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專戶理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基金專戶理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托擔任資產管理人,由商業銀行擔任資產托管人,為資產委托人的利益,運用委托財產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戶理財類的運作方式似於私募基金,乃針對公募基金而言。
專戶理財的理財對象主要為大中型企業以及高端個人投資者,可根據投資者的個性化理財目標、風險承受能力、目標收益率要求等,量身定做符合客戶具體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試點階段專戶理財的每筆業務資產不低於5000萬元,僅限於一對一的單一客戶理財業務。今後視單一客戶理財業務的開展情況,待條件成熟時再擇機推出一對多的集合理財業務。
基金管理公司凈資產不低於2億元,在最近一個季度末資產管理規模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匯資產。自2008年1月1日起可申請這項業務。
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品種。
基金公司可以從專戶理財業務中收取不低於同類證券投資基金費率60%的固定管理費率以及不高於委托投資期間凈收益20%的業績報酬。
包括基本管理制度與業務流程;公平交易制度;異常交易監控與報告制度,對同一投資組合的同向與反向交易、不同投資組合的同向與反向交易進行監控;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專職人員行為規範;崗位設置及職責;投資管理制度;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監察稽核制度;客戶關係管理制度;記錄及檔案管理制度;危機處理制度。
專戶理財與公募基金、企業年金:最大的區別在於產品設計上。與後兩者相比,專戶理財的產品設計更為靈活,更加細化,一般會根據不同客戶的偏好設計出相應的不同風險收益的投資組合,有點類似於現有的社保基金的各種組合。
專戶理財有很多優勢,能夠為基金公司吸引更多客戶。然而,如何避免過度追求業績,如何確定業績提成標準,如何避免利益輸送,專戶理財仍有不少問題需要面對。
海外如何實現專戶理財公平交易管理[1]
對於基金公司開展專戶理財業務,社會各界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降低基金公司與客戶,以及客戶之間的利益衝突,防範公募基金與專戶賬戶之間的利益輸送,避免某一類客戶的利益受到損害。
海外也存在相似的憂慮。1999年,加拿大證券管理委員會加大了對利益衝突問題的關註程度,他們發現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利益衝突,必然阻礙投資管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它的影響程度超過了投資管理人的工作效率問題。
在海外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上,監管機構更多的關註於如何在效率的基礎上保證公平,在公平的條件下提高效率。他們允許大宗交易,將公平性管理放在了交易的程式和分配上;他們允許反向交易,將公平性管理放在了反向交易的價格上;即使在十分容易產生利益輸送的交叉交易方面,他們也不是一律禁止,而是為投資管理效率的提高留出了一定空間。
國內證券市場和投資管理行業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因此,為了促進證券市場和基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們需要時刻關註投資管理的規範性和公平性。英美等國的證券市場規則只是代表了一個發展方向,由於歷史、習慣、發達程度等因素的差異,他們在公平交易管理方面的許多法律法規並不一定適合我國。然而,研究和探討他們在公平交易管理方面的某些控制措施,對我們仍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和啟示。
從美國的現狀看,投資管理公司中公募基金與獨立賬戶業務的管理架構主要存在兩種模式:第一種是設立不同的子公司,分別管理公募基金與獨立賬戶業務,主要適用於兩類業務量都足夠大的情況;第二種是同一投資管理部下按資產類別設置不同的業務組,如股票投資組、債券投資組等,分別負責管理公募基金與獨立賬戶業務中的相應資產。後一種模式的優點是公司可以集中利用研究資源,並容易形成統一的投資策略。中國臺灣地區的投資管理公司則是在公司內部設置不同的投資部門(股票管理部、固定收益管理部、全權委托部),分別負責公募業務與非公募業務的投資,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不同業務的投資部門之間存在物理隔離,降低了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在不同投資人員同時獲得公開性研究信息的情況下,交易與否、何時交易、交易多少還需要他們進行主觀判斷,因此,很難保證他們在同一證券上獲得同樣的交易價格。然而,同一投資管理人員投資同一證券,必須為其管理的合適的基金或委托賬戶同時下達指令,保證它們獲得相同或相近的交易價格。
在證券交易方面,海外監管機構給予投資公司較大的自由,不過一旦證實投資公司出現違規操作,監管機構也會進行嚴厲的打擊。2003 年,美國基金行業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蕩和衝擊,暴露出了多種問題,如盤後交易、擇時交易、交易費用欺詐、信息選擇性披露。在發現上述問題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動,對違規公司進行了嚴厲的處罰,從而幫助市場重拾對基金行業的信心。
美國專戶理財如何收費?[2]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專戶理財的費率達到3%,比當時的共同基金費率高出大約一倍,這很可能是前幾十年專戶理財業務得不到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近二三十年中,隨著該行業使用技術的變革,費率水平呈現出明顯的下降。目前,根據資產管理協會(MMI)的統計,在不考慮投資顧問費的條件下,美國共同基金平均費率水平為1.56%,專戶理財的平均費率水平為1.25%,應 該說是比較合理的。
專戶理財的費用結構主要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包管型;一種是非包管型。它們之間的一個重要差異就是對交易收取的費用不同,非包管型項目收取的交易費將隨著交易量或交易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包管型項目的費用是事先確定的,與交易量或交易次數沒有關係。對客戶而言,如果他希望進行大量的交易,那麼包管型項目是有利的,否則非包管型項目是有利的。專戶理財業務主要包括四部分費用,如果希望清楚地瞭解專戶理財的收費情況,以確定在哪部分發生了成本,該支出是否具有價值,那麼就要將各部分費用分開來看。
投資管理費。投資管理人的核心功能就是投資組合管理,他所收取的費用根據賬戶的總資產而定。隨著所管理資產規模的增加,收取的費用呈現一個超額累降的模式。投資管理人所收取的管理費與項目發起人提供的服務具有一定聯繫,例如,項目發起人能夠提供交易記錄系統,那麼項目發起人收取的費用就會高一些,而投資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就會低一些。另外,稅收控制管理同總收益管理相比複雜性較大、成本較高,因此管理費也會高一些。
投資顧問費。投資顧問費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委托資產的規模,另一方面要考慮投資顧問的經驗和專業程度。通常來說,將投資顧問作為核心業務的機構,比將該業務作為附屬業務的機構收取的費用要高。
項目發起費。項目發起人所提供的服務與投資委托人、投資顧問、投資管理人都有一定關係,提供服務的內容可能會有很大差異,收取的費用可變性也很強。項目發起人提供的常規性服務有:客戶情況報告、聯繫各關係方、建立賬戶、賬戶管理、投資管理人績效評估,備選性服務有:信托、投資組合設計、投資記錄保存和賬戶數據網路傳遞等。項目發起人收取的費用是基於每賬戶資產的規模來定,而不是總資產的規模。
此外,還有托管費、清算費和交易費。這幾種費用通常也是根據每賬戶資產確定的。
在實際的專戶理財項目中,某一個公司可能擔當多個角色,那麼該公司收取的服務費根據其所提供服務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而定。
美國專戶理財監管模式[3]
在過去三十年中,美國專戶理財業逐漸發展和成熟。證券監管機構也在不斷修改管理架構,以適應專戶理財的革新。然而,實際上監管機構對專戶理財業務的干預並不多,因為隨著它的發展和完善,在投資者保護方面引起的擔心和爭議越來越少。
在美國,監管機構對經營者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發起人的投資顧問身份
專戶理財項目發起人需要註冊為投資顧問。雖然根據美國的市場狀況,人們 認為這種註冊已沒有什麼必要,但SEC堅持採用註冊制度,不過SEC在1999年重新定義了投資顧問的範圍,不屬於該範圍的經紀公司可以免除註冊登記。這類經紀公司的特征是將投資顧問服務作為他們經紀業務的附屬業務,並且不收取服務費用。
投資管理公司的身份
SEC規定投資管理公司可以設立全權管理項目,但他們也需註冊登記。在這種項目下,管理公司根據之前制定的投資目標對客戶的資產進行全權管理,可以向具有相似投資目標的客戶提供相同的建議,並且為他們購買相同的證券。
適當性問題
在專戶理財項目中,第一個需要關註的問題就是投資顧問和投資管理人是否盡職,投資安排是否符合客戶的需要。除了SEC的規定以外,美國的行業自律組織在這方面也有所規定。適當性問題可以分為5個方面,它們分別是:
投資管理人是否適合於該專戶理財項目;該項目是否適合於客戶;投資策略是否適合於客戶;投資管理人是否適合於客戶;所採取的交易是否適合於客戶。
最優交易問題
除了交易成本以外,投資顧問還需要考慮交易的時機、速度、可靠性,以實現客戶的最大利益。SEC在證券交易法第37375號、37376號,投資顧問法第881號、1732號等公告中指出遇到此類問題應該如何操作。投資顧問及其附屬機構必須通知客戶他們執行的投資策略,併在客戶許可下進行特別交易的處理。
披露義務
SEC採用的投資顧問法規定,專戶理財項目的發起人或投資顧問人需要在簽訂合同的 48小時之前將項目手冊交給客戶,對於允許客戶在訂立合同後5個工作日內自由解約的合同可以在簽訂合同時交付項目手冊。該手冊包含項目相關各方的信息、費用情況、是否允許客戶同投資管理人進行直接交流等,用語需要通俗易懂。該手冊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如果所載內容出現重大變化,那麼需要及時進行更新。投資顧問法還規定,如果投資顧問與投資管理者是同一人,那麼他有義務通知客戶自己所提供的費用包管項目和非包管項目是否存在差異,具體差異是什麼。
根據SEC規定,投資管理人的經營報告需要根據註冊金融分析師協會(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Institute,CFAI)的績效披露標準進行披露。CFAI在2002年10月發出了一個專戶理財項目經營報告指導,講解瞭如何運用披露標準,並且強調了經營狀況的計算、投資記錄的保存等問題。
美國專戶理財因何發展迅猛[4]
1995年,美國專戶理財的管理資產規模僅為1000億美元左右,而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專戶理財真正進入迅速發展的階段。除了具有個性化等優勢,專戶理財在美國的迅速發展還有以下諸多外部推動因素。
人口特征變動。人口老齡化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養老金體系的不平衡。美國政府在對養老金體系進行改革的同時,也積極鼓勵在職人員加強儲蓄和投資,並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從而導致近幾年的投資需求迅速增 長。另外,20世紀80、90年代美國股市的長期繁榮造就了一批富裕人群,隨後而來的科技股泡沫又教育了投資者如何選擇適當的投資策略。因此,一批既有財富、又具備投資意識的人群產生了。
獨立賬戶的投資門檻降低。美國專戶理財發展的初期,投資管理人通常規定委托人的可投資資產需要達到500萬-1000萬美元的水平,因此一般的投資者很難選擇專戶理財的形式,客戶資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設立獨立賬戶的門檻已經降到了10萬美元左右,使得專戶理財越來越接近美國的普通投資者。
管理機構增加。專戶理財發展的初期,僅僅是經紀公司、投資顧問公司在開展此類業務。隨著專戶理財的增長潛力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投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基金、投資管理公司等等。因此,客戶更容易找到此類服務,選擇專戶理財的方便性大大提高。
管理技術提高。即使在美國,20年前反映投資組合績效的季報也是手工完成的。隨著專戶理財規模經濟的出現,該領域逐漸將科學技術引入進來,運用到業務的多個方面,交易、跟蹤和報告比以前更加迅速也更加準確了。
信息透明性增強。專戶理財與共同基金的重要差異是,證券監管機構對專戶理財在信息公開化方面的要求比共同基金要少,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很難從公開媒介瞭解到專戶理財的投資對象和管理績效。從2002年開始,Morningstar憑藉自己在共同基金、股票、ETF、變額年金領域的評級經驗,開始對獨立賬戶展開研究。到2005年底,Morningstar的專戶理財資料庫已經包含了1000多個投資管理人和5000多個獨立賬戶的投資記錄。另外,Mobius和其他一些評級服務機構也提供相關的評估服務。
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差異,美國的歷史經驗我們不可能全盤吸收,但其中一部分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第一,加強業務管理的透明性。如果客戶不瞭解投資管理人的經營情況,就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管理人。美國除了由監管部門定期公佈專戶理財的經營數據以外,商業評級機構也對促進專戶理財管理的透明性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國在開展專戶理財業務的同時,也可推動中介機構定期對投資管理人經營的獨立賬戶進行評級,為客戶提供參考。
第二,結合專戶理財的發展情況適當調低開設獨立賬戶的門檻。在我國專戶理財發展的初期,為了規範業務、保障客戶利益,應當先以資金實力較大、具有投資經驗的客戶為發展對象,從而設立較高的門檻。但如果希望這個市場不斷發展壯大,也需要逐步適當降低賬戶規模的門檻。
第三,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獨立賬戶數量和資產規模的增加,將對專戶理財管理系統提出嚴峻的考驗。落後的系統不但速度慢、效率低,出現錯誤的概率也比較大。因此,無論是投資管理人還是資產托管人,都有必要及時維護和更新自己的管理系統,保證開展新業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