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農村能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農村能源(Rural Energy)

目錄

什麼是農村能源

  農村能源是指主要用於農村生活、生產生物質能(沼氣、秸桿、薪柴等)、太陽能風能、地熱、微水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1]

  狹義的農村能源系指農村應用的能源。由於在農村既有能源消費,主要包括農業生產、鄉鎮企業和農村家庭能源消費),也有能源<主要是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因此農村能源既包括外界輸入的商品能源,也包括當地的可再生能源。廣義的農村能源是指農村的能源問題,是對農村範圍內的各種能源以及從開發(或輸入)至最終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經濟及管理問題的總稱[2]

農村能源發展的戰略方向[3]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對於能源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尤其是對商品化的、清潔的能源的需求將急劇增加。同時,農業生產活動不僅消耗能源,而且也生產能源。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是很好的能源資源,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還可以種植能源作物如生產生物柴油的油料作物、生產酒精的甜高粱等。從這兩個方面出發,一要加大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尤其要加快從傳統的生物質能利用向現代生物質能利用的轉換,如秸稈氣化、發電、供熱、沼氣技術等二要密切結合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民脫貧.將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融人整個農村社會經濟活動中,使之成為農村幹部群眾能直接體驗到其效益的實實在在的工作,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三要與生態環境建設密切結合。由於無污染和可持續的特點,可再生能源將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合理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有利於生態環境的重要能源戰略。

  1.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家園經濟模式

  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家園經濟模式,即以沼氣池建設為核心,帶動畜禽養殖通過沼肥綜合利用生產優質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並結合廚房、豬圈和廁所改造改善生活環境。其主要思路是從農民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單元內部挖掘潛力,引導農民改變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增加農民優質燃料供應和增收為出發點.同時達到遏制植被破壞,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2.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商效利用為核心的能源環境產業

  能源環境工程是由大中型沼氣工程逐步發展而來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強調以能源生產為目的,對環境治理功能重視不夠。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畜牧業的迅猛發展,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同時由於生態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有機肥料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因此人們開始把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用於處理糞便,治理環境,生產有機肥。大中型沼氣工程的建設目的從單純獲取能源轉向了能源與環境並重,同時綜合利用沼渣和沼液,形成了能源環境工程模式。能源環境工程在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治理了環境污染,而且通過發酵殘餘物的綜合利用(如商品化有機肥生產)使企業獲得經濟效燕。加快能源環境工程的產業化發展是“十五”期間的重要方向。

  3.以生產液體燃料為主產品的能派農業

  能源農業是指以提供能源資源及其轉換產品為主要目的的農業生產及相關活動。能源農業的範疇不僅涵蓋了傳統概念上的種植業,即能源作物品種的優化選育和栽培、收穫和儲運,而且還包括了其所產生的能源資源的加工轉化和二次能源的利用等相關活動。美國、巴西、歐洲等國家開發種植能源作物的經驗表明,農業可兼有能源消費和能源生產的雙重性。根據當地自然資源條件,通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適當開發種植以提供能源資源為主要目的的作物,如甜高粱、甘蔗、木薯、油料作物、高能速生薪炭林以及油料樹種等,它不僅提供了能源,也是有助於增加和穩定農民收人,實現農業生產良性迴圈的有效途徑。此外,考慮到有限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將會枯竭,並且其利用對環境所造成的有害影響,而以光合作用為主要生產過程的農業能源資源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它的生產和利用能夠達到溫室氣體“零排放”效果,不會對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是可持續發展的。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性矛盾的日益突出,石油進口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開發以農產品為原料的液體燃料如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勢在必行,並應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方向之一。

  4.以提供產品、工程施工技術服務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大力推進以提供產品、工程施工和技術服務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以產業促進事業發展,增加就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採取應對措施,適應加人WTO的新形勢:一是充分利用WTO的有關條款制定相應政策;二是抓住可能的機遇如CDM等加快利用外資和技術;三是擴大國內外技術培訓和交流,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快發展優勢產業穩住市場並主動走向國外。建設有利於新技術普及推廣和產品升級換代的產業體系。

  要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創新提高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技術含量;在項目建設中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推廣價廉質優的產品,打破地方封鎖,扶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迅速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制定規範化系列化的產品技術標準,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建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通過產品出口和對外技術援助等促進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5.以“小型公益設施”推進西部可再生能源建設

  西部地區以及東中部貧困地區的農民的能源設施建設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十五”期間,財政部把農村能源項目納人了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範圍,安排專門資金予以項目補助。由農業部和財政部共同操作的農村小型工藝設施建設補助資金農村能源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沼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小型風力發電系統和太陽能利用四個方面。項目重點在農村能源短缺、生態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狀況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和糧棉主產區,補助內容包括建設工程的設計費、技術服務費、主要原材料(水泥、磚、砂石料)和配套設備的部分經費補助。補助對象主要為項目區農戶。要以“小型公益設施”為突破點,全面推進西部和貧困地區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

發展農村能源的重要意義[4]

  從國際上來看,2l世紀是缺能的時代,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各種耗能產業的不斷增多,化石能源資源越來越少,許多瀕於枯竭,世界各國正在尋求多種能源方式以滿足繼續發展的要求。

  “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中指出要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目前,我國農村能源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經濟落後地區普遍使用薪柴、秸稈等傳統生物質能,能源利用效率低,對環境破壞大;另一個是在有些地區商品能源使用達到一定的比例,導致大量秸稈堆放田間地頭或是場院周圍,這不僅影響村容村貌而且是對資源的浪費。

  目前中國有8.6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村居民生活用能的61%田靠傳統生物質資源。急速發展的鄉鎮企業所消費的能源已達320Mt標煤,占全國商品能源總消費量的1/4。中國依靠著世界7%的耕地改善著世界23%的人口的食物供應,還需繼續投入大量能源以實現農業現代化並支持農村經濟騰飛。由此可知,中國農村地區的能源問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有其特殊性,必須研究制訂適合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對後代人的需求不構成危害的發展之路。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能源,對於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用能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優化農村環境、提高農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義,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1.發展農村能源有利於促進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能源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農村的能源問題更為嚴重,農村的用電一遇到供電緊張就拉閘斷電,農民買了電器也不能用。因此,必須大力發展適合新時期要求的新型農村能源,提高生活質量,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2.發展農村能源有利於改善農村能源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

  從戰略意義而言,這也是城鄉統籌的重要內容。據專家估計,目前農民人均能源消費比城市約落後15年,按國家有關部門預測,2020年全國總能耗將達35億標噸,從理論推算農村在目前基礎上需提高億標噸以上的供應量。發展農村能源是體現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著力點。

  3.發展農村能源有利於促進農業增長方式根本轉變

  發展農村能源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就會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民增收。如近年來推廣的“豬一沼一果(糧、菜)”能源生態經濟模式,就是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把養殖業所產生的廢棄物轉換生成可再生能源沼氣和有機肥料,既解決了農村燃料問題,又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改善了農產品品質,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既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戶有一口沼氣池,不僅可解決生活用能問題,每年還可提供有機肥料約20噸,節柴2000公斤以上,戶均節支增收1000-2000元。

  4.發展農村能源有利於促進農村衛生狀況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大量的畜禽糞便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已嚴重污染了農村居住環境和生產環境,成為農村的一大公害。通過力口快農村能源發展,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沼氣項目建設等,短期內低成本地改變農村的環境衛生狀況,解決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改善人居環境,阻斷疫病傳染源,使農村村容村貌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根本變化,促進了農村社會文明進步。

  5.發展農村能源有利於促進資源迴圈利用,緩解農村能源短缺問題

  發展農村沼氣、太陽能和生物質等能源,不僅使農村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過改廁、改廚、改圈、改院等建設,把農村的。三廢”(秸稈、糞便、垃圾)變成“三寶”(燃料、飼料、肥料),實現了社會要生態,農民要致富的目標,促進了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發展,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農村。

我國農村能源的發展歷程[4]

  我國農村能源發展主要有三個重要歷史時期:

  一是商品能源極度短缺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幾千年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基本上沒有外界能源的輸入,都是依靠人力和畜力進行農田耕作和收穫,利用人力和風力提水灌溉農田,家庭炊事燃料則主要是秸稈和薪柴等自生能源,僅有的能源輸入是每年僅幾千克的照明用煤油。解放前稱煤油為“洋油”,就是我能源短缺階段的真實寫照。

  二是商品能源適當發展的階段。上世紀60、70年代農村電網的逐步建立,部分家庭採用電力照明,由於供應極不穩定和農戶收入很低,所用電力極為有限。至上世紀70年代末,農村人口占全國的80%,但消費的商品能源(煤,油、電)卻只有全國的15%,約1億噸標煤,農村所耗電量(包括農村生產耗電在內),只有330億千瓦時,人均年耗只有40千瓦時。由於農村人口的增長,農村當地生物質能的合理提供量與需求量之間出現了缺口,家庭炊事燃料普遍不足,其短缺嚴重地區往往是生態環境本來就較為惡劣地區。隨之出現的對生物質(秸稈和薪柴)的過度採伐,造成當地水土流失,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農作物產量下降。1979年在全國範圍內調查表明,竟有2/5的農戶全年缺燒三個月上,農村的生活用能(炊事、取暖)以及許多農產品加工,如制茶、燒煙葉等,主要靠燒薪柴和秸稈,年耗實物量高達6億多噸,其中2.4—2.6億噸的薪柴中有四成至三成是由過量採樵掠取,這是加劇我國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商品能源快速發展的階段。1979年開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農業、林業產量的提高,使得秸稈和薪柴的可提供量大幅提高,加之節柴竈、沼氣池等技術的推廣,基本解決了燃料不足的矛盾。1982年確立,並經1986年修正的“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究效益”的農村能源建設方針,其目標基本上限於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試圖通過發展沼氣、薪炭林,推廣省柴節煤竈,以及在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小水電、小煤炭、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能源建設道路。隨著商品能供應的市場化,農民可以通過市場購買煤炭、燃料油。農村地區的電網改造使得農村電網損失率大幅下降,電力成為農村家庭用能中增長最快的能源。遍佈城鄉的液化氣代銷點使得農民可以較方便地購買液化氣作為家庭的燃料。

  近年中國農村地區能源消費增長迅速(年均增長6%)。煤炭、油品、電力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20%和16%,油品和電力年增長率最為迅速。雖然增長迅速,但人均能源消費約為城市人均能源消費的18%,差距仍很顯著。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農村能源建設與管理條例.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2011年4月26日
  2. 王效華,馮禎民.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與實證[J].農業工程學報,2002(2)
  3. 王革華.我國農村能源發展現狀及“十五”的戰略考慮[J].2002農業工程青年科技論壇,2002
  4. 4.0 4.1 洪紱曾.發展農村能源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J].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2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连晓雾,Lin,Mis铭,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村能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