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企業生態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生態學(enterprise ecology )

目錄

什麼企業生態學[1]

  企業生態學是企業管理科學與生態學相互滲透所形成的一門學科,它根據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等原理與機制,來研究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成長現象,分析企業的成長規律與趨勢,從而為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的政策選擇與戰略制定提供理論依據。企業生態學不僅關註企業自身的成長規律與機理,同時還分析了企業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一關係是企業的外部生態環境作用於企業自身的一種方式與過程,它影響著企業的整個成長路程。

企業生態學的引出[2]

  economics(經濟學)與ecology(生態學)同詞源。早期經濟學eco+nomics中eco意為“家庭(family)”,是人們居住在一起的一個群體單元,nomics意為“科學”,因此economics即為“家庭管理的科學”。由於家庭是經濟社會中的基本生命單元,於是經濟學(economics)則是研究家庭與其生存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這就是“家庭生態學”(family ecology)。經濟學家把研究家庭的經濟學稱為消費者行為經濟(consumer's behavioural economics)。

  企業(enterprise/business)是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金融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管理資源企業文化等資產優化組合而成的一個資產群體(集合),其目的是為家庭的消費及社會的發展創造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與家庭對偶,企業是經濟社會中又一重要的基本生命單元,於是經濟學(economics)又是研究企業與其市場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這就是“企業生態學”(enterprise business ecology)。經濟學家把研究企業的經濟學稱為企業經濟學(enterprise business economics)或管理經濟學(managerial economics)。

  企業與消費者是經濟社會系統中互為對偶的兩大種群,企業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的生存環境是完全相同的,企業與消費者都是依賴市場環境系統而生存。市場環境系統還受到政治、法律、政策,以及自然界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進而通過市場對企業與消費者產生影響。

企業生態學的學科結構[2]

  與一般生態學類似,企業生態學(business ecology)的研究範疇可分為以下分支學科:

  a.企業個體生態學

  企業個體生態學(enterprise ecology)是以單個企業為考察對象,研究企業與其所在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環境因素及其變化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對環境因素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這裡環境系統是指企業所在的市場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國際政治環境、自然環境等。

  b.企業種群生態學

  企業種群生態學(enterprise-raceecology)是以同行業企業或產品具有替代功能的企業為考察對象,研究企業種群中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其所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環境因數及其變化對企業種群的影響以及企業種群對環境因數變化所產生的反應。

  c.企業群落生態學

  企業群落生態學(enterprise-colonyecology)是以不同行業的企業或產品具有替代性、互補性、獨立性功能的企業為考察對象,研究企業群落中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其所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環境因數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對環境因數變化所產生的反應,揭示群落的自適應調節機制和演替規律。

  d.商業生態系統生態

  商業生態系統生態學(business ecosystem ecology)是以所有企業和所有消費者為考察對象,研究由企業、消費者和市場環境構成的商業生態系統的調節、穩定性和進化,探討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對商業生態系統的影響和企業對環境影響的反應,同時研究商業生態系統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商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上述對企業生態學的構思是參照一般生態學的框架設計的。由於企業與生物有機體有著本質的區別,企業生態學與一般生態學也是有本質區別的。生物有機體是自然生命體。企業是人類的社會組織,沒有自然有機生命,只是仿生體,所以企業生態學是具有仿生意義的生態學。但是運用一般生態學原理構造企業生態學理論確有可借鑒之處,為了能使仿生的企業生態學更貼切地描述企業的生存和進化,指導企業發展與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根據企業的“生物”屬性,企業通過市場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企業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對上述企業生態學的理論框架作進一步修改如下:

  a.企業,是指由人們設計、組建和管理的具有生物性、智能性和人格化的物質轉換系統,企業本身是一個系統,對其環境則為一個經濟單元。

  b.企業個體生態學,這與上述構思相同,其英文名稱可寫成“enterprise ecology”。

  c.企業群體生態學,將企業種群生態學與企業群落生態學合併,打開行業界限和國際界限,所考察的企業群可以是一個行、業的,一個地區的,一個國家不同行業的,或是跨國際的企業。於是,企業群體應定義為: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內相互關聯、相互依存而組成一個企業集合。企業群體生態學的英文名稱可寫成'enterprise group ecology',或'enterprise synecology'。

  d.商業生態系統生態學,這與上述定義相同,其英文名稱可寫“enterprise ecosystem ecology'或'business ecosystem ecoloKy'。

企業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3]

  每門科學或學科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對象和任務。雖然,企業生態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但它既不同於企業學,也不同於生態學;它不是僅僅以企業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也不是單單以生態環境作為學科的探究目標,而是把企業與生態環境聯繫起來,並以其相互關係及其作用機理作為研究的對象。這不僅因為企業管理者企業員工都是人,是生物界發展到最高層次而又脫離了動物界的人,而且人處在生態系統中,作為生命系統的一部分,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用現代系統論的觀點和系統分析的方法看企業,企業也處在企業的生態系統中。這樣雙軸重疊交叉的多維複合的生態系統,給人們的研究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複雜性。然而,企業生態學正是以此作為自己的研究任務的。正是企業生態學發展了跨學科研究,使人們可以在更加開闊、更為複雜的生態背景下,研究企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企業仿生學企業生態學的任務,主要是從生物圈出發,以系統網路的觀點,全面地分析各種生態環境與企業的相互關係,以及生態環境中各種生態因數對企業的作用機理和規律,其次,是按照層次分析方法,粗分為巨集觀企業生態與微觀企業生態;細分為企業的個體生態、企業的群體生態和企業的生態系統,在企業生態的不同水平層次中,有一系列企業生態的原理和規律,尤其是企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關於企業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能量流和知識(信息)流,需要重點加以探討。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系統成了生態學研究的重點和方向。很明顯,企業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也應該成為當今企業生態學研究的中心課題。

企業生態學的研究方法[3]

  作為跨越企業學和生態學兩個領域的一門獨立的學科,企業生態學借鑒了這兩個學科的研究方法,並有所發展。從方法淪角度,它強調了整體論(Holism),採用了系統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理淪和方法進行研究。由於多參數相互關係的複雜性,有時需要藉助於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概括地說,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各種因果關係的結構,從整體上進行綜合的分析,或者“系統地思考”。此外,對企業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要採用實證分析等方法進行縱向或橫向的分析。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為企業戰略選擇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幫助。

國外的企業生態學研究[4]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現代企業環境變化越來越動態和不確定,傳統的企業戰略已經無力解決當今企業所面臨的環境複雜性問題,也無法解決企業實行惡性競爭、違背商業道德、只顧眼前利益等負面行為,企業生態學應運而生。

  1993年,保羅·霍肯(Paul Hawken)從自然生態系統原理得到啟示,在其著作《商業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的宣言》中,打破了傳統的以行業劃分為前提的戰略理論的限制,利用生態學思想系統探討了商業活動與環境問題的相互關係,並指出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才是我們惟一的真正出路。

  美國學者詹姆斯·弗·穆爾(James F.Moor)發表《新的競爭生態》一文,首次提出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他以自然生態系統來描述當今市場中的企業活動,企業不再僅僅是單個的企業,而是商業生態系統的一個成員,該系統內還有生產者、供應商競爭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等。認為除了競爭之外,企業之間的合作應引起關註。1996年,穆爾在著作《競爭的衰亡:商業生態系統時代的領導與戰略》中,提出了基於商業生態系統概念的協同進化戰略,它不同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在商業領域的簡單運用。他認為,企業戰略應關註整個企業生態系統的協同進化,使企業成為商業生態系統進化的主導力量。為了使商業生態系統均衡演化,高層經理人員應經常從顧客、市場、產品、過程、組織、風險承擔者、政府與社會等七個方面來考慮商業生態系統和自身所處的位置。作為商業生態系統的成員之一,企業不應追求戰勝競爭對手,而應與對手及至整個商業生態系統共同進化,創造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該理論是基於共同進化模式的企業戰略全新設計思路。

  1998年,肯·巴斯金(Ken Baskin)發表新著《公司DNA:來自生物的啟示》,書中提出了“市場生態”的概念,並通過研究混亂和複雜的自然界來理解同樣複雜的商界發展的基本動力及其熬{企業組織設計和組織管理的意義。

  2001年,理查德·L達夫特在《組織理論與設計精要》這本著作中重點利用種群生態學的概念論述了組織間衝突與協作、“組織生態系統”演化等許多新的觀點,並預示這是企業未來戰略研究的前沿課題。

  從國外學者的研究看,他們開始研究較早,主要從市場生態、企業與環境的系統性等方面展開研究,強調企業與環境的互惠共生,呼籲構建基於共同進化的企業生態系統,但對企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似性分析較表淺,欠缺對企業生態機理及生態戰略的深入研究。

我國的企業生態學研究進展[4]

  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開始了企業生態學的研究。1995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企業生態學概論》,這幾乎是國內最早把生態學思想用於經濟管理研究中的著作。2002年,梁嘉驊等發表了論文<企業生態與企業發展>,對企業及其戰略環境的生態特性進行詳細闡述。2003年,楊忠直出版《企業生態學引論》,將企業作為有生命的系統,運用生態學和系統科學等科學原理,建立了企業生態學的基本理論體系。2003年,楊忠直,陳炳富發表<商業生態學與商業生態工程探討>一文,運用生態學原理建立了企業生態學的研究框架,並首次提出了商業生態工程的概念。

  我國對於生態戰略的研究有:2002年,謝洪明等發表了文《企業戰略的抽象群及其演化引論》,在國內首次明確提出“戰略生態”一詞,並作了初淺分析。2003年,聶銳和張羰表《戰略管理新模式:戰略生態管理>,借鑒生物進化思想,出基於網路經濟的戰略管理新範式:戰略生態管理,認為這種範式視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構成的集群為一種複雜的生態系統,因此在戰略目標制定、戰略建設等方面有著與傳統戰略迥然不同的特點,在過程及策略方面也超越了傳統戰略思維,成為解決戰略環境複雜性升級、適應網路經濟時代的新的企業戰略管理模式和思維邏輯。

  2003年,李春青發表<企業戰略管理新範式探索》,藉助生態學思想、理論和方法來思考企業面臨的戰略問題,並概述了戰略生態管理的主要過程和主要內容,以期對企業戰略實踐提供一種新的語言、新的戰略邏輯和實施方法。

  2003年,張皴和張銳發表論文《戰略生態學:戰略理論發展的新方向》,2004年發表《戰略理論演化及戰略生態研究綜述》,結合戰略管理理論缺陷和企業戰略環境具有的生態特性,提出了架構“戰略生態學”這一學科的思想,並著重就戰略生態學這一學科的概念、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特點、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初步探討。

  我國對於企業之間共生關係的研究有:2002年,我國學者袁純清將生物學的共生理論引入企業研究上,提出企業共生的理論體系。認為共生是指共生單元之間在一定共生環境中按某種共生模式形成的關係;2002年,蕭灼基認為經濟學上的共生指經濟主體之間存續性的物質聯繫。企業共生是不同企業間通過合作,共同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獲利能力,或實現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

  從我國的研究成果看,我國的企業生態學研究開始較晚,但涉及面廣,包括企業生態關係、企業生命、企業生命結構、企業業進化、企業生態戰略等方面,但對企業生態機理的研入,而且偏重於理論分析,實踐應用研究較少。

企業生態學研究的意義[3]

  “生命”一直是中國哲學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視為萬物之根本。近幾年來,國際管理學界非常重視“組織生命”的研究。關於企業生命的管理學思想,被管理學界稱為“管理學思想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管理學界出現過一系列重大而精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並一度形成了“管理理論叢林”。其中,企業文化學曾經是2b世紀80年代的一種主流學派,它通過對過分強調理性管理的“理論叢林”的否定,而使企業管理學說開始關註哲學、人文、柔性等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形成了企業管理理論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躍進。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種群生態理淪等又成為國際上流行的管理學理淪,並如前所述,甚至還被視為“管理學思想的發展方向”。如果將其與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文化理論相聯繫而分析,會不會發現它們之間其實存在著某種內在的關聯性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

  細數國際經濟技術、管理髮展的經緯脈絡就會發現,形成這種認知和判斷在理論上是毫不為過的。問題是:現實中是否人們已經深刻地認同此規律,或者認同的程度如何?特別是在現階段的中國,應該從一種什麼樣的角度來理解企業生態系統理論研究的意義呢?不弄清這一點,如果僅只是按照企業生命周期的發展階段對企業現狀加以劃分,然後清點各生命周期階段的危機,並“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和“處理”,相信應該是沒什麼大用的。

  在現階段的中國,從仿生化的角度對企業加以研究具有以下特殊的意義:

  (一)在現象層面上

  分析中國目前的企業管理現實,我們在欣慰於不少企業勇於創新、積極進取的同時,也對客觀存在的諸多負面行為及其所造成的後果懷有莫大的憂慮。比如: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竭澤而漁、面對經濟利益時的見利忘義、仕途升遷之路上的好大喜功、重大決策時的顧此失彼等等,這些都是企業行為短期化的具體表現、這些現象對於企業造成的最直接的殺傷,從長遠看,就是對企業生命有機體的侵害。而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所以,間接來講就是對社會有機體的侵害。

  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涉及到制度、法律、技術乃至人性本身,是一個極為錯綜複雜的問題,改變起來自然積重難返。企業仿生化研究的理論及思想,如果能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人們(特別是企業家們)的一些較深層次的思考,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在觀念層面上

  1.生態企業的經營目的——為用戶創造價值

  企業的目的為何?這是目前正引起廣泛討論的問題。新的觀點正著重強調企業的目的在於成長,而非利潤最大化。而成長又意味著要實現永續經營。因此,企業有無永續經營意識被認為是企業探索進化規律、進行戰略管理的基礎。永續經營意識要求企業首先具有永久生存的意願和信心,併為此制定長期發展方向和戰略。價值創造是永續經營意識的核心,企業只有在價值不斷擴大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永續經營。這就產生了“生命型企業”和“利潤型企業”的概念區別。生命型企業更關註自身為社會所創造價值的多少。如果社會評價的標準最終由利潤指標而轉向為企業的價值創造,則作為現代社會最廣大的群體——用戶,將享受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的服務。

  2.生態企業與“綠色成本”

  企業今天的商務環境包含著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個廣泛範圍內所發生的一切成本必須作為內部成本來加以考慮。很多管理人員及財務分析人員由於覺得這種“綠色成本”難以量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造成這種成本的原因歸結於他人的問題,因此時常在某種程度上迴避“綠色成本”這樣一個事實。但是,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這種迴避現實的習性應該得以糾正。

  企業從事商務活動需要儘量避免與政府政策法規發生衝突。如果不註意自律,遲早要受到有關方面的製裁。同時,由於企業是整個複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只有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才能避免因缺乏自律而在股東心目中造成不好的印象,才能有效地規避風險。在經營過程中把生態和社會環境所帶來的成本因素考慮進去,有助於增加企業的潛在收益——商譽價值。綠色股票現象必定會影響全球的股票市場,也必定能夠為股東帶來溢價收益。

  (三)在行為層面上

  企業既然是生命體,也就終有一死,但這並不意味著坐等死亡。出生是為了活下去,“活下去”往往成了生命最根本也是最終的目的。至於以什麼狀態活著、用什麼方式去活往往只是手段。生存、成長、健康、長壽是生命的追求,也是企業最為根本的問題。

  那麼是不是只談企業等於生命體就夠了呢?生硬地套用生態學模式和原理有什麼實際意義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們研究企業生態系統理論,尋找這兩個系統異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事物,在向自然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解決社會理性領域尚未很好解決的問題。可以說,企業生態系統不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它更是一種巨集觀的經營理念和微觀的經營策略。它要求企業經營者不但要註意企業自身的生命力,更要洞燭先機,體察企業生態的變化,方能不斷調整企業的體質來回應環境。我們都清楚地知道,企業在2l世紀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信息爆炸的壓力;技術進步越來越快;高新技術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市場和勞務競爭全球化:產品研製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全球性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用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

  且不說計劃體制下的企業管理運作模式無法適應,就是採用了製造資源計劃(MRPⅡ)和準時生產制(JIT)等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的企業,也顯示出其無法快速敏捷響應市場機會的薄弱之處,歸根到底這些管理模式都是基於單個企業的角度和範疇。而事實表明,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單靠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是難以持滿足用戶需要,也難以維持理想效益的;單單擁有某一領域的技術知識,也很難對科技的發展有正確的認知。企業生態系統的觀點主張:企業自身是一個生命系統,同時它又是高一級的、它所棲息的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個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與社會有著全方位資源交換的、而且不斷在做內部調整的動態系統,具有企業自身所沒有的新的特性和功能。企業要看清生態形勢,順勢而為,通過適時調整戰略,以贏得最大的生存權,併為生態的繁榮做出貢獻。企業個體不必建立完整的附加價值鏈,只需確知這些能力存在何處並加以利用,學會在生態系統中與其他企業結成一種基於競爭——合作——協調機制的利益共同體,以發揮整體效力。隨著傳統行業邊界的日益模糊,如何構築新的生態系統,混合編排不同的能力和意向,發現新的增殖鏈也將成為企業面臨的問題,企業將不斷尋求新的生存發展的領域和模式。總之,企業生態系統的理論將有助於企業家擺脫思維的束縛,完成將思想和機會轉變成顧客使用價值投資者的利潤這一基本任務。當生態學的管理思想變得越來越普及,當越來越多的經理人意識到共同進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時,經濟發展的的步伐將會指數般的加速,社會資源會得到更合理、更經濟的配置,人類與自然將更加和諧友善。

  (四)在戰略層面上

  作為生命體,企業的根本目的在於存活。只要能夠存活下去,就是成功的標誌,企業在追求存活的過程中,必須貫徹適者生存的方針,換言之,企業要適應環境。企業仿生化研究與永續經營的思想在觀念上是不謀而合的,即本著永續經營的觀念,企業追求成長,追求“不亡”,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這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路可謂不謀而合。

參考文獻

  1. 田也壯等著.企業信息化與先進管理模式.科學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
  2. 2.0 2.1 楊忠直著.企業生態學引論.科學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
  3. 3.0 3.1 3.2 韓福榮 徐艷梅主編.企業仿生學.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
  4. 4.0 4.1 許芳著.企業共生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8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Yixi,KAER,Gaoshan2013,连晓雾,Lin,Tracy,刘维燎.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生態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4.19.154.* 在 2015年12月16日 23:53 發表

1995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企業生態學概論》此書找不到。

回複評論
14.19.154.* 在 2015年12月17日 00:05 發表

1996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 《現代企業生態概論-企業五五五管理法》,以上相關內容應該更正.

回複評論
14.19.154.* 在 2015年12月17日 00:06 發表

1995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企業生態學概論》此書找不到,應該讓作者或提供資料者進一步提供證明.

回複評論
14.19.154.* 在 2015年12月17日 00:09 發表

據網上檢索查顯示:1996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 《現代企業生態概論-企業五五五管理法》,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也需要核實.

回複評論
Eriny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2月18日 10:21 發表

14.19.154.* 在 2015年12月17日 00:09 發表

據網上檢索查顯示:1996年,孫成章出版了著作 《現代企業生態概論-企業五五五管理法》,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也需要核實.

網上資料不都是這麼寫的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