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經營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負債經營風險是指當負債所取得的經營收益不足以抵償負債的資金成本時所產生的財務風險。
負債經營風險的特點[1]
一為相伴性。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隨著負債比例的擴大,企業凈資產盈利水平可能猛然提高,企業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同時企業承擔的風險隨之快速增大。所以企業應認真權衡負債經營之利弊,切不能盲目向外借債、賒欠和發行債券。
二為迅增性。
隨著負債比例的增長,風險增加的規模和速度遠遠大於凈值利潤率期望的增長規模和速度,負債比例越大,風險增長倍數也越大。
三為突發性。
隨著經濟形勢良好和市場的繁榮,負債比例的增大,企業盈利水平也在提高,只見其利,不見其險。但是,一旦經濟狀況惡化,市場疲軟,產品滯銷積壓,經營利潤下滑,債務危機就可能突然爆發,以致於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負債經營風險的分類[2]
企業負債經營風險又可分為短期負債風險和長期負債風險。
(1)短期負債風險。短期負債主要包括償還期在一年以內的短期借款、預收貨款等。這類籌資方式具有資金成本低、手續簡便等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如數額少、使用時間短,經常存在著到期付款的威脅,一旦到期不能支付,會危及企業的信譽,而且為了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客觀上要求企業的流動資產必須多於流動負債幾倍,從而限制了企業資金的長期投資,失去獲利機會;還限制了企業增加流動負債的能力,造成資金周轉的困難。另外,在流動資產投資期既定的情況下,用短期負債融資,公司要不斷舉新債、還舊債,由於市場利率是波動的,存有利率變動風險,未來的時間完全有可能出現短期利率比現在長期利率高的現象,而使企業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2)長期負債風險。長期負債一般數額較大,使用時間較長,可用於產品深層次的開發,增強企業的後勁。但企業在較長時期內的經濟狀況,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其風險較大。一般來說,它存有以下風險:
①利率變動風險。長期負債一般都是在借款時確定利率,在借款期內固定不變。如果因國家經濟政策變化或資金市場的資金供過於求等原因,致使利率下降,而企業仍按原定利率支付利息,企業將因此蒙受損失。
②無力償還負債風險。企業舉債不但要還本付息,而且有著固定的償還期限,如果企業負債經營得不到預期的收益,就會面臨著無力償還負債的風險,危及企業的生存。
③長期負債短期使用風險。長期借款利率通常高於短期借款利率,其資金籌措費用也比短期高,如將長期債務僅在短期使用,很不經濟。
④信用緊縮風險。金融危機寸,收縮銀根會使企業難以應付,債權人對原有債務只收不貸或多收少貸,企業急需資金而求貸無門,勢必影響企業發展。
負債經營風險的衡量[1]
衡量負債經營風險,通常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即將情況的分析判斷和數據的整理計算結合起來。由於風險和概率有著直接的聯繫,所以衡量負債經營風險的程度可用概率方法計算。一般計算自有資金利潤率的期望值、標準差、標準離差率和壞賬機率等指標。
1.利潤率期望值。指按可能利潤率的概率分佈計算的利潤率平均值。其計算公式為:
利潤率期望值=(可能利潤率×概率)
2.標準差。它是可能利潤串對財望利潤率的偏離程度,標準差越大,表明風險越大。標準差的計算公式為:
3.標準離差率。它是標準差與期望值相比的相對數。標準離差率越大,表示風險越大。
負債經營風險的控制[1]
第一,要註意負債的適度比例,把握企業的最優負債結構。要選擇和確定最優負債結構是件最複雜的事。就國外情況來看,企業為保持在同行業的競爭能力,減少風險,負債經營企業的負債比率應保持同行業的負債水平。一般來講.白有資金比率應高於50%。以60%左右為最好,最低不得低於40%,以防止因市場環境突變而使企業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
第二,負債經營的條件是企業資金收益率高於負債利息率。前文對財務杠桿逆向作用分析中已經說明,當企業資金收益率等於或低於負債利息率時進行負債經營,非但無利叮圖,反而會虧蝕老本。
第三,合理確定借款額度.確保借款償還能力,即企業應計算負債經營的合理借款額度和借款的臨界點。用以下公式可計算企業合理負債額度:
式中:Kb——合理負債額度:
S——預計銷售收入;
C——總變動成本;
t——所得稅稅率;
Kc——所有稈權益資金或白有資金;
i——借入資金利潤率;
y——凈值利潤牢。
負債臨界點即最大負債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負債臨界點;
S——預計銷售收入:
F——總固定成本;
C——總變動成本;
i——借入資金利潤率。
負債臨界點,企業自有資金的凈值利潤率為零,亦即企業沒有利潤,所有銷售收入除彌補成本外全用來付息。若企業負債超過這一額度,將因支付利息過大而出現虧損。一般來講若計算出的合理負債額度小於負債臨界點,則視此一合理負債額度為合理借款額度。
第四,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企業的負債經營決策也應有所不同。經濟增長時期,企業外部的市場條件比較好,這時大量借款可以增強企業發喂的能力,同時可以獲得較大盈利;而經濟發展滯緩時期,市場條件惡化,就應避免大量借款,否則會陷入債務危機。
第五,負債經營就象“雙刃劍”,利弊兼有,因而舉借應考慮企業所處的融資環境,企業生產發展階段等來確定時間和限度,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止發生信用危機,樹立良好的財務形象。
負債經營風險的防範措施[3]
1.加強風險防範意識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必須獨立承擔風險。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實際經營結果與預期效果相偏離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即要承認風險,正確認識風險,科學評估風險,預防風險發生。
2.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和財務信息網路,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適當的籌資規模和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拉制經營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避免造成資金閑置浪費必須把綜合資金成本率的高低作為選擇籌資方案的主要標準。並註重籌資組合的合理搭配,分散和降低財務風險。
3.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
企業應充分考慮企業未來時期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及穩定程度,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的情況等因素,確定最佳負債規模,保持權益資金和負債之間適當的比例關係。一般認為速動比率等於100%比較適宜,流動比率等於200%較為適宜。如果大於上述指標證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變現能力較強,反之較弱。但上述兩項指標過高則會造成資金浪費,過低會形成資金周轉不靈,所以舉債時要做到比率協調。
4.應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
負債經營能獲得較大財務杠桿利益也可以使企業遭受較大的損失。企業負債經營是否適度是指企業的資金結構是否合理即企業負債比率是否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以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合理的資金結構比例的確定可以大大減少債務風險穩定的資金結構是維持企業償債能力的基本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