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內向國際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內向國際化[1]

  內向國際化指以國內市場為基地,通過引進產品技術、管理經驗等提升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俗稱“引進來”戰略。

發展中國家的內向國際化

  跨國公司在本國的投資也是本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驅動因素。Ozawa(1992)認為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是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的結果。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階梯形的等級結構,通過吸引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增強了本國的比較優勢,從而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輸出國。發展中國家比較優勢轉換過程對應了國際投資的四個發展階段:在第一階段,發展中國家是外國直接投資的接受國,沒有對外直接投資;在第二階段,隨著比較優勢增強發展中國家逐漸轉向對外直接投資;在第三階段,從勞動力導向型對外直接投資轉向技術導向型對外直接投資;在第四階段,本國既是資本密集型外國直接投資的接受國,同時又是資本導向型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出國。

  Cavusgil & Naor(1987)、Korhonen et al(1994)、Child & Rodrigues(2005)以及Luo(2002)和Matthews(2002)認為外國企業在本國跨國兼併以及與本國企業的合資或合作,不但產生了規模經濟範圍經濟,而且向本國企業轉移了知識技術、專業技能和管理訣竅,彌補了本國企業的比較劣勢,提高了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為本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內向國際化的案例[2]

  一、我國零售業的內向國際化的特點:

  1.業態創新百花齊放。我國在建國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百貨商店一直是零售業主要的經營業態,1996年起,世界零售巨頭開始在中國的“圈地運動”,這些重量級的競爭對手給中國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和壓力,迫使中國零售商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為生存而鬥爭,並開始向現代零售組織形式轉化。於是各種新型零售組織方法、業態形式紛紛涌現。一方面是外資企業繼續擴張,發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國內土生土長的新型現代零售商逐漸成長。

  2.併購重組成為連鎖企業規模擴張的重要方式。外商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擴張、併購勢頭迅猛。國內零售與之實力相差懸殊,單槍匹馬根本無法與外商相抗衡,必然要走兼併連鎖之路。從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數據分析,前10位中的內資企業共發生收購活動14起,構成了收購活動的主體,在企業規模增長中占有較大比重。家電企業收購活躍,進入百強的家電企業中,50%採用了併購手段,共進行了8次併購活動。這些併購,使家電企業2005年平均銷售規模增長了67%,門店數增長了58%,遠遠高於百強企業平均增幅。百強企業中,有近20家已組建的企業集團或大企業進行了重組,包括資產重組、基本管理架構和機構設置重組等。其中5家為上市做準備,其他企業目的主要在於應對競爭,適應多業態發展的要求。國內零售企業的迅猛規模化擴張由此可見一斑。

  3.信息技術應用。經過激烈市場競爭的洗禮,我國部分零售企業對信息系統的認識不斷深入,應用日趨純熟並由此顯著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如上海聯華,建立了國內首家智能化配送中心,先進的電腦系統覆蓋了聯華的所有門店,配送中心供應商,實現了高度信息化和現代化。2005年聯華宣佈和IBM,以及臺灣特力集團組成戰略聯盟,共同建設聯華超市供應鏈系統,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網路。2003年,國美ERP成功上線,優化了業務、物流、核算等環節,提高了內部運作效率供應鏈的應用,且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響應效率。

  信息技術已成為零售商流通、管理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項支撐,用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陳爽的話來說:“任何一個零售企業,沒有IT已經不能運作——電源一拔整個企業都癱了。”

  4.自有品牌份額快速上升。隨著我國零售業發展日益與國際水平接軌,很多企業的自有品牌從無到有,如北京京客隆擁有“蜜屋、惠廉”等自有品牌產品類別涉及紙類、食品服裝等。上海華聯開發出“勤儉”等自有品牌產品涉及日用商品、麵包蛋糕等。北京物美則採用“物美”牌。而國內像上海聯華、北京華聯、萬佳等大型連鎖超市已明確表示,要把自有品牌銷售作為今後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

  二、我國零售企業內向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1.我國零售業內向國際化水平不均。儘管幾年來我國零售業在與跨國零售企業的博弈中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局限於國內較大型的零售商,為數眾多的中小型零售商尚在夾縫中生存。特別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屬地方企業,規模實力薄弱,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具有明顯劣勢。另外,在信息化程度上,我國中小型企業也僅處於初步應用階段,雖然配備有如POSEOS等信息系統,但是由於管理機制或員工素質等因素,挖掘數據無法深入,功能無法充分發揮。

  2.戰略及戰術管理能力亟待提高。跨國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及競爭環境都進行深入精確細緻的調研,制定了長遠戰略計劃,把握十足下才涉足中國市場。我國雖有一批零售企業註重戰略發展並快速成長,但是大多數零售企業普遍缺乏戰略思想,尤其在目前競爭形勢嚴峻的條件下,不少國內零售商倉促應對,策略失誤多、定位意識模糊、盲目擴大規模。總體看,無論是戰略層面還是營銷策略層面,我國零售企業都還處於較低層次上,亟待提高。

  三、我國零售業內向國際化的改進策略

  1.提高零售企業年內向國際化整體水平

  中小型企業勢單力薄,為規避風險及增強自身實力,可以選擇與大型企業兼併,也可以選擇與自身實力相當的企業聯盟,在當地結成聯盟體對抗大企業的競爭。因此要實現我國零售業的內向國際化,在國內市場上能與跨國企業相抗衡,必須進行零售業的全面整合,提高零售業的整體實力。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中小型企業要向大型零售企業甚至國際零售企業看齊,但是又不能盲目地照搬它們的經驗,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信息系統,並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信息系統應用效益最大化。同時,零售企業真正做強做大的關鍵在於規模化,而健全的物流體系是規模化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鑒於我國物流環境和零售企業現狀,不能對國外物流體系採取直接移植的方法,而要立足現狀,自主開發出與社會和企業狀況相符的物流系統技術

  2.樹立戰略指導思想

  我國零售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須樹立起戰略指導思想。首先對邁克爾波特提到的五種對企業發展有影響的力量有透徹的瞭解,這樣才能為制定戰略提出根本依據。運用SWOT矩陣根據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及自身的既定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所在。進而明確企業定位,並據此明確大到選址、小到裝修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的戰略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與整體戰略保持一致,最終樹立起零售商的品牌。零售業的職能就是集散製造商的產品,很容易產生同質化的服務,而一旦樹立了品牌,則可形成其他競爭者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

  3.全方位改進營銷策略

  價格戰術並非不可取,但是價格優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在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下派生出來的。另外,價格因素還必須與其他營銷要素如產品、促銷等組合起來形成組合起來形成差異化營銷策略,以顧客需求為基礎,與商店定位戰略密切相關,才能形成顯著效果;促銷則要明確促銷目的及方向,在真實反應產品特性的同時積極營造吸引消費者的購物環境創新營銷體驗,有效整合營銷要素。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李江帆,顧乃華.從內向國際化到外向國際化----CEPA 背景下珠三角國有服務企業國際化路徑安排.南方經濟[J],2004,(03).
  2. 李雙玫,包一卉,範海策.我國零售企業的內向國際化的探討.商場現代化[J],2007,(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向國際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