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生態環境建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環境建設(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目錄

什麼是生態環境建設[1]

  生態環境建設是指水、土、氣、生等自然資源(或再生自然資源)的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

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2]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緊緊圍繞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技為先導,以重點地區治理開發為突破口,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處理好長遠與當前、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優先抓好對全國有廣泛影響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工程,力爭在短時期內有所突破;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相結合,各種治理措施科學配置,發揮綜合治理效益;堅持依法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建設進程,建立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使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法制化,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科學化,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與保護、建設與管理並重,除害和興利並舉,實行“邊建設、邊保護”,使各項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發揮長期效益。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脫貧致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依靠億萬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環境建設資金。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用大約50年左右的時間,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依靠科學技術,加強對現有天然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綜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對改善全國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工程,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力爭到21世紀中葉,使全國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得到整治,適宜綠化的土地植樹種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復,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生態環境預防監測和保護體系,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中華大地山川秀美。

生態環境建設遵循的原則[2]

  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註重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節約和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

  2.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處理好全局與局部、長遠與當前、不同建設部門間的關係,優先安排生態環境脆弱區的水資源保護、天然林保護和防風固沙等重點生態環境建設工程。

  3.堅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系統原則。系統論的指導下,以重點工程為骨幹,通過實施重點整治工程,建立山區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與生態農業和城市綠化美化相協調的生態環境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的整體優化。

  4.突出科技創新的原則。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則出發,瞄準國內外生態環境建設的先進水平,借鑒國內外生態環境整治的先進經驗,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建設生態環境整治的精品示範工程。

生態環境建設與森林資源保護[3]

  1.著重抓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林業工程根據實際的現狀和應用可以劃分成重點和非重點兩個方面,在林業施工過程中應該分清主次,加大重點林業工程的建設力度。我國的重點林業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平原地區實施高標準農田林網綠化工程,提高農田防護功能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是突出抓好退耕還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實和兌現補償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護投入,建立健全管護隊伍,調整結構和開發特色產業,解決退耕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

  三是認真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重視集體林的管護,通過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措施,進一步保護、恢復和發展天然林資源。同時,開展多種經營,開發新產業,妥善安置富餘職工,維護林區穩定。

  四是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鞏固提高現有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切實保護好各地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五是實施濕地保護工程,在對濕地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濕地保護、恢復等措施,有效保護濕地資源。

  六是實施村屯綠化和坡地丘陵困難地區林業富民工程,積極發揮林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幫助農民致富增收。

  2.加快建設高效林業產業,實現興林富民

  廣闊的林業資源可以為百姓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提高百姓的物質生活條件,打動附近區域的經濟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辯證的看待富民和發展林業的關係。不能因為單一的富民思想而一位的破壞林業資源,也不能固步自封,過分保護林業資源而損害百姓的正當經濟利益和發展權利。對於這二者的關係,管理者應該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程度標準。應該充分的實行生態林業的富民思想,也就是說,一方面保證森林資源的生態環境,一方面提高百姓的經濟收益

  經過人們的多年探索,已經制定出幾個典型的成功理念:一是要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二是實施種苗工程,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產業。三是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產業,積極推廣優良品種,推進規模化、規範化經營管理及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創名優綠色品牌產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重點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林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五是培育林業後續產業,重視引導農民開展林藥、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複合經營,發展森林野生食品採集業,使森林發揮最大效能。

  3.完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強化森林資源管理

  森林資源的保護需要進一步完善實際的管理工作。對於管理工作的提升首先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證,提高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權威性,只有有法可依,森林資源的保護才能落實到實處;

  其次,加強林政資源管理機構建設,根據森林資源開發的實際需要設定必要的管理部門,對於不重要的部門可以適當的合併,同時提高管理部門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嚴格的做好本職工作,對於任何違反森里保護原則的活動都要嚴格制止,同時應該逐漸的完善部分保護人員的辦公條件,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

  第三,要嚴格森林資源限額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既保證當下人民的生活,又能造福子孫後,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就是“三總量”的嚴格控制。

  第四,積極開展林政執法檢查和林區綜合治理工作,強化管理措施,堅決制止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亂占林地的違法行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第五,提高森林火災預防、撲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綜合能力,實現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

  第六,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認真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的方針,綜合協調運用營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學等防治措施,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貫穿於林業生產全過程,著力促進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預防戰略轉變,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由以化學防治為主向以生物防治為主轉變。重點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這五大體系建設。

  4.實施科技興林戰略

  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去以及和諧社會建設口號的理論依據,必須實科技興林戰略。該項工作比較複雜,完成難度大,應該按照不同的側面逐一落實:加快培育和引進優質、速生、抗逆性強的林木新品種,優先解決生態建設、天然林保育、防沙塵、森林災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更好地為林業建設服務。要重點抓好林木良種、困難地段造林技術、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還林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建成一批具備一定規模的林業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園,穩定基層林業技術推廣隊伍,加強基層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網路,加強林業技術監督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林業國家標準化行業標準,為林業工程建設提供技術和質量保障。

  5.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目前的林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需要逐步的提高,具體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完善和提高林業科技服務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b.改善職工工作條件,配備現代化的儀器設備,進行科技示範點建設,促進科技推廣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臺階。c.抓好種苗和良種基地建設。重點建設種苗示範基地、林木良種繁育中心、採種基地,逐步實現主要造林樹種良種化,種源基地化,種子加工機械化,同時,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驗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基本形成種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d.完善提高國有林場管護站、木材檢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業調查設計隊、鄉鎮林業工作站辦公條件和裝備水平,為基層林業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進行林業信息網路建設,用現代化手段,實現信息、技術的快速傳遞,實現辦公自動化的要求。e.森林在春秋季節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對於森林的破壞都是致命的,而且森林的火災處理難度大,很難控制火勢,所以必須防患於未然,要完善森林保護區的森林防火設備,進行設備的定期檢查,引進高質量的先進設備,定期對消防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和集訓,提高全體人員火災處理的效率和技能

參考文獻

  1. 張紅衛編著.生命 環境 青少年課外知識全知道 超值白金版.中國書店,2011.05.
  2. 2.0 2.1 席振峰.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第4期).
  3. 阮傳英.淺談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第17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態環境建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