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稅收立法程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稅收立法程式(Tax Law-making Procedure)

目錄

什麼是稅收立法程式

  稅收立法程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機關在制定、修改和廢止稅收法律規範的活動中應該履行的步驟和方法。

正當稅收立法程式的基本屬性[1]

  正當法律程式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法律程式的尊重,這種尊重並不僅僅是重視“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式”行使權利,而更是要按照“正當的法律程式”行使權利,在立法領域也是如此。正當法律程式的理論為我們構建正當的稅收立法程式奠定了理論的基石。筆者認為,在正當法律程式觀念的指導下,正當稅收立法程式應當具備參與性、公開性、交涉性與效率性等基本屬性。

  (一)參與性

  稅收立法程式的參與性取決於稅法的民意代表性。“無代表則無納稅”的稅收法定原則,要求稅收建立在納稅人“同意”的基礎之上,納稅人得以表達意見的渠道便是在稅收立法過程中的參與。從民主實現的方式來看,代議制民主畢竟是一種“間接民主”,而公眾參與是“直接民主”,能夠彌補代議制民主的不足。

  特別是稅收授權立法在世界各國廣為存在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在稅收立法中扮演突出角色,為了加強對行政立法的規制,就更要凸顯稅收立法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我國稅收立法中公眾參與機制是十分薄弱的。

  我國稅收立法中行政立法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行政立法又多是行政機關內部的“暗箱操作”,納稅人缺乏表達意見的途徑。相比之下美國在稅法的制定過程中公眾的參與機制則比較健全。美國在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公開立法、立法聽證、專家論證、向社會征求意見等方式,使公眾的參與權得以實現,通過更準確地把握民意增強立法的公正性,從而有效地引導納稅遵從

  稅收立法程式的參與性還取決於人類主體的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有限的個人理性影響立法者對巨集觀全局的準確判斷,人類只有通過一定方式相互溝通,使法律成為多數人智慧的結晶,才能避免輕率立法、倉促立法。正如季衛東先生所言:“民主的真正價值顯然不是取決於多數人的偏好,而是取決於多數人的理性。在眾口難調的情況下,程式可以實現和保障理性”。

  稅收立法程式的參與性也取決於社會資源的有限性。人類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稅收立法作為分配稅收負擔和資源配置的活動,涉及到各種稅收價值的選擇和各方利益權衡。這使得參與以及相關利益表達機制必然成為稅收立法正當程式的關註焦點。“參與”使納稅人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利益需求,使稅收立法中的利益衝突得到協調,實現利益平衡和利益主體的滿足。

  (二)公開性

  現代意義上的稅收立法活動,應該是一項“陽光下的事業”,所有的立法過程,包括稅收立法的提案、起草、審議、表決、公佈等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步驟都應當以社會公眾看得見的方式進行。英國有句古老的箴言:“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稅收立法程式的公開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稅收立法信息資料的公開,包括立法的背景與根據、立法議案的主題、立法會議的記錄等;二是稅收立法議事過程的公開,指立法會議要公開舉行,允許公眾旁聽等;三是稅收立法活動報道自由,允許大眾傳媒將立法活動的實際狀況向社會報道;四是稅收立法結果的公開,稅法必須向社會公佈,國家不得以未公佈的稅法作為執法依據。在美國,立法聽證是國會審議稅收立法的必經程式,稅收行政法規及規章的制定則要符合《聯邦行政程式法》規定的公開程式。

  立法程式公開是納稅人有效參與稅收立法的前提。納稅人通過公佈的稅收立法信息資料。可權衡各種論據和論點,並通過依據公開原則所建立的利益表達渠道,及時反饋自己的利益主張。公開可以保證稅收立法參與的質量。

  公開也是納稅人行使知情權的必然要求。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政府的行為享有知情權,有權利知曉立法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行為。可以說使公民瞭解稅收立法中的有關信息,既是公民個人的一項權利,也是立法機關的一項義務。當然,立法程式中的公開也是有限度的,在特定情況下,立法行為是不公開的。如涉及到國防、外交等重大國家利益,或者有關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的信息資料是不宜公開的。

  (三)交涉性

  “所謂立法程式的交涉性是指立法決策參與者運用各自的法定程式權力進行充分辯論、協商和妥協,以最終達成各方都願意並能夠接受的多數結果”。嘲交涉性是稅收立法程式的基本屬性,是稅收民主立法不可缺少的環節。“交涉”是一個討論、交流、溝通、談判討價還價的過程。“民主社會是個講話的社會。因此,把最能體現民主特性的機構稱之為Parliament(議會)是非常恰當的。這個詞的本意就是談話、互相交流的地方。議會的重大功能之一就是把問題談透,為對立意見提供辯論的場所,互相商談,直到能採取彼此均感滿意的解決方式”。

  稅收立法的交涉性賦予了稅收立法正當性、民意性,增強了公眾對法律的認可和尊重。“法律可能是不好的,但我所參與的確定法律的過程使我有義務承認他們的合法性並服從他們。那種義務來自這一事實:我是構成社會的成員之一,社會的法律就是我的法律,制定法律時我出過力。如果法律是公正的,我可以引以為榮;如果法律是不公正的,我繼續有義務為其改善而努力”。

  稅收立法程式的交涉性源於稅收利益主體之廣泛性、財產權於公眾之敏感性。中國首次立法聽證會選擇了個人所得稅作為主題就是一個證明。不同的利益追求促使人們紛紛從切身利益出發去關註和參與稅法,稅收立法過程也正是不同利益主體博弈的過程。

  “妥協”是交涉的必然結果。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說:“從某種重要意義上講。一切決策都是某種折衷。

  最終選定的行動方案,決不會盡善盡美地實現目標,它只能是在當時條件下可以利用的最好辦法。我們所處的環境,必然限制著可以為我們所用的備選方案,從而劃定了目標實現程度的上限”。科恩在《論民主》中指出:“權衡衝突各方的爭議,從而形成政策、制定法律的過程便是妥協的過程,妥協是民主程式的核心”。沒有妥協的交涉,只會出現議而不決的狀況,妥協是立法交涉產生結果的重要前提。

  (四)效率性

  儘管民主是稅收立法程式的最高價值取向,但民主並非是不惜一切代價換取的,民主的稅收立法程式也要受到效率的制約。只是稅收立法程式中的效率是民主意義上的效率,而不是以犧牲民主來滿足效率。

  效率從經濟學上講是指成本收益之比。稅收立法程式的效率同樣表現為成本與收益之比,其目標是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完成既定的立法任務。稅收立法程式中的成本是指在稅收立法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立法資源的總和。程式效率所追求的收益,就是通過一定立法成本的投入而完成的立法工作任務,它是固定的、客觀的,不像立法成本那樣有很大的伸縮性。立法程式的收益與效益不僅直接表現為“所完成的工作數量(經濟收益),還包括立法程式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問題,即所創製出來的法律規範是否最接近社會公正,能否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而且作為一種法律制度。立法程式自身的設立及其運行也必然會給社會的政治、文化、道德、意識帶來一定的影響,表現為對精神文明的促進作用”。

  稅收立法中利益主體的多元性、利益分配的衝突性、稅收立法活動的複雜性都對稅收立法中的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稅收立法程式的效率性要求科學地安排和設計稅收立法程式,合理分配程式權利與義務,使整個立法活動有秩序地高效運轉,在立法成本最小化的同時達到立法收益的最大化。

正當稅收立法程式的價值[1]

  什麼樣的稅收立法程式是“正當的”,這涉及到稅收立法程式的價值取向問題。關於程式價值的判斷標準,理論界存在兩種對立的價值分析方法:程式工具主義和程式本位主義。

  程式工具主義認為法律程式不是作為自主和獨立的實體而存在,它只是實現實體法的工具和手段,評價一種法律程式的好壞的標準是其實現實體法的價值。在西方思想史上這種程式觀可追溯到功利哲學的創始人邊沁。 邊沁認為,程式只是工具,程式法只是“附屬的法”,它本身不具有任何獨立的內在價值;程式法的唯一正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實體法”,“程式法的最終有效性要取決於實體法的有效性”。誠然,如果一項立法程式總是產生錯誤的立法結果,人們就有理由懷疑立法程式本身的合理性,因此。我們不能忽略法律程式在保障實體法的實現上的手段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程式僅僅是實現某種實體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如果將程式的工具性價值片面誇大並推至極端,程式參與者的道德權利、人格尊嚴、主體地位都將受到漠視,就會導致“重實體輕程式”乃至程式虛無主義。“刑訊逼供”就是程式工具主義觀念的體現。儘管刑訊逼供對查清案件事實具有一定的幫助,但其手段卻是非人道並與法治理念相悖的,而這恰恰是程式工具主義所無法解釋的。

  程式本位主義把程式置於高於實體的地位,認為評價法律程式的價值標準在於其是否具有獨立於結果的內在優秀品質。法律程式的價值主要在於其程式本身的正義,而不是結果的有效性。正如美國大法官傑克遜所言:“程式的公平性和穩定性是自由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程式適用公平,不偏不倚,嚴厲的實體法也可以忍受”。程式本位主義事實上就是程式正義理論,其思想淵源是英國法中的自然正義和美國法所繼承的“正當程式”。許多學者從正當程式的理念出發,對法律程式本身的公平性和正當性進行充分探討,形成了程式正義理論,如美國羅爾斯的程式正義論、富勒的程式自然法理論、哈特對“法是規則”的程式性解釋、薩默斯的“程式價值論”等。羅爾斯在《正義論》中分析了程式的三種形態:純粹的程式正義、完善的程式正義、不完善的程式正義。在這三種程式正義的形態中,羅爾斯對“純粹的程式正義”情有獨鍾。這一理論強調程式本身的正當性和合理性,並且只要這種正當的程式得到了恰當的遵守和執行,其所產生的結果就應被視為是正確的和正當的,而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其典型事例為賭博,只要游戲規則不偏向某一賭客而被嚴格遵守,那麼無論結果如何都被認為是公正的。儘管羅爾斯的“純粹的程式正義”將程式本位主義理論推到了極端,其理論受到了後人的質疑和挑戰,但其程式正義理論卻帶給了人們深刻的啟示,“在對一種至少會使一部分人的權益受到有利或者不利影響的活動或決定作出評價時,不能僅僅關註其結果的正當性,而且要看這種結果形成過程或者結果據以形成的程式本身是否符合一些客觀的正當性、合理性的標準”。

  程式工具主義與程式本位主義在不同角度上揭示了法律程式的價值,但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筆者以為,對法律程式的價值分析應該有多元標準,我們首先要承認法律程式的內在獨立價值,同時也要考慮到法律程式應當具有對實體法結果產生一定效用的能力。法律程式的價值標準應該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反映到實踐領域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法律程式的設計時,既要強調程式的公正價值,也不能忽略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二者是同一層次的價值標準,二者之間應當有主次之分,程式的內在價值處於主導地位。同理,稅收立法程式的正當標準應當是綜合的,但又是有主次之分的。

  稅收立法程式的首要價值是其內在價值,即稅收立法程式的公正性。程式內在價值應當符合正義對稅收立法程式的基本要求。這是由於正義是法律制度的首要價值,也是判斷一種法律制度是否正當的首要標準。正當的稅收立法程式必須符合正義的要求才具備內在的優秀品質。而正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何使立法程式符合正義要求呢?筆者以為,“公正”構成實現正義的必要條件。儘管“公正”原則在適用上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沒有固定標準,但其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公正標準”是任何正當程式包括稅收立法正當程式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品質。“最低限度的公正標準”作為一種理念,已得到許多國際法律文件的承認。如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歐洲人權宣言》、《美洲人權宣言》等都規定刑事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享有“最低限度的程式保障”。我國已加入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稅收立法的過程中不能無視這些規定,不符合這一標準的立法程式應當是不公正的、不正義的。

  稅收立法程式的次要價值是稅收立法程式的外在價值,即稅收立法程式的工具性。稅收立法程式的工具性是指稅收立法程式對於通過該程式所產生的公正的立法結果的有效性。儘管程式工具主義的觀點有偏頗之處,但程式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特點卻是現實存在且不容忽視的。稅收立法程式是技術理性的產物,且外在地表現為形式和手段,稅收立法程式設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稅收實體規範的正義價值。在立法實踐中,稅收立法程式能否實現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收益,稅收立法程式規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我們必須關註的。沒有效率的立法程式絕不是公正的立法程式。

我國的稅收立法程式

  立法程式,一般分為法案的提出、法院的審議、法案的表決以及法律或法規的公佈四個階段。結合這次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主要分析我國稅收法律的立法程式。

  1、法律案的提出。這是立法的第一道程式,法律案是由有權提出議案的機關、組織和人員依據法定程式向有權立法的機關提出的關於制定、修改、補充的廢止某項法律的建議。但實際中,提出法律案的機關或人員已經進行了一定的理髮準備活動,擬訂了草案。我國的稅法議案多由國務院提出。

  2005年8月23日由國務院起草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這次個人所的稅法的修改,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集,由國務院起草,常委會審議。較之以前由各部委起草有更高的權威性,草案此前已多方征求意見,方案比較成熟。本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草擬階段遵循了我國的稅收立法程式的要求。

  2、審議。法律案的審議是在議案提出後,有法案審議權的機關對法律案運用審議權,決定其是否列如議事日程、是否需要對其加以修改的專門活動。對草案的審議是立法化的重要環節。

  個人所得稅改革方向早已明確,即建立綜合分類混合征收的稅制,提高稅前扣除標準,減少稅率級次並降低稅率,同時加強徵管和加速配套設施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順利通過了一審。同時,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舉行立法聽證會,就修正案中的個稅起徵點問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與建議。凡滿18周歲、有工資薪金收入的公民均可申請參加。 這是本次個人所得稅發修正的審議環節。

  3、表決。法律案的表決是有法案表決權的機關和個人,對法案表示最終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態度。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提出的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法律委員會提出的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該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集,由國務院起草。依照立法程式中對錶決的要求,聽證會過後,該草案在10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獲得通過。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於明年1月1日施行。

  4、公佈。立法機關或特定人員在特定時間內、採用特定方式將法律公佈於眾,以便全社會遵照執行,即為法律的公佈,這是立法程式的最後一個階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均由國家主席簽署國家主席令予以公佈。遵循這個程式,此次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將於明年1月 1日公佈施行。

稅收立法程式的改進

  稅法的專業化、複雜化和對公眾利益的調節的重要作用,需要稅法具有更為嚴格的程式規定。總結而言,稅收立法程式要體現國家機關之間制度上的制衡,要體現專家的作用,要體現公開性。這都是我國稅收立法程式所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1、完善稅收立法中國家機關的許可權劃分,實現相互制衡

  和國外較為成熟的稅收立法程式相比,我國目前的稅收立法過程中國家機關之間的制衡不足,行政機關在稅收立法中具有事實上的主導地位。不僅大量的稅收法律規範以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形式存在,同時在法律制定過程中,由於稅法的專業性、複雜性,行政、立法機關信息不對稱,立法機關難以有所作為。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少數人的利益,防止多數人的大民主,立法過程中,需要廣泛聽取民意的同時,司法機關需要對違憲要進行監督審查。這是我國稅收立法乃至整個立法程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已初步構建了一個橫向關係與縱向關係相結合的稅收立法權限體制整體框架。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國務院之間的稅收立法許可權劃分,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享有稅收立法權並授權國務院行使委任稅收立法權,這一方式是符合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立法體制的實際要求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是符合稅法起草的專業性知識、技術要求,以及考慮全國人大在立法時間、立法程式等方面的局限性的實踐慣例,但是,由國務院主持起草的稅法應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審議通過並正式頒佈。此外,我國確立了分稅制財政體制,中央與地方在稅收立法許可權方面有一定的劃分。

  這樣的稅收立法許可權整體框架是相對合理的,但其內部存在一系列問題。

  第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國務院之間稅收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不明確,國務院實際行使的稅收立法權的範圍過大。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在行使稅收立法權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但是中國目前23個稅法中,只有4個是全國人大立法制定的,其中還有一個已經取消了,就是農業稅。因此在目前22部稅法中,實際上只有3部是全國人大立法的,另外有19個是非人大立法。稅收立法許可權劃分的不明確,給行政機關稅收立法權的“自由”行使創造了極大的空間,大量的稅收行政法規成為主體部分,致使稅法的整體效力層次較低,權威性和穩定性較弱。作為本來就是稅收征收部門的行政機關,制定約束自己行為的法律,本身就可能帶來因為部門利益而使公民個人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護,這樣的理髮行為更需要立法程式的法律規制,以及一個司法監督程式的監督,防止行政機關的違憲。

  此外,在最高立法機關內部,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之間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不甚明瞭。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但對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普通法律沒有規定其具體事項範圍,或是劃分的具體標準,也表現出一定的隨意性。給人造成的邏輯誤解是,因為是全國人大所立之法,所以是基本法律,如個人所得稅法;因為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所立之法,所以是普通法律,如稅收徵管法;而非因為是屬於基本法律的事項,所以應由全國人大立法,因為不屬基本法律而為普通法律之事項,所以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前述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國務院之間稅收立法許可權劃分不明也易使人產生這種誤解。

  本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集,國務院起草,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由於稅收立法的專業性要求,各國都較多的由有直接信息來源、富有實踐經驗的稅收執行機關即行政機關來起草。個人所得稅法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其修改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但並不否認,個人所得稅法是作為一部基本法律,而非普通法律。

  2、加強稅收立法中專家的作用

  當今稅收立法中,專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條例》、《規章制定程式條例》對專家參與立法內容做了規定。

  2005年4月19日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中國財稅改革國際研討會”討論了由吳敬璉領導的“中國財稅進一步改革”課題組提交的多篇論文,其中關於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小改和大改兩個方案,引起與會中外專家的熱烈討論。專家們提出,在設計任何財稅改革方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地方政府的激勵,而且要在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政治目標之間權衡,比如俄羅斯從2001年1月1日起,將原來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為30%的累進稅率轉變為13%的單一稅率。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可否考慮向這個方向轉變,而不要改變地方征收個人所得稅的“中國創舉”。專家提出的關註的熱點,也是我國稅法有待於解決的問題,通過借鑒、論證,我國的稅收立法可以朝更科學、效率的方向邁進。

  稅收立法需要技術、複雜專業知識、信息收集,專家在這方面長年的積累研究、實踐,能夠為制定更科學合理的稅收法律提供知識儲備。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就起徵點和關於要不要給地方浮動的權力等問題進行了專家論證。

  關於起徵點問題,從實證的角度考慮,專家通過具體的數據考慮扣除標準。第一組數據是民間一個權威的機構做出的對上海、武漢、西安、成都、北京、天津和沈陽七個大城市城市居民日常消費支出水平調查,具有區域代表性。數據通過對衣服、住房等7類8項以及冰箱、彩電等耐用消費品調查,一個三口之家每個月的基本消費支出是1484.94元,如果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費用、北方冬季取暖等因素,一個三口之家裡面的日常消費標準超過1700元。第二組數據是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04年全國城市在崗職工年消費支出是7182元,那麼每個月的人均消費支出是1143元。兩組數據都具權威性,調查範圍廣泛,具代表性。考察居民的消費能力、社會民眾的心裡承受能力,以及國家利益的協調,相對而言個稅起徵點為1600元,具有合理性。

  地方的財權問題。專家意見基本認為,全國統一減除額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收入地區,配置了更多的社會資源,發展了經濟,生活水平較高,通過多納個人所得稅,給社會一定回報,平衡社會分配不公;西部的低收入人群少納點稅,縮小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社會應有的公平與和諧的體現。統一減除額是世界各國的通行作法,有利於發揮個稅調節社會分配不公的杠桿作用,樹立法律的威信、促進社會的公平。

  但目前,專家在稅收立法過程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專家意見僅作為參考標準,利用專家的工作並未成為立法中的一項制度規定,其參與立法工作的範圍也很局限。我國需要加強稅收立法中專家的作用。

  3、增強稅收立法的透明度和公開性

  我國以往的稅收立法,一般在公佈前民眾對其內容一無所知。稅法的制定和修改調整對公眾切身利益的影響巨大。很多時候立法會議的實際進程尚無一個順暢和一般的公眾瞭解途徑。增強我國稅收立法的透明度和公開性,應當在法律中明確規定公眾參與立法過程、表達意見的途徑,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立法計劃和進程,並設置專門的機構和專門程式收集、處理和反饋民意。

  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在信息公開、增強立法透明度和公開性上做了努力和嘗試。電視、網路、電臺、報刊雜誌都進行了熱烈的專題討論。特別是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舉行立法聽證會的個稅起徵點聽證會準備工作,全國人大通過媒體向社會發佈公告,徵集聽證會的參與人員。到報名期限截止時,共收到公眾報名申請4982件。與會人員確定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佈信息介紹,20名公眾陳述人來自東部省市的8人,中部省市的6人,西部省區市的6人。他們的月工薪收入,既有在1500元以下的,也有在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上或者10000元以上的。他們從事的職業,有企業職工、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公務員、教師、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等;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55歲。 同時就此次法律修改草案中關註問題展開大範圍的討論,特別就修正案中的個稅起徵點問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與建議。凡滿18周歲、有工資薪金收入的公民均可申請參加。聽證會全程直播,媒體廣泛報道,公眾高度關註。近半數公眾認為起徵點應高於1500元。法律草案通過後,起徵點修改為1600元,充分體現了民意。民眾參與了稅收立法的進程,切實保障了自身利益。增強稅收立法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具有現實意義,體現了民主的進步。

  4、完善聽證制度

  聽證程式一般是指在行政機關的主持下,與聽證事項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直接參与案件的調查及決定過程的一種體現民主性的公開程式。我國目前的立法程式也涉及對立法聽證的規定。從總體上看,我國立方聽證程式只是剛剛發展,尚未形成規範的聽證制度。

  首先,稅收作為合法侵犯公民財產權利的法律法規,應當將聽證制度作為必須旅行的立法乘虛,而不僅僅是可以採用的非必須程式。其次,我國稅收聽證程式的完善,應當與加強水手理髮中轉家的作用聽證當事人的選擇會影響聽證的質量。最後,稅收聽證程式的完善應當與稅收立法公開化、透明化結合,稅收聽證當事人的選擇應當具有代表性,公眾有權參與聽證活動,瞭解聽證內容及聽證結果併發表自己的看法。

  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標準立法聽證會作為我國立法法規定聽證制度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中的第一次聽證會在2005年月27日上午開始在北京舉行,主要涉及個稅起徵點問題,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相關人員將作為本次聽證會的聽證人。30名陳述人中,來自東中西部,代表不同收入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階段的20位代表,成為公眾陳述人,其他10名陳述人,分別是來自草案起草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法制辦的代表各1人,全國總工會的代表1人,部分東、中、西部省、自治區財政或稅務部門的代表各1人以及有關專家學者3人。此外,從報名申請中選出的20名旁聽人作為現場旁聽,可向聽證會送交書面意見。

  通過聽證,立法機關可以獲得更多信息,集中更多民智,以提高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公民通過表達意見,參與政治決策和立法進程,也可以瞭解更多法律知識。相關行政部門聽取民意,可以發現並改進現行法規執行中不完善的地方。立法聽證會成為權力與權利對話的良好機制,民眾表達訴願的平臺。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與“一審”不同之處在於,修訂後的草案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1500元調整為1600元。這一新的個稅起徵點,或許仍然未讓所有專家民眾滿意。但為形成這一數字,在立法程式上的不斷完善,尊重民意的積極聽證制度的設立,能讓絕大多數公眾信服,法律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是我國民主立法的進步。

  稅收立法是特定的國家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修改、補充、廢止、解釋和監督稅法的活動,需要堅持稅收法定主義原則。因此,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聯繫了理論與實證,法律與經濟等不同的視角和層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討;體現了稅收立法的法定程式,遵循法案的提出、法院的審議、法案的表決以及法律或法規公佈四個階段要求,同時展開了一些新的實踐,是稅收立法程式的一次改進,完善了稅收立法中國家機關的許可權劃分,實現一定程度的相互制衡,發揮了稅收立法中專家的一部分作用,體現了稅收立法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同時首次立法聽證會的召開,也是我國聽證制度邁出的重要一步。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是我國稅收立法程式的一次改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1.0 1.1 安晶秋.正當稅收立法程式的法理分析.吉林大學法學院.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泡芙小姐,KAER,Mis铭,Tracy,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稅收立法程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