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南北貿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南北貿易

  南北貿易是指經濟發展不同的國家之間進行的國際貿易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

南北貿易的發展概況

  戰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獲得政治獨立後,為謀求經濟上的獨立,積極發展民族經濟,努力改變畸形、單一的經濟結構,並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隨之出現。七十年代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快於發達國家,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從1970年的12%仁升到1980年的約15%。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商品資本和技術交流日益擴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擴大了世界貿易。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1970年發展中國家J與世界貿易的比重出口為17.9%,進口為17.1%,到1981年則分別上升為28.1%和24.8%。對外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出口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60年的15%提高到1980年的26%,其中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的增長速度更快,從14%上升到29%。

  但是,南北貿易的商品結構並未發生根本的變化。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提供的商品仍然以初級產品為主,有80多個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80%以上。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市場。發展中國家在美國、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的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從七十年代的約30%_L升到八十年代初的近40%。1973年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的製成品占其製成品出口量的18.7%,1981年增至28%。主要嚎因是七十年代發展中國家由於實施經濟發展計劃,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機器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發達國家以資本輸出帶動大量的商品輸出;不少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出口的擴大,進口能力也相應地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糧食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需要,故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糧食。發展中國家進口的增長有助於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就業的增加。

南北貿易的主要障礙

  南北貿易雖有所發展,但仍存在著不少障礙。從根本上來說,現存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和發達國家轉嫁經濟危機政策與措施妨礙了南北貿易的進一步擴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初級產品出口價格不穩定使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不斷惡化。

  初級產品出口收人是發展中國家外匯收人的主要來源,其出口狀況對它們的經濟發展影響甚大。然而,長期以來,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主要由發達國家控制,發展中國家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使它們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在危機時期,由於發達國家竭力轉嫁經濟危機,1981年和1982年,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的價格分別劇跌15。6%和16.1%,這是自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罕見的下降幅度。這兩年中,非燃料初級產品對製成品的進出口比價降低了25%,據貿發會議秘書處估計,非出口石油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收人因此遭受的損失高達210億美元左右。由於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出口商品中名O%是初級產品,從發達國家進口商品中80%是工業製成品,因此,南北貿易面臨著如何改善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出口的貿易條件問題。就這一領域中的國際協調行動而言,由於《商品綜合方案》至今未能實施,商品共同基金又遲遲不能開展工作,這就嚴重地影響了南北貿易的發展。

  第二,發達國家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使發展中國家擴大製成品出口受到打擊,從而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意義上來說,保護主義是指發達國家為了保護那些勞動和原料密集型的、衰老的、低效能的國內工業,對發展中國傢具有相對優勢製成品出口所採取的各種形式的貿易限制措施;主要是指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和限制性商業慣例。近幾年來,西方的貿易保護主義達到了三十年代大危機以來未曾有過的嚴重程度。貿易壁壘越築越高,範圍越來越廣,已成為南北貿易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雖然,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談判中,關稅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名目繁多的非關稅壁壘卻代之而起,諸如進口限制許可證“自願”出口限制外匯管理關稅以外的各種稅收費用,各種產品標準的限制以及政府直接干預等等。據統計,發達國家目前實行的非關稅壁壘達90多種,發展中國家的一半出口商品遭到限制,為此出口每年要減少500一60億美元。1980年發展中國家的製成品出口占發達國家市場的8%左右,因受保護主義措施的限制,進一步增加是很困難的。由此可見,發達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發展中國家製成品的出口,限制了發展中國家自身消費原料的能力,因而加深了這些國家對原材料出口的依賴,從而限制了南北貿易的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才能得到迅速發展,擴大南北貿易也才能有較大可能性,從而有利於世界經濟的振興,並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南北貿易的前景展望[1]

  隨著西方經濟的逐步回升,1983年世界貿易已經出現了轉折,開始改變連續下降的局面。(1981年世界貿易額下降1%,1982年下降6%,約為1.85萬億美元)1983年的世界貿易量大致保持1982年的水平。展望1984年,世界經濟將是第二個複蘇的年頭,國際貿易也將出現緩慢恢復的勢頭。對今後幾年南北貿易的前景我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貿易的回升,南北貿易也將有所增長,但是,在1985年以前,南北貿易增長的速度不會很快。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回升步伐滯緩,各國回升速度也參差不齊,發達國家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雖然過去,但結構性危機依然存在,而且短期內難以剋服;加之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未見放鬆,這就使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出口不會有較快的增加。

  其次,發展中國家外債嚴重(目前已逾7,500億美元),美元持續升值(美元債務約占四分之三)和高利率更加重了負債國還木付息的負擔,也迫使一些發展中國家近期內不能輕易改變目前實施的管制進口、縮減投資的政策。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流人也難以增加,發達國家的官方援助(剔除物價上漲因素)沒有顯著增加,多邊金融機構資金近幾年也增加很慢,私人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近兩年也出現下降,而石油輸出國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和援助,因石油出口收人減少也不易增加。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支付手段將影響南北貿易的擴大。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它們在南北貿易中的出口競爭地位和進口能力也各不相同。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情況要好一些,多數拉美國家在1986年前仍將受債務危機的困擾;多為單一經濟的非洲國家則在遭受自然災害和發達國家轉嫁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出口競龜地位和進口能力都相當脆弱。擁有相當金融實力的石油出口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雖然石油收人減少,但可以從國外的大量存款中調回一些資金,仍能保持一定的進口能力。至於外匯緊張的石油出口國則難以擴大進口。

  第四,目前,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正處於起步階段,它將對今後南北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可能逐漸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今後在南北貿易中,製成品貿易的比重可能進一步增加,技術貿易也將有所發展。由於發達國家壟斷技術的局面難以改變,故隨著西方科技的日益發展,將會使南北方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貿易條件不利於南方,反過來又影響南北貿易的發展。

  第五,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商品結構的變化,南北貿易方式將更趨向靈活多樣。當前,因發展中國家經濟困難,易貨貿易已成為一種頗有發展前途的貿易方式。易貨貿易或對等貿易強調互惠和貿易平衡,強調雙邊交換而不尚多邊競爭,`已給戰後形成的以西方貨幣結算為基礎的多邊國際貿易體制帶來了若千新的內容。第六,南北經濟的相互依存,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由於舊的國際經濟關係的繼續存在,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的矛盾也在日益加深。不平等、不公正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困難,同時在原料供應、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等方面也給發達國家帶來影響。因此,只有在不斷改革這個不公正、不平等、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加強南北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而在南北經濟關係中持僵硬態度、阻僥國際經濟關係的改革、拒絕任何實質性讓步的保守主義經濟政策不但在國內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嚴重挫折,而且在國際上也日益處於孤立的地位,如不改弦易轍是沒有出路的。因此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是發展南北貿易的必要條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南南合作、發展區域性貿易,既可以加強與北方對話的力量,也可減少對北方國家的貿易依賴,從而加強集休自力更生的能力,這是開展貿易、振興經濟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

參考文獻

  1. 朱昂;,吳月惠.南北貿易的發展及其前景[J].國際貿易,1984,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南北貿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