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後交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盤後交易(After-hour trading)
目錄 |
盤後交易指股票市場在每天正常交易時間結束後的交易活動。
一般在正常營業時間(美東時間早上9:30至下午4:00)內交易,經紀公司會將您的委托單送至那斯達克交易所的市場作手(market-maker)-經紀自營商(broker-dealer)、或紐約證交所的專業經紀人(specialists)來執行買賣交易。
然而盤後交易則是透過電子通訊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自動撮和買賣。例如:A君要以US5賣出 YAHOO (YHOO) 100股,而正好B君要以US5買入 YAHOO (YHOO) 100股,此時電腦將自動撮和此筆交易。目前只有少數特定經紀商提供此項服務,格林證券提供盤後交易的時間為美東時間下午4:00至5:30。
盤後交易其實是一種形式的場外交易,早期僅是指於非集中交易的場所或時間買賣證券的行為,可能是源由對盤後消息的判斷。現在因投資環境日趨國際化,也可指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中交易。例如同一證券,可能同時在數個國家掛牌交易,因時差的關係,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時間,正好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收盤時間。而且目前的機構投資人,基於充分反映信息的考量,也會根據最新的分析,在國外市場執行委托的情況。
盤後市場發展的初期,多為機構投資人及證券自營商,透過另類交易系統(EC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完成交易的。ECN是一套不同於全國市場系統如:NYSE、Nasdaq的運作體系;美國證管會對ECN的定義是「廣泛傳佈價格信息,自交易所市場創造者或店頭市場創造者接受委托,並使這些委托全部或部分成交的任何電子化系統」 。主要的ECN有Instinet、Island 等公司,交易的時間多在收盤後至六時左右。
在1999年起盤後交易開始興盛,不僅是ECN公司日趨繁榮,如:REDIBook、 Strike、NexTrade等,證交交易所也開放盤後交易,如芝加哥證券交易所的電子時段(E-Session);還有Nasdaq主要交易及價格回報系統,如Select Net、Nasdaq Trade也紛紛加入這延長交易的行列。
而交易的客戶,也擴及一般的投資大眾,交易的時間也延至晚上。甚至規劃中將逐漸開放各個時段,以方便投資人得以在深夜(evening section)或凌晨時段(early bird section)交易亞洲及歐洲股票,向”全年無休市場”(24/7 market)的目標邁進。
至於盤後交易為何開始受到重視?一是公司常在正常交易時段之外,揭露盈餘或其它相關的重大訊息,以便投資人分析信息;但是ECN的出現,會使得可利用ECN的機構投資人先行反應這些訊息;基於商機或是管理的必要性,盤後交易的日趨活絡以及一般投資人的加入,更是勢在必行。第二就是因為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必須因應不同地區的交易時段。
而透過ECN交易,還具有一些在集中市場或是Nasdaq市場交易中沒有的優點。ECN基本上是一種交易系統,可供訂戶輸入限價的委托單,還能揭示委托單的價格與數量,供所有訂戶查詢;在此沒有集中市場中的專業會員(specialist)及Nasdaq的造市者(market maker)要賺取買賣的價差(spread),也沒有證券經紀商要收取手續費,所以ECN的交易者可透過信息的揭露,得到較好的價格;交易者還可透過議價的功能,匿名撮合對本身最有利的價格與數量。此外,還可保留委托規模(reserve size order),僅顯示交易數量的部分委托。所以ECN使得投資人在交易的時段或交易的管道上,有了更多的彈性與選擇。
然而,投資人在盤後市場交易時,也必須註意所面臨的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因為ECN缺乏集中市場中的專業會員及Nasdaq中的造市者,無法提供創造市場價格及流動性的功能,特別是面臨交易量小或流動性差的股票。
盤後交易有其必需性,提供投資人在交易上的便利與優點,當然有其風險與缺點。美國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若股市一年只開市一天也很好,那他會在那天買賣股票,而其它的時間研究公司的資料。
而盤後交易的出現,並不是鼓勵更頻繁的交易,應該是市場經濟功能的彰顯,只要是主管機關管理與規範得宜,其實是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更周延的環境,讓投資人發揮。
多數成熟市場都有盤後交易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公司在正常交易時間結束後披露的重大信息可以及時反映在股價上,減少投資者第二天的交易風險。盤後交易由於參與者較少導致流動性不高,不適合大資金的交易,但對第二天正常交易時段股票價格的變動有一定指導意義。目前中國還未設立盤後交易制度。
很好,非常感謝!