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水土保持(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目錄 |
什麼是水土保持[1]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科學技術。
水土保持的組成[1]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類措施組成: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①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結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臨時性小地形,如區田、畦田、溝壟種植等。此外,還有深耕、密植、間作套種、增施肥料、草田輪作等,都是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
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稱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從而減輕雨滴對地面的打擊,增加土壤入滲,減少地表徑流量,減緩流速和削弱沖刷力。
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修建各類工程改變小地形,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入滲,從而達到減輕或制止水土流失,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根據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和護岸工程3大類。各類措施特別是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賴,相輔相成的關係。
水土保持的主要特點[2]
城市水土保持與農村水土保持相比,雖有一定的共性,但卻要複雜得多,而且具有很明顯的特殊性。弄清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特點,對搞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投入主體多元化,監督執法的地位和作用突出
城市水土保持的投入主體是多元的,政府雖然也保持一定的投入,但畢竟還很少,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基本原則,城市水土保持主要由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和開發建設單位依法承擔。城市的生產和開發建設項目高度集中,且又分佈在各行各業,情況十分複雜,加之目前建設單位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和履行水土保持法定義務的自覺性還普遍不高,所以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顯得格外突出。也就是說,抓好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是搞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關鍵。
2.內涵更豐富,措施更複雜,防治標準和要求更高
城市水土保持已成為城市自身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農村水土保持相比,其內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擴展,治理任務更加艱巨。在規劃和安排水土保持措施時,不僅要充分考慮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要求,而且還要結合城市功能分區和生態建設發展規劃,使其符合城市的綠化和美化要求。這就促使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更趨多樣化,對防治措施的複合性功能要求更強,對防治標準也要求更高,其投資規模和力度都較農村水土保持顯著加大。
3.開放性、系統性、綜合性高度協調和統一
城市水土保持的投入主體涉及各行各業,情況千差萬別,水土流失防治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各不相同,各個生產和開發建設單位採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除滿足自身的防治目標和要求外,還必須同城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要求相適應,不能閉門自治,即城市水土保持必須堅持開放性、系統性、綜合性的高度協調和統一,這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顯著特點。山西太原市各行業、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各盡其責,各盡其力,協同共建,在城市水土保持試點過程中,對河道治理、城市綠化美化、居住小區建設、生態旅游區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處理、城郊生態農業建設等堅持高起點統籌規劃,多目標、多功能綜合考慮,不但水土保持成效顯著,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太原鋼鐵公司在對約1000萬m^3的廢棄渣山治理過程中,大搞綜合利用,走出了一條“以渣養渣、以渣治渣、綜合治理、變廢為寶”的好路子,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還盈利1.14億元。
水土保持的對策[3]
1.加強水土保持法制宣傳
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國家十分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將水土保持作為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1991年,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軌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指出: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產。這是相互關聯、依次遞進的4個層次,最終是為發展生產、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務。水土流失、水環境的惡化已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危害,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的宣傳力度,除了在有關水利工作會議上進行傳達貫徹,還通過張貼水土保持宣傳畫、報紙、電視、散髮傳達、巡迴演講等形式,開展廣泛的宣傳,廣大人民群眾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識得到了加強,同時通過執法監督,取得了顯著成績,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產生。
2.註重綜合效益.改善生態環境
植被的破壞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植被覆蓋對地面尤其是坡面土壤侵蝕影響極大,植被的減蝕作用主要表現在:植被莖葉對降雨雨滴動能的削減作用,對降雨的截留作用,對徑流流速的減緩作用;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入滲可以涵養水源,固結土壤,提高土壤抗蝕性作用;植被可以減緩風速,降低風力侵蝕危害。在區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植樹造林,栽種牧草,禁止毀林、毀草,同時對溝、河、路、渠的堤岸坡面布設植被或砌護措施,防止坍塌和沖淤。
搞好水資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關鍵,其措施有以下三點:
(1)坡面滲蓄、工程攔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體深層轉化,並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勢能,在無雨時節,上游的地下水轉換為下游的地表水,維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斷流,以補給地下水,增加水資源的可利用量,發揮以淡壓鹹的作用。
(2)減少水庫、江河淤積,使水利工程延長壽命,增加效益,減輕防洪負擔。
(3)避免點源和非點源(面源)污染通過徑流匯入受納水體,減輕水體富營養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這一切均有利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環境的保護,是建設景觀水利、營造親水空間的基礎。同樣,搞好水資源管理可以進一步增強水土保持措施的滲蓄、攔沙效益。
水土保持的意義[4]
1.水土保持是農業發展的基礎
目前人口賴以生存的糧食生產仍主要依賴於土壤。在我國,用世界上7% 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耕地顯得更為重要。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所以一塊良好肥沃的土地至關重要。但是目前,一方面有些區域特別是農村為了增加經濟收入,過分的砍伐樹木開墾荒地,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再加之由於對土地的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早晨已有耕地變為“三跑”耕地,無論是哪種農作物種在跑水、跑土、跑肥的土地上都不會有好的收成。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多,人們又把一些耕地變為建築用地,有一部分農民開始走向城市造成土地的浪費,土地常年設人打理造成肥力下降等等諸多問題。水土保持在農業上的應用就是以保水、保土、保肥為主要目的的耕作措施,它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在農業上建設自給有餘型農業,建立生態農業。水土保持在農業上的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幾點目標:一是按季節分佈最大限度的將天然水變為土壤水,減少各種形式的徑流產生;二是根據土壤中的水分儲存原理,最大限度的把“土壤水庫”中的水應用於農作物的生長,減少地表水的蒸發等非生產性消耗:三是應用耕作原理,使土壤的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合理分佈,使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分佈,最大限度的使地表水存於土壤中,滿足土壤中的農作物根的水分的供給和呼吸;四是提高肥效,減少耕地中的雜草等,使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的應用於農作物。可見,水土保持在農業中的應用至關重要,是發展生態型農業的基礎。長期以來,水土保持部門積極開展工作,實施統一規劃和綜合治理,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水土保持是林業發展的基礎
全球遏制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是運用森林對氣候的調節,但是近些年來,雖然國家大力發展林業,建造人工林,但是仍然出現極端氣候頻繁的現象,歸結起來主要是由於造林整地方式落後、造林整地方式落後、林分質量低下、經營方向的片面性等原因造成。水土保持在林業中的應用,是建造佈局、配置、樹種結構、經營及其功能都具有其特殊性的森林。最能體現這一林種功能的應該是原始森林。它主要由喬木、灌木和草被組成,地表有近10cm 甚至更厚的枯枝落葉層,這些枯落物覆蓋林地土壤表層,一方面減少了雨滴直接打擊土壤顆粒,防止了土壤結皮;一方面枯落物對泥沙具有過濾作用,避免土壤毛管空隙堵塞:一方面枯落物的分解轉化,增加土壤的肥力並促進土壤入滲能力的提高。這種層次結構的林地土壤就能形成很強的攔蓄雨水的功能。而現在的人工林卻攔蓄雨水作用十分微弱。這意味著攔蓄雨水的任務由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共同承擔變成主要由土壤來承擔,這就造成了雖然有大量的森林,但是仍然水土流失的現象。如何調節氣候,避免極端氣候的發生,可見水土保持在林業中的應用至關重要。
3.水土保持是水利工作的基礎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而且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水利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然而,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存在著現有水資源貧乏且在時空上分佈不均衡的現狀。目前我國有1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處於嚴重的缺水狀態,有7個省區人均水資源低於60m3,國內農村有2000多萬人存在著飲水困難。水資源供需嚴重製約著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和諧的發展。水利是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除害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許多內容,但是我國水利存在著部分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等問題,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十分嚴重,實施水土保持遏制水土流失是當前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水土保持可以有效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並且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也降低了這些災害對水利工程的損壞率,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這些災害對國民經濟的破壞,進而把損失降到最低。此外,水土保持不但提高水環境的質量,從根本上改變水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此可見,水土保持使水利資源的利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在水利上應用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