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職業衛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衛生(Occupational Health)

目錄

什麼是職業衛生[1]

  職業衛生是指以職業人群和作業環境為對象,通過識別、評價、預測控制不良職業環境中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健康的影響,早期檢測、診斷、治療和康復處理職業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損害或潛在健康危險,創造安全、衛生和高效的作業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和促進職業人群的健康、提高職業生命質量的目的。

職業衛生的發展前景展望[2]

  1.職業衛生的工作模式向縱深發展

  職業衛生的工作對象將面向一切職業人群,包括工人農民腦力勞動者等其他人群,以適應現代高科技產業職業危害的防治要求。職業衛生工作模式將由單一的監測一監護一評價轉變為檢測一監護一評價一控制配套系統服務;由單純職業危害性監控轉向職業性、非職業性危害因素的全面監控;由對部分職業人群健康監護轉變為對全系統所有勞動者的監測監護。職業衛生工作中,解決如何發現職業禁忌證、如何早期發現和有效防治有害因素引起的職業病、亞臨床病變和遠期健康效應將成為新的方向;勞動過程中的工效學問題、不良體位姿勢、生物節律問題、職業性心理緊張等將成為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重點;甚至社會心理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也將納入職業衛生工作的內容之中。

  2.職業衛生的研究全面突破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突破,是現代醫學最輝煌的進展。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成果,從分子水平上研究職業危害的生物學效應,已成為新世紀職業醫學領域令人關註的亮點。生物標誌物研究的廣泛、深入的開展、分子流行病學的異軍突起,預示著職業醫學在新的世紀里將會產生質的飛躍。

  生物標誌物在篩選易感人群,減少接觸危險性、發現可逆的和亞臨床病變,預防職業病的發生等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它在職業危險度評價、生物監測、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易感性預測以及職業病臨床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分子生物標誌物研究到職業危險度評價、生物監測、易感人群篩選以及職業病臨床的應用,中間需要一座橋梁。在職業醫學實踐中,如何探討低接觸與健康變化的關係、如何確定接觸生物標誌物的閾限制、如何評價預防和臨床干預的效果、如何制定衛生標準和臨床診斷標準、如何界定職業禁忌證等等,都需要流行病學知識與技術的介入,這樣分子流行病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將會迅速嶄露頭角,將會對職業醫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勞動過程中的工效學問題、不良體位姿勢、生物節律問題、職業性心理緊張、社會心理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等將成為職業醫學研究的新的方向。

  3.職業健康監護突飛猛進

  職業醫學的新發展,將使職業健康監護從對生產工人所患法定職業病和職業性傷害的診斷、治療和勞動能力鑒定的舊模式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人享有職業衛生”、“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新模式。基因多態性和易感性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為職業禁忌證的確定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為易感基因分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且個體基因型相對穩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使個體易感性預測成為可能。通過鑒定影響個體對環境因素反應的基因和等位片斷的多樣性,即能準確地預測出影響人類健康的危險度,篩選和保護高危人群,預防職業危害的發生,達到一級預防之目的。目前國內外正對化學毒物、致癌物、矽塵等與反應基因、細胞周期基因、修複基因等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的關係進行研究,預期將能發現更多的與環境有害因素相關的易感性基因和易感性生物標誌物,對職業健康監護的範疇擴大到及時發現職業禁忌證、保護易感性個體或高危人群有著積極的意義。

  研究技術和檢測手段的飛速發展,接觸生物標誌物、效應生物標誌物的監測,可靈敏地反映生產環境因素對靶部位的早期效應,使接觸職業有害因素的個體或人群中的不良效應、亞臨床病變和遠期健康效應得以早期發現,達到早期防治的目的。同時,接觸生物標誌物、效應生物標誌物的監測,還可正確指導職業病的治療、預後效果的評價,從而大大提高職業健康監護的水平和質量

  瞻望我國職業衛生工作策略,將全面強化法制管理,持續加大政府監管力度,根本激活職業健康促進,註重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個人防護意識,以創建衛生、安全、文明、舒適的現代化職業環境。在新的形勢下,廣大職業衛生工作者面臨的不僅僅是挑戰,而且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我們作為職業衛生戰線的一員,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站在職業醫學發展的最前列,為構建和諧社會、為新世紀“人人享有職業衛生”全球戰略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貴範主編.第二章 職業環境與健康.預防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 李金奎,邵華,張志虎,馮斌.職業衛生的發展狀況及前景展望[J].中國職業醫學,2008(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職業衛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