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供應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糧食供應鏈(Grain Supply Chain)
目錄 |
糧食供應鏈是指在糧食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從糧食生產資料的採購到糧食的生產、加工,最後到將糧食和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上、下游所有組織形成的網鏈結構。
1.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糧食供應鏈。以糧食加工企業為供應鏈的核心,通過整合上游種植戶、下游批發、零售企業,並藉助學研機構、物流企業、金融機構等優勢對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模式。糧食加工企業與上下游相關企業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就利潤分配、統一管理、風險共擔等方面內容達成一致。在運作的工程中,加工企業整合生產與銷售信息,提供給農戶及銷售商,降低供應鏈的整體成本,實現各個環節的協同。
2.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糧食供應鏈。批發市場是我國糧食流通的主要渠道,對保障城市供應、解決糧食“賣難”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據調查,我國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流通的比率超過70%,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比例超過80%。糧食批發市場在供應鏈中處於關鍵地位,它連接上游的糧農或生產基地和下游的糧店、超市、次級批發商及消費者,協調整個運作過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使其形成一個關係密集的網鏈結構。
3.以零售企業為核心的糧食供應鏈。糧店、超市作為零售商的代表,是糧食銷售終端,是糧食經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西方發達國家,糧食大多數在連鎖超市銷售,歐美等發達國家連鎖經營的生鮮食品占總消費的80%,美國和德國甚至高達95%。以超市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有效地解決了加工企業、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面臨的問題,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零售商作為整個供應鏈的核心企業,領導和管理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運行。向上游延伸形成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配備完善的物流體系和信息系統。向下游延伸使其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及時掌握和分析複雜變化的市場需求,使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無縫銜接。
4.以第三方物配企業為核心的糧食供應鏈。以第三方物配企業為核心的糧食供應鏈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整條供應鏈的橋梁,分別與供應鏈中的各成員(生產企業、加工企業、批發市場、零售商等)建立一種戰略伙伴關係,使得整條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暢通無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價值增值,為供應鏈中的相關企業和整個社會帶來效益。
糧食供應鏈的特點[1]
(1)糧食供應鏈屬於有效性供應鏈。有效性供應鏈是以最低的成本將原材料轉化成零部件、半成品、產品,以及在供 應鏈中的運輸等。因此,糧食供應鏈的經濟目標應該是關註 的重點。
(2)糧食加工企業生產是連續性的,收購卻是季節性的;糧食生產是地域性的,消費卻是全域性的;糧食生產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消費卻是相對穩定的,等等。這就要求糧食商品產出以後,必須在保質期內及時流通,確保糧食產品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實現。
(3)糧食產業的特點決定了糧食供應鏈具有複雜性、動態性、快速性、交叉性,眾多的企業只有形成更為密切的戰略 伙伴關係,才能實現無縫鏈接。
- ↑ 朱自平,王道平,李雲竹.糧食供應鏈的經濟目標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