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教育消費是指用於教育物化產品和教育勞務上的開支,既包括政府消費,也包括私人消費,是社會總消費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一)是一種投資行為。
教育消費不同於其它消費,它的投資對象是人,而人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勞動及創造性。教育消費具有消費和投資雙重屬性,這種特點決定了受教育者可以通過消費教育形成人力資本,在未來的生產活動中實現保值和增值,進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教育消費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速度、經濟增長水平和國民的整體素質,它是一種影響面廣的投資行為。
- (二)有更高的社會效益。
教育消費相比其他消費而言,具有更高的社會效益。首先,自大學擴招以來,各大高校擴大了招生規模,使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邁人高校接受專業教育,推遲了進入社會的時間,有效地緩解了就業壓力。其次,全球一體化和國際競爭的加大,要求我們急需教育提高國民的素質,培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我國的經濟騰飛提供高端的科學技術支持和高素質的勞動力。最後,教育其他領域的消費還能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例如校外的輔導機構,電子書店等。
- (三)具有差異性。
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教育的消費水平也就會有所不同。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大中小學的密度明顯高於貧困山區,教育消費水平也就自然高。另外,對於消費者個人而言也存在著差異,學習成績、家庭條件、個人理想等因素使得學生們在升人高一級學校學習時存在著不同的選擇,這意味著接受同等學歷教育,教育消費支出也會有巨大差別。高等教育辦學形式多樣化發展,公立大學與民辦高校、國內大學與國外高校的收費標準存在著很大差異。
- (一)農村的教育消費水平低。
由於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農民的收人相比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育方面的消費同樣處於低水平。農民們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只有較少的可支配收人,並且受傳統思想和閉塞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認為讀書的投資期太長,收益無法預期,認為讀書沒有務農回報快,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重視在教育上的消費。另外,農村的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受教育的環境太差也是限制農村教育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
- (二)教育亂收費現象仍較嚴重。
雖然我國加大了對教育的投人和各級學校的補貼,而且也三令五申嚴禁亂收費,但是各種巧立名目加收、亂收費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1、擇校費問題日趨嚴重。公立學校擇校費問題早已是一個社會熱點,如果家長想要孩子上一個重點或者滿意的學校,那擇校費則是無法避免的。以重慶為例,重慶一中、巴蜀中學、南開中學等市屬重點高中擇校費均在4.5萬以上,就算就讀類似墊江中學這樣的縣級重點中學至少也得1.5萬的擇校費。如此高價的教育成本,讓許多家庭望而卻步。2、人學後收費名目繁多。學生在正式人學後仍免不了各種費用,例如書本費、班費、校服費、補課費、水電費等,讓學生和家長叫苦不迭,甚至有的貧困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 (三)不合理的教育消費觀。
學生的消費除了學校的基本開支(學費、住宿費等)外,剩下的主要用於通訊與社交。據瞭解,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費用,而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教育消費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例如,受信息時代的影響,在大學生群體里,智能手機、MP4、電腦等幾乎人手配備。其次,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也是存在的,有的學生一味地追求奢侈品、名牌,將父母給的生活費花光,為了滿足其虛榮心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而且,大多數學生都是沒有儲蓄的,活生生的“月光族”,有的甚至還淪為“債務人”,這些現象都是教育消費中不合理的部分。
解決我國消費教育問題的對策[1]
- (一)加大財政對教育投人。
政府應繼續增加教育投入,以有效遏止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斷增長。同時,還須進一步完善獎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制度,以保障貧困學生與其他家庭的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在確保財政投人等主要手段的同時,要研究增設教育專項資金新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切實保障學校辦學經費。另外,要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給予貧困地區或者普通學校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政策上的傾斜,減少擇校的需求,儘可能達到教育資源在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的平衡,以充分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原則。
- (二)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
農村的教育一直處於整個社會的最底端,我國農村教育消費水平一直很低。要改善農村的教育狀況,首先必須得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的建設。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不斷完善農村的教育基礎設施,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義務教育經費利用率。調整農村中小學佈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要利用好教育經費,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使得物盡其用,讓農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義務教育,為他們日後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礎。
- (三)樹立合理的教育消費觀。
在學生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教育消費觀,我們應該從社會、學校、家庭這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社會可以通過新聞傳媒、報刊雜誌進行正確消費觀的宣傳,例如加強對勤工儉學的報導。學校在授課或活動中也應該提倡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合理的消費觀,杜絕盲目攀比的現象在校園裡蔓延。作為家長,更應該勤儉持家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們以學業為重,將時間和金錢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