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英國渣打銀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Standard Chartered)
英国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Group)
英國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Group)

英國渣打銀行官方網站:http://www.standardchartered.com/ 英文

英國渣打銀行官方網站:http://www.standardchartered.com.cn/ 中文

目錄

英國渣打銀行簡介

  建於1853年,渣打銀行(又稱標準渣打銀行;英語: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港交所:2888)是一家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銀行業務遍及許多國家,而在英國的客戶非常少。渣打銀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市,並且是香港的三家發鈔銀行之一。

  渣打銀行是世界權威銀行。業務集中於亞洲、次大陸、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渣打主要業務包括零售銀行服務如按揭、投資服務、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等,商業銀行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資金及托管服務等。渣打銀行集團在金球擁有600間分支機構,遍佈世界56個國家。

  通過戰略聯盟和收購的支持,以及業務、產品、地區和人員等各方面多元化均衡發展的推動,渣打銀行獲得了強勁的有機增長,併成功確立了其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等新興貿易走廊的地位。

  與其它銀行不同,渣打銀行超過90%的利潤來自於亞洲、非洲及中東市場。渣打銀行提供個人及商業銀行服務,擁有環球銀行業務經驗,並對各地區市場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為客戶提供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服務以及具有行業一流水平的金融解決方案。

  憑藉維持高素質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企業社會責任,渣打銀行在其營運網路內深受信賴。渣打銀行以長遠眼光看待企業行為,通過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等確保銀行的持續發展。

  通過貫徹銀行的核心價值觀,渣打銀行致力於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承諾。渣打銀行註重人員管理、為客戶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務、積極關心社會公益並和監管機構密切合作。

  渣打銀行於1858年在上海開設首家分行,近150年在華經營從未間斷,已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渣打銀行得到允許繼續留在上海營業,並應新政府要求協助打開新中國的金融局面。五十年代,渣打銀行對中國的貸款業務著重在化學及鋼鐵工業方面。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渣打銀行率先重建在中國的服務網路。加之已有的上海分行,渣打遍佈了中國的15個城市,成為在華網路最廣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中國區總部座落上海,下屬七家分行,一家支行,六家代表處和三百多員工,為沿海及內陸地區提供服務。渣打銀行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併為中國入世之後的市場進一步開放做好充分的準備。

  2006年,渣打銀行被和訊網評為“2005年度最佳外資銀行”,並獲《中國經營報》頒發的2006年度“卓越創新服務獎”。現在全國擁有12家分行 (重慶分行籌辦中),8家支行和3家代表處。

  2007年3月27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這充分顯示了渣打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以及其作為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內的領導地位。

銀行發展歷程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併而成,分別是:英屬南非標準銀行(the 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和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1911年後譯名改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渣打銀行是一家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渣打”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

  • 1858年,渣打銀行在加爾各答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孟買以及上海緊隨其後。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別成立。
  • 1900年代早期,渣打銀行成為第一家獲准在紐約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標準銀行於1863年在南非伊麗莎白港(Port Elizabeth)開張。
  • 從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標準銀行在非洲開設多家分行,但部分因經營困難而被關閉。
  • 1957年,渣打銀行收購了東方銀行(Eastern Bank),從而獲得了其在亞丁(葉門) 巴林、貝魯特、塞普勒斯、黎巴嫩、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分行網點。
  • 到1950年代中期,標準銀行在非洲已擁有約600分行及辦事處
  • 1965年,在與原英屬西非銀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併後,它的網路得了充分的擴張。英屬西非銀行在奈及利亞、迦納、獅子山、喀麥隆和甘比亞擁有分行。
  • 1969年,標準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併,成立了標準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渣打隨後收購了英國的霍奇集團(Hodge Goup)和華萊士兄弟集團(the Wallace Brothers Group)。

  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後,它的分支機構又遍及 歐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尼泊爾和美國。渣打收購了三家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聯合銀行(the 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獲得了進入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機會。1986年,英國萊斯銀行 (Lloyds Bank)意圖對渣打進行收購,但最終由包玉剛及邱德拔聯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2006年3月28日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宣佈,從邱德拔遺產信托手上,收購渣打銀行的1.52億股份,即占渣打股權的 11.55%,成為渣打的大股東。1990年代,渣打繼續擴張其網路,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尚尼亞和緬甸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渣打銀行:全球化管理培訓生計劃

  藉助渣打在全球的網路,管理培訓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不同市場的國際化經驗,他們被派往諸如新加坡、英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定期培訓和銀行內部的輪崗,深入瞭解銀行業務。每個培訓生還配備了一名指定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導師關註其成長和發展,一個上屆培訓生也將作為其伙伴解答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

  為瞭解決本地人才匱乏的問題,渣打銀行仍然通過利用其全球的資源,引進了一批有經驗的人才擔任管理層。在擔任領導崗位之外,他們還有著培養本土繼任者的目標。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加入渣打,就等於進入了一所新的學校。銀行內部設立了專門的組織學習部,為員工提供金融、銀行業務、管理技巧等專業培訓。每年年初,員工都要為自己制定全年的個人學習發展計劃,併在管理層的幫助和支持下完成。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渣打在人力資源培訓的投入上也不斷增加。如果員工參加公司規定外的培訓和進修獲得正式證書,公司也會承認並且報銷部分學費。

  為了更多地從員工那裡獲得有效的信息,渣打採用了“蓋洛普Q12員工滿意度調查”和渣打“長項管理”等工具。這些工具能夠幫助公司瞭解員工的需求,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渣打銀行的暗渡陳倉之術

  2006年英國渣打銀行以高於市價三成價格收購臺灣新竹商銀股份,其意在拓展亞洲及中國內地業務。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在外資和台資銀行眼中,簡直是遍地黃金。而兩岸金融往來仍沒開放的格局,將台資銀行無情地關到城門外,但外資卻找到了搶灘中國的新捷徑,手中買的是臺灣的銀行,眼裡盯的是中國的市場,外資在獲得臺灣銀行業人才的同時,也得到了台商客戶的資源。

  台資銀行島內業務黯淡,之所以能賣得好價錢,同業者一語道破,“看的就是大陸的商機”,臺灣新竹科學園區80%是台資新竹商銀的客戶,很多在大陸有投資,只要兩岸資金渠道一溝通,客戶就被帶到了大陸。

  渣打銀行看上的就是臺灣銀行未來經營大陸市場的潛力。

1、臺灣銀行的悲嘆

  眼見外資在年底即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全面開放的中國市場摩拳擦掌,中資銀行也藉著引入戰略投資者而走向改革,台資銀行卻仍然受限於兩岸政治的僵局而只好站在門外觀看,只能暗暗希望兩岸金融有所突破的一天,台資銀行所擁有的人才及臺灣金融服務經驗到時還能有用武之地。

  人際關係和人才原本是台資銀行進軍大陸市場的最佳武器,然而商場競爭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臺灣銀行業者表示,中資銀行引入外資銀行技術後進步神速,以及外資銀行併購臺灣的銀行作為跳板,讓臺灣銀行業者感到非常大的競爭壓力。他們指出,以後在大陸發展的對手,就是類似渣打這類的銀行。

  銀行業人士普遍認為,臺灣金融業雖然有眾多的台商客戶基礎,但臺灣的銀行現苦於目前在國內並不能開展任何業務,只能眼睜睜地把這部分商機拱手讓出,而外資銀行正好可以透過併購臺灣的銀行,把台商的整個資金鏈資金歸集起來。雖然台資銀行很多方面無法跟外資銀行比,但大陸市場很大,外資銀也無法全部吃下,而且台商客戶還是比較喜歡本土的銀行。

  台資銀行現在腹背受敵,在大陸,國內銀行憑藉多如米鋪的營業網點取勝,而外資則用產品優勢緊盯高端客戶,那麼,臺灣的銀行未來將靠什麼生存呢?

2、渣打銀行的竊喜

  英資渣打銀行雖然在香港和東南亞的個人金融業務市場上頗有名氣,但是在國內這塊黃金大蛋糕中所占的金融市場份額微不足道,不論網點佈局和客戶來源都遠少於美資的花旗銀行,以及匯豐銀行集團等。如何通過一些原固有的銀行網路和客戶渠道爭取更大的國內市場和亞洲市場份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亞洲市場發展策略。

  而臺灣的銀行所擁有穩定的台商客戶基礎以及網點規模,這將十分有利於這些類似渣打銀行的外資銀行進一步整合台商的金融服務,並擴展其在亞太市場的企業金融業務及市場份額。

  中國國內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對於外資,經營金融機構的關鍵是本地化。與其從頭訓練中國的銀行業人員,還不如直接把臺灣的團隊搬過去,這樣可以迅速組建高素質的管理團隊開展業務;而且臺灣的金融人才素質水準高,從業經驗好,又有比較高的行業道德水準,外資銀行用得比較放心。

  同時,台資銀行在公司治理、消費金融以及風險控制等銀行從業經驗方面都可以在國內好好運用,因為中資銀行大多還在發展中,有些問題還未發生過,臺灣銀行的這些經驗,正是他們在國內金融業生存的重要價值之一。

  臺灣的金融業技術比較先進,又有同文同種優勢,年底國內金融業全面向外資開放,如果渣打以後要在大陸各地開設新的分行,它可以把臺灣新竹商銀某個分行的經營模式和所有人才及其從業經驗整個兒搬到國內去。

  外資銀行急於併購臺灣的銀行,主要還是放在資產及財富管理等業務。其實他們需要的分行家數不用很多,臺灣有十幾個分行就可以了,尤其是新竹商銀更特別,新竹科學園區約80%是他們客戶,這一客戶網路群有現實的使用價值

  英國渣打銀行以30%的溢價,收購臺灣新竹商銀的話音未落,花旗集團入股臺灣華僑銀行的談判也己進入最後階段,外傳匯豐和渣打也爭相對僑銀伸出了橄欖枝。

  從這些緊鑼密鼓的收購行動可見,渣打銀行通過收購台資銀行,不但可以在國內擴張他們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營銷客戶群,同時還可以取得適合中國特色和人文環境的銀行從業人才團隊和相關的從業經驗。

3、國內銀行的壓力

  中國按照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將於今年底全面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由於看上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外資銀行近年來除了在中國不斷增設分行外,還積極入股中國本土銀行,除了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資產質量不高甚至壞賬纏身的一些地方商業銀行,也成為外資心儀的收購對象。

  相對於臺灣的銀行同業而言,國內銀行業對外資銀行的併購活動感觸最深的不是他們對一些地方小型銀行的收購戰,而是外資銀行將通過收購與國內同文同種的台資銀行或港資銀行,再利用他們的從業人員和經驗,以及他們原有的客戶群滲透到國內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如果再加上外資銀行品牌產品的服務優勢和網路技術優勢,國內銀行業將會迎來高度市場競爭的局面。

渣打銀行:致力於中小企業

  瞄準中小企業

  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渣打銀行在中國的定位愈加清晰,逐步將目光聚焦在中小企業上。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渣打銀行的中小企業銀行業務比重已超中國總業務的50%。

  之所以會選擇中小企業作為中國業務的突破口,渣打銀行有著自己的目的。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2005年中國中小企業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 60%的出口額、並提供了75%的就業機會。而與此同時,發展勢頭強勁的中小企業獲得的銀行貸款僅為總量的32%左右。由此可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渣打銀行已經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審批建立了5CS的原則,這包括借款人和主要股東的品行、還款能力、信用度、企業的現金流。除這四點之外最重要的是抵押品,這是中貸款最重要的因素。

  同時,渣打銀行內部還建立了一個評分系統,根據全球56個國家不同的中小企業貸款的經驗,對企業提供的數據我們也進行量化分析,然後他們會看客戶的現金流、財務報表,並做一個比較客觀的量化分析。

  為有針對性地做好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渣打銀行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市場調研團隊、產品開發團隊、貿易交易顧問團隊,以更好地屏蔽風險,並採用一個客戶由一個客戶經理負責的模式,確保對客戶的全方面瞭解。

  與其他銀行不同,渣打銀行的中小企業服務是歸於個人銀行業務的,而非企業銀行。之所以把中小企業服務歸到個人業務中,是因為作為企業,可能從銀行貸款不容易,但如果作為個人的話,則有很多渠道。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他們的老闆息息相關,中小企業的理財與老闆的理財密不可分,所以更像是個人銀行業務。

  目前渣打銀行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開始試點中小企業的“無抵押、無擔保”產品,由於這類業務對客戶經理的要求相當高,因此很難快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所以渣打銀行正在加速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渣打在華業務特色

  • 優先理財具有全球統一的服務標準標識形象和優先禮遇,專為對財富管理有嚴格要求的尊貴客戶而設。
  • 中小企業貸款渣打銀行已經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審批建立了5CS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做好對中小企業的服務。
  • 其它業務為在中國的中、外資企業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服務,併為中國居民提供全面外匯業務服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英國渣打銀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