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生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由於成批生產的範圍很廣,通常將它劃分成“大批生產”、“中批生產”和“小批生產”三種[1]。
小批生產是指生產單件產品基本上是小批量需求的專用產品的生產。
單件小批生產是典型的訂貨型生產(MTO),其特點與單件生產相近,習慣上合稱“單件小批生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單件小批生產”的說法比較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小批生產的特征[2]
1、產品製造周期長,訂貨期長。
3、成本高。
4、產品質量不易保證。
小批生產的訂貨決策[1]
對於單件小批生產,由於訂單到達具有隨機性、產品往往又是一次性需求,無法事先對計劃期內的生產任務作總體安排,也就不能應用線性規劃進行品種和產量組合上的優化。但是,單件小批生產仍需要編製生產計劃大綱。生產計劃大綱可以對計劃年度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接受訂貨決策進行指導。一般來講,編製大綱時,已有部分確定的訂貨,企業還可根據歷年的情況和市場行情,預測計劃年度的任務,然後根據資源的限制進行優化。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的生產計劃大綱只能是指導性的,產品出產計劃是按訂單作出的。因此,對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接受訂貨決策十分重要。
當用戶訂單到達時,企業要作出接不接,接什麼,接多少和何時交貨的決策,在作出這項決策時不僅要考慮企業所能生產的產品品種,現已接受任務的工作且,生產能力與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狀況,交貨期要求等,而且要考慮價格是否能接受。因此,這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決策,其決策過程可用圖1描述。
用戶訂貨一般包括要訂貨的產品型號、期格、技術要求、數量、交貨時間Di和價格Pc。在顧客心裡可能還有一個最高可以接受的價格Pcmax和最遲的交貨時間Dcmax。超過此期限,顧客將另尋生產廠家。
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它會根據顧客所訂的產品和對產品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市場行情,運用它的報價系統(電腦和人工的)給出一個正常價格P和最低可接受的價格Pmin,也會根據現有任務情況、生產能力和生產技術推備周期、產品製造周期,通過交貨期設置系統(電腦和人工的)設置一個正常條件下的交貨期和趕工情況下最早的交貨期Dmin。
在品種、數量等其它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顯然、當Pc > P和Dc > D時,訂貨一定會接受。接受的訂貨將列入產品出產計劃;當Pmin > Pcmax或者Dmin > Dcmax,訂貨一定會被拒絕。若不是這兩種情況,就會出現很複雜的局面,需經雙方協商解決。其結果是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絕。較緊的交貨期和較高的價格,或者較松的交貨期和較低的價格,都可能成交。符合企業產品優化組合的訂單可能在較低價格下成交,不符合企業產品優化組合的訂單可能在較高價格下成交。
從接受訂貨決策過程可以看出,品種、數量、價格與交貨期的確定對訂貨型生產的企業十分重要。
小批生產與大批生產的比較[1]
單件小批生產方式與大量大批生產方式都是典型的生產方式。大量大批生產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與高質量取得的優勢,使得一般中等批量生產難以與之競爭。單件小批生產卻以其產品的創新性與獨特性在市場中牢牢地站穩了腳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1、大量大批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是專用設備,專用設備是以單件小批生產方式製造的。
2、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和競爭的日益加劇,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大量研製新產品成了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新產品即使是要進行大量大批生產,但在研究與試製階段,其結構、性能、規格還要作各種改進,只能是單件小批生產方式。
3、單件小批生產製造的產品大多為生產資料、如大型船舶、電站鍋爐、化工煉油設備、汽車廠的流水線生產設備等,它們是為新的生產活動提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