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生命周期成本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 Cycle Costing,LCC)

目錄

什麼是生命周期成本法?

  生命周期成本(LCC):指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所有支出費用的總和,包括原料的獲取,產品的使用費用等,即是指是企業生產成本與用戶使用成本之和。

  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源於20世紀6O年代美國國防部對軍工產品的成本計算。隨著價值工程成本企劃等先進管理模式的誕生,生命周期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它可以滿足企業定價決策新產品開發決策戰略成本管理業績評價等的需要。

  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種計算發生在生命周期內的全部成本的方法,通常被理解為產品生產周期成本法,以此來量化產品生命周期內的所有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生產體系設計的中心環節是系統地衡量產品、資產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並組合成一體化的功能單元。因此,對於資產和勞動力,同樣可以採用生命周期成本法來分析其成本構成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分析步驟

  按照Blanchard的成本細分結構方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可以按以下步驟分析:

  ①從生產特點出發,確定基本成本分類

  ②細分基本的成本分類;

  ③定義和量化成本組成要素;

  ④估計生產體系的經濟壽命

  ⑤ 加總成本

  簡單地說,生命周期成本法的關鍵就是確定生命周期和成本分類。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具體應用

1.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在成本企劃、價值工程乃至成本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例如,價值工程的核心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來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這裡所說的成本特指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產品從設計到淘汰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通俗地講,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的計算內容涉及產品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三個階段。

  具體來說,產品生命周期會歷經三個階段:生產——使用— — 報廢。從生產者的角度看,一個產品經歷研究與開發、設計、試製、小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直到停止生產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可稱為產品生命周期過程。從顧客的角度看,自產品購人經過使用直至報廢的過程,是產品的使用和報廢期,也是生產者售後服務的過程。以產品生命周期跨度為基礎,按照成本細分結構模式,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結構劃分如圖1:

  生命周期成本法

  (1)生產者成本。研究開發成本是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原材料半成品試驗費等。產品研製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其開發設計成本能否得到補償不易確定,所以在會計上將其在當期列為支出是合乎情理的,但在成本管理中必須對其進行單獨歸集以供有關決策之用。製造成本是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發生的料、工、費等成本。營銷成本是為推銷產品和提高顧客滿意度而發生的成本。

  (2)消費者成本。消費者成本是從顧客的角度來確認產品進入消費領域後發生的各種成本,包括產品的運行成本、維修成本和養護成本等。

  (3)社會責任成本。社會責任成本是立足於產品生命周期終了時的成本。企業必須對產品生命周期終了時的廢棄處置成本進行確認和分配,以保證產品在使用期滿後得到適當的處置 例如,德國要求在其境內銷售產品的公司回收其包裝物。這種做法把處置產品和元件的成本轉移到生產商身上。擴大了成本計量的會計主體範圍和會計期問,對於實現整體的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2.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法

  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法以項目投資為對象,從時間價值的角度拓展生命周期成本法的應用。在資產投資決策中,不能簡單地選擇初始購買成本最低的方案,而應該從資產獲得直到最終報廢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來進行投資決策。因此,以生命周期的長期觀點來進行投資決策,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法就應該從時間價值的角度全面分析其成本構成要素,以便將生命周期不同時期內的成本還原到項目投資的源頭,為投資決策服務。

  從時間價值的角度分析資產生命周期成本,不僅要考慮不同時期成本的構成和周期的跨度,還要考慮折現。決策者首先要確定所有的未來成本和效益,並通過折現方法將其還原為現值,這樣才能評價投資項目的經濟價值。所以,在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法下應確定周期成本、周期跨度和貼現率。資產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始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處置成本,如圖2。

  生命周期成本法

  (1)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成本是對土地、廠房、設備等的估價,該成本可以根據供應商的報價確定。融資成本是指為籌集資金所發牛的成本。其他成本主要有機器沒備的安裝成本和操作人員的培訓成本。

  (2)運行維護成本。運行維護成本的控制對於整個資產生命周期成本的降低是至關重要的,其控制的重點是對運行維護成本與停工維修成本的權衡。有計劃和預防性的維護措施可以降低停工維修成本,但同時叉消耗了企業的資源。另外,如果減少了運行維護成本,又會增加停工維修成本。可見,最關鍵的足尋找運行維護的最佳成本水平,追求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

  (3)處置成本。計算資產生命周期終了時的處置成本,並將其從資產的剩餘價值中扣除。

  周期跨度和貼現率的確定是資產生命周期成本法的關鍵,因項目和投資環境而異。周期的涵義可以理解為功能周期、物理周期、技術周期、經濟周期和社會周期等。而貼現率不僅反映投資獲利能力,也反映通貨膨脹的影響 關於貼現率的選擇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主要有:

  ①借人資金的當前利率或預期利率;

  ②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③財務狀況穩定的企業借款的最低利率;

  ④ 長期國庫券的利率減去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3.勞動力生命周期成本法

  類似於產品和資產,對於企業生產體系中的另一要索—— 勞動力,也可以運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分析其成本構成。勞動力生命周期成本法計算的是員工從應聘到離職整個雇佣期間的全部成本。這個雇佣期間同樣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招聘—— 工作—— 離職。按照成本細分結構模式,勞動力生命周期成本的結構劃分如圖3:

  生命周期成本法

  (1)雇佣成本。勞動力生命周期初期的成本相對較高,其中包括招聘成本和新員工的培訓成本。雇佣成本好比資產投資項目的初始購買、安裝成本。

  (2)操作成本。新員工掌握生產技能後就可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這時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下降,趨向平均工資水平。該階段的勞動力成本主要是員工工資和獎金,還有一般的管理費用。操作成本好比資產的運行維護成本。

  (3)工作環境成本。如果工作非常繁重且單調乏味,員工就會很快疲憊不堪以致離開工作崗位。這樣的工作環境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並且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遞增的成本,如曠工成本、醫療開支、傷殘撫恤金等。工作環境成本好比資產的維修成本和最終的處置成本。

生命周期成本的局限性[1]

  生命周期成本法對於紡織企業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但不能消除企業家風險。先進的技術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戰略機會,這是難以用任何方法來計算的

  嚴格地說,生命周期成本考慮的是成本節約並沒有註重商業盈利。當使用這種方法做決策支持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所有因素的盈利被認為是較為平等,並且只在成本方面選擇不同

  在一個總是變化快的商業環境里,選擇設備的靈活性往往具有戰略性的價值。一個先進的設備或生產工廠可以確保那些今天還不是清晰可見的商業機會。但是,只有投資者、紡織品生產商可以根據其對這樣的商業機會的經濟價值做出決策。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總結

  綜合生命周期成本法的以上具體應用可以得出,生命周期成本法的關鍵是確定生命周期和成本分類。對於生命周期成本法在企業生產中的應用,還可以用一個生產體系中傳統的LCC曲線圖(下圖)來表示。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產品、資產、勞動力的生命周期和成本分類的確定,基本上可以套用“浴缸曲線”,並且可以稍作變動。

  生命周期成本法

  (1)取得階段。這是生命周期的開始,揭開了生產體系的序幕。產品的研究與開發、資產的初始投資、勞動力的招聘均屬於取得階段的活動。取得階段的時間跨度隨各生產要素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其成本卻是整個生命周期中最高的。

  (2)運行階段。生產要素獲得後,接下來進入運行維護階段。產品進入顧客的使用階段,資產面臨運行維護和停工維修的權衡階段,勞動力開始掌握勞動技能併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運行階段是整個生命周期成本較低且相對穩定的時期。

  (3)處置階段。生命周期終了之時,是生產要素的處置階段。產品使用期滿的廢棄處置、資產生命周期終r的處置成本、勞動力因工作而產生的疾病傷殘等,表示生命周期進入了不再獲利的處置階段,其處置成本將有所上升。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運用意義

  生命周期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特別是科技的不斷發展,以電腦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現代化生產系統,改變傳統的成本分類與企業管理不相適應的狀況。

  首先,在知識經濟時代,加大現代製造業對企業自身科技力量的投入,用於產品的研究開發費用不斷上升,企業用於研發的費用占總成本的10%以上,對於象軟體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來說,可占成本比重的40%以上。

  其次,產品新工藝、新科技的創新蔚然成風,產品的產量、品種增加,使市場的競爭加劇。企業為滿足消費者對質量的苛求,用於產品推銷、售後服務等方面的費用也不斷增長。

  再次,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的經營活動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企業按法律的要求以及為提高商譽而用於環保的支出也呈上升趨勢。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軟體企業生命周期成本法應用舉例[2]

  一個運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例於子是軟體外發商Analytical Decisions 公司(ADI),它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促供特殊的軟體。ADI軟體被用來分析貸款損失準備金和各式貸款組合。ADI生產兩種產品:為大銀行所用的ADI-1和較小銀行及存貸業務所用的ADI-2;兩種產品每年都升級——年度中偶爾有特殊升級,每次升級都以某種特殊方法改善產品的性能。

  ADI的產品線利潤表

ADI-1ADI-2合計
銷售額$4500000$2500000$7000000
銷售成本124000010050002245000
毛利總額$3260000$1495000$4755000
研發費用2150000
銷售和服務費用1850000
稅前利潤$755000

  起初,ADI利用工業企業廣泛使用的會計軟體來分析其盈利性,圖表提供了這方面的報告。這個分析顯示:兩種產品都能盈利,儘管有大量研發費用和銷售成本,ADI-1(72%,$3260000/$4500000)有比ADI-2(60%,$149500/$2500000)更高一些的毛利率。然而,分析是不全面的,因為ADI成本的大部分,如研發和營銷費用,並沒有包括在產品成本比較中。由於ADI的系統設計人員和程式人員以項目組方式工作,因而確定研發成本應如何分攤給兩個產品便相對簡單。與之相似,由於ADI的銷售和客戶服務成本也是按產品類別鎖定的,這些成本也可追溯,如圖表所示。

  ADI的生命周期成本法分析報告

ADI-1ADI-2合計
銷售額$4500000$2500000$7000000
銷售成本124000010050002245000
毛利$3260000$1495000$4755000
減:
研發費用15500006000002150000
銷售和服務費用14500004000001850000
稅前利潤$260000$495000$755000

  從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中可清楚看出,ADI-2是兩個產品中更盈利的產品,因為大量的研發費用和銷售成本是ADI-1發生的。此外,修正分析給ADI-1研發成本銷售服務成本的比例(67%,$3000000/$4500000)遠高於ADI-2(40%,$1000000/$2500000),管理層應該調查這歸因於不同的客戶性質還是ADI-1的質量問題。管理人員可運用這種貫穿於產品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來尋找節省成本的機會。

案例二: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的環境成本分析[3]

  企業需要對環境成本進行合理分配,以獲得必要的補償。在傳統成本會計系統中,對環境成本的分配會造成一定的扭曲。因為無論某項環境成本是如何產生和由誰引起的,企業都將環境成本全部統一反映在管理費用中,從而容易造成沒有產生環境成本的產品所分配的成本比實際成本要高,而產生了環境成本的產品所分配的成本比實際成本要低,這樣就歪曲了產品的成本計算,使得企業在產品的定價、開發新產品或者退出舊產品等決策時作出錯誤的判斷,採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生命周期成本法就是對產品過程或作業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的所有成本進行確認和計算的方法。這裡的成本可以只集中於內部成本,也可以將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結合起來考慮。在分配環境成本過程中,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目的是為開發出環境協調性產品,而利用生命周期成本法模型去選擇幾種可行方案,最後在特定產品的每一個生命周期階段都進行環境協調性方案的選用,在此基礎上降低總成本。

  生命周期成本法考慮某種特定產品的環境成本的計算,基本上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一種特定的產品。這是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分析對象,決定了生命周期成本法應用的範圍和以後工作量的大小。

  第二步:成本分解結構(Cost Breakdown Structure,簡稱CBS)。在CBS中,每項環境成本之間都有著明確的成本關係。CBS分解的合適與否直接關係生命周期成本法運用的好壞。

  第三步:建立成本卡來明確各階段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環境成本。這個成本卡編製的基礎就是產品各生命周期階段的成本包括環境成本。

  第四步:選擇適當的成本模型來對產品各階段發生的成本進行計量,並提出可行性方案。

  第五步:進行盈虧平衡分析風險分析敏感性分析。對建立的成本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來判斷該成本模型運用的有效性。並且對於所選定的可行性方案做盈虧平衡分析和風險分析,以判斷各種可行性方案實施的可能性和效果。

  第六步:選擇可行性方案。在以上步驟的基礎上,衡量各種成本模型和可行性方案,選擇最適合企業的成本模型和方案。

  第七步:產品的環境協調性的持續改進。這是整個採用生命周期成本法進行成本分析的最終目的,也是企業將環境成本納入決策的內在動力。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環境成本分析,最終目的是尋求改進的機會,詳細分析產品從原材料獲取到最終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包括環境成本,減少不必要發生的成本,以提高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價值,降低總成本。這樣做也能夠使得企業將環境成本納人成本核算系統,正確反映環境成本信息,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環境決策,改善企業與環境的關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成本的分析與管理是環境會計領域里的新課題,除上述問題外,還有各生命周期階段的內部環境成本的確認、計量以及外部環境成本的內部化等問題有待繼續深人研究。

參考文獻

  1. Thomas Waldmann.生命周期成本 — 獲得更高利潤的預期總成本.行業觀察
  2. (美)愛德華·布洛克,孔·陳,托馬斯·林著,王斌.戰略成本管理(第2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
  3. 周一虹.論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的環境成本分析.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0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命周期成本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91.74.* 在 2011年10月31日 14:32 發表

方法很好,有實際的案例就更好。

回複評論
杨扬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0月31日 16:03 發表

222.91.74.* 在 2011年10月31日 14:32 發表

方法很好,有實際的案例就更好。

添加了新的案例,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回複評論
222.91.74.* 在 2011年11月1日 15:11 發表

很好的方法,學習。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