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 Ulrich四角色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1990年代初期,圍繞“是否炸掉人力資源部門”,美國學術界掀起了一輪爭論。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時候,Dave Ulrich的《Human resource champions》橫空出世。他通過一個替代性問題的提出——人力資源部門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巧妙地避免了陷入爭論的漩渦當中。Dave Ulrich基於咨詢實踐和對標桿企業的研究,提出了四象限模型,界定了人力資源部門的產出和需要扮演的角色。
Dave Ulrich認為,人力資源部門的產出有四項:戰略實施、員工貢獻的提升、行政效率的改善、成功的變革。相應地,人力資源部門應扮演四種角色:戰略伙伴、員工領頭人、事務管理專家、變革助推劑。
四象限模型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乎所有優秀企業都按照四種角色模型對人力資源職能進行了重塑。
在給MBA講授人力資源課程時,Dave Ulrich喜歡提出下麵的問題:誰該對人力資源活動負責?
A、各部門管理者
B、人力資源人士
C、各部門管理者和人力資源人士合作
D、咨詢專家
E、沒有人,自生自滅
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C。按常理講,這是一個正確的答案。然而Dave Ulrich為了讓他們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會告訴他們C是錯誤的,正確的答案是A。他告訴學生們:“從根本上講,各部門管理者對公司的產出和流程負有最大的責任。他們負責為股東提供經濟利益,為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為員工提供工作的價值。為了達成這些產出,各部門管理者必須成為人力資源負責人。”
在21世紀初,寶潔公司就基於Ulrich的四角色模型和註重成果的理念,對其HR部門的使命、角色和職責進行了系統梳理:
人力資源部的使命——造就勝利之師創造最好的環境來吸引、保留和發展最優秀的人才
為員工提供日常的服務
創造以價值為基礎的文化環境,以促使公司不斷改革,滿足生意的需要
人力資源部的角色——負責組織和人員的有效性,與直線經理共同著眼戰略和未來
人力資源部為履行使命,扮演四大角色:業務戰略伙伴、變革代理人、員工利益的捍衛者、行政管理的專家。
角色一、業務的戰略伙伴
角色:管理戰略性人力資源
任務:執行戰略、策略
形象: 戰略伙伴
活動:人力資源與業務策略達成一致
人力資源部與業務決策者們一起制定和部署業務戰略:
為業務策略提供咨詢服務
幫助公司部署和執行策略
角色二、變革代理人
角色:管理變革任務:創建全新的組織
形象:變革代理人
活動:組織有效性
人力資源部會幫助公司的管理者(即直線經理們)做好組織準備工作,應對變化:
不斷優化高效組織
管理變革和過渡期
創造能引領和適應變化的組織能力
角色三、員工利益的捍衛者
角色:管理員工貢獻
形象:員工後盾
活動:傾聽,反應以及為員工提供人力資源幫助
人力資源部與公司的管理者(即直線經理們)一起增加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敬業度:
建立可以增強公司與員工溝通的體系
定期舉行員工意見調查
提供各種工具系統來提高員工的工作表現
建立各種激勵機制
提高公司保留員工的能力等不斷優化高效組織
角色四、行政管理的專家
角色:建立一個穩定而切實有效的組織運作架構
任務:不斷設計和提高人力資源工作流程的效率;確保提供客戶至上的員工服務
形象:行政專家
這一部分是大家所熟知的、最傳統的角色,負責發展各種系統/流程來吸引、保留和發展人才和組織:
招聘、用工及人員調配;培訓和發展;薪酬、福利;員工溝通;人員資料管理系統;員工調動服務;職業衛生;安全與保衛;四大角色對人力資源部的能力新要求;對企業業務的瞭解;領導力/影響力;積極理解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親和力和同理心;個人信譽度;公司文化的行為楷模;經營品牌的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