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中國人民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华北联合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ruc.edu.cn/

目錄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兼有部分理工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經黨中央、政務院批准,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大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先後擔任校長。

  學校目前已經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輔以成人高等教育、網路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體系,尤其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領域具有突出的整體優勢。學校設有研究生院、23個學院、13個校級研究所和14個博士後流動站,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及深圳研究院。擁有6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居全國高校第一;擁有13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全國高校第一;擁有全國重點學科25個,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五,其中社會科學居全國高校第一。在連續七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中國人民大學獲選18篇,在人文社科領域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60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8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40個(包括自主設置的29個碩士點),博士學位學科點92個(包括自主設置的22個博士點),一級授權學科14個,成人教育專科專業9個,本科專業11個。在由教育部評估所組織的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學科評估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5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全國第一,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政治學、農林經濟管理、歷史學、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較好的名次,“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實驗室”獲得批准建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均充分展示了學校雄厚的學科發展實力。

  學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7830人,其中本科生9571人,研究生9427人(含研究生單證教育的學生(MPAMBA、法律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約為1:1,是全國這一比例最高的研究型大學之一。有外國留學生1165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約1萬人(其中80%以上是本科生),網路教育在冊生約3.8萬人。作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積極面向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研究重大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問題,充分發揮高校“思想庫”、“智囊團” 的作用,同時通過教授考察團、掛職鍛煉、課題研究等形式,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五”期間,我校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2500餘項,獲得經費2.4億元,立項數和經費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高校第一位。

中国人民大学
放大
中國人民大學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放大
中國人民大學校訓

歷史沿革

(一)陝北公學

  1937年,中共中央於1937年7月底決定創辦陝北公學,並於8月任命成仿吾為陝北公學校長兼黨組書記。陝北公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國共產黨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陝北公學以“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以“理論聯繫實際,適應抗戰需要”為教學原則,以“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為重點講授、自學為主、集體互助。在辦學過程中,陝北公學形成了“忠誠、團結、緊張、活潑”的校風。辦學兩年,陝北公學共培養6000多名學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二)華北聯合大學

  1939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開赴華北敵人後方辦學。7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長兼黨組書記,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華北聯合大學的教育方針是:為革命實際鬥爭的需要而培養革命幹部;把提高學員的政治素質和培養學員的業務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相應的教學原則是:註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用一致;少而精和通俗化。校訓是“團結、前進、刻苦、堅定”。華北聯合大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培養出來的幹部都能適應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被稱為“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劍”。

逸夫会议中心所在的科研楼。楼前为人大首任校长吴玉章与学生在一起的铜像。
放大
逸夫會議中心所在的科研樓。樓前為人大首任校長吳玉章與學生在一起的銅像。

  1940年,學校向正規化方向發展,將各部改為學院,設有社會科學院,下設法政系、財經系;教育學院,下設教育系;文藝學院,下設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文學系;工學院,下設機械繫、採礦系。除原有的專修科外,增設了本科和預科。後成立法政學院、群眾工作部、中學部。這時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學員 3000 多人,是華北聯合大學鼎盛時期。

  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晉察冀邊區最困難的年代,敵人的"掃蕩"、封鎖使根據地縮小,邊區糧荒嚴重,生源減少。華北聯合大學經過兩次縮編,只保留了教育學院,改由邊區行政委員會領導。在此期間,許多幹部、學員在對敵鬥爭中犧牲。1944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對華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的性質、任務、教育方針等問題做了具體規定,即以提高在職幹部水平、文化為主,貫徹學以致用、理論和實際密切聯繫的原則,培養幹部為抗戰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技能。抗日戰爭期間,華北聯合大學在殘酷的敵後戰場辦學6年,培養幹部逾萬。其中政治經濟行政幹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幹部3000多人,文藝幹部1000多人,政治理論、文學藝術、教育、政法、財經等方面的教師和理論人才數百人,短期培訓幹部2000多人。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12月10日,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全面恢復華北聯合大學,任命成仿吾任校長兼黨委書記,實行校長負責制。設政治班;教育學院,下設教育系、國文系、史地系;法政學院,下設政法系、財經系;文藝學院,下設文學系、音樂系、戲劇系、美術系、新聞系、舞蹈組;外語學院,下設英語系、俄語系;復建了文工團。全校共約1100人,其中教工約400人,學員約700人。華北聯合大學明確學校的教育方針是政治思想教育先行,思想教育與業務教育並重,教學必須同實際密切結合。從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華北聯合大學共培養了政治、經濟、教育、 文學藝術、外語、新聞等方面的幹部約2000人。 華北大學張家口校舍

(三)華北大學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幹部。

  北方大學1945年11月成立於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由範文瀾任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  北方大學以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從事和平建國的各種專業人才為宗旨,確立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方針,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大膽創新,不斷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設置,並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學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提倡自由思想、民主討論、互相學習、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學風,逐漸培育起 “實事求是、團結友愛 、耐勞朴素、活潑愉快”的校風。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中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1948年8月24日,華北大學成立,校址設在河北省正定縣城。華北大學受中共中央華北局領導,吳玉章任校長,範文瀾、成仿吾任副校長,錢俊瑞任黨委書記,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華北大學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幹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政治思想訓練;二部為教育學院,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幹部;三部為文藝學院,培養文藝幹部;四部為研究部,從事研究和培養、提高大學師資;兩院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1949年底,大部分學員畢業並走上工作崗位,至此,華北大學圓滿完成了為全國解放培訓幹部的歷史性任務。

  華北大學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脫離學校獨立辦學。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北京工業學院(現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併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三部離開學校後分別籌建、創立了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京劇研究院等。

  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中原大學和南方大學。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底,華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幹部19194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中國人民大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為了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新中國的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中國政法大學,抽調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幹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胡錫奎、成仿吾為副校長。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黨組,胡錫奎任黨組書記。隨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前進,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中國人民大學自1950年命名組建以來的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50年至1973年中國人民大學從創建、發展直至被迫解散。

  1950年至1952年,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起步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大學除認真組織好教學外,還積極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教學計劃和各種規章制度、組建教研室、培養師資、進行科學研究、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組織全體人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到1952年底,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初具規模,設有9個系、 38個教研室、1個編譯室,此外還有專修科、預科、馬列主義研究班、研究生班、馬列主義夜大學、夜校、函授專修班和附設工農速成中學,3年內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2318人。

  1953年至1965年是中國人民大學在“教育革命”中曲折前進的時期。 1953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大學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對辦學任務和學科專業進行調整,開闢了一條培養新型工農知識分子的道路。到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馬列主義師資和財經、政法幹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1957年以後,中國人民大學的系科設置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個學院、12個系、3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設有19個專業。從建校到1965年的15年間,中國人民大學共接收過2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留學生,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項。

  1966年開始的“文革”給中國人民大學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第二階段是從1977年至20世紀末的恢復、調整、改革和提高時期。

  1977年9月,鄧小平提出:“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幹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負責籌備恢復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7月7日,國務院在國發[1978]129號文件中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大學。恢復中國人民大學對於加強馬列主義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高等學校政治課師資的培養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郭影秋為黨委第二書記、第一副校長。

  1978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恢復和新建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法律、中國語言文學、新聞、中國曆史、檔案、計劃統計、財政、工業經濟、貿易經濟、農業經濟經濟信息管理15個系,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蘇聯東歐、外國經濟管理、清史、人口理論、語言文字6個研究所,外語、俄文、體育、電化教育4個直屬教學單位,以及出版社、圖書卡片資料社、青鋒機械廠、附屬中學等附屬單位;學校設有24個本科專業、14個碩士研究生專業。1979 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擴大招生的部署,分別在崇文區和西城區創辦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把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教學、科研上來。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提出進一步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方針,加強教學管理,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並相應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在黨的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朝著多學科方向協調發展。

中国人民大学平面图
放大
中國人民大學平面圖

  到1998年底,學校共有在校生16800多人。學校已發展為26個系,16個學院和研究生院,41個學士學位專業,7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了75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點,45個博士學位授予專業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覆校二十年來,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4.8萬項,平均每年2400多項,約占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1/7。到1998年底,學校已與世界上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訂了校院交流協議,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逐年擴大。經過2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成為國內外公認的全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經濟和管理科學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重大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第三階段是進入新世紀後中國人民大學加速發展的時期。

  步入21世紀的中國人民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銳意改革,勵精圖治,學校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學校確立了創建“人民滿意的、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的目標,並以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規劃21世紀發展藍圖。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在認真總結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人民、人本、人文”的辦學理念,“大師、大樓、大氣”的辦學思路,“真情、真想、真乾”的行動綱領,在“1231”工作思路的指導下,固本強基,實現了學校事業的加速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目前已經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形成了“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學校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現有23個學院、5個跨院系研究機構,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及深圳研究院。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 61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8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44個(包括自主設置的29個碩士點),博士學位學科點99個(包括自主設置的22個博士點),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4個,博士後流動站14個;有成人教育專科專業7個,本科專業10個。學校擁有25個全國重點學科,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五(其中社會科學領域的重點學科數居全國第一),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有5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和1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全國高校第一。在連續八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中國人民大學獲選20篇,在人文社科領域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在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點學科評估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5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全國第一,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實驗室”獲准建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人民大學目前有專任教師1671人,其中教授499人,副教授63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0049人,其中國內學生(含港澳台學生)18893人,包括普通本科生9947人,碩士研究生5921人,博士研究生3025人;有外國留學生1156 人。學校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為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在全國高校數量多、門類全、綜合水平高的優勢,積極培養“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者”,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理論型、管理型優秀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先後同37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學術交流關係,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主辦或承辦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秉持“實事求是”的校訓,高舉“發展是硬道理”的旗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為創建“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大學而努力奮鬥!

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管理、會計學、貿易經濟、國際商務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林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管理、農業經濟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法語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史、專門史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國民經濟管理、經濟學-數學實驗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信用管理風險投資)、保險學、金融學、財政學、金融學-數學實驗班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勞動經濟學、勞動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精算學、應用統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學、法學理論、法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國際關係、中國政治、外交學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管理等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等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媒經濟學、傳播學、新聞學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中國史、考古學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藝術學、音樂學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電腦應用技術、電腦軟體與理論、應用數學、基礎數學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物理系、化學系、心理學系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經濟學、金融學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公共政策與人口管理方向)、社會工作

學科建設

  截止2013年12月,學校擁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5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0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有碩士學位學科點183個(其中自主專業33個、交叉學科9個、專業學位20個),博士學位學科點124個(其中自主專業31個、交叉學科7個);擁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第一;有5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中共黨史、國際政治、文藝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農業經濟管理、行政管理、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農林經濟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專業碩士授權點:

  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會計碩士(MPAcc)、EMBA、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工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圖書情報碩士。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電腦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電腦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美術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地理學、化學、物理學、心理學教育學

師資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已故老一輩著名學者吳玉章、成仿吾、範文瀾、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華、尚鉞、吳景超、李景漢、安崗、石峻、繆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風、許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劉錚、查瑞傳、苗力田、陶湘等為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目前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專業結構好、科研能力強、年齡梯度合理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18人,其中,教授476人、副教授581人。博士生導師474人。此外,還有193位學術造詣精深的國外學者和930位國內各界知名人士擔任(或曾擔任)學校的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擁有14名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2人,7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有28人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工程”,11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50人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所占各項比例均在全國或北京市高校名列前茅。學校有25位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成為全國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有13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其中,黃達教授擔任委員會顧問羅國傑、曾憲義擔任委員會副主任。),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

中國人民大學的學校榮譽

  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先後同32個國家和地區的125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主辦或承辦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聘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爾·斯賓思約翰·納什萊因哈德·澤爾藤,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轉軌經濟理論奠基人、著名經濟學家帕德瑪·德賽,就業與增長理論奠基人、著名經濟學家埃德蒙德·菲爾普斯,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讓-雅克·拉豐,歐洲專利局局長阿蘭·蓬皮杜,聯合國經濟政策特別顧問、著名經濟學家賈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橋大學校長石弘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伍德福德、夏威爾·薩拉-伊-馬丁等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授予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約翰·哈桑尼羅伯特·蒙代爾,阿根廷前總統德拉魯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紐西蘭前總理、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邁克·穆爾等一批國際著名人士名譽博士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徽

  2003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佈了新校徽,校徽由3個併列的篆書“人”字圖形組成新的校徽圖案,寓意“人民、人本、人文”的辦學理念。三“人”併列,又隱含“三人行,必有該師焉”、“三人成眾”、“攜手勞作”、“同行併進”等意。標準色是專門配製的“人大紅”。以校徽圖案為中心建構起了一整套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新校徽、新視覺形象系統使用較好體現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氣質和特點,在《中國青年報》舉行的“公眾最喜歡的大學校徽”評比中獨占鰲頭。

校花

  2010年1月15日,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確定玉蘭花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花。

校樹

  銀杏樹為中國人民大學校樹。校花和校樹代表了一所學校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象徵著一所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文化特色。截至2011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內共有玉蘭樹86株,種植歷史悠久,親歷了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以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初春時節盛開的玉蘭花,冒寒迎春,昂首怒放,晶瑩潔麗,其不怕困難的精神、積極進取的風貌、純潔高雅的氣質深受學校師生喜愛。

校訓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

  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55周年前夕,經學校黨委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學校校訓,同時,鐫刻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學校東門的正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國人民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1.221.121.* 在 2008年6月25日 13:49 發表

人大不錯。

回複評論
218.107.132.* 在 2008年10月26日 22:34 發表

報考人大真值!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8日 14:38 發表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是已經存在的條目,您可以通過搜索框搜索查看。

回複評論
137****6601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6月14日 18:27 發表
221.221.121.*: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