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動成長企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動成長企業(Adaptive Enterprise)

目錄

動成長企業概述

  惠普公司定義的動成長企業是那些具有創新、主動掌握變化的企業,而不是被動適應變化的企業

  實際上,“動成長企業”的“主動”直指IBM“隨需應變”(eBusiness on Demand)的企業戰略口號。IBM認為“隨需應變”的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征:能夠整合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關鍵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之間的流程;能夠對任何客戶需求、市場機遇以及外來威脅做出快速靈活的反應。但企業向“隨需應變”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反應靈敏、變化靈活、關註重點、彈性運行。

動成長企業與適應性網路架構[1]

  在物競天擇的生物世界中,達爾文有言,“森林中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生物,也不是最聰明的生物,而是對改變反應最快的生物。”在“摩爾規律”作用下的IT世界,我們說,“IT界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企業,也不是最聰明的企業,而是對改變反應最快的企業——動成長企業。”

  對於坎坷滄桑的人間世,托爾斯泰有言,“所有幸福的家庭,幸福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的家庭,不幸都各不相同。”對於風雲變幻的企業界,我們說,“所有良性發展的企業,發展都是相似的——企業IT對市場業務富有靈敏的適應性,每個舉步維艱的企業,艱難都各不相同。”

  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開放式系統,互聯網興起,網路泡沫化,911事件,安然事件,SAS,……,業務拆分、合併組織重組業務戰略轉變,管理機制變革,客戶與市場挑戰,……內外交加的變化,隨時發生,不可預料,變化既具有破壞性,又提供了機遇。於是,圍繞IT在企業內扮演的角色,一種新的實用主義應運而生。

  20世紀80年代整體式的、繁複的IT實施方式雖然已經過時,但企業的核心應用和數據仍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90年代那種高投入、不惜一切代價求發展的.com時代雖然早已成為過去,但企業更需要對機遇和挑戰迅速做出反應。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企業的變化速度比為其提供支持的基礎應用的更新速度快七倍。在這樣一種環境中,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使得對IT行業的投資以及對新項目的成本和回報進行論證的需求顯得格外重要。更多情況下,在企業對IT進一步投資之前,它們必須先證明現有的資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事實常常並非如此。

  每一個企業都要面對變化的市場,每一位CEO 都在駕馭企業的變化。企業面臨著更多的變化,一個全新的IT時代呼之欲出。在這個全新時代中,企業的IT成功超越了傳統的企業業務層面,與企業戰略、成長目標全面吻合,成為企業追求成長,應對變化的有力支持,而不是企業變化和成長的制約。21世紀是動成長企業時代,而只有不斷創新追求成長,實現IT與業務最佳同步,才是“動成長企業”。

  “動成長企業”不斷以創新追求成長,使IT 與業務最佳同步變化永恆存在。無時不有的變化包羅萬象,巨變、漸變、突變、裂變、合變,不一而足;而且變化難以預測,在這樣一個合縱連橫的年代,無論是環境、市場、需求、聯盟還是伙伴的變化,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變化可能具有破壞性,如911,SARS;變化也可能帶來機會,如WTO,奧運會。對CEO來說,只有推動變化,駕馭變化,才能避免危機,抓住商機;對企業而言,必須在觀念上具有主動,在能力上實現能動,在執行上付諸行動,才能面對變化而動,從而實現動成長企業。

  “動成長企業”,看似簡單,其實寓意無窮,蘊涵著主動、動態、靈活、能量、創新、速度、發展等意義,覆蓋了21世紀企業生存的基本要素與最終結果。面對變化,CEO能夠在觀念上主動提出業務創新模式,但不幸的是CEO卻發現企業缺乏能動性,而能力的匱乏直接決定了行動的結果。因此,動成長企業在很多時候還只是海市蜃樓。

  在過去十年來,為了提高效率,獲得競爭優勢,IT 企業和客戶採用了大量的方法與技術,通過實現部門業務自動化和業務智能帶來了顯著的效益。與此同時,很多企業採用豐富多變的技術逐個解決各種業務問題,計算平臺變得日漸複雜,IT基礎設施缺乏一致性和靈活性,運行成本日益昂貴,企業IT所追求的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各項獨立調查表明:變化成本是基礎設施總擁有成本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導致這種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IT基礎設施無法靈活應對業務的發展,使企業缺乏了所需要的動能。於是,改善業務靈活性,建立適應性IT架構(ANA:Adaptive Network Architecture),就成為全面支持動成長企業的戰略要求。

  ANA 以簡易化、標準化、模塊化與集成化等“四化”為設計原則,賦予了IT基礎設施前所未有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了IT基礎設施與業務的真正同步。ANA能夠動態的適應業務環境的迅速變化,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優勢,以可衡量的方式來展現IT的價值,最終實現快速響應,創造商機。

  對CEO 而言,傳統的IT技術著重於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而動成長企業戰略不僅僅賦予了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這個原有的三維空間以新的內容,更增加了新的一維——改善業務靈活性,使IT環境能適應變化的業務需求,將IT技術與IT投資回報帶入一個全新境界。

  動成長企業解決方案,包括ANA基礎設施和管理、資源、企業業務等解決方案。其中,ANA基礎設施與管理解決方案,包括企業集成、IT整合、管理、虛擬化、業務連續與可用性、安全;資源解決方案包括按需供應、管理服務、集成支持、金融服務等,目標是讓動成長企業夢想成真。

  基於這些解決方案,通過三個階段來創建動成長,在第一階段,通過業務連續與高可用解決方案、安全解決方案幫助您建立持續、安全的IT 基礎設施,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第二階段,通過企業集成、IT整合、管理等解決方案建立可管理與集成的資源,通過簡化IT架構,增強可管理性,並通過集成創造出新的業務價值,提高業務的可控性與靈活性;在第三階段,通過虛擬化、按需供應、管理服務、集成支持、金融服務等方案,創建動態的、自動化的資源,從而實現與業務需求變化保持一致的IT資源供應,最大限度地降低IT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與業務靈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ANA 是對已有IT投資的重新利用,全面增強已有系統的靈活性。在ANA基礎設施和管理、資源解決方案的幫助下,企業的IT基礎設施從穩定與可擴展階段、可管理與集成階段,全面發展到了動態和自動化資源的階段;與此同時,企業的業務靈活性從被動適應發展到預見應變、前瞻性的主動應變發展到隨機應變,業務靈活性達到了理想境界。

  那麼如何衡量企業的業務靈活性呢?根據HPINSEAD商學院合作從2年前開始研發的結果,應該幫助客戶以時間、範圍和難易三個方面為標準來衡量靈活性;通過深入分析、劃分優先順序、制定解決方案,使得企業IT對業務靈活性能夠得到準確定位

  由此看來,“ANA”是動成長企業的“DNA”,推動動成長企業,也是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新方向。

  考察中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兩種比較明顯的建設模式:一種是具有巨集觀管理背景的“自上而下”模式,例如銀行、電信等部門,它們在系統建設之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預見和準備還不夠充分,因此特別強調IT 系統的穩定性與一致性,但忽視了標準化和模塊化,面對日益頻繁而深刻的變化,這些企業IT系統的應變能力不免捉襟見肘;而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市場領域,可以普遍看到“自下而上”的企業IT系統建設,由於倉促上陣,在一個企業內部,多種系統、多個應用並存,“一個部門一個伺服器”的現象比比皆是,越來越複雜而又缺乏集成的IT系統,在幫助企業搭上信息化快車的同時,也讓IT部門嘗到了IT系統不具備適應性特征所帶來的巨大苦楚。

  創建動成長企業的ANA 的四個基本特征:標準化、模塊化、簡單化與集成化,切中要害,相輔相成,從各自的角度上讓企業信息建設前景豁然開朗。標準化是動成長企業的根本保證。對客戶而言,標準化意味著更大的選擇機會,更充分的應變能力,不僅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模塊化適用於虛擬化所有IT性能與基礎設施,客戶可以在絲毫不影響其他部件的情況下,從容更換系統的一個或幾個部分。簡單化的企業IT更便於降低資源需求,降低複雜性與風險,而且更易於普及與應用,為CEO的應變之舉提供更充分、徹底的執行力度,幫助更多的企業走上動成長之路。集成化的業務更加靈活,也更有利於發揮標準化、模塊化和簡單化的強大優勢,企業IT部門可以自由選擇任何標準化的新模塊,並簡單地得到部署,讓企業的變化更加快速,更有成效。

  標準化、模塊化、簡易化、集成化,中國的政府和企業只要遵循這四個基本原則指導信息系統建設,就能夠輕鬆部署ANA,讓IT基礎設施隨著業務與職能的轉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讓如夢如幻的動成長企業變成現實。

  惠普正是基於ANA 架構,成功管理了IT業有史以來最大合併所帶來的變化,實現了業務系統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成為動成長企業。HP與Compaq的合併,擁有業界最為龐大的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包括1200個分散的IT設施、215000台桌面PC、49000個網路設備、21671台伺服器、7000多個應用系統、900多個Web網站以及228000個電子郵箱;每周的電子郵件數量達到了2600萬個,每個月的B2B信息達到3000萬條。面臨著全球最大的 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整合所帶來的挑戰:客戶、合作伙伴需要通過單一界面與之溝通,通過集成化,全球化供應鏈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向市場,降低了IT運作的成本與複雜性。

  在評估了企業現狀之後,在整個IT 環境中應用了“四化”的設計原則,通過公用數據中心提供公用化計算資源,實施ZLE項目整合內部172個ERP系統,將整個IT環境外包給服務部門;最終,HP成為一個動成長企業,在9個月內共降低了30億美元的成本,通過供應鏈集成節省了13億美元,將應用從7000個減少到5000個,降低了24% 的整體IT成本。

  HP 堅持標準化、模塊化、簡易化、集成化的產業發展策略,與IntelMicrosoftOracleCisco、BEA等世界著名IT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積累了豐富的客戶成功經驗。在ANA的幫助下,VodafoneSmart通信公司、CIBC等國外企業、一汽大眾、昆明醫療保險中心、北京醫療保險信息中心、廣東郵政、Alcatel上海Bell實驗室等知名企業重新整合了企業IT系統,從容應對風雲變換,在各自的產業市場實現了令人羡艷的動成長。

  通過評估業務與IT 部門之間的聯繫性,量化IT充分利用率,提高業務靈活性;利用“四化”設計原則,構建與集成適應性較強的異構IT環境;藉助領先的軟體和服務能力,管理與控制動成長企業各級的變化影響;ANA優勢能夠實現流程和業務應用水平的延伸和鏈接——從供應商到客戶;企業業務隨用戶而動,IT基礎設施隨企業業務而動,這樣一來,企業業務創新模式就能夠隨時隨地轉化為滿足用戶需求的競爭力,——這就是動成長企業。動成長企業改變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更影響到整個企業生態環境。

  針對無處不在的變化,立足於自身的實踐,惠普睿智地提出了動成長企業戰略,從能力層面以ANA創建動成長企業,使得企業能夠快速應對業務變化和利用變化體現業務優勢,以達到業務和IT最佳同步的最高境界,不斷以創新追求成長。

  深入WTO,歷經非典洗禮,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撲簌迷離,市場變化更加瞬息萬變,藉助動成長企業戰略,中國企業就能夠在變化降臨的各個階段快速實現業務決策,化被動為主動,而不至於在苦苦等待IT部門按需定製中錯失良機。

  “這是一個飛旋的時代,一切都在飛旋中超越,這是一個飛旋的時代,一切都在飛旋中選擇。”我們選擇了適應性網路架構,以此來實現動成長企業,以此來超越曾經錯過的機會。

惠普與動成長企業[2]

  目前,圍繞 IT 在企業內扮演的角色出現了一種新的實用主義。20世紀90年代那種高投入、不惜一切代價求發展的 Dot-Com 時代雖早已成為過去,但企業更需要對機遇和挑戰迅速作出反應。80年代整體式的、繁複的 IT 實施方式雖也已過時,但企業的核心應用和數據仍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企業面臨著更多的變化。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企業的變化速度比為其提供支持的基礎應用的更新速度快七倍。在這樣一種環境中,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使得對 IT 行業的投資以及對新項目的成本和回報進行論證的需求顯得格外重要。更多情況下,在企業對 IT 進一步投資之前,它們必須先證明現有的資源已得到充分利用。一個全新的IT時代呼之欲出。

  每一個企業都要面對變化的市場,每一位CEO 都在駕馭企業的變化。21世紀是動成長企業時代,而只有不斷創新追求成長,實現IT與業務最佳同步,才是“動成長企業”。在這個全新時代中,企業的IT成功超越了傳統的企業業務層面,與企業戰略、成長目標全面吻合,成為企業追求成長,應對變化的有力支持,而不是企業變化和成長的制約。

  動成長企業:不斷以創新追求成長,IT與業務最佳同步

  變化永恆存在,變化包羅萬象,巨變、漸變、突變、裂變、合變,不一而舉;變化難以預測,在這樣一個合縱連橫的時代,無論是環境、市場、需求、聯盟還是伙伴的變化,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變化可能具有破壞性,如SARS;變化也可能帶來機會。對CEO來說,只有推動變化,駕馭變化,才能避免危機,抓住商機。

  對企業而言,企業必須在觀念上具有主動,在能力上實現能動,在執行上付諸行動,這樣才能面對變化而動,從而實現動成長企業。“動成長企業”,看似簡單,其實寓意無窮,蘊涵著主動、動態、靈活、能量、創新、速度、發展等意義,覆蓋了21世紀企業生存的基本要素與最終結果。現在,面對變化,CEO已經能夠在觀念上主動提出業務創新模式,但不幸的是CEO卻發現企業缺乏能動性,而能力的匱乏直接決定了行動的結果。因此,動成長企業在很多時候只是海市蜃樓。

  針對無處不在的變化,惠普睿智地提出了動成長企業戰略,從能力層面以適應性IT架構創建動成長企業。動成長企業的最高境界是業務和IT最佳同步。在惠普看來,動成長企業是業務與IT完美結合,不斷以創新追求成長的企業;是一個能快速應對業務變化和利用變化體現業務優勢的企業。

  適應性IT架構全面支持動成長企業戰略:改善業務靈活性

  在過去十年來,為了提高效率,獲得競爭優勢,IT企業和客戶採用了大量方法與技術,通過實現部門業務自動化和業務智能帶來了顯著的效益。與此同時,很多企業採用豐富多變的技術逐個解決各種業務問題,計算平臺變得越來越複雜,IT基礎設施缺乏一致性和靈活性,運行成本越來越昂貴,企業IT所追求的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各項獨立調查表明:變化成本是基礎設施總擁有成本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導致這種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 IT基礎設施無法靈活應對業務的發展,使企業缺乏了所需要的動能。

  惠普動成長企業以簡易化、標準化、模塊化與集成化為設計原則,賦予了 IT基礎設施前所未有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了IT基礎設施與業務的真正同步。適應型IT架構能夠動態的適應業務環境的迅速變化,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優勢,以可衡量的方式來展現IT的價值,最終實現快速響應,創造商機。

  對CEO而言,傳統的IT技術著重於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而動成長企業戰略不僅僅賦予了管理成本、提高質量與降低風險這個原有的三維空間以新的內容,更增加了新的一維——改善業務靈活性,使IT環境能適應變化的業務需求,將IT技術與IT投資回報帶入一個全新時代。

  動成長企業解決方案:讓動成長企業成真

  惠普動成長企業解決方案是惠普為動成長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適應性IT基礎設施和管理解決方案、資源解決方案、跨行業和行業解決方案。其中,適應性IT基礎設施與管理解決方案,包括企業集成、IT整合、管理、虛擬化、業務連續與可用性、安全;資源解決方案包括按需供應、管理服務、集成支持、金融服務。需要指出的是,惠普適應性IT架構是對已有IT投資的重新利用,全面增強已有系統的靈活性。

  基於10大解決方案,惠普通過三個階段來創建動成長,在第一階段,惠普通過業務連續與高可用解決方案、安全解決方案幫助您建立持續、安全的IT基礎設施,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第二階段,惠普通過企業集成解決方案、 IT整合解決方案、管理解決方案建立可管理與集成的資源,通過簡化IT架構,增強可管理性,並通過集成創造出新的業務價值,提高業務的可控性與靈活性;在第三階段,惠普通過虛擬化、按需供應、管理服務、集成支持、金融服務等方案,創建動態的、自動化的資源,從而實現與業務需求變化保持一致的IT資源供應,最大限度地降低IT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業務靈活性。

  在惠普適應性IT基礎設施和管理解決方案、資源解決方案的幫助下,企業的IT基礎設施從穩定與可擴展階段、可管理與集成階段,全面發展到了動態和自動化資源的階段;與此同時,企業的業務靈活性從被動適應發展到預見應變、前瞻性的主動應變發展到隨機應變,業務靈活性達到了理想境界。

  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惠普是第一家幫助客戶從時間、範圍和難易三個方面衡量靈活性的公司,該衡量標準是惠普與 INSEAD商學院合作從2年前開始研發的。通過深入分析、劃分優先順序、制定解決方案,企業IT對業務靈活性能夠得到了準確的定位。

  適應性IT架構推動動成長企業,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新方向

  總結中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兩種比較明顯的建設模式:一種是具有巨集觀管理背景的“自上而下”模式,例如銀行和電信,它們在系統建設之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預見和準備還不充分,因此特別強調IT系統的穩定性與一致性,但忽視了標準化和模塊化,面對日益頻繁而又深刻的變化,這些企業IT系統的應變能力不免捉襟見肘;另一方面,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市場領域,可以普遍看到“自下而上”的企業IT系統建設,由於倉促上陣,在一個企業內部,多種系統、多個應用並存,“一個部門一個伺服器”的現象比比皆是,越來越複雜而又缺乏集成的IT系統,在幫助企業搭上信息化快車的同時,也讓IT部門嘗到了IT系統不具備適應性特征所帶來的巨大苦楚。

  創建動成長企業的適應性IT架構具有四個顯著特征:標準化、模塊化、簡單化與集成化,他們切中肯綮,相輔相成,從各自的角度上讓企業信息建設前景豁然開朗。標準化是動成長企業的根本保證。對客戶而言,標準化意味著更大的選擇機會,更充分的應變能力,不僅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模塊化適用於虛擬化所有IT性能與基礎設施,客戶可以在絲毫不影響其他部件的情況下,從容更換系統的一個部分或幾個部分。簡單化的企業IT更便於降低資源需求,降低複雜性與風險,而且更易於普及與應用,為CEO的應變之舉提供更充分、徹底的執行力度,幫助更多的企業走上動成長之路。集成化的業務更加靈活,也更有利於發揮標準化、模塊化和簡單化的強大優勢,企業IT部門可以自由選擇任何標準化的新模塊,並簡單地得到部署,讓企業的變化更加快速,更有成效。

  標準化、模塊化、簡易化、集成化,中國的政府和企業只要遵循這四個原則指導信息系統建設,就能夠輕鬆部署適應性IT架構,讓IT基礎設施隨著業務與職能的轉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讓動成長企業夢想成真。

  惠普,動成長企業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惠普公司一直堅持標準化、模塊化、簡易化、集成化的產業發展策略,與Intel、微軟、Oracle、Cisco、BEA等世界著名IT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積累了豐富的客戶成功經驗。在惠普適應性IT的幫助下,Vodafone、Smart通信公司、CIBC等國外企業、一汽大眾、昆明醫療保險中心、北京醫療保險信息中心、廣東郵政、Alcatel上海Bell實驗室、等知名企業重新整合了企業IT系統,從容應對風雲變換,在各自的產業市場實現了令人羡艷的動成長。

  而正是基於適應性IT架構,惠普成功管理了IT業有史以來最大合併所帶來的變化,實現了業務系統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成為動成長企業。惠普與康柏這個IT界最大的合併,擁有業界最為龐大的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包括1200個分散的IT設施、215000台桌面PC、49000個網路設備、21671台伺服器、7000多個應用系統、900多個Web網站以及228000個電子郵箱;每周的電子郵件數量達到了 2600萬個,每個月的B2B信息達到3000萬條。惠普面臨著世界最大的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整合所帶來的挑戰:客戶、合作伙伴需要通過單一界面與惠普溝通,通過集成化、全球化的供應鏈將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向市場,降低IT運作的成本與複雜性。在評估了企業現狀之後,惠普在整個IT環境中應用了簡易化、標準化、模塊化和集成化的設計原則,通過公用數據中心為惠普提供公用化計算資源,實施ZLE項目整合惠普內部172個ERP系統,將整個IT環境外包給惠普服務部門。最終,惠普成為一個動成長企業,在9個月內共降低了30億美元的成本,通過供應鏈集成在9個月內節省了13億美元,將應用從7000個減少到 5000個,降低了24%的整體IT成本。

  今天的惠普正在通過科學的原則、切實可行的技術與方案,幫助用戶實現動成長企業夢想。惠普能夠評估業務與IT部門之間的聯繫性,量化IT充分利用率,提高業務靈活性;利用四大設計原則,構建與集成適應性較強的異構IT環境;藉助領先的軟體和服務能力,管理與控制動成長企業各級的變化影響;適應性IT架構優勢能實現流程和業務應用水平的延伸和鏈接——從供應上到客戶;充分利用每年40億美元的研發投資經費,支持未來體繫結構及相關技術創新,提供世界一流的、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組合。這一切都保證了惠普能夠為動成長企業戰略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企業業務隨用戶而動,IT基礎設施隨企業業務而動,這樣一來,企業業務創新模式就能夠隨時隨地轉化為滿足用戶需求的競爭力,——這就是動成長企業。動成長企業改變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更影響到整個企業生態環境。走進WTO,經歷非典衝擊,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複雜,市場變化更加瞬息萬變,藉助惠普動成長企業戰略,中國企業就能夠在變化降臨的各個階段快速實現業務決策,化被動為主動,而不至於在苦苦等待IT部門按需定製中錯失良機。

參考文獻

  1. 袁巨集偉.動成長企業與適應性網路架構
  2. 搜狐.惠普創建動成長企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Yixi,Gaoshan2013,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動成長企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