個精密陶瓷的新的產業領域,甚至被譽為創造了又一個“新石器時代”,對社會貢獻之大不言而喻。
京瓷為什麼如此富有獨創性?許多日本經營者把原因歸結到京瓷的技術開發力上。對照自己,他們會說:“我們公司缺乏那樣的技術,無法發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認為這種觀點站不住腳。沒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有傑出的技術,先進技術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琢磨鑽研,精益求精,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今天勝於昨天,明天超過今天,天天進步,日積月累,從中才能產生獨創性的技術和經營。
“不可每天以同樣的方法重覆同樣的作業,要不斷有所創新。”如果把這句話作為公司方針,明確地提出來,而且經營者要率先做出榜樣。這樣經過3~4年,企業就會有獨創性,就能進行卓有成效的技術開發。
不是以現有的能力決定將來能做什麼,而是現在就定一個現有能力達不到的高目標,並決定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它。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後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成!有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闢一個新時代。
這裡所說的同情心,又可稱作“利他”之心。不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付出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儘力。這種美好的心靈,我認為即使在商業世界里,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許多人認為:“同情”、“利他”這類說法,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事實上很難推行。但事實並非如此。
京瓷在美國有一家生產電子零部件的子公司,名叫AVX公司。1989年時,AVX公司在電容器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了把京瓷發展成綜合性的電子零部件公司,我向AVX公司的董事長提出了收購該公司的要求。
這位董事長爽快地答應了。收購採取了“股票交換”的方式。我們決定把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價格交易20美元左右的AVX股票高評50%,即評估為30美元,與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時值82美元的京瓷股票進行交換。
但對方董事長立即提出30美元的價格仍然偏低,要求再增加,希望以32美元成交。當時我們京瓷的美國公司的社長以及律師都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輕易答應這類要求,在今後的交涉中對方會得寸進尺,對京瓷不利。但我認為這位董事長要對他的股東負責,他的要求應予理解,於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然而,當雙方股票正要實行交割時,紐約證交所道瓊斯指數大幅下跌,京瓷股票也跌了10美元,變成了72美元。看到這種情況,對方董事長又提出要求,把原定的82對32的交換條件改為72對32。
通常的看法,如果是因為京瓷業績下降引起股票下滑,當然京瓷應該負責,現在是股市全盤下跌,改變交換比率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我還是再次接受了不利的變更條件。這既不是出於什麼算計,也不是感情用事。收購合併是兩種文化完全不同的企業合二為一,是企業與企業結婚,應該最大限度為對方考慮。
收購之後,京瓷股票一路上揚,AVX公司的股東獲利豐厚,他們的喜悅之情感染了公司員工。一般而言,被收購公司的員工對收購公司總是抱有抵觸和不滿,但 AVX的員工們卻因為京瓷接連的高姿態,一開始就能友好交流,而且很自然地接受了京瓷的經營哲學。也使得收購後的AVX公司繼續成長,不到五年,叉在紐約證交所再次上市。在再上市過程中,京瓷通過出售股票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10年以前,許多日本公司收購了美國公司,但像京瓷收購AVX公司這樣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我認為,他們的失敗和AVX公司的成功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只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還是要真正地為對方著想。這種“心的差異”帶來了不同的結果。
不管處於何種逆境,經營者必須始終保持開朗、向前看的態度,這已成為我的信念。既然從事了經營,就不要害怕各種經營課題接踵而來。而且問題越是困難,越是不能失去理想和希望。
為各種經營上的問題所糾纏,卻能頂住壓力,堅韌不拔,這樣的經營者身上似乎透出一種“悲壯感”。因為我談到了堅強的意志和“鬥魂”,有人或許認為經營一定是苦差使,一定充滿“悲壯感”。
恰恰相反,正因為經營需要激烈的鬥魂和不屈的意志,所以經營者必須同時保持開朗的心態。一味緊張,有張無弛,長期經營就很難堅持。
一方面是“必須苦幹”的決心,另方面是“必將成功”的確信。以樂觀態度面對困難和逆境,乃是人生成功的鐵則,是經營者的生存智慧。
比如:有病時堅信必能康復,於是好好養生。比如:資金周轉困難,很傷腦筋,但堅信只要努力,總有辦法解決,於是就更加努力去解決。只要努力堅持,事態一定會出現轉機。從長時看,樂觀向上,積極努力,必會有好報。因為自然界本來就這樣,這個世界本來就如此。
我把上述人生態度和工作態度稱為“與宇宙的意志相協調”。同情之心,謙虛之心,感激之心,實事求是之心,抱著這樣美好的心,又堅持踏實努力的人,他們必將時來運轉,幸運一定會關照他們。
境界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