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扭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要素扭曲是指由於市場不完善或政府管制等原因造成要素的市場價格偏離其機會成本,進而導致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非最優配置現象。
我國漸進式改革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非同步性導致了要素價格市場化遠遠落後於產品價格市場化,各種生產要素扭曲會造成資源無法合理配置,影響整體效率的改進,關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
- 1.勞動市場。
勞動力成本被壓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製造成了城鄉二元分割,農民工在工資、社會福利和醫療衛生保障等方而都受到歧視,而且地方政府為防比外來勞工造成對本地就業市場的競爭而實施限制政策,阻礙了勞動力在城鄉、行業之間永久遷移。因此勞動力流動導致了工資差距的擴大,而不是縮小。
- 2.資本市場。
1991年金融體制改革後,金融巨集觀調控的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仍然具有金融管制的典型特征,在利率管制、政府干預信貸決策等方而都有所體現,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扭曲。世行投資環境調查表明,中國80%的民營企業將融資約束視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仁月
- 3.中間品市場。
企業的中間品投入包括能源、原材料及進口中間品。我國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市場化近幾年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政府行政干預、行業及區域壟斷等因素影響仍然存在,價格並未真正反映資源稀缺性,特別是終端價格偏低造成過度開采和浪費等低效率現象。以煤炭市場為例,陶小馬和邢建武認為目前“重點合同”電煤價格仍然不是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電煤指導價雖然己於2002年取消,但事實上電煤市場的“重點合同”電煤價格仍舊受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協調”的行政干預。跨國企業為降低交易成本,防比專利技術擴散,而內資企業又由於缺乏資金、技術上的支持而無法提供合格的本地中間品,因此中間品貿易具體表現為公司內部貿易。內部貿易價格的表現形式為轉移定價,轉移定價是基於集團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而決定的,母公司向子公司低價提供原材料以降低子公司產品成本,獲取較高利潤。因此中間品價格成為了跨國公司轉移利潤的手段,並沒有體現市場競爭,存在著價格扭曲。
要素扭曲的測算[1]
1.扭曲指數的定義。本文參考陳永偉的做法,建立N個行業的生產函數,假設任意行業7都使用三種生產要素:資本K,勞動L和中間品M,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
假設行業j的代表企業的C-D生產函數形式如式(1):
.................(1)
Yj為該行業產值,Kj,Lj,Mj分別指行業j投入的資本、勞動和中間品,分別表示資本、勞動和中間品對產出的貢獻比例,K,L,M分別為要素總量,資源約束條件為
按照多勒和偉(Dollar and Wei)的定義,要素的價格扭曲都是以扭曲稅:的形式來體現,被扭曲的資本、勞動及中間品的價格分別為。以中間品為例,定義中間品絕對扭曲指數為,但是該指數僅僅體現了在單個行業內中間品價格扭曲狀況,不能反映中間品使用成本的相對信息。
而中間品相對扭曲指數:中加入了行業在整個經濟中的產值份額sj,以及加權的中間品貢獻值βM,反映的是與經濟的平均水平相比,行業j中的中間品價格相對扭曲狀況。將利潤最大化一階條件下的最優解代入,解得行業j中間品的相對扭曲繫數如式(2):
........(2)
等號的右側是實際使用比例與理論使用比例之間的比值,由此要素相對扭曲繫數被還原了出來。若,則反映相對於整體經濟(非單個行業)而言,該行業中間品使用相對較多,即使用成本相對較低。反之,中間品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同理資本和勞動相對扭曲繫數為如式(3)一式(4):
..........(3)
..........(4)
2.扭曲指數的測算。按照以上定義可以計算出各行業的要素相對扭曲指數。首先需要對進行測算。利用微觀企業數據對生產函數進行估計時,通常會遇到共時性偏差(simultaneity bias)和選擇性偏差(selectivity and attritionbias)的問題,使用()I,S會造成估計結果的偏差。為了剋服這個問題,本文使用勒文桑和帕特潤(Levinsohn and Petrin)的估計方法對生產函數進行估計,測算出要素繫數湯,風,入,同時還能夠得出TFP的估計結果,為本文第三部分模型估計部分提供數據支持產。LP方法在OP方法的基礎上,將中間品投入指標代替投資額作為代理變數,不僅解決了偏差問題,而且考慮到了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數據可獲得性。
利用LP方法,筆者對29個行業進行要素繫數測算,同時將OLS方法和FE方法測算結果進行對比,筆者發現OLS和FE方法估計到的資本繫數偏小,而勞動和中間品繫數則偏大,表明LP方法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偏差問題。另外從觀察結果可以看出,中間投入品的繫數較大,體現了我國製造業對原材料以及進口中間品的依賴性。估計出所需參數後,按照上文定義(W計算出各行業的要素相對扭曲狀況。本文選取1999產值占該年工業總產值前十位的行業,這些行業產值加總占比達60%以上,在此後的2000-2007年裡,產值加總仍然占一半以上。表1、表2、表3分別列出1999-2007年前10個行業的勞動、資本和中間品三種要素的相對扭曲情況。
中國製造業普遍存在要素價格扭曲,但扭曲程度呈現差異化。大部分製造行業的勞動相對扭曲指數都大於1,符合中國勞動成本較低的事實。國有企業比重較大的行業資本相對扭曲指數大於1,存在資本價格相對較低的現象,而私營企業比重較大的行業資本相對扭曲指數小於1,資金成本較高。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以及外資企業比重較大的行業中間品相對扭曲指數大於1。
- ↑ 冼國明,程婭昊.多種要素扭曲是否推動了中國企業出口[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