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倫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公司治理倫理是公司倫理與公司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行為所遵循的價值準則和道德規範的總稱,其核心是通過確立主導的價值判斷,解決公司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道德選擇問題。
公司治理倫理的目標:以倫理為導向設計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從而保障與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公司治理客體即董事會和經理層是公司經營及決策的主體,其價值觀與行為決定了公司本身的倫理水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司治理客體本身講倫理將促進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行為,從而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倫理水準的提升可以降低公司從事非倫理活動的主觀意願,從而減少公司的非倫理行為。而以倫理為導向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則會減少公司從事非倫理活動的機會,從客觀上起到抑制公司非倫理行為發生的作用,從而使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更進一步的保障和協調。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的表現形式是公司的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的共同提高。有研究證實:財務情況較好的公司會有較好的社會績效。公司財務績效的提升使公司擁有更多資源來參與社會活動,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強化公司治理倫理,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掃L制。公司治理倫理是設計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的依據,而公司治理制度是實現公司治理倫理目標的保障。公司治理倫理的目標是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從而最終保障和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倫理的基本內容[1]
根據上述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及公司治理倫理的基本目標,結合公司治理內涵,我們認為公司治理倫理由治理客體本身的倫理和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兩個維度構成。
(1)治理客體的倫理。公司治理的客體包括經理層和董事會。從本質上看,董事會是一個決策團隊。對公眾公司而言,董事會的職能主要集中在制定戰略決策。因此,董事會的倫理主要體現在董事會的決策倫理。董事會的決策倫理指董事會在進行戰略決策時應該依據倫理原則進行,換言之,董事會在決策時應該考慮道德因素,不能把企業活動僅僅視為一種“純企業行為”,決策時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慮顧客、員工、供應者、競爭者、政府、社區、公眾,乃至整個社會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決策效果既要用經濟績效指標,還應該用社會績效指標進行衡量。幾乎所有的決策都會使一些群體和個人受益,而使另一些人遭損;幾乎所有的企業決策都有助於一些群體實現其目標和計劃,而妨礙另一些群體實現其目標和計劃。因此,董事會在進行戰略決策時,除了要進行傳統的技術經濟評價外,還須進行倫理評價。價值觀是倫理決策制定的關鍵,處於不同道德層次的公司決策者往往會做出與自己倫理水平相一致的決策。當企業更多地由董事會制定戰略決策時,決策的倫理維度便與董事會的團體倫理觀相一致。當董事會決策可能對不同的股東集團產生不同的影響時,董事會應公平對待所有股東,而不能以利己主義為基礎,僅僅滿足大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董事會和經理層以犧牲公司的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謀取私利的機會主義和戰略行為己經成為一個重大的治理和倫理問題。當個人倫理與工作倫理之間出現衝突時,出於自利和自我保護的動機,經理層有時不得不隱瞞事實真相,因為講出事實真相的負面影響會遠遠超過他們的個人價值。這說明在沒有外部約束的條件下,經理層很可能不會自覺遵守倫理規範。對經理人行為形成有效約束的是道德、法律和經理人市場。然而,儘管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著經理人的內在衝動,卻並不能夠從根本上杜絕公司非倫理行為的發生。大多數情況下,經理人的非倫理行為處於道德與法律的邊緣,以不違法也不符合倫理的方式完成其對組織乃至社會的侵蝕。從巨集觀層面講,經理層首先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公司章程,烙守相應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當個人利益與組織或社會利益出現衝突時,應將組織及社會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維護組織及社會的利益。從公司層面講,經理層作為董事會的代理人,應該努力實現董事會的目標,按照董事會的決策行事,以確保公司持續健康地發展,從而履行他們的受托責任。
(2)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符合倫理的公司行為可以增進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任,從而減少利益衝突、降低交易費用。公司先進的理念與道德標準可以成為公司領導層及大多數員工預期的行為模式。一旦理念明確和道德標準確立之後,就會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形成公司的軟競爭力為了增進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任,從而提升公司的軟競爭力,公司行為對參與或影響公司治理的各利益相關者即公司治理的主體必須符合倫理。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公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維度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作為所有者,股東處於公司治理主體的核心。債權人,如銀行,儘管不一定是公司的資產所有者,但它向公司發放貸款後,出於防範自身風險的考慮,要求對債務人的資本經營進行監督或參與治理,這種權利來自債權。根據產權內涵的邏輯延伸,僅僅具有人力資本的勞動者也應是產權主體,所以公司員工通過提供人力資本而擁有了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此外,由於消費者、供應商等其他利益相關者與公司之間存在程度不同的利益關係,這為他們參與或影響公司治理提供了可能。
綜上所述,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體系如下圖所示:
倫理和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其中,治理客體的倫理有助於提升公司經營主體的倫理水準,從而促進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行為。二者的結合有助於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並且有助於將倫理導入公司治理制度,從而完善公司治理,最終實現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標,即保障和協調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 ↑ 張世雲,薛有志.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體系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